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5
      早上开市。
      她刚摆好桌子,就听到有人叫,“正好,我们第一个。昨儿晚间来,你们都没有卖的了。我老胡可是想了半夜啊。”
      她抬头,是昨天那两个外地人,一个大胡子,一个长相有些儒雅,身旁还跟了个年纪相当的男子。那男子看着有些严肃。
      “三位请坐。”有人如此捧场,她当然高兴。“三位吃点什么?”
      “就来三碗你们昨天的酸辣粉吧。”大胡子特意交代道,“我的要很辣很辣。”
      “好的。三位慢座,我这就去安排。”她笑意盈盈地转身,报与卢嫂,叫她赶紧做。
      淋了汤,加了辣椒,醋,她端出来。
      大胡子道,“苏姑娘,今儿怎么没了昨天那叠小菜?我昨天吃后,十分想念,能否请姑娘再弄些过来?”
      “那个本来是我自己做来下饭的。既然几位喜欢,我这就端一碟出来。”她进屋内,思量着这几个人必是十分嗜辣。他们呆在临州期间,如果天天来这吃面,想必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于是,拿了两个小蝶,一碟是原滋原味的泡萝卜芹菜,一碟加了辣椒油,切了一小块生姜。
      “三位,请慢用,有什么需要就叫我一声。”

      “老胡,你慢点吃。又没人和你抢。”陈迹夹了块萝卜,“似乎比昨天酸了些,更入味了些。三爷,你尝尝。”
      被称作三爷的男子用筷子夹了跟芹菜,似乎很对他的口味,又夹了根。
      “我说的没错吧。”大胡子嚷嚷道,“这苏姑娘人是胖了些,但心思巧。娘的,真不知怎么做的,这萝卜酸酸辣辣的,真够味。还有这个,吃起来脆脆的,也不知是哪种菜,好像没见过。”
      “看起来有些像地里的野菜。”陈迹道,“找这些菜应该不难。至于这辣味,和我们用花椒茱萸做佐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萝卜的酸辣味,好像是从里面散发出来的,不知是怎么办到的。”
      “这萝卜水嫩嫩的,辛辣味十足,应该是将茱萸,萝卜一起放置水中腌制而成。”三爷夹了块萝卜,一口气说出其中的奥妙。
      “苏姑娘,我们爷说的对吗?”大胡子求教道。

      天色还早,基本上没什么客人。几人说话的时候,苏青可是拉长了耳朵在听。当几人说出她的腌制方法时,她几乎想拍手开骂了。这样就说出她的独家方法,一旦传出去,她还能做生意不?她现在能拿的出手的就这点本事。

      “这位爷说的没错。”苏青深深看了眼被叫做三爷的男子,中人之姿,表情严肃,眉目间就透露着一股精明。“这菜就叫泡菜,白色的是萝卜,像野菜的是水生的芹菜。想必几位在野外见过。这泡菜的方法极为简单,这位爷猜的八九不离十。”

      “如此,三爷,你既晓得方法,回去后写出来,我叫苓香做做,省的我天天念着。”大胡子有些欣喜地说。
      “老胡,只怕苓香泡不出来。”陈迹打断大胡子的美梦,道。
      “这位先生何以如此断定?”苏青笑笑。
      “看姑娘不慌不忙的样子,想必这里面另有蹊跷。”陈迹抬起头,道,“这是姑娘的独家秘方,被三爷一语说出来,姑娘本该恼的。看姑娘还能和我们谈笑,想必姑娘有后招吧。”
      “这位爷真是心细。”苏青定定神,道,“做这道菜的方法的确很简单,只是有稍许要点要注意。稍不留神,泡出来的东西味道就很差,甚至不能吃,只能当垃圾扔掉。”
      “姑娘可否告知一二?”陈迹道。
      “这位爷说笑了。小店是小本生意,就靠这点赚钱,要是大家都会做了,我还吃什么?”苏青道,“不如这样,作为补偿,我送一些给你们带回去吃。”
      “也好。”陈迹也不恼,“既然这泡菜的方法简单,姑娘何不多泡几种菜?”
      “这位爷提醒的是。”苏青点点头,“我以前泡的也不是这几种菜。只是我初来,对这里的菜不熟,加之本钱不多,只能先择这两样本钱小的来做。”
      “那姑娘还有拿手好菜?”大胡子叫道,“不知我们下次来能否吃到?”
      “拿手好菜算不上。我厨艺不精,只是对腌制的菜稍有兴趣些。既然几位赏脸,我明儿请几位尝尝我新做的菜。若吃了拉肚子,几位爷可千万别找我算账。”她笑笑。
      “一定一定。”

