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设局 ...

  •   客人已被管家请到正堂,没过多久,林潮止赶到:
      “臣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司马葳打趣:“看来左司马新官上任,公务繁忙啊。”
      “我从小妹处过来才稍稍耽搁了,”潮止一提此事就来气,恼怒道,“刚刚有个登徒子,进了小妹院子。”
      “哦?那大人逮到他了吗?”司马葳、黄有德莫不憋笑。
      “还没,别叫我逮到!”
      他没发觉,李勖脸色不太对,转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去我书房吧。”

      四人结伴向书房走去。
      “说来太子两个弟弟都快将臣的门槛踏平了,太子这才第一次过来。”
      李勖不以为忤,在椅子上择了个舒服的姿势,才道:“我这不是给你时间,让你多收点好处。”
      “那我还要多谢你了?”
      “不必客气。”

      林潮止较李勖虚长三岁,当年圣上为太子在世家中选拔出七名伴读,林潮止即在其中,还有一位如今已经拜相,就是沈摘。
      儿时情谊在,说起话来也没那么多君臣顾及。

      玩笑开过,总归说回正事,潮止率先道:“圣上叫我去和谈。”
      “有所耳闻,但今日我来,并不是为此事。”
      “还有旁的?就别打哑谜了。”
      “听说兵部这回不太顺,是和粮饷有关系。”明明是疑问,李勖却以定论结尾,想来答案心知肚明。
      林潮止脸色瞬间沉了:
      “你领北府军,我在兵部,这二者互不隶属,如今你却来管我们兵部的事,太子,”他顿了顿,“别让臣为难。”
      “你几时学会了官腔?”
      潮止沉默。“若是我说,此事只有你能帮我?”李勖再问一句便不再继续,只温文地托着茶瓯啄饮,将剩下的时间留给那人思考。

      良久,林潮止道:“我做此事,可有风险?”
      “若我说绝无风险,也是虎人,你听我说完,且再算计值与不值,若你觉得不值,我也不会相逼,只是话说在前头,我不会叫林府有事。”

      空口虽然无凭,但是林潮止知道,李勖说了就会做到,于是抬起头,像是下定决心般:“好,你说吧。”

      李勖把话说完,潮止一对沉着无比的眸子分明亮了些许,以手指叩着几面,良久屋内只听到“咚、咚”的声响。

      “此事可做,”末了,他道,

      “只是臣还想多嘴一问,太子为何要这么做?”

      为何?为争权?为民生?一时间,李勖竟有恍惚,半晌后,无奈苦笑:“我为什么你还不知?”

      他走后,林风眠出现在门外。
      “大哥不是已经答应太子,怎么还在苦恼?”
      林潮止抬起头,他本就长得十分英俊,随着年龄稍稍见长,五官不减当年,身上又平添一股儒雅风流,此刻脸上挂着倦意,苍老十岁。
      “你都听到了。”他按着眉心。
      “我不是故意的,云栖练箭,打翻你晒的书,拜托我求情。”
      “那小子。”潮止摇摇头。
      林风眠绕到他身后,替他揉肩:“我知道大哥十分珍惜当下的一切,不想打破。但是大哥如果有想做的事情,家人岂会阻拦?
      “一家人,不就是应该相互成全。”
      记忆中的小妹,还是个刁蛮任性,需要全家来呵护的女娃娃,几时也学会语重心长安慰人了?
      潮止心中暖意流淌,却嘴硬:“才多大就教训起大哥了?”
      林风眠手上不停,连连撒娇:“怎敢怎敢。“

      之后的一个月,朝内朝外可谓狂风骤雨。

      刑部‘火’字营的将士忽然作乱,与被户部派遣去造册的官差打了起来。

      火字营是下属于左司马林潮止的队伍,可就在几日前,潮止奉命带三万人马到梁齐交界和谈,将火字营的兄弟留在了京师。

      乱子发生的地界属京兆尹杜怀冲管辖,干戈不算大,本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差事,但杜怀冲想,毕竟涉及和谈大计,万一处理的不对,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便将此事写好折子,在早朝一五一时呈给了陛下。

      李戒询问后,原因竟是出在粮饷,满朝哗然。

      却说当初兵部北讨戎族,回程时发现军粮不够用,尚书急派人清点仓库,才发觉原该吃三个月的粮食,派发到士兵手里,只够五十九天的。

      南梁与北齐不同,南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广植稻米,拥有并、雍、冀、定,东南西北四处粮仓,动乱时四大粮仓也是充盈的。

      相反,北齐则只是到了穆离时期,才开发出留都以南一处粮仓而已,至今又要供新汗南征北讨,表面风光,暗地里实则是捉襟见肘,时时饿肚子的。

      因此,刑部尚书才觉到震惊,大梁竟穷到这地步了?

