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入V通知 ...

  •   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煮菜能放足够的油水就算丰盛了,更不用说今儿个还足足有三斤的肉。所以,这天晚上知青点的所有知青都吃得满嘴流油,几个男同胞还喝了酒,就是过年都没这么丰盛过。

      已经在这里待过七个多年头的卫红兵,“这七年下来,就是过年我都没吃过一顿这么丰盛的,谢谢向知青。”他是家里的老大,家里孩子多负担大,家里不仅不可能补贴他,还要他时不时的补贴一下,所以这些年他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对,我也是下乡后就再没吃过这么有油水的菜了,今天这顿晚餐真是托了向知青的福。”肖继红也是要给家里寄补贴的。

      “我…我…也一样。”这是知青点存在感最低的吴超英,他大概有些喝醉了,话都说不利索,“谢…谢…向…知青。”

      “今年…的肉…和蛋,都是托了你的福才吃上的。”倒不是知青点从来没吃过肉和蛋,而是他每次拿到的票都要寄回去,压根掏不出任何票来,所以他从来没跟大家吃肉和蛋。

      过去的日子谁也不好过,吴超英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好在灰暗的日子都过去了,今后会越来越好,“政策越来越宽松了,咱们的日子会越变越好的,今后咱们一定能大口大口吃肉,蛋就更不用说了。”

      “对,向知青说的对,只要咱们坚持努力,今后咱们一定都能大口大口吃肉的。”向阳大的话得到了大家伙儿一致的认同。

      吴超英跟肖继红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都是72年下的乡,到如今也有五个多年头。这么些年下来能坚持住,没随便找本地人结婚,都是心有坚持的人。

      这样的人,哪怕最后没能考上大学,只要能把握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有的是出头的机会。

      说到未来的事,吴超英酒意都散了几分,“可是还要几年呢?”他已经坚持了快六年,再来一个六年,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住?

      先前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上头还有个来这里年限比他更久的卫红兵在,等卫红兵去上大学,他就是这里资格最老的知青了,没人在上头给他顶着,他不确定自己坚不坚持得住。

      大概是酒精的作用,又或者想在离开前做点什么,素来清高的甄学农,看着吴超英迷茫的脸,难得开口说道,“高考恢复是国家开始重视人才的重要讯号,人才培养出来,自然是要到各个岗位上去工作的,每个岗位上除了需要大学生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也需要初高中毕业的中坚力量在,所以最迟三年,下乡的知青一定能陆陆续续回到城里去。”

      不得不说大地方来的人,看问题就是比较透彻,大批量的知青返城的确立马就要来了。很多知青盼着返城,但返城后发现工厂进不去,家里没自己的位置了,不见得就比在农村好,可大家伙儿还是希望能回去。

      别人如何向阳管不上,但他希望自己认识的几个知青,不要出现那种回去还不如不回去的情况,所以他决定先给几人提提醒,让大家对回城可能碰到的状况,心里有个数,“除非通过考大学或者招工的城市回城,不然回城后,又没工作又没补贴,甚至家里连原本属于自己的房间都没了,那日子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肯定不好过。”

      “所以大家得想好,如果真能回城,回去后可能面对的问题,以及要如何解决。不然还不如继续在这里待着,起码这边只要肯劳作,不用担心饿肚子。”

      不算他们这批知青,甄学农家里条件好也不用说,但肖继红和吴超英听到他这话,脸色明显凝重了不少。

      这两人下乡已经将近六年,中间肯定是回去过,从他们眼下的表情看,想来家里早就没有属于他们的位置了。

      “如今县城里挑着东西叫卖的人,渐渐变多了,我在县城这段时间并没见相关部门管这些事,想来是默许了这样的事。虽然这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兴许不那么体面,但好歹也是谋生的一种方式,你们说是不是?”

      肖继红人不错,吴超英虽然寡言少语,却也不惹人厌,两人都是初中文凭,虽然这些年都有翻阅课本,但毕业没正儿八经上过高中,想要考上大学并不容易。

      他这话意在提醒两人,回城后如果真没事情做,挑卖东西不失为一种营生的手段。

      不过,这个年代的人还特别瞧不上那些私下里卖东西的人,他言尽于此,两人将来能不能抹开面子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说完这些话,天色也晚了,大家一起收拾完毕,便各自回房休息。

      回房后,向阳把钢笔送给赵国强,“给你的上大学礼物,祝贺你前程似锦。”

      赵国强收下钢笔,郑重道过谢后,他问起向阳关于考大学的打算,“明年高考你打算报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

      “打算考羊城那边的大学,专业的话大概率是报跟经济有关的。”上辈子的李芬芳是中山大学毕业的,这辈子不出意外她应该也是报这所大学,那作为她的追求者,自然是跟她步调一致了。

      再者,上辈子他就是鹏城白手起家的,这辈子虽然走的路不一样,但他希望自己还是在那个地方。虽然这个地方如今还是个小渔村,但趁着改革的春风,借由政策的扶持,这边将是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这样的地方,随处都有机会,只要把握对了时机,又有上辈子的经验,他一定能在这个地方闯出比上辈子更大的名堂来。

      经济一词在这个年代还很是陌生,赵国强完全没想到向阳竟然想学这种陌生的学科,“我以为你真的改变了,没想到还是跟以前一样偏爱这种新鲜的事情。”

      以前的向阳之所以会被人觉得不误正业,跟他偏爱新鲜事物有关,所谓的新鲜事物意即大众还没完全接受的事物。

      “咱们的国家即将进入新时代,不出意外你口中的新鲜事物将很快受到重视。”

