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开春之后,李治便要去弘文馆听学。李二陛下对此非常激动,不仅安排了最好的学士来教李治读书,还在头一晚上批完奏章之后,亲自给宝贝儿子准备上学所需的笔墨纸砚。
      李二陛下十六岁就开始南征北战,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读书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唐立国之后,李二陛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仅自己读,还张罗了一批人才来一起读。
      都说父母年轻时最缺什么,往往会下意识地加倍补偿在儿女身上,李二陛下也不例外,他就非常喜欢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孩子,比如常常挂在嘴边的四哥李泰。
      “稚奴啊,收拾好没,快别磨蹭啦,爹爹这次可是请来了大学士萧德言。萧大学士今日就来给你讲《孝经》,可千万不能迟到哟。”
      大清早,天还没亮,李二陛下早已经穿戴整齐,在立政殿前来回踱步,晃到门口时见李治还在慢吞吞地穿鞋,忍不住出声催促。
      “兕子呢,吃得怎么样了呀?”李二陛下看着粉妆玉琢的女儿,声音又软了下来:“慢点吃,当心噎着。你要是吃不完,待会儿爹爹叫人包两块蜜碗,给你带路上吃。”
      明达便拎起桌上的两块蜜碗让橡碗子拿油纸包好,张开双臂扑进李二陛下怀里。
      李二陛下一手抱起明达,一手牵着李治走出立政殿,三人一起上了步辇。
      先送李治去弘文馆拜师。
      弘文馆原本是皇宫中藏书的地方,有很多校书郎在里面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后来又设了一个馆主,总领馆中事务,从此便开始招收生徒,一般只招收十来名生徒,全都是皇族贵戚或者功勋子弟,教学内容也都是经史书法之类。
      一路又长又无聊,加上步辇颠簸,明达的肚子很快就被抖饿了。
      明达拿出了蜜碗,“咔嚓”咬了一口,金色帷帐内顿时油香四溢,这种油饼是先用鸡蛋将白面和匀,加入蜂蜜后擀成手掌大的方块,撒上一圈胡麻子,加一把碎米锦,等油温升起来,放入油锅里炸熟,出锅时便形成一只金灿灿的小碗,香甜如蜜,故名蜜碗。
      随着一阵扑鼻香气,李二陛下高大魁梧的虎躯动了一动。
      “爹爹吃。”明达将蜜碗高高举起,递到李二陛下嘴边。
      李二陛下逮住明达的肉胳膊,俯下身来对准蜜碗,“咔嚓”咬了一口。
      坐在李二陛下左手边的李治将小身板动了一动。
      李二陛下掰下一块蜜碗,问李治:“你知道这饭是怎么来的吗?”。李治摇头道:“孩儿不知。”,“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我们只有不夺农时,不踩踏农田,才能常有饭吃。”李二陛下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匹马:“你知道马的用处吗?”李治乖乖摇头,继续配合:“孩儿不知。”“马能代人劳苦,可我们也要让它能够按时休息,不要耗尽它的力气,才能常有马骑。”
      瞧,李二陛下就是这么一个每天都要“吾日三省吾身”的皇帝!
      天边露出鱼肚白,星辰斗转,渐渐西沉。步辇停在弘文馆前,著作郎萧德言已经在馆前恭候多时了。李二陛下让李治向萧德言行拜师礼,又叮嘱了李治几句好好学习之类的话,然后目送他走进学馆。
      明达还没到上学的年纪,又不能带到太极殿上去,便被李二陛下放在上苑中自行玩耍。
      安置好一双儿女之后,李二陛下才匆匆赶往太极殿听政,这一听便要到中午去了。午后,李二陛下又会来接明达和李治回立政殿,下午就在立政殿里召集近臣议事,晚上等儿女睡着后,还有一堆奏章等着他批阅。
      这就是李二陛下最为平常的一天。
      到了夏季,阳光灿烂,雨水充足,太液池的荷花摇曳生姿。
      明达送李治到弘文馆后,便沿着金水河到上苑太液池玩,顺路把“糯米团子”也给捎上。糯米团子是李二陛下最小的孩子,明达的同母妹妹,乳名“牛牛”。阿娘去世的时候,糯米团子还不会走路,所以根本不知道母亲去世这回事,兄弟姐妹们为此都很怜惜她。
      明达坐在柳树下,用柔软的枝条编了个花环戴在糯米团子头上,抬头看见一只“小胖鸟”正羡慕地看着她们姐妹俩玩耍。
      “小胖鸟”是李泰的儿子,名叫李欣,据说他的名字还是长孙皇后在世时给起的。李欣今年有五岁了,穿着一身墨绿色锦花暗纹的圆领袍子,头上扎了两个圆髻,因为他体态圆滚,憨态可掬,故得了这个雅号。
      “欣儿,一起来玩呀。”明达发出邀请。
      小胖鸟很羞涩,站在旁边一个劲儿摆弄自己的手指头。
      明达送了个花环给他,又招呼道:“欣儿,你来牵牛牛另一只手吧。”