      “苏姑娘请那几位爷吃什么呢?”陈福和李敬并肩走来,在一处空桌坐下来,“可不知我们是否也有这福分?”
      “两位捕头见笑了。”苏青走过来,“不过说些新的菜式。明天我多做一份,两位想吃,我给两位留着。”
      “那当然好。”陈福道,“来两碗酸辣粉吧。昨天吃完后,回去吃其它的,口中索然无味。这不,今儿一早就来了。”
      “哦,那今儿您可要多吃一些。”说完,她走去和卢婶说,要两碗酸辣粉。

      街上的行人多了起来。摆摊的,开门卖早点的,一片吆喝声。
      真是热闹的早晨。
      古往今来,皆如此。

      她收拾好客人吃完的碗筷,趁没人的时候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开衫小襟,绣花儒裙,各式长袍。散发着热气的包子,浑厚的叫卖声。偶尔还夹杂着苏音软语。美好的早晨。像曾经看过的画。当时,还绞尽脑汁用语言去描述这样一幅画,比如说古色古香,比如说嘈杂,比如说英雄救美,比如说才子佳人。可眼前的景象,即使用再多的词语去堆砌,想象总没有亲眼见到来的真实吧。

      “苏姑娘,来碗酸辣粉,只要一点点辣椒。”
      “哦,来了。”

      客人的吆喝声打断了她的发呆。忙从桌子起站起,为生计奔波。今天的客人比昨天似乎还要多,外面的桌子似乎不够,碗筷收拾到了后院也没人洗。她忙了一会,体力就有些不支了。好在中途大概十来分钟左右没客人,她才稍微喘了口气,到后院把碗洗了。

      大概十点后,就没什么客人了。她粗略算了下,大概卖了100多碗,一碗2文钱的利润。不错,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1500多文钱,比在徐府打工强多了。难怪现代人都愿意做点小生意,不愿给别人打工。

      “卢嫂,下午还卖吗?”她可是累的够呛。一早上忙下来,衣服都湿透了。浑身的汗味,难闻死了。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她端了碗面条,填填肚子。
      “如今生意这么好,为啥不卖?”卢氏扒了几口面条,“辣椒油好像不多了,你下午还是去再准备些吧。”
      “嗯。”她也正有此意。如今吃的人那么多,她还真担心茱萸会供不上来。虽说是野生的,但花开花落也有个生长期,这一段时日可以采些野生的,过些日子呢?她得想些法子把这些茱萸保存起来。

      因答应了几位客官明天做一道新的菜。她当时也不过是随口说说的。细想起来,她除了会泡点泡菜,还真没什么拿手的好菜。以前住公司宿舍,一层楼几大家子的,各个在门前支起电磁炉,啤酒鸭,水煮鱼,炒回锅肉,泡菜炒猪肝,煲冬瓜排骨汤,萝卜炖排骨。做好了,摆在过道,几大家子的,聚在一起吃。她什么都不会做,就买些泡面煮青菜吃,几个小朋友最喜欢吃这道菜。看的多了,她也跟着对面住的阿姨学泡菜。头一次没什么经验,坛子上总漂着一层白泡。过年回家后她一段时间没照管,回来后坛子里全是白泡,就扔了。隔了半年后,第二次泡,勤洗勤换的,没想到味道超级的好。大概受到鼓励了吧,她常年往坛子里泡些胡萝卜,指天椒,包菜,四季豆,豆角。没菜吃的时候就在网上下载点菜谱跟着做,她最喜欢做的就是用指天椒炒包菜。没菜吃的时候就从坛子里捞出几个指天椒,把包菜切成丝,大火炒。百吃不腻。直到有晚吃了,不知道是辣到了的原因,还是其它的缘故,她一连吐了几天,吃什么吐什么。她才止住,再也没敢做这道菜了。

