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豆腐、豆腐脑、千张、豆干,一样样摆到面前,李掌柜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不住拍他肩膀,“秦小哥,这可真有你的。”

      旁边朱大厨也啧啧称奇,“这黄豆居然能做出这么多花样来。”

      秦渊心想我还能做豆腐皮、腐竹和油豆腐呢,不过是嫌麻烦,实在懒得弄。

      这么多种东西,能做出来的菜品可就多了。李掌柜是又忧又喜,多买些菜谱对他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名,可这富贵楼就这么大,镇子里过来吃饭的就这么点人,弄太多菜色也完全没必要。可要是跟秦渊说了自己不想买太多,又怕把人给得罪了。最近这豆腐可给富贵楼带来不少好处,现在又只有秦渊能弄出豆腐来,他要是得罪人,把人推到翠锦轩那边,那可就亏大了。

      想了想,他一咬牙,“秦小哥,你说个准话,你这还有多少新奇菜谱?”

      秦渊一听这话乐了,“您是要一次性都买下来吗?”

      这话听得李掌柜连连摆手,“不敢不敢,我可是明白了,你这脑子里装的东西多着呢。我这富贵楼可不一定能消化得完。”说完,就这么不住地紧张搓手等秦渊的反应。

      秦渊听了这番话,稍微一想也就明白这人到底在顾虑什么了。他也就顺着这话说下去,“之前咱们谈买卖菜谱的事,一是因为我这实在缺钱买磨盘和毛驴,二是您这也急着推出新菜色和翠锦轩那边打擂台。现在我这边做豆腐缺的物件都买好了,您那已经压了翠锦轩一头,有时间自己慢慢研究怎么开发新菜谱了,我自然也不会拉着您强买强卖。”

      李掌柜听了这话还是有点不踏实,连忙补救道:“哎呦,你看你这是哪里话,我当然知道你的为人,只是觉着实在有些对不住你。”

      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就没必要再遮遮掩掩,大家干脆摊开了说。秦渊念在富贵楼在他日子最难过的时候帮了他不少的份上,答应不会把菜谱交给镇里别的酒楼客栈,不过以后富贵楼要想再买菜单就得加钱了。李掌柜还试探性的问了句能不能把豆腐、豆干这些东西只卖给富贵楼,被秦渊一口拒绝了。好在掌柜也知道这个要求实在是强人所难,也没有继续纠缠。

      菜谱的事情定下来了,大家又定了下以后这几种食材的订货量问题。一通讨价还价,秦渊简直身心俱疲,没多留,把之前借的板车还回去,牵上毛驴就走了。他前几天在镇里的车行定了板车,约好了今天去取,这时候正好过去。

      换上新板车,自己现在勉强也算是有车一族了,秦渊心里自我安慰了一番,又觉得精力满满了。去集市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卖鸡仔、猪仔的,有的话买些回去给老太太养,也能给家里补充些肉、蛋。转了一圈还真有卖鸡仔的,秦渊买了二十来只,放筐里带着。可惜没有遇到卖猪仔的,只能以后再看了。

      小鸡仔一身软绒绒的黄毛,圆滚滚挤做一堆,叽叽喳喳,时不时歪着脑袋好奇地打量四周,颇为可爱。自它们到了家,阿娟和阿香就围在旁边没离开过,要不是秦老太太特地嘱咐过了,她们估计是要忍不住伸手拿的。雏鸡不好养活,方方面面都要仔细着些,秦老太太特地用芦苇编的踅子给它们在屋里圈了块地,能挡着点风,也能让这些好动的小家伙不要乱跑。老太太养这些是有经验的,吃的给它们撒了些湿软的豆渣,又备了些凉开水。怕它们沾水会生病,还在装水的碟子里扣了个碗,让它们只能沿着边缘喝水,不会跑进去把一身绒毛沾得湿漉漉的。

      秦渊以前没养过这种小东西,也挺新奇,不过他看了几眼也就算了,还有其他事要做。昨晚阿娟提了做糖的事,他今天从镇里回来时就买了些麦子和糯米回来。正儿八经的红糖、白糖什么的他也找不到材料做,只能尝试着做点麦芽糖。做这个要先等麦粒发芽长上几天,也急不来,这会先把麦子泡上催芽,之后就得慢慢等了。

