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终章 ...

  •   眼前的事物被砸得漾开涟漪,如同水面的波纹扩散开来,一切场景淡去,朱祁镇松了一口气。然而数息后,世界再度变幻,却变成了说书先生在讲土木堡一役,众人大肆笑谈俘虏天子。

      朱祁镇几欲疯狂,他抽出一把剑,不断的乱砍乱挥,砍去了所有责骂他、嘲笑他、厌恶他的人。然而,就算画面不见,那些声音也依然在耳畔。

      最后,朱祁镇颓然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无能……”

      “无耻……”

      “背弃祖宗……”

      湛宁听着这些回荡在天地间的话,忽然嗤笑一声,似乎不用“复仇”,陛下自己就已经被心魔困扰得夜不安眠了。

      但是,他依然有些问题要问。那些问题,他已经想了太多年,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湛宁慢慢走到朱祁镇面前,看着坐在地上,疲惫不堪的帝王,神情悲悯。朱祁镇仰头,看着这个年轻的僧人,似乎已经知道这是在梦中,并不介意他的大不敬之罪。

      “你为什么为也先立庙。”湛宁开口。

      朱祁镇变回了年轻的模样,一脸漠然,似乎懒得答话。

      “你为什么为也先立庙,只因他放你回来?他灭我朝二十万大军,还抓你做人质,意欲亡我大明!”湛宁放大了声音,几乎有些失态。

      “对啊,他放我回来,而且即便为质也对我不错。”朱祁镇一脸无所谓。

      “他不抓你,还有机会放你?而且,如果不是景泰天子和于少保,他们要么已经把你杀了,要么让你和徽钦二帝一样终老于北地!”

      “是啊,那又怎样。他白白得了帝位,做这些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朕回去后,他竟然还软禁朕!”

      湛宁默然片刻,能让你在南宫衣食无忧,还生育众多子嗣,已经算很仁慈了。当然,当今天子有理由恨景泰帝,但对真正让他受尽折辱的人怎么反而宽宥甚至爱甚。

      “你如此恨弟弟,但却对让你声名狼藉的也先和王振感激涕零,可笑至极。”

      “没有他,你会背上千古骂名,一旦京城失守,会有更多后人记住你的北狩旧事。”

      “你怎么不恨做出错误决定的你自己?也对,怎么能指望因为臣子护佑国土,不肯献城投降,而将之流放的帝王反思己身。”

      说到最后,湛宁终于有些懂了,其实不该试图理解朱祁镇的思维,只要让他后悔就够了。

      “你也想死?不要以为你是僧人,朕就不敢杀你。”朱祁镇站起身,愤恨道。

      湛宁笑了笑,又说道:“你为也先立庙暂且不论,但为王振立祠祭奠……天下揣测你宠信奸佞也就罢了,他们更会猜测,王振是为你的错误背负骂名,你才会如此愧疚。”

      朱祁镇陡然惊觉,面色开始变了,皱眉沉思。

      “陛下本来可以把罪名都推到他身上,可惜,后来为他翻案立祠是为何。恐怕陛下是觉得,土木堡之变罪责全在你,不干王振的事?”

      “不,不是……”朱祁镇终于重新开始恐慌,梦境似有些摇摇欲坠。

      果然,还是名声最受他重视,就像当年内阁大臣李尚书点醒他,他才明白夺门之变多此一举,只是无端添不正之名,于是禁止臣民再用“夺门”二字。景泰帝本已病重,又无子嗣,本就是朱祁镇或其子朱见深即位,而投机者却让朱祁镇冒性命之险夺位,以成全他们的荣华富贵。

      “后人……会怎么评价朕?”朱祁镇喃喃道。

      “是非不明,恩将仇报,寡廉鲜耻。”湛宁冷冷道。

      大雾中,幻境的画面又显现并铺展开来,这次街道两旁都是见所未见的方形建筑,行人的衣着也奇怪无比。

      “你说得太客气了,尊贵的陛下怎么会在意,还是让我这个真正的后人来告诉他吧。”一个少年人拿着一本书走过,眼神嘲弄。

      “既有徽、钦二帝北狩之耻,又有宋高宗杀岳飞之戾;以一己之力,葬二十万精锐,另王朝一夕间由如日中天沦落到京师被围。带领敌军亲往北地门户宣府、大同城下叩关,几欲拱手将长江之北陷于险境;对臣子不肯开城投降怀恨在心,复位后将其流放。”

      “宠信宦官,竟致阉人兵变,火烧宫门,明宦官乱政由此而始;抚民不利,加剧土地兼并,致荆襄数十万民众流离失所,埋下大明流民起义的祸根。”

      “叫门天子,瓦剌细作,你可满意?”