      她在市场逛了一圈,发现可吃的菜还是很多的。可是,吃了几年的食堂,她讨厌一切的青菜,上海青,麦菜,春菜,花菜,白菜,空心菜,豆芽。还是买肉吧。一问价,四十文一两,太贵了。掂量了手中的铜钱,瞄向一旁无人问津的猪肝,大喜。讨价还价的,称了两三个猪肝回去。

      想起猪肝繁杂的去腥步骤,她又去买了些生粉,料酒。回去把猪肝泡在水里后,提着篮子上山了。

      山上风景虽好,说实话,她还是有些后怕的。满山的草木,时不时冒出几只野生的动物。小兔子,田鼠这些也就罢了,她不是很怕。她最怕冷不丁钻出一条蛇来。大抵女人对蛇都有一种恐惧心理。滑滑的,又有巨毒。她不往这方面想的时候倒觉得没什么,一想到这里就全身发软。山上宝贝虽多,看门的也多。她想想,今儿多采一些,剁些辣椒酱,剩余的泡在坛子里吧。待有些闲钱了,买块地,建座宅子,种菜,养花,看书,写小说。多惬意!只是过着这样的日子,她身上的肉就会更多了吧。呵呵!想着日后美好的日子,她心上一阵愉悦,为了这天早早的到来,她要多采些茱萸,努力赚钱。

      采完茱萸下山,大老远的就看到大胡子和陈迹站在水田边找着什么。因肩上还背着箩筐,一眼就能看出她在哪里摘的茱萸,本不想和他们打招呼的。他们好像专程候着她似的,堵在她回家的路上。避无可避的,她思索了片刻,走到跟前,“两位公子在找什么呢?”

      “啊”陈迹哦了一声,转过身来,“是苏姑娘啊。大胡子吃了苏姑娘的泡菜,心里念叨的很,想着苏姑娘说的芹菜是长在水田边上的,就拉我来碰碰热闹,也采些回去,看能否做出苏姑娘的那种味道来?”
      “两位可找到了?”这两人两手空空的,身上的衣服无半点淤泥。哪像她,身上灰扑扑的。
      “还没。”大胡子红了脸,“说来惭愧,我虽爱吃,却没姑娘的本事,能将这菜认的齐全。还麻烦姑娘指点一二。”
      “嗯。”她沿路走了几步,将野生的芹菜指与两人,“这个就是。模样不起眼,却是种非常好吃的菜。尤其是做泡菜,脆脆的。”她自己也动手摘了些,不要钱的东西,当然是摘的越多越好。何况她还指着这些卖钱呢。
      “苏姑娘,你篮子里装的是可是茱萸?红彤彤的,样子怪像。我们蜀地用花椒,姜蒜做调料,和姑娘做菜的味道倒是有几分相似。”陈迹摘了几把芹菜,漫不经心地说。
      “哦,你们来自蜀地?”怪不得那么嗜辣。不过,这个时候的川菜偏辣吗?好像不记得有这么一说。“可是成都府?我记得那边口味比较重,难怪你们吃不惯这边的菜。”
      “苏姑娘知道那个地方?”陈迹有些惊讶地问。
      “说起来我泡菜的手艺也是来自你们那边。”不过是几百年后的那个地方。
      “在我们那边?”大胡子嚷嚷道,“苏姑娘可是在说笑?我吃过大大小小的菜馆,我们那有腌菜,可从来没吃过姑娘这种又酸又辣的泡菜。”
      “你们爱吃,我以后多泡些送给你们就是了。”她笑笑,“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她抖抖身上的背篓,这小东西看起来不大,竟还有些沉。菜摘的也够了,总要留些,以后才有的吃。忙对两人说,“两位若还不够,再采些吧。我先回去了。也准备准备明天的食材。”
      “那有劳姑娘了。明天我们一定好好尝尝姑娘的手艺。”

