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章 ...
-
山路虽平坦,却毕竟大雪初霁,因此也费了个把时辰才到山下。
面前是座依山而建的城楼,锁住入山的要道,又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城上重兵布防、守卫森严,看来是只野兔也难闯入内去。这,便是邵景珩后计中的退守之地了。
上了城楼,穆昀祈被安顿在暖室小歇,邵景珩且叮嘱:“你暂且莫要出去,只听着便好。”
虽不解其意,穆昀祈仍是点点头,见那人推门,才知一门之隔,外间便是公事堂。
“将人带进来罢。”邵景珩坐下,即吩咐。
下属领命去了。
片刻,两人在侍卫的押解下进门。走在前的灰衣人眉心轻锁,沉稳中透几分不定;在后的素衣男子面色略憔悴,但眸光灵动,稍作将养当是颇存风姿。二人立定,灰衣人面上忧怒掺半,素衣男子则抬眼望天,看去倨傲。
邵景珩倒也不怪他无礼,开门见山:“唐懋修,你二人思量了这些时日,可有拿定主意?”
被问的灰衣男子面色坚定:“我已说过,一应事,我只当王郎官的面才可道明!”
“我也告知过你,”邵景珩无意让步:“王侍郎另有要务在身,一时半阵赶不回,但药人之事或牵涉谋逆,且荀通判至今下落不明,查清此案刻不容缓,遂你今日必须当我道明此案的来龙去脉!”
“彦铭(唐懋修字),莫信他!”素衣人开口,恼怒的目光扫过座上:“王侍郎想是早就被他囚禁、甚是杀害了!他当下此言,不过是为骗你道出所知之情,之后便杀人灭口!”
邵景珩往后靠了靠,嘴角滑出一丝冷意:“秦柳直,”一顿,“且就这般唤你罢,你倒精明,那你何不想想,你今日不将内情说清道明,可能无恙走出这大门去?”
冷嗤一声,素衣人面不改色:“横竖是死,为何要令你如意?”
不恼反笑,邵景珩言出似点拨:“不仅是令我如意----”,目光转回唐懋修身上:“也是于你这位生死挚交一赎罪之机,他那主人因一己之私而作恶,伤了多少无辜人命,他难道心下无知?而至下犹为其人遮掩,便是为虎作伥,却还有何颜面标榜忠正,以大义自居?”
“他乃是……”方开口手腕便一重,素衣人回头遇上身侧那两束凝重的目光,只得止言。
唐懋修垂眸:“邵相公,唐某背弃忠义,有负圣人教诲,如今负罪在身,更有辱家门,自不敢标榜什么大义!但——”抬头,目光静如平水:“相公较之在下,当有过之而无不及罢?恕唐某直言,若是对你,我纵领一死,也不会多说一字!因我——”眸底的恨意终显露:“信不得你!”
泰然收下这份轻蔑,邵景珩一抬手:“先将他带下去!”指向的,是秦柳直。
侍卫领命。
揉揉眉心,邵景珩口气憾惜:“唐懋修啊唐懋修,当初你父亲曾说,你生性固执,冥顽不灵,而事到如今,我才不得不信,知子莫若父。”
眉峰一跳,彼者眸中恨意愈甚:“邵景珩,你听好,但我唐懋修存世一日,必舍尽一切将你绳之於法,为父昭雪沉冤!”
“那也须有冤可昭罢?”座上人一哼不屑:“唐懋修,你还果真食古不化!你就不想想,大理寺、御史台皆以为此案不存冤情、无须重审,且你耗费数载搜求证据亦无果,却还自欺欺人,仅凭一己之念及风闻,便断定汝父蒙冤,难道不是执念作祟?”自案上拿起一物:“自去看罢!”是封信。
自侍卫手中接过来物,唐懋修一眼扫过其上的字迹,面色顿变:“此是……?”
“你父亲留与你的,”邵景珩淡淡:“事之原委,他已在其中道明。”
几许狐疑色掠过眼眸,唐懋修匆匆揭开信封拿出张发黄的笺纸。
沉寂了一炷香之久。
颤抖的手几要将那几张泛黄的薄纸撕裂,堂下人面上惊诧与哀恸交杂,显然不愿置信。
知他所想,邵景珩开口:“你父亲的字迹,你认得出罢?”
咬牙昂首,那人一字一顿:“字迹可模仿!且不定,此是先父为人胁迫时所书!”
邵景珩轻哼:“有何必要?且说这些年,你也不止一回去过凉州,即便我的话不可信,信笺可杜撰,笔迹亦可伪造,然民意,却断难更改罢?”
一言似投石入水。只见彼者眉心数下抽搐,双目一点点变红,却难出一言。好片刻,抬手扶额:“先父忠正刚直,怎会做下这等错事?引敌入城,荼毒百姓……为虎作伥?!!”移开手,目光灼灼:“不会!断然是你污蔑!”