      朱祁镇一脸难以置信,又满是惊恐之色。在字字诛心的语句下,梦境终于轰然坍塌。

      湛宁头痛欲裂的醒来,仍在想最后那人是谁,也是天子的心魔么?可是,这位后人说的宦官乱政,土地兼并,流民起义……的确影响深远。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叶黎并不知道梦中发生的事,查看过湛宁的状况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了却心头一大夙愿,一身轻松。”

      “太好了。”叶黎一脸兴高采烈,而来去祖师开始思考于少保后人会不会已经把陛下气死了。如果是这样,那还真是……不错。

      文华殿内,朱祁镇醒来时,只觉满身冷汗。他反复思量着梦中情形,虽然觉得是自身心魔作祟,但他的骂名的确难以洗脱。

      “朕……朕会遗臭万年。”

      他想要立刻传旨废掉王振的祠堂,可再一思量之下却忍住了。既然已经立祠这么多年,现在撤去,也来不及了。

      而且,临终前下这么一道旨意,只会让世人更关注王振这件事。如果不去管,说不定多少年后,此事还会淡化在众人的视线中。

      到底怎样做,才能挽回自己的声名,洗刷那些污点……哪怕是,骂名不那么重也好,提到自己的名字,不会永远和土木之变联结在一起。至少,能有值得后人千古称颂的地方……

      有了!朱祁镇忽然想到了什么,心内稍安。德行一事,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

      “陛下,您醒了!”大太监牛玉惊喜万分,立刻示意旁边的人叫太医进来。

      “传旨……召太子入宫。”朱祁镇说道。

      天顺八年春正月,乙卯,朱祁镇缠绵榻前,药石罔救。己未,太子朱见深摄事于文华殿。己巳,朱祁镇精神好转,命太子至榻前,交代后事。

      正月十六日,庚午,朱祁镇崩于文华殿,天下缟素,举国哀戚。

      消息传到少林寺时,湛宁亦十分伤感,白日时分强忍悲痛,夜间无人时才敢面对着诸天神佛,合掌一笑。

      “阿弥陀佛。不知你可见到太.祖皇帝,景泰天子,于少保、范指挥使等人。哦,小僧忘了……你并不在意他们。”

      “你的身后名,在知晓历史的人眼中,大概不会太好;不过,既然未酿成靖康祸事,更多后人怕是不会记得你。说不定会有话本戏剧,因你夺回帝位,正合皆大欢喜结局,而把你写成英雄。”

      “但,废宫妃殉葬之祖制,总算为天下做了件好事。”

      天顺帝的遗诏里,有两道诏令可以说是违背祖训,但又十分英明。其一,废除自本朝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其二,赦免建文遗孤,建庶人朱文圭。

      虽然民间有人以朱文圭之名密谋反叛,但按照官家之言,朱文圭依然被囚禁在凤阳府。当年太宗皇帝以靖难之名夺取天下,一直为人诟病,如今还建文遗孤自由正可彰显帝王之仁德。

      赦免建文后人,可令本朝臣民称颂;废宫妃殉葬之制,足可令德名传于后世。不管天顺帝本意为何,终究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朱祁镇崩逝后,庙号英宗,葬裕陵。次年,朱见深改元成化,天顺时代终结,然而天顺朝时遗留的土地兼并与流民问题终致荆襄爆发了民间大起义。

      成化二年,于冕被赦免,得以离开流放地回乡,于是上疏请求为父昭雪。成化帝亲自受理此案,并为于谦平反,将其田产赐还于家。

      于冕袭封千户,改任兵部员外郎,在回京之前,他与妻子邵氏去了少林寺一趟。湛宁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在山门外等候。

      “阿弥陀佛,两位施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湛宁微笑道。

      “不辛苦。”于冕面上已添许多沧桑之色,看到多年不见的于允恒,几乎落泪。

      “恒儿……已长这么大了。”到了四下无人的禅房内时,邵氏才哽咽道。

      “爹娘安好。”

      “好,好……”

      诉尽别情后,于冕问湛宁要不要跟他走,湛宁拒绝了。

      “既然已经夭折,便不能再以往日身份陪伴爹娘身边。而且,孩儿此生与少林有缘,以后,会时常去看爹娘。”

      “好罢……你要好好保重。”

      “爹娘也要珍重自身。”

      秋日时分,湛宁在山门前看着无限悠远的山河之景,心中微暖。从此以后,祭奠于少保时,再也不用小心遮掩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湛宁忽然想起初到少林时,跟随师父念诵的少林之真意:愿我自今日后,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吾愿以己身,入无边地狱,庇佑天下之人……

      这是地藏菩萨发下的大愿,与“烈火焚烧若等闲”,竟有异曲同工之处。

      只是,自己怕是做不到。既然如此,那便追寻自己的道罢。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终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