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柏林会议(五) ...

  •   有本事你们就都给我滚蛋!这辈子都别再踏足柏林!奥蒂莉亚在心里大吼大叫着,表面上却还要维持礼貌的笑意,安抚两国的代表。她顺便看了一眼反应灵敏但优柔寡断的安德拉西,暗暗感谢他没有跟着给自己再添点乱子。
      真是不容易,哥尔查科夫还站起来了,要知道他因为脚气病的折磨,来的时候都是被抬进来的。奥蒂莉亚一点也不想去劝说哥尔查科夫,因此只是拼命朝舒瓦洛夫使眼色。现在她忽然觉察到威廉的可贵了。威廉和哥尔查科夫差不多的年纪,可还是健壮的,出门在外还像个年轻军官一样腰板挺得笔直呢。
      要不回头去看看可怜的老皇帝好了,虽然有比尔那孩子陪着他,但他上了年纪,需要更多人关心。奥蒂莉亚现在漫不经心地坐下了,因为舒瓦洛夫已经把哥尔查科夫劝了回来。后者此刻正操着一口流利的法语长篇累牍地演讲着。
      这一次会议虽说是在德国本土召开,但奥蒂莉亚也是操着法语主持的。在座的人中只有迪斯累利是用带着牛津腔的英语发言,没几个人能听懂他的话。现在奥蒂莉亚倒是希望哥尔查科夫能拿俄语发言,免得自己听了心烦。偏偏哥尔查科夫的演讲一开个头就没完没了,她只好怒气冲冲地用笔在本子上不停地划来划去,写下一连串字母:
      “出风头,出风头,出风头!”
      不爱听演讲,那就观察一下与会的这些人吧。奥蒂莉亚抬抬眼睛,很快就感到更加厌烦了。在座的人里她不讨厌的就只有安德拉西、迪斯累利和英国大使罗素。至于索尔兹伯里勋爵,看到他又有些歪歪倒倒。奥蒂莉亚不禁想叫威廉把比尔以前的军事教官送给他,每天操练他一个小时,好让他站有站样,坐有坐样。
      迪斯累利也听不下去哥尔查科夫的絮叨,他索性盯着奥蒂莉亚看。他过去是个颇有些声望的畅销小说作家。现在他忽然又有了创作热情,想着要在小说里添加一个女伯爵,就以奥蒂莉亚为原型。于是他盯着奥蒂莉亚看得更起劲了。
      等哥尔查科夫演讲完毕,上午的会议也就结束了。奥蒂莉亚总算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不必再受这老家伙折磨。而且中午她不用见客,可以喝上三四杯浓葡萄酒,好好放松放松。要知道她晚上还要受一次折磨呢——皇储设了宴,要招待这些代表,自己不能不去出席。一想到还要见到讨厌的皇储妃,奥蒂莉亚是真的想要多喝两瓶酒,一醉方休算了。
      幸而皇储的宴会上,奥蒂莉亚身边依旧坐的是迪斯累利。这叫她开心了不少,至少她有一个说话解闷的对象,不必总是看皇储那张叫她生气的脸孔。不过皇储也是要和迪斯累利说话的:
      “现在宫廷里几乎所有的女士都在皇后的带动下读您的小说,我的妻子倒是早已读完了。”
      这话还是很让迪斯累利高兴的。他笑眯眯地询问那些女士们一般先读哪一本。
      “《亨丽埃塔·坦普尔》。”
      “这是我几十年前的作品了,”说起写作这本书的背景,迪斯累利不禁笑了起来,“当时我债务缠身,全靠它的出版给我挣了一笔钱。只是这到底是个‘爱情故事’,缺乏些内涵。”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皇储说的是“几乎所有的女士”,于是他立即转向奥蒂莉亚:
      “宰相殿下怕是不爱看这些小说吧?”
      “勋爵的这本小说我已经在看第二遍了。您的其他小说,比如《科宁斯比》、《西比尔》和《洛撒尔》,我都读过了。”
      奥蒂莉亚的回答让迪斯累利乐得合不拢嘴。他的小说能被德国宰相欣赏,那可是一件非同寻常的成就,尤其是这位宰相还是个博学多识,熟悉近代文学的人。他甚至想问问奥蒂莉亚,是否需要他奉上几本自己签名的小说。不过想想自己签过无数文件,国际文件不在少数,奥蒂莉亚大约已经对自己的名字看熟了,他这才悻悻放弃了这个念头。
      奥蒂莉亚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兴致勃勃地问起迪斯累利:“英国现在还经常举行赛马吗?”