面色无动,邵景珩起身踱步:
“当年,军司定计偷袭黑岩寨,以釜底抽薪,截断羌胡南下要道。因凉州距黑岩寨最近,我得令抽调城中精兵北往突袭,城中则留不到千人驻守。我心知你父亲一介文人,不通兵事,遂嘱其万一敌军来扰,定要死守城池,待我回救!而我率军去后,羌胡果然合数部之力,集了五六千人袭城。你父亲见下惊措,以为内外兵力悬殊,恐是难敌,遂竟枉顾前诺,听信胡人开城门与之议和!后贼人背信,你父亲悔之不及。
为免百姓遭屠,他忍辱负重,拜在贼人脚下求宽宥!胡贼见他诚心,便道若可一日内搜罗满城财帛与妙龄女子奉上,便撤兵。你父亲无奈,只得照办,亲自带人各处搜罗,本应守城护民的兵丁衙役,彼时却成了强抢民女、劫掠民财的酷使恶吏,你父亲也因此在民间落下’叛国投敌’的恶名。
及我率军归城,他向我道明一切,自知罪重,已不奢望保全一身,但求家小可免受牵累。我为其苦心所动,且念他亡羊补牢,也着实令凉州城免受了屠城之灾,遂答应助之。他便与你留下此信告知内情,又遣散随众,当日在城楼悬梁自缢。为平民怨,我任他的尸首在城楼悬挂一日夜,第二日才解下置于驴车上,以干草覆盖,一路运出城,同作曝尸。及至城外,乃以薄棺入殓,送回家乡。
至于这封信,你父亲曾交与老家人保管,他知你顽固,得知实情必然大失所望,甚就此颓废,遂嘱咐家人须待你应试中第后才可转交,想来是望你考取功名,以一身之力护国保疆、造福百姓,以全汝父遗志,实则,亦是补其之过!只去夕你那老家人染疾,生怕自己不久人世,便辗转将信交到我手中,令我得机转交。”
一顿,“也幸在你父亲平日宽厚待下,遂事发之时州衙上下,知情者皆三缄其口。我向上回禀则避重就轻,只道汝父因错信胡人才致城破,极力淡化掠劫一事。因城中着实无大伤亡,且吾等众口一词,朝廷便依此采信,未尝深究其罪。”
静默许久。
唐懋修那张惨白僵硬的脸终是极轻的一抽搐,似为证明,此尚是个活人。
“怪不得……当初我往凉州暗访,但提起’唐廷诲’三字,旁人即是变色,轻则不再言语,重则勃然大怒……原是……”嘴唇止不住轻颤:“就连我那老家人,被我一再逼问后也不告而别,自此对我避而不见,只教人带话,令我好生读书……”通红的眼眸盯回座上,“我彼时想来,他等当皆是受你胁迫……”
不以为怪,邵景珩坦然:“若我果真是杀你父亲的元凶,则这些知情者,断然不能安活于世。”
闭了闭目,苦忿者极力收住眼角的湿意,再质问:“若此便是真相,则为何当初我入京伸冤,你不实言相告?”
邵景珩摇头:“你入京时我尚在西北,于此全不知情!事过之后,才从你老家人口中获悉,遂派人寻你,欲道明内情,孰料彼时你已携妹离乡,不知所踪。”垂眸苦笑:“自始至终,我皆不知你与你妹妹就在京中,至于派人追杀你,更是无影之事!”
闻言一沉吟,唐懋修忽扯开衣领,露出胸前那道寸把长的伤疤:“然我身上这道疤,却未必赞同你此言!”
抬眸一瞥,邵景珩眉心略紧,言出却不容置疑:“此非我所为!你若不信,可再去一询,我邵景珩欲杀之人,至下可有能逃脱的?”
“然除了你,却还有谁?”彼者茫然,“我一无名之辈,素无仇家,若非你,还有何人何故须置我于死地?”话是这般,音中却早失了先时的底气。
邵景珩一声浅叹:“你自心有所猜,又何必问我?难道事至当下,即便自欺欺人,你也仍要替那幕后之人强辩开脱?还是不愿承认,这些年,你一味光阴虚度,心思精力,皆是用错了地方?”
双肩一颤,被问者仍不甘:“他为何要这般做?派人偷袭后又救下我,难不成是刺客认错了人?此欲加之罪,岂非太过牵强?”
“丝毫不牵强!”邵景珩正色:“他本就无意杀你,只是与你个契机认主,唯有这般,你才会坚信我是恶人,且对其感恩戴德,心甘情愿为之所用。”回眸,口气转缓:“他于你有救命之恩,因是只需对你稍加挑动,你替之赴汤蹈火,自不遗余力;二来,他欲保全自身,凡事便不可亲力亲为,须有人代为出面,如此万一出不测,弃车保帅,你便是他挡在身前的一块强盾!”叹一气,“事到如今,你这主人的用心,也可谓昭彰了。谋逆之罪,罪大恶极,论惩,当诛九族,则敢问,寻常人等,何以为此?”回走几步,“你是罪臣之子,一心认定汝父蒙冤,对朝廷心怀怨恨,遂——”
“遂才是最好的替罪之身!”终似恍然,彼者沉声:“我自认天理不公,因怨恨朝廷而行谋逆,此合情合理!”目光前指:“更莫言指对你,愈发无可厚非!”
邵景珩未出言。
“黛云……”唐懋修再开口,面上的冷怒意已转变成痛色,“我小妹,她可知此些?”
摇摇头,邵景珩露憾:“七夕当夜,她携毒来见,欲与我同归于尽!我并无隙与她细道内情,后她自戕……”言至此便见对面人倒退两步,口中发出一声苦吟,似难支持般扶额瘫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