      午饭家里吃的是藕,这时节正是莲藕上市的日子,村长家的池塘里就种了许多藕,这几天陆续挖出来了,新鲜得很。村里要是有人想吃,拿粮食换或者直接买都可以,比在镇上买要公道些。秦老太太一早就拿豆子换了几根回来,上面还裹着层未干的泥浆,拿水冲洗了下,圆滚滚的,挺鲜嫩。家里人不多,也吃不了多少,秦渊就取了一截,去皮切成片放水中泡着。切的时候秦渊忍不住尝了一片,清甜爽口,还挺好吃。其实他比较想做糯米藕,家里前几天买了糖,今天又买了糯米和藕,想到做糯米藕简直是理所应当。可惜一切甜品都是耗糖大户,如果这个糖价,不用秦老太太在旁边盯着他也不敢做。

      锅里倒油烧热,把藕片倒进去翻炒一会,等熟透了,加点盐和葱碎炒匀了就能出锅,再简单不过了。出锅后又弄个青菜豆腐汤,这时候麦饭也恰好煮好,一顿简单清淡的午饭就可以上桌了。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前吃不上饭的时候,能有麦饭吃饱就觉得是天大的好事了,如今过了段天天有荤腥的日子,再面对这素到极致的饭菜,居然还觉得有点小失落。好在秦渊手艺还可以,简简单单的菜味道也不差,才稍稍得到了点安慰。

      家里昨天已经磨好了豆面,今天老太太做主,吃完午饭开始摊豆饼。做黄豆酱的手艺,李氏是完全及不上秦老太太的,不过要说到摊豆饼,那就是李氏的强项了。这边说的豆饼不是常说的那种圆圆小小的绿豆饼,而是用黄豆面摊的类似煎饼的东西。圆圆的一大张,摊好后切成长条,然后再切成一个个指头长的三角块晾干。晾好的豆饼只要不受潮,就能存个好长时间,平时烧汤或者做菜的时候都可以放些进去。秦渊最喜欢在烧鱼的时候放一些豆饼进去,晒干的饼皮在汤里煮过后重新柔软下来,每一片裹满了鲜美的汤汁,嚼在口中韧而不散,每次吃这个的时候他连鱼都顾不得碰。

      豆饼这东西,摊的太厚了,做菜做汤时不容易入味,跟吃普通面饼也啥区别了。可太薄的话晒干又容易变脆,到时候往袋子里一放就碎了,放汤里就得成面糊。所以说这个是李氏的强项,她就有本事把豆饼摊到又薄又韧,入味而不散。秦渊也在旁边细细观摩过了,也没啥诀窍,全是凭经验和手感。先把豆面加水调成比较稀的面糊,小火把锅烧热,锅里擦一点油,舀上一勺糊糊沿铁锅的边缘淋上一圈,仔细摊开。她拿来摊面饼的工具也很简单,就是河里捞的那种比较大的河蚌壳,捏着壳顶,沿着四周的面糊轻轻绕上几圈,一张圆圆的面饼就成型了。饼子摊的薄,哪怕是小火,也很快就能熟透。沿着翘开的边缘直接揭开,放到旁边晾凉。

      院子里有阳光的地方架上芦略,秦渊等豆饼不烫手了,切好了均匀撒在上面。趁着太阳好的时候,晒上个几天就可以收袋子里搁着了。

      这豆饼摊的薄,一盆面糊就能摊出好多锅来。昨天磨好的豆面算不上很多,分出大半来做豆饼也耗了好长时间,一直弄到天色发黑。晚上也不用费心思特意在弄其他吃的,李氏流出了一些面糊出来,这里面本来就加过盐,这时候也不用再另外调味了,切点葱花进去,在锅里又摊了几锅出来。家里的鸡蛋还剩几个,饼子快熟的时候打个进去均匀抹开,就是一个葱花鸡蛋饼了。这个是家里人现吃的,起锅前可以多放些油进去,让鸡蛋和饼皮都浸上一层浅浅的油脂,高温一烤就冒出一个个小小的气泡,在人的眼皮底下安静又蓬勃的炸开,油脂的诱人香味也跟着欢快地散逸出来。这时候,直接在锅里用铲子把饼皮折叠起来,盛出来就可以开吃了。

  • 作者有话要说:  踅子:用芦苇编成的长条形器具,转成圈用来贮存粮食。
    芦略:农家用来晒东西的工具,由芦柴一跟跟串起来制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