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二十六个梦 ...
-
闹事的是一伙租种了寺院土地的佃户。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实施土地兼并的除了大地主大贵族以外,佛寺道观这样的宗教场所更是重灾区。
三武一宗何以灭佛?
自传入天朝之后佛门何以几度兴废?
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除了大和尚们广为人知的敛财暴富能力及某些今生受苦受难来世享福的奇葩思想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甚至至关重要的原因便是出家人的圈地手段同样了得,并且他们是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的。
故而很多时候,纵使普通百姓的生活再怎么困苦,大师们的日子总归是过得去的。要不然某位开局一个碗谁来了都得麻瓜的朱扒皮先生,最初的时候又何至于跑去黄觉寺当什么小和尚?
混口饭吃嘛,苟全性命于乱世,不丢人。
可惜天公不作美,竟叫寺院也养不起这群小沙弥。于是某位资本家看了会沉默,犹太人见了会流泪的朱扒皮先生只好端着那破碗,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并且还一不小心,就建立了一个国出来。
但并不是所有穷无立锥之地的困苦百姓都有着朱扒皮先生那般境遇,所谓渡众生的寺庙更不是避难所,而是压迫于头顶的大山。
寺院的大和尚们占有着一块又一块的土地,打着菩萨佛祖的旗号横行于世,并不需要如普通百姓一般缴纳赋税。
毕竟只听说过给菩萨佛祖供奉的,却不曾见过有人打秋风打到菩萨佛祖头上。当然,某位混饭吃的朱扒皮先生例外。
但这一切并不代表,那些敲着木鱼念经积攒功德普渡众生的大和尚便会老老实实种田。
种田是不可能种田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种田,只有念念经收收租忽悠忽悠愚民的日子,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样子。
出家人不贪恋世间烟火的名头之下,大和尚们对租种菩萨佛祖土地的佃户可算不得友好。甚至于某些看不到的地方,盘剥更甚。
要知道这菩萨佛祖们的地可不是那么好种,佛爷们想要的供奉,更是不容许有半点的失误与不足。
如此种种,自然会引起佃户的触底反弹。
李珂听到动静赶到时已是迟了一步,闹事的佃户已经被赶走,只余地面的凌乱与血迹昭示着什么。叫这个自后世而来的少年郎心中泛起某种隐秘的、不可言说的愤懑与怒火。
便连996、007也不曾经历过,尚未真正步入社会的少年郎,又怎能对那些吃不饱饭的平民感同身受?如果在来到杭州踏入这金山寺之前,李珂不曾旁观过杨五的记忆的话。
上位者有上位者的智慧,可那些不曾读过诗书、吃了上顿儿没下顿的升斗小民便当真是愚蠢吗?难道就一点也不曾想过,天上根本就不会有无缘无故掉馅饼的事。那所谓的太岁肉,其实是有毒的。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迫不得已而已。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愿意去走一条分明看不清方向的道路。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未来与明天。
只是很可惜,仅凭李珂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足以撼动这社会的秩序,甚至于连这金山寺方圆百里之内的普通平民,他也难以帮助。
层层疲倦与厌怠席卷上心头,就在李珂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想着是不是要拼一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走向这世间没有救主也没有神仙皇帝的某条道路时,他忽地目光一凝,在那杂乱的草丛旁边,看到了某件不一样的东西。
那是一颗小小的佛珠,似乎是某种不起眼的木料打磨而成,并没有任何特殊与不普通的价值。然而洞彻虚妄的左眼却自那佛珠周围,看到了一团莹润的白光。白光之中,似是有一个小和尚的虚影端坐。
当指尖碰触到佛珠的那一瞬间,李珂似乎读到了佛珠的记忆。又或者说,属于佛珠主人的记忆。
江流是一个孤儿,一个顺着江水漂流,并最终有幸被金山寺中的老和尚捡回来的孤儿。故而在取名的时候,那老和尚图省事,便直接给他取名为江流儿。
只不过彼时的老和尚已经很老很老,无力再照顾江流这么一个孩童,于是便把他交给了金山寺附近的庄户人家抚养。只是逢年过节之际,把江流接到寺中,感受佛法熏陶。
故而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管世人对和尚们怎么看,或崇敬或厌恶,江流心中,对那些和尚们总保持着几分善意。
老和尚是在江流五岁那年去世,用那些和尚们的话说,应该称之为圆寂。只不过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活过了很多年,却并不是什么佛法高深年高德劭的大和尚,在世人眼中,亦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那只是一个普通且平凡的,没有丝毫不同的老和尚。即便是在平凡人之中,也显得如此普通。
只是在闭眼之前,老和尚做了一件事,一件同江流之后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事。
老和尚舍去脸面请求方丈,将江流收入门下。
不知是出于何种目的,方丈应下老和尚的请求,给江流剃度,将其收入门墙,却并没有给予江流一个全新的、属于小和尚的名字与法号。
从此,这世间再无孤儿江流,有的只是金山寺中的小和尚,江流。
很难说清这究竟是一件好还是不好的事情,只不过很显然的,江流从此不再为吃不上饭总是饿肚子吃不饱饭而苦恼,而是有机会能够开始学习那些所谓的佛法道理。
包吃包住生活规律,节奏闲适随时接受佛法的熏陶,如果不是我佛不渡本科以下,这样的生活纵使是放在现在社会中,也足以叫绝大多数的社畜抢破头。事实上纵使有着诸多种种要求,这样的工作岗位仍是极为热门的存在。
更何况是在这很多普通人都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便在那不知不觉中,江流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对佛法有着独到见解的少年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