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关于在太极宫里建立小学堂的事情,明达已经计划了很久。
      明达今日趁着大家聚得齐,将这个想法说出来,想听听姐妹们的意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光靠明达一个人可不行。
      现在宫里的情况是,弘文馆只招收符合年龄的皇子和贵勋子弟,而她们这些公主以及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则全由各房保傅夫人负责教养。且不说每位保傅夫人的出生背景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就是每个孩子的秉□□好都各有不同,想学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
      李二陛下曾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孔夫子也说过“因材施教”之类的话。明达计划创建的这个小学堂就是一个可以各取所长,因材施教的地方。
      “这样好啊,羊鼻公们有国子学和太学,我们就来建个小学。”高阳听说这是一个属于公主们的学馆,眼睛立即就亮了起来:“十九妹,你说咱们创办的小学堂能教乐律吗?能不能请一个会讲故事的司教来给大家讲民间杂闻逸录什么的,我就爱听这个,夫人们老在我耳边讲道德文章,我可不爱听了。”
      明达暂时还无法回答得那么细致,便转头询问城阳的意见。
      “关键问题是爹爹会不会同意,若是爹爹同意就好办了。不过,就算是爹爹同意我们办,朝中那些大臣们也不一定会同意,何况宫中已经有了弘文馆。”
      城阳公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明达也想到了,李二陛下当年还是秦王的时候就曾干过这种事:开设弘文馆,然后收罗了一批文人学士,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势力。想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登瀛洲”的光荣事迹至今依旧历历在目,李二陛下不可能不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轻则引发大臣们互相猜忌,重则导致群臣拉帮结派地站队。
      所以这件事最好不要让李二陛下出头,否则容易被大臣们误解成是一种人才储备机构。小学堂由明达她们这群看起来整天“无所事事”的小公主来牵头最合适不过。当然,明达想要创办的小学堂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变相的人才储备机构,只不过储备的人才是他们这群人畜无害、天真烂漫的小豆丁。
      小学堂的真实意图只有明达才知道。
      李治已经在弘文馆上学,成立小学堂对他来说影响不大,因此他也不大关心此事,全当妹妹们在宫里无聊,想找个借口聚在一起玩闹。
      倒是魏叔玉提出如果想要建立小学堂,无论如何都需要先得到李二陛下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撬动宫里各处的优质资源。
      魏叔玉这话很在理,整个皇城上到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下至大内三省各局,哪一个不是人精荟萃。小学堂虽然在众人眼里是一群公主们闹着玩,却也不能任人随意糊弄。
      明达听罢,不由朝魏叔玉多看了两眼。
      上一世明达除了知道他是李治的伴读以外,几乎没有留下别的印象,今日一见,没想到魏叔玉小小年纪也是个有见识的人。
      糯米团子老早就把小手举得高高,急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好不容易等到姐姐们都没讲话了,于是趁机逮了个空,拉住明达的袖子,咿咿呀呀说了老半天。
      明达这回听清楚了,牛牛确实说得是“踩水水”。明达揉揉她软软的小鬏鬏:“放心吧牛牛,十九姐答应过你的事,一定会实现。”
      糯米团子放心了,继续专心啃她的蜜枣核。
      李欣乖乖站在一旁,愁眉不展,又开始一声不吭地低头摆弄手指头。
      “欣儿,如果小学堂成立了的话,你到时候可一定要来呀!”
      “真的吗!我,我也能来玩?”
      李欣没想到明达会这么爽快地邀请他,小孩子开心坏了,可转眼间又有些担忧,支支吾吾道:“可是……可是……”
      “放心,到时候肯定不止你一个小郎君。”
      明达知道这个大侄儿在担忧什么,他年龄还小,暂不能进入弘文馆,平常在宫里也没个玩伴,如果能进小学堂和明达她们作伴当然是最好的。根据《礼记??内则》的标准“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也就是说,只要是男女不满七岁,在一起学习、吃饭、甚至在一张席子上睡觉都是没问题的。
      何况,让李欣加入是建立小学堂至关重要的一步!