      回到村子,她把茱萸洗净,剁了大半坛子茱萸,用油炸了,密封在坛子里。又从坛子里捞些芹菜出来,把刚采的放进去,然后把泡好的芹菜放在最上面,以备明天用。不错,她要做的菜就是泡芹菜炒猪肝。这道菜也是跟对面的阿姨学的。先前都是用包菜萝卜炒的,现在没有包菜,用芹菜萝卜炒,味道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收拾干净后,卢氏回来了。清点一下收入后,比昨天好了许多。除去开支,每人可以分到200文。只是给她钱的时候,卢氏的脸黑的可以,絮絮叨叨念道下午多辛苦,一个人又是端盘子,又是烫面,好像她没干活,白拿钱似的。她心知卢氏就是在抱怨她拿的钱多了,也不多说,陪着笑。现在还不是摊牌的时候,她的钱不多,离了这里,她另起灶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钱没势的,起码在这里,左右街坊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不会为难卢氏,这生意还是能做的下去的。等她有了本钱,再离了这里吧。

      第二天一大早,她比平时早起了一个时辰。要将泡菜炒猪肝做好,然后带去铺子。这道菜她做过几次,每次都拿捏不好,猪肝炒得不是没入味就是老了,不嫩。她这次做这道菜,心里也是没底。但是对于没吃过的人,应该也不会差吧。

      热锅,加油,滚烫后放入泡椒,葱,蒜,爆炒几下后放猪肝,盐,泡菜,翻炒几下就可以盛起来了。她尝了下味道,还不错,有些辣,就是猪肝炒的时间久了,有些老。若是有经验的师傅炒,估计就是一顿美味佳肴了。

      和卢氏到了铺子,两人就各忙各的。
      清洗碗筷,擦桌子,把铺子前面的垃圾都清扫干净,免得客人看到这地方脏,没了吃东西的食欲。
      吃东西,最讲究的是“心情”二字。
      忙好这些后,天差不多大亮了。她锤了锤腰,有些酸痛。这些体力活,看似简单,忙起来还真是吃力。

      “累了吧?”卢氏停下手中的活,道“去洗把脸,吃碗面条。等下有生意来了,一忙就是一上午,先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吧。”
      “嗯。”她还真有些累了。“卢嫂,你也别忙了,我们一起吃。”
      她从卢氏手中接过碗,看着碗里的光秃秃的面条,心里哀叹道,这可怎么吃啊。记得以前吃面条,碗里总会放些青菜,或鸡蛋,或上海青,或豌豆尖。她喜欢路边上小摊卖的酸辣粉,酸酸辣辣的,粉也没什么特别的味道,她就喜欢吃里面的配菜,酸菜,花生米,有时侯是榨菜。或者是凉拌面,凉拌粉,里面的配菜是豆芽,海带丝,花生米。无论哪种,想起来都流口水。有一段时间查的严,这些小摊贩都不敢出来,她馋了好几个星期。那种想吃偏偏吃不到,不想吃的时候又天天能瞧见的心情真的好憋闷。
      她从早上炒的菜里舀出一小碟,没下面条的菜,这个应该可以解解馋吧。
      “这个什么?”卢氏问道。
      “酸菜炒猪肝。”她说,“昨天答应几个客官今天给他们送上一道新菜。我会的做的菜并不多,这个算其中一个吧。只是火候还是不够。”
      “嗯,好辣。”卢氏尝了一口,有些疑惑地问道,“苏青,你是临安人吗?怎么你那么偏爱辣的东西?”
      “辣的东西吃起来才有味啊。甜食我也爱吃,只是天天吃甜的,有些受不了。”她道。甜的吃多了,很腻。不吃点辣的咸的,嘴里淡的难受,浑身没劲。
      卢氏吃了好几口菜,才吃一口面条。“这菜不错。好做吗?”
      “不是很难。”她道,“只是拾掇起来有些麻烦。”
      两人吃了个饱,把碗筷桌子收拾干净了,就见有客人上门了。
      “苏姑娘,今儿准备了什么好菜,赶紧端上来。我可是想了一整天了。”大胡子老远就开始嚷嚷道。
      这三位真是准时啊。对美食如此偏爱,偏偏在这临安城吃不到想吃的,每天委屈自己到小摊上吃这些,估计这是一大憾事吧。“哎,三位请这边坐。我这就去端。”
      这次份量比较多,除了给这三位备的,两位捕头留一些,一些来的比较早的客官也送一些。东西虽小,也是一份心意。做生意,除了那些味道真正好的,还不就是做一份人情债。
      “几位尝尝,我火候不到家,几位就将就吃吃吧。”她端出一大碟,足够三人的份量。
      “酸菜炒猪肝。”陈迹用筷子夹了块猪肝,“酸酸辣辣的,这配菜真入味。只是猪肝炒的有些老了,我喜欢嫩一些的。”
      “老子尝不出那么多味道。就只觉得酸,辣,真够味。”大胡子道。“苏姑娘,看不出你那么胖,心思倒是小巧玲珑的。”
      她呵呵地笑了笑,接过此话题不提。
      心思小巧玲珑?那是说别人吧。她不过是拾人牙慧。