      这事按理说,不应该。

      这里他藏了个心眼,一方面叫将士把余下日子每人所用粮食登记造册,另一方面,派人传书最近的军镇借粮。

      最终兵部安然回京,这事儿再管户部追问,也是自讨没趣,遂不了了之,哪想如今被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翻出来?

      眼下满朝文武鸦雀无声,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将头埋得深深,豆大的汗珠顺着脖子往下直流。

      梁帝大怒,一甩手,折子就飞了下去。

      “好!这就朕的肱骨之臣!真是好啊!”

      “来,赵大人给朕说说,这事儿你是如何压得密不透风?”

      兵部赵冲吓到发抖,哆哆嗦嗦跪下:“臣,臣该死!”

      “你是该死,自己的人吃不上饭了,还学着给别人遮羞,户部的来说说,国库由你们管,粮食由你们收,最后粮食都去哪了?”

      户部尚书试图解释道:“今年南方遇到水灾,定州仓赈灾不及,遂将冀州仓多余的先调过去,所以…所以…”

      “朕替你说下去,所以这么以来,军粮就不够了,是不是?

      梁帝怒极反笑:“朕且再问你,即便四仓中间偶尔调度,兵部来年的作战计划亦是打出了灾害余地,不然爱卿以为,开|国初三年七役是如何支撑下来的?”

      户部尚书噗通一声跪倒,面容惨白:“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啊,每一年的账簿臣都是交给陛下亲自查阅,一笔一笔记得详细,臣真的不知何以今年粮食就不够用了!”

      “所以是朕的错?”李戒死死盯着他。
      “微臣该死!“

      “陛下,”是萧国公。

      李戒蹙眉,不耐烦道:“不要来劝朕。”

      萧国公却无惧色,恭顺道:“臣只是想劝陛下不要动怒,伤害龙体。”

      见李戒神色微缓,继续道:“弄清纳粮去向,刻不容缓,尚书虽然有错,但通盘查证,必要调动无数账目、人员,此事如果落入旁人之手,反而越理越乱。”

      梁帝沉吟,他是恨尸位素餐之辈,不过也明白各司其职的道理,户部的事还是户部做起来得心应手。

      但他也不立即松口,奏折一放,看向李勖:“太子呢,太子说说看。”

      李勖上前一步,专注地思索了一会让,道:“儿臣认为萧国公所言及是,旁的暂且不问,查账还是理应户部出人。”

      李戒点点头:“恩,说得对,不过旁的也不能撒手,沈摘,你也参与进来,朕担心百姓闹出什么乱子,你且安抚。”

      沈摘遵命,萧国公不知想什么,脸色有异,只是眼下人人自危,谁也没有心情察言观色。

      梁帝手指户部尚书:“还是由你主持,三日内无论弄没弄清军粮去向,都来领罪!”

      “臣遵旨!”

      散朝之后,朝臣离退,李勖与萧国公落在众人身后,结伴而出。

      “老臣谢过太子。”

      “国公客气了,何言谢字?”

      “谢太子为老臣说话。”

      李勖不加掩饰,平静道:“大势所趋而已。”

      “自然,陛下的一切决定,都是利国利民,利国利民的,当然大势所趋。”

      李勖足下一顿,待萧国公走出数步,惊觉回首,才开口:“说起来,倒是还有个疑问,萧国公口口声声‘弄清军粮去向’,又怎知,军粮是丢了,而不是压根就没纳上来呢?”

      四目相对,一个苍老震惊,一个年轻淡然,半晌李勖忽地一叹,竟有几分平易近人的笑意:“国公无需紧张,你自然是不知道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设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