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研讨会 ...

  •   当天,卢教授和嘉华建立了初步的友谊,她有些羞涩地邀请嘉华来北师大听课,给她的课多提意见。

      嘉华满口答应,并要了一份卢教授和学前教育系的课表,办理了旁听证,表示一定会多来倾听卢老师和各位老师的专业课。

      在回家的路上,嘉华还处于兴奋和震惊当中,没想到自己真的和卢教授见面了,还聊了大半天。

      她前世在网上查过卢教授的生平,记得卢教授出生文化气息浓郁的教育世家,外祖父是南开校父,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在燕京大学度过,还曾到加拿大深造。

      她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九十五岁时还从从教育部网站下载了《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意见稿,逐字进行修改,将意见转送到教育部。

      卢教授用她的一生,为世人树立了“活到老,就要学到老,不学到老,就没有资格活到老”的终身学习典范。

      百岁的卢老先生因病过世的消息传来时,嘉华他们正在上大二的专业课。

      所有老师和学生听了这个噩耗,在教室里起身站直,为老先生的离去默哀三分钟。

      接下来的日子,嘉华除了在家陪傅母和小鸿,就是坐公交车去北师大校园听老师们讲课。

      虽然他们讲的很多知识,到现代的时候已经被淘汰了,但却十分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嘉华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往在教育孩童的过程中的难题和疑问得到了很好的回答和解释。

      相比课堂上其他还没有走出学校的大学生,嘉华已经算是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了。

      她作为旁听生,在课堂上频频发问,多次引发了老师和学生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热烈讨论,受到了同学们的钦佩和老师们的喜爱。

      六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意见征求大会,嘉华很荣幸地跟着北师大所有学前教育的师生一起参与。

      《指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次明确定义了新中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途径与手段、原则等基本内容,为新中国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使以嘉华后世的眼光来看,《指南》仍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这次大会开了整整两天,嘉华不仅帮卢教授忙前忙后地接待来宾,还负责整理嘉宾们在会上提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五花八门,涉及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大大拓宽了她的眼界。

      大会结束后,嘉华请求傅父帮忙,成功办理学籍后,参加了七月份的高考,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录取通知书。

      鉴于她长期居住在南方,众位教授考究一番后,觉得她基础知识扎实,在卢教授的争取下,同意让她每学期期末来北师大参加考试。

      平时可以不来学校学习,只要所有课程考试通过,她就可以拿到毕业证。

      她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傅文滔,文滔的反应比她自己当时还要激动。

      事实上,傅文滔挂了电话之后,立马和小婉分享了这个好消息,让她好好学习,最好能像妈妈一样考上大学。

      嘉华拿到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本后,打算回白沙岛。

      离家四个多月,她实在不放心家里。

      最近几天,傅母话里透露出对儿子生活方面的担忧,似有若无地在催促嘉华回白沙岛。

      虽然只是几句唠叨,却给了嘉华莫大的压力。

      虽然傅母很喜欢儿媳和孙子陪在身边,但最担心的还是儿子。

      以前她给傅文滔张罗,介绍了那么多年轻漂亮的对象,儿子表面上看是天天忙于工作,无暇相亲。

      而她作为母亲,怎么会不清楚儿子是因为前一段婚姻的失败,对重新找对象的事意志消沉。

      在去年,听到儿子亲口告诉他们找了个对象的事情,老两口老怀欣慰。

      儿子终于走出来了,他们不用操心儿子的后半辈子没人陪。

      只是孙子、孙女还小,不知道新的儿媳妇能不能待两个小的好。

      这次新媳妇来北京办事,住在家里这么久,虽说家世比不上自家,但老两口还是很满意的,觉得她斯文漂亮,学识也十分不错,尤其是那些绘本,孙子爱不释手。

      而且嘉华人也算勤快,下课回家经常帮着傅母做饭、洗衣服。

      据说孙子身上穿的有卡通图案的黑色棉袄,是嘉华亲手做的,这手艺拿出去,邻居们谁见了,都是要好好夸赞一番的。

      就是离家久了,傅母怕儿媳和儿子两人感情生疏。

      听说大学里那些男老师和男学生,花花肠子忒多,各个生了一张巧嘴。

      儿媳妇在大学里接触这样的人多了,指不定会嫌弃自己那个不爱吭声、木头似的儿子。

      傅母为了儿子,操碎了心,明里暗里地催嘉华回家看看。

      嘉华在这边的事差不多告一段落,剩下的事回白沙岛慢慢完成就行。

      她心里明白,要是再不走,估计傅母就得把话挑明了对她说。

      因此在北京待了四个多月之后,嘉华带着傅母收拾的一堆特产,牵着小鸿的手坐火车回了白沙岛。

      白沙岛跟嘉华离开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傅文滔和刘德方在部队上班,还没回来。嘉华的回归受到了傅婉和邓秋月的热烈欢迎。