      陆陆续续又送出几份,无一例外的就是惊叹,酸菜还能这样配菜?
      当然,泡菜还可以和很多搭配呢。鸡肾,肉末,鱼。不过,她有些会做,有些不会做。
      大家常来这里吃面条,说不定就可以尝到呢?她适时抛出一句,不忘自己的本行。

      下午稍微清闲点,卢氏一人完全可以忙的过来。她也想趁这个机会出去走走,买买书,笔墨纸砚的。两人吃饭的时候,她和卢氏商定,她下午不过来帮忙,卖出的钱只给她茱萸的本钱就行了。卢氏一听,急切答应了。

      不用去采摘茱萸,她下午就闲了下来,四处晃晃。先是去看了几处出售的房子,价格都比较高,以她现在的本钱,估计得挣十来年才够本。她放弃了。在现代就不想当个房奴,没理由在这房价还没极速膨胀的年代当个房奴吧。也有价格低的房子,环境也好,一打听,才知死了人,里面闹鬼,房主急于搬家。她倒是个不怕鬼的人,只是手上没钱,再多想也是无用。

      又去了书肆。夹杂在一堆男人中,个个以异样的眼光看她。还好,她脸皮够厚。硬是站了几个小时,最后挑了一本《三字经》。虽然她大体识得字,但写字还是成问题的。她若想自己的文字得到认同,仅会识字是不成的。

      付钱的时候,她随机问了下掌柜的,这儿可有小报卖?
      掌柜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书生巾,手中的算盘打的噼啪响。“何为小报?我听过官报,邸报,就不知这小报是何报?姑娘可问的是官报?”
      “呃?原来还没有出现啊。”苏青有点失望,“我说的这小报是民报,也就是民间的报纸。专门写平常小家庭的小日子,小生活,比如说谁家升官啦,谁家娶媳妇啦,哪里卖稀罕东西啦,哪里的东西好吃啊,今年哪位公子的文才好,能中状元啊。又或者在小报上讲些小故事,笑话,介绍风景名胜啊。”
      “姑娘说的这些倒是蛮有趣的。”掌柜停下手中的算盘,“只是迄今我还未见过。不知姑娘在哪里见过,可否告诉老朽一声?”
      “宝华堂的掌柜都没听闻过,想必是不存在了。唉,真可惜。”她摇摇头。原来还不存在民间小报,那各地的八卦,绯闻,都没有传播的媒介啊。啧啧,那么多JQ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她怀念起现代的报纸,明星八卦,各种绯闻传播的多迅速,每天光看这些,就打发掉不少时间。
      “一两银子。”掌柜道。
      “真贵。”她掏了掏自己的荷包,貌似银两不多。虽然这一两银子她还是能掏出来的,但是接下里的日子会很窘迫。还是算了。“我不要了。真不好意思。掌柜的,我下次带足了银两再来买。”
      “看你这穷酸样,想必要挣够一两银子要不少年吧。”旁边一位少年嚷嚷道,“胖女人,没钱买书就别挡在这耽搁我们做生意。一边去,后面的人等着付钱呢。也不看看你这样子,胖的跟头猪似的,一个人就站了我们多大地方。”
      “我还真不知道进了宝和堂就一定要买本书回去。”少年鄙视的眼神让人想起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店员,狗眼看人低,“掌柜的,你真该在门前竖一道牌匾,写道‘狗眼看人低,无银两者止步’。这样,像我这样的人就不会进来耽搁你们做生意了。”
      “姑娘,莫气。聂安,还不给这位姑娘道歉。”掌柜子狠狠瞪了眼少年。
      “道什么歉?”少年华丽丽地扫了眼苏青,“祥叔,跟一头猪道歉,岂不是污了我的身份。就她这副穷酸样,想必一辈子挣的钱都不够她吃。还买什么书,充什么才女。胖女人,该干吗就干吗去,这儿不是你来的地方,别堵了我们做生意。”
      “呵呵呵呵。”她听到有人哈哈大笑的声音。
      “聂安,说什么浑话。”掌柜子喝住少年,“来者是客。还不给这位姑娘道歉。”
      少年置若罔闻,不耐烦地说“胖女人,快点滚吧。”