      李欣担心糯米团子不理他,畏手畏脚,不敢向前。这个大侄儿的性子就是腼腆得很,与他爹那种张扬跋扈的作风可是大不相同。为了鼓励他,明达直接将糯米团子的手递到李欣手里,李欣小心翼翼地接住,见糯米团子并没有抗拒他的意思,这才终于开心了起来。
      炎热的夏日午后,皇宫里升腾起阵阵热气,火热的太阳晒得水面上金光粼粼。
      三个小孩顺着金水河一路疯跑,不一会儿便玩得大汗淋漓,于是褪了鞋袜在河边踩水,吓得保傅们急忙上前劝住。
      糯米团子年纪最小,被保傅卢夫人抱起来时还不停得蹬着小腿儿,小嘴咿咿呀呀,含糊不清,听起来像是“踩水水”。像她这个年纪的小豆丁就是莫名喜欢踩水坑。
      明达凑到她耳边,将哭闹不停的糯米团子哄住:“十九姐有办法,可以让牛牛玩水。但是牛牛一定要听十九姐的话才行。”
      糯米团子不哭了,配合着穿好鞋袜,然后伸出小肉手,意思是“拉勾勾”,明达伸出手,和她拉了勾。
      这时,天边突然传来一声响雷。
      夏日暴雨来得很快,一行人急忙跑进千步回廊里避雨。
      迎面遇上放学归来的李治。
      李治身后跟着一个面如冠玉的少年,戴着黑色的软脚幞头,穿了一身象牙白的圆袍,见到明达的时候,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
      “微臣参见公主。”
      “你是魏叔玉吧,我常听九哥提到你的。你也不必行此大礼,叫我十九娘就行。”
      明达又指着身边的糯米团子,给魏叔玉介绍:“这是二十一娘。”
      魏叔玉和糯米团子打了个招呼,糯米团子正忙着专心吃手,没来得及理他。
      魏叔玉今年八岁,是魏征的嫡长子,他和李治年纪相仿,因此被李二陛下安排到弘文馆成为晋王李治的伴读。
      魏叔玉笑道:“公主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呢,今早公主已经被陛下册封为‘晋阳公主’。”
      李二陛下从晋阳起兵,打下的江山,“晋阳”乃是大唐龙兴之地,陛下将如此重要的地方赐给了这个小小的娘子,可见意味深长。
      李欣和保傅们听到了这个好消息,纷纷向明达道贺。
      天上的雨哗啦啦如倾盆泼水,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大家只有顺着千步廊往回走,正遇见在回廊亭里下棋的城阳公主和高阳公主。
      李治迎上去,笑道:“两位妹妹好雅致。”
      城阳理了理裙摆,起身相迎:“夏日屋里烦闷,便找十七妹出来下棋玩。九哥放学回来,没淋着雨吧。”
      李治拍拍肩上的水珠:“刚才亏得魏大郎提醒,不然淋成落汤鸡回去,阿持夫人岂不是又得叨念上半日。”
      高阳叹了口气:“九哥若不爱听夫人们唠叨,还可以待在弘文馆。我可就惨了,没地方去,每日就盼着十六姐来找我玩。”
      高阳收好棋子,站起来道:“我本不爱待在屋里,就是烦那些保傅说教,如今我年纪越大,她们反倒变本加厉,一天到晚教人学这个学那个,再这样下去我怕是早晚要被闷坏。”
      高阳边说边来到众人面前,一眼相中乖乖吃手的糯米团子,于是将她抱进怀里,揉她小脸玩:“牛牛真乖,让十七姐瞧瞧你这两天长胖了没?”
      糯米团子哼哼唧唧了两声,想要跳下来,又被高阳一颗蜜枣给收买了去,于是便待在高阳怀里不动了,任由高阳玩她胖乎乎的脸蛋儿。
      “还是这些小豆丁好,一颗蜜枣就能开心老半天。”
      明达见势不对,本欲趁机开溜,不曾想小短腿儿没跟上脑子,被城阳一把薅住,放在腿上,顺手也给了颗蜜枣。
      “兕子真是越来越胖了,不像小时候瘦瘦的,让十六姐抱抱好不好?”
      明达心里琢磨:你抱都抱了,还来问人家。
      “我之前每日照着帖子写写字,画些画倒还好,只是爹爹送的画帖都画完了,习些旧画总是无趣得很。”城阳一边玩着明达藕节般的胖胳膊,一边感叹。
      李治笑道:“十六妹妹画技超群,恐怕就连弘文馆里也难寻得妹妹满意的画帖。”
      “所以我总想要是能到外面寻些新鲜画样来,那才是好!”
      高阳眼咕噜一转,怂恿道:“十六姐去和爹爹说呀,要是能出去,就把我也一起带出去逛逛吧。逛哪儿都行,我不嫌弃,总是别待在屋里就行!”
      “你呀,成天总想着到外面去玩,如今兕子也封公主了,得了晋阳百姓捐的汤沐,百姓们可都看着咱们呢,可做不得出格的事。”
      高阳同情地看着明达,唉声道:“做公主有什么好,走哪儿去都有人跟着,做什么事都有人管着。”
      ……
      明达和糯米团子一边吃蜜枣一边听两位姐姐抱怨她们无聊的公主日常。
      城阳和高阳是同一年生的,从小养在一起。
      城阳性子平和,喜静不喜动,而高阳则要跳脱些。
      “姐姐们要是觉得待在宫里无聊,不如我们一起建个小学堂吧!”明达趁机提议。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2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