      ——————————————————
      今年整个夏天,明达都在筹划建立小学堂的事宜。
      每日送走李治和李二陛下后,明达便遣福寿果、橡碗子、葡萄儿到各处收集信息。亲戚家的小孩,王公贵族的子弟,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爱好、住址、家庭情况都要仔细统计上。
      磨刀不误砍柴工,收集完善资料是筹备阶段十分重要的一环。
      福寿果今年十二岁,加上橡碗子和葡萄儿这两个十岁的小娘子,三个人用半个月时间到皇宫各处去收集整理资料,应该没有问题。
      福寿果他们第一次接到这么古怪的任务,可他们毕竟也都是小孩子,面对这种新鲜事是好奇中夹带着几许兴奋,三人摩拳擦掌,准备跟着明达大干一场。
      翌日午后,李二陛下和明达大手牵小手,一起回到立政殿。
      李二陛下今日要教明达练习“飞白”。
      说起飞白书,就不得不说到李二陛下的偶像——王羲之。李二陛下起居室的大屏风上挂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据说为了得到这幅右军真迹,李二陛下甚至使用了一点点儿非常手段,如今还成了一段街头坊间的传奇。
      李二陛下按着王羲之的飞白描摹,明达就按着李二陛下的飞白描摹,久而久之,明达写的飞白看起来也就像那么回事。
      每当宰相们来立政殿议事的时候,李二陛下都要给他们秀一秀明达的书法作品。那帮老头儿也很给李二陛下面子,抖着花白的胡须,争相赞许:“晋阳公主写的飞白简直和陛下一模一样,老臣们都分不出来了!”
      李二陛下听了很是受用。
      明达听了鸡皮疙瘩掉一地:啊喂,老头儿们,夸人也要有个度,说点儿什么进步很大之类的还能接受,这直接‘分不出来’就很夸张了。
      不过,关于晋阳公主“早慧”这件事,这在宫中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否则李二陛下也不会给她起“明达”这个名字。“明达”二字来自于一种佛家用语,在阿罗汉叫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总之,众所周知,明达很“明达”。
      再说若是明达没有这股聪明劲儿,又怎么能创建小学堂呢?
      “小学堂创建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魏叔玉这小子也时常过来帮忙。
      “公主,有没有想过以后小学堂设置在什么地方?”
      魏叔玉盘腿坐端在上苑太液池畔的青石上,将小身板挺得笔直。微风扶起如瀑布般的垂柳,枝条的影子落在他肩头,围出一圈圈亮晶晶的光斑。
      他今日穿的是一件袴褶,戴着豹口护肩甲,窄袖口也用鹿皮鹤纹样的护腕勒住,显然是刚和李治打完马球回来。
      “学堂最好是能找个独立的大殿。靠近上苑的地方景色美,地方宽,大家也玩闹得开,可上苑里只有延嘉殿和昭庆殿还空着,只可惜离后宫太近,离弘文馆太远。”
      按照明达的想法,小学堂的教学地点最好能在大臣们下朝的路上,而且离弘文馆越近越好,方便大家取用里面的书籍。弘文馆可是坐拥馆藏书籍二十余万卷啊!这么宝贵的资源不用白不用。
      “微臣近日路过大吉殿的时候,见里面还有闲置的屋舍,若是打扫出来足够学堂所用。”
      魏叔玉伸出手指头,一本正经,娓娓道来:“第二,大吉殿往北可达上苑,往南就是弘文馆、门下省以及翰林院。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大吉殿紧挨立政殿,当中还有大吉门相通,公主不仅上下学方便,也免去了陛下的担忧。”
      明达认真听他讲完,却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人一板一眼起来跟他老爹魏征简直一模一样。
      真是一、二、三、四,有条不紊,四、三、二、一,头头是道,一番陈述下来,让人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
      说起魏征,明达对这小老头儿的印象可深刻了。
      李二陛下几乎每天下午都会找大臣到立政殿中议事,明达有空就坐在李二陛下旁边练习书法,所以见识过好多次魏征犯颜直谏,惹得龙颜大怒的场景。