      她出了书肆,一肚子火。真倒霉,怎么会遇到这种人。真是狗眼看人低呢。等她哪天有钱了,一定去用钱砸死她。买本本,撕一本,最好把这家店都买下来。啊啊啊,真气死了。
      她长叹一口气,转身投进一家卖纸墨的铺子。
      这家铺子的掌柜也没多大热情,见她进来,头也没抬。
      她看了看摆在柜台上的纸墨。她对古代的“文房四宝”没多大研究,常听人提到的就是宣纸,端砚,好像价格都不菲。至于笔,墨,更是陌生。对于用圆珠笔写惯字的她来说,毛笔是没法用的。大学的书法课,期末作业都是上铺给她完成的。她那个破字,提笔就坏,点乛完全不到位。
      “老板,这纸怎么卖的?”
      “是要灞桥纸,宣纸,水纹纸还是澄心堂纸?”掌柜道。
      “这几种纸有什么区别呢?”她请教道,“我听过宣纸,这种纸质地棉韧,利于书写绘画,大多书法家都喜欢这种纸张。灞桥纸,水纹纸,澄心堂纸,我第一听说,这几种有什么区别呢?”
      “不懂纸你买什么纸。”掌柜子咕哝道,“你买来做什么?”
      “写字。”她道。
      “那你就买灞桥纸吧。”掌柜子拿出一刀纸说,“九百文。”
      “九百文?”她看着那叠纸,纸张好粗糙,就像小时候买的劣质草纸,上面还有稻草的茎残留在上面。纸张倒是蛮大的,摊开大概有四尺。一刀是一百张。一本《三字经》才一两银子,一刀纸就是九百文。这文人还真是不值钱。“能少点吗?我先买几张,回去试试,好就多买点?”
      “你要是觉得贵就别买了。”掌柜子道,“一个胖姑娘,又不是大家小姐,学什么风雅?九百文可以买好几斤肉了,姑娘吃了,可以再长几斤肉呢。”
      她的脸白一阵红一阵的,从兜里掏出900文,道“纸我买了。这900文,掌柜子拿好了。掌柜子,问您个话,您是不是特爱吃大蒜?”
      “呃?”掌柜子接过钱,愣道,“你怎么知道?”
      “难怪说话那么‘臭’。”她小声嘀咕道,“我猜的。掌柜子,多吃大蒜好。大蒜可杀菌消毒,治百病。”
      “真的?”掌柜子道,“姑娘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媳妇整天说我嘴臭,我也找找这本书,好跟我媳妇说说。”
      这掌柜,还是个呆子。她顿感无语。
      她拿了纸张,转身就走。
      “姑娘,你还没告诉我你在哪看到的呢?”掌柜子吆喝道。
      “忘记了。或许你可以从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找找。”她道,这些治病的房子,大抵医书里都有记载吧。
      出去的时候,她看见一妇人站在门口瞪她。
      嗯?她何时得罪过她吗?
      直到出了门口,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才明白。
      “当家的,你还真问,这姑娘拐弯抹角骂你有病,嘴臭呢?”
      “她说过了吗?我怎么没听到?”
      “说你笨,还一点不假。”女人道,“人家姑娘买纸,你只管卖给她就是。什么附庸风雅,什么多长几斤肉,有你这样说话的吗?”
      “我还不是看她没钱。你看她穿的衣服,都洗的发白了。这钱都够她买几尺布了,还不如好好做件衣服?”
      “你操什么心。进门即是客,她饿死渴死都不关你的事。你管好你的嘴巴。”
      “娘子,这话怎么说的?我也没说什么不该说的。那姑娘,本来就胖,那腰围都快比的上咱们门前那棵树了。一看就是贪吃的。她那点钱,还不如留着买点肉吃呢。才女,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当的。”