      “风气甚至比过去还盛。”迪斯累利不知道她为何有此一问。
      “那么英国决不会有社会主义。真是一个幸福的国家!只要人们还一心一意关注赛马,你们就是安全的。在这里,如果有个绅士在街上骑马,那起码有20个人会在底下自言自语或者相互询问:‘为什么那个人有匹马,而我没有?’在英国,一个贵族马越多就越受人爱戴。只要英国人热衷于赛马,社会主义在他们那里就无机可乘。”
      在迪斯累利看来,奥蒂莉亚说话的方式宛若蒙田的随笔。她对所有的事情都有自己独创的见解,可有时候这些见解反倒是相互矛盾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友谊,相反,迪斯累利更觉得奥蒂莉亚有趣,值得写进小说里大书特书了。
      和迪斯累利相处得再融洽,奥蒂莉亚也不希望这大会继续开下去。天气越来越热,柏林越来越叫人待不下去。奥蒂莉亚现在就想要到基辛根或是加施泰因泡温泉去。她在柏林实在是过分忙碌了。
      大会的一切都要她亲自主持。她得交替使用英语、法语和德语三种语言,再用法语制定必要的文件。有时需要手写,有时又需要口述。她的情绪自然越来越不好,以至于外交部的一群下属瑟瑟发抖地祈祷,希望宰相的情绪能坚持到最后在协定上签字,要不然这大会八成就开不下去了。
      好在奥蒂莉亚紧赶慢赶,当真赶在一个星期后把大会提早结束了。这还要归功于她从舒瓦洛夫那里提前获知了俄国人的底线,因此在最为棘手的保加利亚问题上,劝得英国人稍加让步,而让俄国人让出一大步。
      整场会议不过是强国之间的博弈,弱国在其中充当卒子。譬如土耳其,它不得不容许在苏丹的统治区中出现一个自治的保加利亚国,以及一个名义上归属土耳其,实际上由信仰基督教的总督领导的东鲁米里亚省。
      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获得了额外的领土,并且被准许独立了。罗马尼亚没能得到另外的领土,但也收获了独立的地位。虽然它失去了比萨拉比亚地区,把它送给俄国作为了补偿,但它另外得到了北多布罗加。英国人获得了塞浦路斯,这块地比保加利亚小,不过英国人也算满意。
      希腊得到了更加宽广的领土。奥匈帝国获得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管辖权,还可以在新帕扎尔的赞雅克驻扎军队。奥地利人现在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这其中只有俄国人愤愤不平,大失所望,认为奥蒂莉亚有失公正。
      可奥蒂莉亚觉得他们理当满足了:保加利亚的话事权和高加索的一些领土,还有多瑙河三角洲的据点。他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何况她也并不总是压着俄国让步。譬如当俄国对黑海东南角俄土边境提出领土要求时,自己还不是压着有异议的英国,把巴统割让给了俄国。土耳其北部的卡尔斯、阿尔达汉,自己不也给了俄国吗?他们不应当如此贪婪。
      当然,这其中也有想浑水摸鱼的。比方说意大利人看着被打乱重新分配的东南欧,眼馋得几乎留下了口水。他们央求奥蒂莉亚也分他们一杯羹,但却没能如愿。舒瓦洛夫甚至轻蔑地嘲笑了一声:
      “意大利人凭什么索取领土?难道他们又吃了败仗吗?”
      不管怎么说,奥蒂莉亚最后还是在协定上签了字,柏林会议终于宣告结束。松了一口气的奥蒂莉亚现在可以向代表们发表告别讲话了:
      “为了保障和维护欧洲和平,大会能做的都已经做到了。”
      她暂时还不知道,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被她气得暴跳如雷。他本以为凭借两国的关系,可以轻松收入许多领土和利益,谁想到哥尔查科夫却向他报告说:
      “陛下,我们得到的少得可怜,这都是因为俾斯麦的缘故。”
      铁青着一张脸的沙皇阴恻恻地冷笑着:“舒瓦洛夫不是说俾斯麦自称是个‘诚实的掮客’吗?他就是这么做掮客的?看来舒瓦洛夫是上了她的当了!她分明是联合了欧洲来对付俄国!”
      “陛下英明,这的确就是她的所作所为。”哥尔查科夫冷冷地回答说。
      “很好,既然这样,您还当您的首相。”沙皇的回答更加冷淡,仿佛夏日的晴空突然风云骤变,降下一阵暴雪。
      奥蒂莉亚对俄国人的不满全然不知,抑或是她心里清楚,面上却假作不知。两个星期后德国国内还有议会的重新选举,她要处理的事务实在太多了。原本柏林会议是新选举最好的序幕,但奥蒂莉亚实在不能等到投票结束。她又一次生起病来,这一次是全身忽然起了难以忍受的紫斑。于是她彻底丢下了公务,跳上车,一溜烟地跑去基辛根泡温泉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柏林会议宰相声望达到极点,结果就把毛家得罪了~~给后来的外交局面造成了蛮多麻烦。而且这一次东南欧布局塞尔维亚人一分为四,保加利亚人一分为三,总之一团烂账,巴尔干继续火药桶~~
    迪斯累利的亨丽埃塔·坦普尔都出版了四十年了~~那故事极其狗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破落贵二代,以为可以继承外祖父的大笔遗产,所以在外面各种挥霍,结果人家把钱留给了自己孙女。二代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娶了孙女,结果订婚期间又爱上了亨丽埃塔,俩人秘密交往,被知道以后被迫分开。二代想来想去还是和孙女说了事情原委,俩人暗中解除婚约。亨丽埃塔出国以后交往了一个贵族,意外得到一大笔遗产,成了富婆。结果这时候二代其实没钱还债且和孙女解除婚约的事被催债的知道了,于是把他抓走。贵族来探望,二代请他带信给亨丽埃塔,说明了事情经过。最后二代和亨丽埃塔在一起了,贵族和孙女在一起了,大家过着幸福的生活……
    看完梗概的我一脸懵逼,万分理解为啥这书当时评价非常两级……看不出来迪斯累利筒子这么擅长泼狗血啊~~大佬要是活到现在,绝对是BG狗血扛把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