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好消息 ...

  •   对上她固执的脸,郑娴不再劝阻,设法为她置办了一模一样的乐器和作画用具,但也只能让她自己去琢磨。

      短暂相处几日,姜明仪也看出李秀仪的学人精本事,她一直模仿郑娴的做派,力求淡然随和,举止有度,穿着也是清雅高华。

      前天自己穿了一身以深红色为主,辅以蓝色和银白色绣花的高腰襦裙,配同色融了梁国服饰风格的半臂修身小袄,项间带着红蓝两色的玛瑙串珠。

      长而浓密的头发上部分梳了简单的发髻,饰以米珠银饰和海棠花铜簪,下部分分作两半,扎成两条辫子,用深红色绸带扎着。一身装扮简便朝气又好看,第二天李秀仪便模仿她的穿着。

      她见自己会作画,会吹埙,也嚷着要学。

      这让姜明仪很是无语。

      她看过许多重生小说,重生女的套路她也算摸清了。大部分是前世过得不如意,被后妈后爹渣男渣女欺负,心中有恨,意外死去,然后重生到一切悲剧还没发生时,利用自己预知未来的能力,以及多于别人的技能,打脸报复那些欺负她的仇人,进而觅得佳婿,生儿育女,走上人生巅峰,活成别人艳羡的模样。

      虽说重生不能加智商,但重生能趋利避害,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李秀看起来没做到这些。这样笨拙的东施效颦,实在不是一个重生者会做的。

      姜明仪仔细搜寻原身的记忆,原身印象中,李柱受伤那阵多次说过要送李秀回老家的事,李秀还在原身跟前哭诉回去之后再也见不到之类的话。

      但在李柱临死前两日突然改变主意,从床上挣扎着起身,向姜成下跪,哭诉哀求,求他收养李秀,让他将李秀视作亲生。

      会不会是李秀前世在老家乡下渡过,经受种种磨难,最终憋屈死去,知道姜家未来前途不可限量,重生后想方设法进入姜家,达到改变命运的目的?

      据她这些日子的观察,李秀对姜家了解不深,她除了利用乌戎突袭梨川镇除掉原身外,并未发挥她作为重生者的诸多优势。从某种程度来说,她们都在慢慢摸索,在努力适应这个家。

      如果李秀前世过得凄惨,重生后利用姜家改变命运,她会同情,甚至会帮她。但李秀的种种行为,实在让她恶心。

      不过也随她去了,李秀怎样她并不关心,她只要管好自己即可。姜成宽容李秀,郑娴偏心李秀她也不吃味,自己毕竟是个外来者,李秀好歹是两位的故旧之女。

      大周和乌戎的大战已经开始,郑娴不再让姜明仪出门遛狗,让她在大战结束之前,必须待在家里。

      姜明仪没有异议,便安心待在姜宅读书练字,学习品香插花,或是和姜焕一起练习打马球、投壶、摇色子等。每天早睡早起,作息规律,不用为生存发愁,日子安逸闲适,倒也自在。

      姜成在刀口上讨生活,生死与荣辱全靠天意,郑娴日常担惊受怕,在家中辟了佛堂,供奉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白玉像,日日上香祭拜,供奉鲜果和时新花卉,祈求丈夫和长子平安。

      此外她要求儿女们只要在家的,每日清晨必须一起上香敬拜。姜明仪并不反感这种日常,前世她也经常去寺庙。

      她不知道这一仗打得如何,在两国交战这等大事上上下都提防她。她也不放在心上,此战关乎数万将士的性命,事关大周前途国运,一切谨慎为好,她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国家的罪人。

      时间在等待中渡过,一天又一天,好汤好水养着,姜明仪的气色肉眼可见好了一些,看起来也比回来的时候白了一点。

      好消息终于在入秋传了回来,大周打了胜仗,扭转战局,并有一鼓作气拿下西州的势头。传信的人还说,姜成和姜洵都立下大功劳,回来之后会加官进爵。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只求他们父子平安回来。”郑娴双手合十,不住的念佛说道,战事还未真正尘埃落定,她还不能彻底放心。说着,又给了送信人一吊钱做跑腿的辛苦钱。

      送信的小兵拿着赏钱笑着恭维,“夫人放心,姜大人和姜小大人日后都有大造化呢!”