      呃?
      听了大半,她看着自己圆鼓鼓的身子。胖吗?充才女吗?对于一个无权趋势,无貌身材圆润的女子来说,读书习字都是奢侈的啊。
      一连被骂两次,她心情有点糟。
      买到纸张的喜悦都没有了。
      她闷闷地走在街上。

      “各位乡亲父母,大家帮帮忙,抓住前面那小子。这小子是个小偷,经常在这一带偷东西。大家把路围起来,别让他跑了。”

      她抬头,就看到一前一后两人追赶着。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了脚,大有堵住路不让小偷跑掉的意思。她赶紧朝边上靠墙的地方避去。她可没兴趣凑这份热闹。她这个海拔,别说是抓小偷,就是拦拦小偷也是心有力而气不足。还是看看热闹就好。

      前面逃跑的小偷是个瘦高的男子,那腿跑得飞快。估计百米赛跑也就那速度了。后面追的那人,近了,看着有些眼熟。再听听声音,好像是常在她们铺子里吃面的陈捕头。这陈捕头,体力不错,和那小偷只相差十来米的距离。在众人的围追堵截下,相信这小偷跑不掉吧。她伸长了脖子,准备看到这场戏落幕后,就离开。

      唉哟,我的娘喔,大家不是把路都堵得死死的,怎么还跑到这边来了。这小子,就算前面没路,你也没必要跑到这围墙堵住的地方吧。被人抓住总比撞墙好吧。莫非你以为你脑袋是铜墙铁壁做的?

      终归今天与她八字不合吧。她看到那小偷企图从这边逃跑,她赶紧挪开地方。那小偷以为她拦他,她以为他要朝这边逃,两人左转转右转转的,嘭地就撞上了,两人都摔倒在地。

      唉,不带这么霉的。

      那小偷倒下去的时候,人群已经围上来了。几个年轻人上前扭住了他的胳膊,他边挣扎边骂道,“你们抓什么抓?老子是小偷吗?瞎了你们狗眼?你们知不知道我爹是谁?我爹是梁庭儒。”
      梁庭儒是谁?她心里默道。
      “知府的公子?就你这样?”
      这公子穿的确实不咋的。一身宽宽松松的麻布衣,上面沾满了灰尘,好像几天没换洗过了。头发梳的倒是未成年男子的垂髫,只是中间用簪子束起来的头发已经松松垮垮了,好没形象。知府的公子会落拓成这样子,还被人当成小偷。说出来也没人相信吧。
      “你们还不给大爷放手?上了衙门,我叫我爹整死你们。”这公子张口就骂,兼之威胁,“你们现在给本大爷放手,本大爷就既往不咎。怎么样?”
      有几个悄悄放了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公子那么嚣张,止不定就是知府的公子。可不能因这件小事得罪知府,大家可都是本分人。
      “陈捕头不是在后面,大家等陈捕头来了,再决定放不放这小子吧。”有人道。
      “本大爷无所谓。”他哼了一声,看到还趴在地方的胖女人,走了过去,骂道,“还有你,胖女人。眼睛瞎了吗,没看到本大爷走这条路上。你左边闪闪右边闪闪的,什么意思。眼睛不好就不要站在路上挡别人的道。你看你,眼睛都长到里面去了。本大爷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你这么胖的女人。”
      胖就是罪过吗?一天一连三次被人骂胖,先前还憋在心里的火蹭蹭就上来了,“我就是胖,碍了你了。我一没吃你家的粮,二来没要你养。我就是再胖上百来斤,也跟你没关系。你凭什么说我?你撞了人还有理了?这路是你修的吗?你能走我为什么不能走?”
      “哟,胖女人,还跟本大爷顶上了。”这公子蹲了下来,“这临安城还没人敢骂我。胖女人,你是不是活的不耐烦了?本大爷很乐意帮你减减肥。你这身肥肉,进去衙门的牢房,包准不到半个月,就可成瘦猴子。怎么样,要不要跟本大爷进去瞧瞧?”
      “我一没犯法,二没顶衙门的差使,我干吗要跟你去衙门?”她道,“莫非你想给我找个衙门的差使,让我吃皇粮?”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五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