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捉虫) ...

  •   前言:

      自从盘古开天、女蜗造人、炎黄立族、始皇建封以来,人们仰观宇宙,俯察山河,在纵横九万里的国土上建立起了辉煌的文明。

      在这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喜怒哀乐就宛如浪花一般短暂易逝,即便是王侯将相,也难以左右自己的命运。所以杨慎在为《三国演义》做开篇词时,便提笔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借江水之无穷,感叹人生之苦短、风流之易散。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难免要疑惑,不是《红楼》同人么,何以扯到三国?开篇就谈人生,出口便论命运,作者才经过几载春秋,竟敢出此狂言?

      以上数言,并非作者装逼。而是看了红学前辈考证的曹雪芹(贾宝玉)的身世,有感而发。

      如果一个人生在王朝早期,遇上了不仁的统治者,那么他可以向唐朝的魏征学习,良禽择木、弃暗投明,另选明君侍奉,成就一段明主贤臣的佳话。

      如果一个人生在王朝末期,遇上了不仁的统治者,那么他则可以效陈胜、吴广之旧事,揭竿而起,推翻残暴的君王,为天下黎民开一片朗朗乾坤。

      最惨的情形,莫过于像曹雪芹这样,生在了清王朝的鼎盛时期,遇上了最黑暗的政治斗争(横跨康雍乾三朝、持续半个世纪的顶级宫廷权谋亲情大戏——九龙夺嫡),但是偏又没有黑暗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程度。

      在古代,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要当官,要当官就必须向害死自己亲人的皇帝称臣。这实在是一个无解的悲剧。

      所以,我私以为在高鹗的续书里,贾宝玉金榜题名的情节是非常违背曹公原意的——《红楼梦》对封建皇权是持讽刺态度的,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已经借元春之口,chi裸裸地把皇宫称作“不得见人的地方”。

      如果贾宝玉最后主动求取功名,就好比梁山好汉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忘记了孤独死在深宫中的元春,忘记了被政治牺牲、远嫁和亲的探春,也忘记了因为跟封建礼教格格不入而被迫害致死的黛玉,从一个反抗皇权压迫的人,变成了一个封建皇权的既得利益者。

      开这篇文的初衷,就是想写一个曹公式的人物,假如一个世家子弟既不想向伤害自己的皇权低头,又不能彻底脱离俗世归隐田园,他该如何在那个时代生活下去?

      本文以《红楼梦》通行本前80回为基础改编。其他一切红学研究成果(包括高鹗续书、刘心武解读的红楼、其他同人作品)都是值得尊敬的前辈之作,但不在本文的参考范围内。

      本文主写闲慧、宝黛(贾宝玉x林黛玉,第一反应宝钗黛玉的自己面壁两分钟,ps:我已经面壁过了真香)两对cp

      贾、史、王、薛、林全员正常人,不黑任何一个原著角色

      【男女主都是相对开明的古人,对封建礼教、男女大防的态度是: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不必非得严防死守。接受不了七岁以上男女同席的建议直接点叉。】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是:少年浪荡,甚是荒唐,但念在作案?时年仅十二三岁,尚可饶恕,允许改造之后与林妹妹HE。双洁党建议点叉】

      宝黛西皮不可拆,happy ending 不可逆

      目前暂定更六千,就在每晚八点半

      作者是个玻璃心,你喷我就嘤嘤嘤

      假语村言勿考据,三观不合请点叉

      正文:

      姑老爷林如海病重垂危,想接女儿林黛玉回扬州见最后一面的消息传进贾府,就像一颗小石子落尽深不见底的大海里,最初的一声响之后,并未引起多少轰动。

      除了年仅10岁的林黛玉哭得梨花带雨,消瘦无眠;12岁的宝玉心疼得着急上火,抓耳挠腮,恨不得替林姑父死了之外,其他人都是一副淡淡的模样。

      就连黛玉的外祖母、林如海的岳母史老太君知道了,也只是黯然叹息一回。她最宠爱的小女儿贾敏与探花郎林如海的这段婚姻,开始的时候是郎才女貌、万人艳羡,没想到最后却结出了极其苦涩的果实。

      当年,黛玉之母贾敏待字闺中的时候,乃是正儿八经的国公之女、京城有名的大家闺秀。在踏破门槛的众多求亲者中选择了家世并不出众的林如海,是黛玉的外祖父——荣国公贾代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进行的一场豪赌。

      你道为何?