      李秀仪当然知道姜成父子的大造化,此战之后,他们便鱼跃龙门,成为京城高官。

      她也免不了悲叹生父命苦,明明和姜成是一样的起点,生前和姜成是一样的官,偏偏时运不济,被流矢射中心肺,最终不治而亡。姜成却时运亨通,一路顺风顺水。

      当然还有郑娴,她过去从未想过,她是如此深藏不露的角色,姜成的运气未免太好了。想着,便围到郑娴身边,笑着说着恭维的吉祥话,让她安心等待姜成和姜洵凯旋,“母亲,您的福气在后头呢!”

      良禽择木而栖,重生的李秀紧扒着姜家这棵树,便知姜家日后必定飞黄腾达,大富大贵,姜成和姜洵此行必定大有作为,“阿娘,阿爹和大哥必定平安归来,您且放宽心。咱们不能自乱阵脚,在家里安心等他们的消息吧。”

      过去二十多年,每次姜成上战场,她便是这样在家中等消息,虽然已习以为常,但仍然提心吊胆。为不让孩子们跟着操心,她便不再提这件事。

      天气入秋,姜宅中开始做冬衣,回来后的姜明仪又长了个子,尽管皮肤仍然黝黑,但脸颊丰润起来,有了少女的明媚。

      过了中秋,好消息终于在十月中旬之前彻底传回。

      宣平侯带领大周军取得西州大捷,又一举夺回夏川和兴州两地,整个金城和雍州上下一片欢腾,捷报也在快马加鞭传回汴京。

      大周每位君王毕生之梦想,便是收复华夏故土,可想而知消息传回京城,今上会是怎样的欣喜,上下国民会如何振奋!

      “……大公子一马当先,俘虏了乌戎的一位叶护,带领一队人马,伏击了乌戎的精锐队伍,杀敌无数,还奔袭百里,奇袭黑水川,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一举拿下夏川大部分土地。

      “老爷端了右贤王的老巢,俘虏了整个右贤王部,还驱赶回许多牲口。据说,乌戎王的爷爷去那里打猎,也被俘虏了。不止是如此,老爷还跟随宣平侯,一起收复了兴州……”

      姜成的常随绘声绘色的讲述家中两位英雄在战场上的勇猛之举,言而总之,总而言之,父子二人为收复三州故土立下汗马功劳,如果宣平侯指挥得当是为头功,那他们便是第二大功臣。

      姜明仪听着眼前人滔滔不绝的讲述,看着他脸上从未消失过笑容,仿佛已经预见到姜家光明的未来。

      郑娴半喜半忧,喜的是丈夫和儿子平安,经此一役立下赫赫战功。她信佛,忧心因果轮回,丈夫和儿子犯下沉重的杀业和血罪,担心他们日后不能善终。

      宅子上下的人听得连连喝彩,不断说着恭喜的话。

      姜明仪注视郑娴的一举一动,不知道她为何忧心忡忡,便走到她跟前提议说道:“阿娘,等过两日我们去报恩寺,为阿爹和大哥求平安符,为战死疆场的兵士点长明灯,请大师超度吧。”

      郑娴也有此意,除此之外,她想要替丈夫和儿子忏悔,祈求佛祖原谅,展颜笑道:“如此甚好,城中也已解禁,明天便去吧。”

      李秀仪见姜明仪安抚住了郑娴,心中颇为不快,她也想说去寺庙祈福,想不到被占了先。

      她在郑娴身边这些年,多少了解她的性子,赶忙开解道:“阿娘,别为那些乌戎人可惜。他们是敌人,杀咱们同胞的时候毫不手软,那群凶残邪恶的乌戎人手里不知沾了多少大周人的鲜血,父亲和大哥此举是收复山河,为同胞报仇的正义之举,佛祖不会怪罪的!”

      郑娴单手轻抚着李秀仪的脸,笑着说:“说得对,母亲心里熨帖了。”在她心中,李秀仪虽不是亲生,但更贴心懂事,许多事都能说到她心坎里,为她排忧解难。而亲生女儿分离四年,到底让母女情分淡了许多,不似过去亲密。

      “我也早就说过,父亲和大哥是有大造化、神明护佑之人,他们以后定能平安顺遂,逢凶化吉。阿娘,您的福气马上就要到了。”李秀仪为郑娴锤肩捏腿,将郑娴哄得眉开眼笑,一扫先前的郁气和忧虑。

      姜明仪啧啧称奇,自己的道行果然还不够,在梁国王宫她也曾卑躬屈膝伺候过那位宠妃,但也不似这般。

      那位汉妃生得如花似玉,被犯了事的父兄抵给梁王赎罪。饶是如此,她也不曾抱怨,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梁国的汉人和行商的大周人,姜明仪对她更多的是怜悯与同情。

      而这样的撒娇,她属实做不到。学人精不可取,还是不要勉强自己……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