      把带回来的特产分发完毕,邓秋月着急地让嘉华讲讲在北京的经历。

      求学的事情没什么好讲的,嘉华把北京的著名景点和商场里的时兴玩意讲了一遍,还把自己特地给邓秋月带的红色、有大裙摆的的确良裙子拿出来,让她穿上试试。

      邓秋月进了卧室换衣服,好一会儿才扭扭捏捏走出来。

      这裙子太合身了,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邓秋月虽然是四个孩子的妈了,但却是嘉华见过的最有少女感的女性。
      红色裙子半透不透,映衬着她绯红的脸颊,恍若羞涩的新娘。

      难怪三哥一眼就相中了邓秋月,要是嘉华是男人,也非得被嫂子迷倒。

      当时嘉华正在和北师大的同学逛北京中央大商场。

      这条红色裙子摆在玻璃墙内的假人穿着,向路人展示她的张扬和美丽,嘉华一眼就看中了,花了二十元巨资买下。

      果然,邓秋月穿着这条裙子,比模特穿起来更好看。

      嘉华给几个孩子带的是各式各样的玩具,如八音盒、假枪、洋娃娃、带四个轮子的小车和上发条的青蛙等,孩子们拿到礼物后玩得不亦乐乎。

      小龙看上了弟弟小风的小青蛙,二话不说一把抢走。

      小风不敢跟哥哥抢玩具,大声哭了出来,跑来告状。

      邓秋月本来正穿着漂亮裙子,美哒哒地、左扭右扭,一边照镜子,一边和小姑子聊北京的精彩见闻。

      一听到小风告状的话,气不打一处来,立马拿起手边晾衣服的木尺,要往小龙屁股上来一顿竹笋炒肉。

      才四岁的小龙,抱着玩具,吓得往嘉华身后躲。

      嘉华赶紧抢过木尺,拦住了邓秋月的动作,把小龙从身后拉到身前:“小龙,姑姑有没有跟你说过,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而且弟弟比你还小呢!你这样是欺负弟弟,不是一个棒棒的哥哥哦!”

      “可是弟弟的玩具更好玩,我想要玩。”小龙摸索着刚抢到手的小青蛙。

      “可是你抢了弟弟的玩具,弟弟就没有玩具了,那他可不可怜啊?”嘉华指了指小风。

      小龙看了看还在淌眼泪的小风,低了低头:“可怜!”

      “那你要不要跟弟弟说一声对不起,然后把玩具还给弟弟?”

      小龙心不甘、情不愿地把玩具递给小风:“弟弟,还给你。还有,对不起。”

      小风接过小青蛙,破涕为笑:“谢谢哥哥!”

      “小风真懂礼貌!小龙,如果想玩弟弟的玩具,你要问问弟弟,能不能给你玩。

      而且,如果弟弟把玩具给你了,他就没有玩具了,你是不是也要把你的玩具给弟弟玩?”

      小龙一听这话,眼睛一亮,把他的玩具小车递到小风面前:“弟弟,给你玩我的小车,把你的小青蛙给我玩。”

      小风接过小车,把小青蛙递给哥哥:“哥哥,教我玩车车。”

      “弟弟,你看,这个小车要这样推一下,才能跑得远……”

      小龙和小风哥俩好地又玩到了一起。

      邓秋月看着俩孩子跑到院子里去玩,转身对嘉华抱怨:“嘉华,对付孩子,还是你有办法。你不知道,这几个月你不在,他们几个把我折磨惨了。”

      “孩子么?只要好好说,有吃有玩,还是很乖的。你看看这四个孩子,多可爱啊!”

      “可爱?那是对你而言。我一看到他们,只觉得是四个小恶魔,生来折磨我的。

      幸好当时办了幼托所,要不然这四个孩子我肯定带不来。”

      虽是这样说,但邓秋月还是在聊天的间隙,隔一会儿就要去房间里看看龙凤胎有没有睡醒。

      “等再过两年,孩子们都能上学,就好带了。嫂子,这段时间,岛上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邓秋月左右看了看,发现孩子们都到院子里去了,才神秘兮兮地对嘉华小声说:“有一件大事,你听了肯定会吓一跳。”

      “什么大事啊?看你这么神神叨叨的,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