      原来贾家以军功起家,贾代善戎马一生,得封荣国公之位,位列“四王八公”之首,可谓是位极人臣。

      然而仗总是会打完的,国家渐渐安定下来,需要用到武将的时候只会越来越少。贾家的后辈想要保持荣华富贵,就必须改走文官的道路——科举入仕。

      深谋远虑的贾代善早早规划了贾府由武将转文臣的道路——大儿子贾赦承爵,负责维持贾府在武将勋贵圈子里的势力;二儿子贾政读书,负责开拓家族在文臣道路上的新起点。

      这种时候,把女儿贾敏嫁给当时还是举人的林如海,赌的就是林如海能够高中进士,将来在官场上助贾政一臂之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贾代善的豪赌只成功了一半——林如海在跟贾敏成婚的第二年便高中殿试第三名,一甲进士及第,给老丈人挣足了脸面。然而让贾代善寄予厚望的贾政,却屡试不第。

      而且他的“不第”还不是指考不上进士举人,而是享受着最顶级的教育资源一直考到胡子都白了,居然连一个秀才都没捞着!

      贾代善大失所望,含恨而终。贾家的第一次转型失败。

      贾母史太君秉承夫君的遗志,把科举出仕、改换门庭的希望放到了孙子辈身上,又盼了二十年,终于盼来一个十八岁中举的贾珠。

      然而,就在贾母热泪盈眶,以为自己终于实现了夫君的遗愿之时,被全家人寄予厚望的贾珠竟然染上风寒,一病下世了!

      这就好比晴天里一道惊雷劈下,贾府瞬间喜事变丧事。自此,贾家彻底断绝转文官路线的念头,转而将孙女贾元春送进宫里博富贵,打算在“勋贵外戚”这条路上彻底走下去了。

      家族后辈中无人从文,那么自然,将贾敏嫁给探花郎的举动,就成了一步废棋。

      这些年来,贾、林两家一个是靠祖宗余荫的武将勋戚,一个是靠读书科举的书香世家。大家不在一个碗里吃饭,没有利益往来,情分自然就慢慢淡了下来。

      如今贾敏已经仙逝多年,贾家人就更难对林海这个妹夫产生什么惋惜哀痛之情了。

      对此,贾母也只能叹息一声,叫来大房的孙子贾链,叮嘱他小心护送黛玉回乡。

      那贾琏原是个花花公子,整日里除了帮二叔打理家业,便是流连花丛、走鸡斗狗,娼/妓粉头、戏子优伶乃至家中稍有姿色的仆妇,无有不沾,无有不惹。

      如今听说要护送表妹南下千里奔丧,贾琏不由在心中暗自叫苦,但是当着老祖母的面,还是不得不恭恭敬敬地答应下来,规规矩矩地躬身告退,才刚走到廊下,却听丫鬟唤道:“二爷回来,老祖宗还有话嘱咐。”

      贾琏满心困惑,再至贾母房中。

      贾母已从正房挪到了暖阁里坐着,命人放下了帘子、立了屏风、挥退贴身的丫头们,方命他上前来,嘱咐道:“这次带你林妹妹回扬州,还有一件事你得仔细着——你林姑父膝下无男,但除了你林妹妹外,还养过一个长女,十年前嫁给了湖州庄家的三少爷庄闲为妻。这次你姑父病危,她也少不了带着女婿过来探望。”

      贾琏想了一回,笑道:“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听说是侧室养的长女,不是姑妈亲生的,跟咱们家也没什么往来。只是不知这湖州庄家是个什么人家?”

      贾母道:“你年轻,不知道。庄家在十几年前,也是极其体面的人家。庄闲的爷爷庄士诚,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师傅。”

      义忠亲王是当今皇上登基之后,给自己同母哥哥、在政变中去世的废太子的追封。贾琏大吃一惊:“那不就是太子太傅了?”

      贾母道:“在义忠亲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当然是。可惜先皇晚年,废太子被连参十几条大逆之罪。庄士诚力保废太子,一头碰死在了大殿的柱子上。废太子在临台幽闭之所得知此事,愧惭万分,竟拔剑自刎而亡。先皇痛失爱子,悔之不绝,迁怒庄家,问了一个忤逆之罪,把庄氏上下百来口人,全部发配北疆,两年后才加以赦免。”

      贾琏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越是富贵过的人,就越害怕贫贱。他们这些出身显赫的豪门公子,最害怕的莫过于有一天家族败落、富贵成空,自己沦为传言中的那些“破落户儿”,被朋友们耻笑。

      而庄士诚的一时冲动,竟然使得一个赫赫扬扬的百年世家落到抄家灭族的地步!

