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2、君似清风送月明 ...

  •   沈离凌来到议政殿时,案头上已摆好了各种奏章公文。赫炎显然知道他最关切什么,所以摊在最上面的就是昨夜发布的公告文书。

      他拿起文书,端坐细读。

      首先注意的是落款。为了表明君相并未参与此案,公告自兵部而出,有全权调查大典之乱的北军监察留印。

      这是对外避嫌,对内,自是要受君王审阅。不过君王一般都是略做微调,很少有亲自攥写的。

      但沈离凌熟知陆飞笔锋,一看那公文,便知里面有不少赫炎的手笔。

      都城内的公告不只要给百姓看还要给百官权贵看,向来最为讲究。这样的公文,既要不失王家威仪、公道人心,还要彰显君王担当、仁和睿智。更重要的是要传递出王者心思、时局走向,以推波助澜、影响局势。

      赫炎的诗文有陆飞与他先后教授,又有其天然的雄健灵慧,此等文书倒也不在话下。

      那起承转合的排兵布阵,遣词造句的细致巧妙,旁敲侧引的草蛇灰线……倒是颇有他的真传。

      想到平日所授都能被赫炎自如运用于笔下,沈离凌忍不住弯了弯唇角,复才认真审看内容。

      从百姓来看,这则公告很简单。就是正面公开了大典之乱,又排列出了具体事实和调查结果,最后强调了对事件要点的处理。

      简而言之,大典之乱是由黑曜细作与使臣里应外合的结果。兵部失窃、军内可疑的线索……皆与细作相关,说明黑曜细作已渗入朝堂,国有叛贼迹象。

      其中张裕离奇死忙,雅子身份难证,秦阳证词与实情不符……给出的定论是秦阳受奸人误导,欲利用雅子引发赫鸾变动。而背后之人,便是和黑曜细作关联的叛国之人。

      看到赫炎对秦阳调查走向的默许,沈离凌暗自松了口气,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地。

      赫炎显然并无牺牲秦阳来平息事端的想法,等事态稳定,秦阳也许还能回到军队,就算进不了烈焰军,被贬到边塞当个普通士卒也是好的。

      他嘴角轻扬,继续忖读。

      公告透露出君王将大典之乱全权交与北军调查,对细作的清查则绝不避嫌,坚持要一查到底。

      为此,炎王正式为卫鸾司定衙,并开设民奏台,百姓可在此提供可疑线索或陈述相关冤屈,将有人代笔上书,直通君王。

      这样的亲民之策自然是受欢迎的,可见君王铲除细作的决心,也加深了黑曜细作猖獗的印象,更无形分化了宁理司的权力。

      而黑曜使臣自阴谋在大典上被当众揭穿后,便被关于深宫囚禁。对此,解释的是赫鸾自大局出发,秉承邦交之礼,待查明真相后,再定夺黑曜之罪。其中提及黑曜大军压境,邀赫鸾同盟,却又暗自出使赤夜,让其伺机而动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当然,一则公告再好,也不可能打消所有人的疑惑。但之前的压抑发酵已让百姓生出许多离谱的猜忌,那些猜忌在公告下不攻自破的部分,就能引发百姓对君王不敬的“亏欠”之心,进而更加信服。

      而后洛京城内的气氛倒是可想而知,自会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煽风点火让百姓对黑曜更加恐慌憎恨。

      这其中有积极对敌的勇猛无畏,也有借乱起事的诡谲心思。只是沈离凌更愿意相信,这是赫炎转移矛盾的一次智取。

      战争若一触即发,那么他们是否早有串谋算计雅王,又是否勾结黑曜卖国夺位,君王又是不是一个杀兄害侄的卑劣小人……也就都不重要了。百姓只会关注他们的君王能不能守住赫鸾,护住他们。

      但战争若真的爆发,大典之乱后已被打破的威信、难以消除的猜忌,与赤黑三国之间还不明朗的博弈关系……都会让本就难有胜算的赫鸾更加不利。

      所以最好的状态,只是让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赫鸾,让百姓在惶恐不安中更加依附君王。再出其他问题,君王亦可用战争做为幌子暗度陈仓、大肆拳脚。

      面对敌人的阴谋顺势而为、收为己用,这正是赫炎“越乱越能解决问题”的雄才大略。

      在这种情况下,真相似乎也就不再重要了。

      沈离凌苦笑一下,不由思绪万千。

      他早就知道,在生思存亡面前,在大局为重面前,在国威王尊面前,在专权蛮横之人面前,在软弱无力之人面前……

      真相,从来都不重要。

      但他始终没办法放弃真相。

      因为一旦真相不再重要,就不会有人追求真相。而一旦一个国家没有人再追求真相,那么所有的事实都可以被任意篡改埋没,成为当权者翻云覆雨、谋权取利的手段,到那时,就不会有人真的关心百姓的生死,道义的遵循,国家的利益……

      而为正义说话,为百姓谋利的人,就势必会成为维护权势的牺牲品。

      思及此,沈离凌倏地闭上了眼,难以抑制眼底泛起的酸热。

      当年尧王专权,对不利于自身统治的声音向来蛮横无理。他未有实权,唯有诗文暗讽却也是无能为力。后来雅王仁善,并尊他为相,他便以为会和尧王之时大不相同,却没想到……

      他第一个派出去彻查地方案件的下僚吕风,就会死于对真相的追求之中。

      吕风去查的是一起多年拐卖人口的案件。他不负所托,查出了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当地豪强,更揪出了与其狼狈为奸的当地郡守。

      得知消息后沈离凌极为愤怒,让吕风彻查到底。却没想到,那郡守背后还有一股王室宗亲势力。那些人为了掩盖他们常年受其贿赂、为其开路的罪行,不仅反咬吕风暗藏祸心、污蔑官府,还搜集了无数莫须有的罪名弹劾吕风。

      他与雅王据理力争,一心维护吕风,却抵不过宗亲势力对雅王的施压,抵不过为保官家名声、王权威严的……大局之重!