      每次李二陛下发怒,其余臣子都会被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多言,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挺胸抬头,有理必争,寸步不让,一点儿都不给李二陛下面子。每次到了君臣剑拔弩张的时刻,明达都忍不住出来卖个萌,缓解气氛,劝说一下自己那位脾气火爆的皇帝老爹。
      魏叔玉见明达发笑,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没说对,连忙问:“不知公主意下如何?若有思虑不周的地方,还望见谅。”
      明达摆摆手,笑道:“我觉得很好,难为你费心帮我们找到这么个好地方。”说着又递了张锦帕过去:“你也别急,先揩揩汗。”
      魏叔玉刚才玩了马球,身上的披甲还没来得及卸下,一时间也没察觉汗水顺着脸颊滴了下来,大约是这午后明晃晃的太阳的缘故,能将人晒得人晕乎乎。
      魏叔玉深深吸了口气,小心翼翼接过锦帕,忽然之间感到一阵局促:“公主说哪里话,我平日下了学顺路,顺路找着的,也不曾费心。”
      说罢便转身擦汗去了。
      魏叔玉说的那个大吉殿其实就在立政殿旁边,是李二陛下用来堆放旧书和杂物的地方。明达是灯下黑,找来找去竟然把这么个现成的好地方给漏掉了。
      办学地点既然已经确定,福寿果他们也完成了生员统计,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李二陛下和大臣们同意创办小学堂。
      若是直接和李二陛下说,李二陛下不一定听得明白,十成都会认为是小孩子们过家家,想要找个地方闹着玩,过阵子也就淡忘了。
      虽然也有想将大家聚在一起玩耍的意思,可明达对“玩”这件事也是极其认真的。
      如何才能让李二陛下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呢?
      要不,就像大臣一样,以公主的身份写一份奏章上去?
      不好!
      早慧的孩子也是孩子,明达光是提出创办小学堂的想法,就已经被兄弟姐妹们吹成神乎其神的“神童”了。她现在才三岁,这个年纪不可能写奏章。
      那怎么办才好?
      忽然灵光一闪,明达握住笔,饱饱得蘸满墨汁……
      晚上,李二陛下忙完工作,习惯性地靠在龙凤凭几上望向屏风。李二陛下平日喜欢将一些名言警句和没完成的工作统统都贴在这块大屏风上,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还有哪些事情没做好。
      今日李二陛下抬起头,却在屏风上看到了五张简笔画。
      “这些都是你画的?”
      明达抱着个大枕头挨着李二陛下乖乖坐下。
      “是兕子画的。”
      李二陛下捻着胡须,饶有兴趣地欣赏。
      线条虽然简单稚嫩,也不乏率真活泼,最关键是通过短短五张画,李二陛下就已经看懂了整个小学堂计划。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想在隔壁大吉殿里办学?”
      “爹爹真厉害!什么都瞒不过爹爹。老房子、魏老头和舅舅都说爹爹见微知著,明察秋毫,每次都能一针见血得指出问题的关键。”
      “哼,是谁教你那么多词儿的啊!”李二陛下佯怒。
      “哪里还用别人教,天下人都知道爹爹武能上马定江山,文能执笔安天下,雄才大略,气吞山河,勤政爱民,从谏如流……”
      “咳咳,够了够了。”
      李二陛下忍不住咳嗽两声,可心里却美滋滋的,被女儿表扬了竟然还有点儿不好意思。
      “嗯,画得不错,你在这里画的这个小人儿是谁呀?”李二陛下指着画中问。
      明达抱着枕头滚到李二陛下身边,翻身朝上瞅了一眼。
      “是小魏子呀。”
      “小魏子是谁?”
      “魏叔玉呀。”
      李二陛下重新靠回凭几,捻着胡须,笑得意味深长:“喔——原来是他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3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