      贾琏光是听着就觉得心惊肉跳:“林姑父竟然敢把女儿嫁进这样的人家!他就不怕上头计较起来,牵连林家吗?”

      可不是么。当时继后盛宠、二皇子当道,人人都以为庄家作为元后和废太子一脉的人,定要万劫不复了。没想到先皇越是年老,就是越是念旧;就越怀念起早逝的原配妻子与温和敦厚的长子,怀疑误传谣言的继后与二皇子,最后竟然越过前头数位年长的皇子,将大位传给了废太子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年仅二十岁的七王爷。

      这位爷一登基,就大力启用原本的东宫旧人。庄士诚的长孙、庄闲之兄庄承不仅官复原职,还升任了正二品的吏部尚书,如今和贾琏的岳父王子腾一文一武,平分天下大权。

      可见林如海看人之精准、眼光之毒辣!只可惜,贾家实在是没有可造之材,不然有这位姑父指点,尚书侍郎也总该混一个出来了。

      贾母想来,不禁觉得十分惋惜。

      贾琏看着祖母的神色,心内早已活动开来。

      虽然说贾家在官场上有的是人脉,但做官的亲戚永远不嫌多。吏部掌握着朝廷选官用人的大权,这番送黛玉南下,倒也不是一无所得的苦差事嘛。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王熙凤正在王夫人房中,姑侄俩恰好也说到了送黛玉南下一事。只是两个女人说话,重点就不在朝堂上的腥风血雨,而在于闺阁里的是是非非了。

      面对自己的亲姑妈,凤姐自然是畅所欲言,随口就问道:“老祖宗倒还罢了,怎么连林妹妹也不曾提起这个亲姐姐?今天乍一听说,倒唬了我一跳,心想哪里冒出这样一门亲戚来。”

      王夫人拨弄着腕上的佛珠,笑道:“这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又不是咱们家的事,平白无故提它做什么?这事还得从你林妹妹的母亲说起——不是我背着人揭小姑子的短,但老太太这亲闺女,性子也忒要强了些。”

      “她单名一个敏字,跟着老爷们起名,也不拿自己当个女孩子——学写字,老爷们练十遍,她便要练五十遍、一百遍;学弹琴,师傅让弹半个时辰,她便要练两三个时辰。如此十几年下来,养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国公爷(贾代善)在世的时候逢人就夸这个女儿比两个儿子都强。”

      王夫人说着摇头笑了一回:“她这样一个人,从小样样比人强,最后偏在女人最重要的子嗣问题上吃了大亏——出嫁六年,咱们姑太太都没给林家添个一儿半女。后来林老太太得了重病,想在闭眼前抱上孙子,硬是按着林姑老爷的头,纳了一门妾室,可惜最后只养下一个姑娘。”

      凤姐了然:“想来咱们姑太太是一定不喜欢林大姑娘的了?”

      王夫人道:“那是自然。好在林家几辈子的家业,再不济,养活一个女孩总是宽裕的。到了定亲的时候,林姑老爷把大姑娘许给当时一无所有的庄闲,但到底还是心疼女儿,提出要把大姑娘留到十九岁再嫁,庄家也同意了。可那时候咱们姑太太已经生了你林妹妹,她盼着一家三口和和美美过日子,不想旁边杵着一个侧室的女儿,所以宁可多陪嫁妆也要早点把大姑娘嫁出去。”

      “最后林家陪了五万两的嫁妆,林大姑娘十四岁就与庄三少爷完了婚,婚后一直在湖州老家生活。那时候你林妹妹才刚过周岁,哪里会记得这个姐姐?”

      凤姐不由听得目瞪口呆。这位林姑妈行事可真是与众不同啊!

      王熙凤多年打理家务,自然清楚京中婚丧嫁娶的规格——寻常勋贵人家嫁女,给个一二千的陪嫁就不算薄了;公门侯府的庶出小姐,通常也不过五千两。五万两银子的嫁妆,一个贵族小姐一辈子也吃用不完,就是嫁个王府郡主,也绰绰有余了。

      若说贾敏心肠歹毒,为母不慈;她偏又大方花钱、富嫁庶女。若说她慈悲心肠,可是她又让林大姑娘不到及笄之龄就远嫁异乡。

      其为人行事,既非大善,亦非大恶,当真是一言难尽。

      可如今,被贾敏嫌弃的庶女婆家起复、步步高升;她视若珍宝的嫡亲女儿黛玉,却即将面临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惨状。

      王熙凤瞬间想到,贾母让贾琏送黛玉回乡,哪里是去探林海之病?那分明是去在庄闲夫妇面前,给林妹妹撑腰、壮胆、压场子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