      那时,雅王问他,若是百姓知道当地郡守的恶行,还知道了牵扯着王室宗亲,会不会激愤造反?若地方造反,他又得罪了正统派的宗亲势力,世家派对他也并未臣服,他该拿什么去平反?就算没有造反,这样的事件传播出去,赫鸾百姓会如何看他,如何看待自己头顶的地方官?

      如果这次不除吕风,那么宗亲世家、官绅豪强,就会认定自己有痛治贪腐的决心,就势必会引起他们的群起而攻之。王位初定、国弱民穷之时,他们根基未稳便得罪国内大半势力,以后又要如何?

      沈离凌沉默了,那时的他,回答不出来。

      那是他最憎恶自己的时刻,也是他真正认清自己无能的时刻。

      他永远记得那种深深的无力和绝望,无论何时想起,依旧是痛彻心扉的彻骨之寒。

      最后,当地豪强量刑而诛,罪官也只是落得个监察不力的贬黜结果。而吕风,却背上了污蔑官员、动乱社稷的罪过要被全家斩首。

      雅王下旨那一日,他在大殿石阶上跪了一天,最终也不过换回了吕风家人的生命,却还是没能保住吕风。而直到他晕倒被送回府,雅王也没有见他。

      那一次他便明白了,王权一旦犯错,就只会用更多的错误来掩盖错误。也明白了身在官场,只有正气凛然的热血是无用的。身为当权者,只有软弱无力的仁善,也是无用的。

      后来他学会了韬光养晦,学会了步步为营,学会了谋略智取,终于让当年谋害吕风的人付出了代价。

      之后的仕途,他的忠诚,他的君子之道,他无法改变的原则,化作了他身上的棱角,一次次备受磨砺。

      但即使那样,他也从未放弃过身为文人的风骨与正气。

      所以对赫炎如今的谋略施展,他会配合,却更会警醒。

      在他看来,阴谋诡计不同于智谋,它没有下限,更容易达到目标,更容易让人上瘾,更容易越走越偏,最终反噬自身,甚至反噬周遭。

      阴谋诡计与其说是一种策略,不如说是一种偷懒,一种不折手段、简单粗暴的偷懒。而人一旦习惯偷懒,就不愿再面对世事背后的复杂艰辛,不愿再踏实苦干,不愿再承受风险、忍受责难,也就不愿面对真相、接受真相,更加无法知耻而后勇、知错而能改。

      就像当年吕风的案子,面对官贼勾结的真相,若不是只想着如何掩盖、推责的诡计,想的是如何承认、改正、重新赢得百姓信任的不惧艰辛,那结果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如何雅王和他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不是就无须牺牲吕风了?

      那之后的仕途也让他明白了,君王的风格会怎样影响整个朝堂乃至整个国家的风格。

      如果赫炎习惯依赖于阴谋诡计,那么臣子就会上行下效善于阿谀谄媚、明争暗斗。如果朝堂之上充斥着阿谀谄媚、明争暗斗,那么决定官员荣辱的就不再是政绩和功勋,而是巧言令色、两面三刀。如果官员只需巧言令色、两面三刀就能享荣受利,那么就不会有人再认真做事,认真为官……

      圣人说君王德行是一个国家安邦定国的基石。而他身为近臣,就是为君王德行的守门者。

      这原本是让他感觉疲惫和忧虑的重责,可一想到是赫炎,他又莫名觉得安心。

      他知道自己身上有被王权规训后的部分。那部分说不上引以为耻,却也不会引以为荣。但也就是那部分,才让他稳住地位,保住安危,让他可以与那些贪官污吏周旋斗争,可以将他们的危害降到最低。

      但赫炎不同。

      或者说,在他心里,赫炎是特别的。

      他本身就是王权的一部分,却有着不受王权规训的叛逆。那叛逆如他年轻旺盛的生命力,像一只野性难驯的狼,像一阵狂放不羁的风,充满了夺目耀眼的光,散发着酣畅淋漓的烈。

      那样的赫炎,一定能为赫鸾带来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这样想着,他忽而就忆起吕风行刑那日对着他大笑不悔时,他赠给吕风的诗。

      “一缕清风扶摇上,千尺松柏人间留。纵有乌云遮日影,难挡松风送月明。”

      也许在那之后,他就一直在等清风来袭。

      而如今,赫炎就是他的清风。

      心底蓦然升起一阵暖热,沈离凌不自觉又勾起了唇,旋即打起精神,提笔研磨,沉心政务。

      这一天和以往没什么不同,他却感到了为官多年从未有过的欢欣与自在。

      仿佛阳光普照,春风拂面。仿佛万物将新,世事可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