      这会儿的生产大队的粮食是按照人口分的,俗称口粮。以人头分粮,是保证人人有饭吃。生产大队每年都要交售爱国粮,所得的钱扣除生产资料添置和花费添置后,余下的分给生产大队的社员们。

      分配的依据就是当年的公分,由于每个人的公分不一样,工分高的人能得到劳动分红,工分不够的人就得交口粮钱。

      意思就是虽然向阳还领着大队的口粮,但因为他在学校教书,能得到的工分有限,不足抵他领的口粮,到年底需要补钱给大队。

      也就是说,他没上工对大队而言,没任何损失。

      所以对他寒假要给学生们补习的事儿,大队部的干部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倒是昨儿个牛车上那些个指望向阳给自家孩子补习英语的人,得知他这趟走后要到除夕前两天才回来,心里头有些想法。

      不过不说这些人占少部分,就是这些人家的孩子听说要他们寒假继续学习都没几个愿意,自然改变不了向阳寒假期间当补习老师的事情。

      大队这边没意见,向阳就收拾东西再次回了学校。

      得知他能给孩子们补习,吕校长征询了留下来学习的这些人,除了英语还有没有其他科目需要老师额外给补习的。征询的结果是孩子们希望在年前补习这半个月时间里,各科老师能抽出两天的时间过来帮他们答疑解惑一番。

      作为老师最乐见的,自然是孩子们都喜欢学习,爱好学习。

      所以对孩子们的要求,各学科的老师都欣然应允。

      就这样向阳跟高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一起开启了寒假补课的模式。

      早上的时候,他先各自给每个班级上一节的语法课,剩下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自习,碰到问题的时候随时问他这个在场的老师。下午的时候,则把两个班级的人混在一起,开始给他们上口语交流课。

      学语言最怕的就是羞于开口,可因为接触的少,且这年头不说像后世那样随处可见英语角,随处可见再不标准都有人敢开口说英语,很多同学都担心自己说得不好听,或者发音不标准被取笑。

      所以比起每天早上的语法课,下午这节口语交流课才是难点。

      万幸的是,李芬芳愿意帮忙。

      这个帮忙是指在没人愿意开口的时候,她虽然红着脸,却还是每天都硬着头皮跟他对话。

      每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有那么些不服输的人在。所以每次李芬芳跟他对话后,那些成绩比她好或者跟她不相上下的,就会忍着羞意过来跟他对话。

      见这些人可以跟老师流利的对话,羡慕的大有人在,可要他们上台跟老师对话他们没那个勇气。没勇气跟老师对话,又想要自己也敢开口说英语,于是慢慢有人去找那些跟老师对话的同学交流了起来。

      就这样从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始,慢慢带动那些想学却不敢找老师的学生,再到大部分都在开口,不开口反而变成异类,最后演变成所有人都敢开口去跟大家交流,前后用了将近十天的时间。

      这将近十天下来,学生们从无声学英语,到有声学英语,进步的不仅是简单的日常口语,还有语法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自学能力强的人,基本把初高中八本英语课本读懂了。学习能力一般的人起码能读懂初中四册的英语课本,而学习能力差自认不是学习英语料的人也有中途放弃的。

      此间向阳还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李家三叔那朋友说要给他的出版稿酬,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后,他把那笔钱兑换成那本英语复习资料,给高二年级的学生每人一本,让他们能照着上头复习。

      两个班级也有将近一百个学生,哪怕这本书只要几毛钱,这么多本也要不少钱。

      所以那些放弃了学习英语的人,在收到这本复习册后,大概不想辜负他的这份心意,最后又多数跑回来了跟着一起学习了。

      同学们本来就敬重这个英语好的老师,得知这本练习册里头有一部分是他整理的,对他就变成又敬重又崇拜。

      已经有好几个人跟他说,大学要学英语专业,要努力把英语学好,然后把国外那些有关机械和科技的文章翻译成汉字,为那些想学习别人先进科技,却因为没学好英语的人提供便利。

      如果说当初来当这个代课老师,纯粹只是出于自己的私心,那这段时间跟这些年龄差不多大的学生相处下来,尤其看到他们从羞于开口,到如今信誓旦旦跟他说大学要报英语专业要把国外那些好的刊物翻译回来,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向阳的心里溢出一股难以名状的成就感。

      以前不懂那些老师为什么看到学习好的同学,会那么高兴?!

      如今自己当了老师才明白,对一个老师来说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那是件多么欣慰的事情。

      难怪过去见自己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那些老师总那么恨铁不成钢呢。

      等他顺利考上大学,他想他应该回去看看曾经教过自己的那些老师,对他们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过年前,吕校长特意回了一趟学校,看到这些曾经一句英语都不敢出声的孩子们,在向阳的引导下不过半个月时间,就个个敢开口,且日常简单的英语对话,都能说得出来,由衷对向阳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有办法。”

      “大概是我跟他们年岁差不多,混在他们中间容易让他们忘记我是老师,所以开起口来没那么难吧。”

      “我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你教到他们心坎里去了。”之前答应让向阳来当这个代课老师,不过是希望有个能触动这些孩子学英语的人来触动他们一番,没想到效果比自己想象的好太多了。

      “你要是做得一般,让你无偿做这么多天我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可这半个月下来孩子们的改变我都看在眼里,这要是没一定的表示,我都不好意思了。”

      于是,在向阳回五生产大队前,吕校长不仅帮他争取到了一月份一整个月的工资,还帮他争取到了跟其他老师一样的过节礼,要知道他是一月十三日才开始当这个代课老师的。

      这就相当于到最后,他所说的无偿给孩子们补课,变成有偿补课了。

      于是,回五生产大队时候,他兜里揣着这辈子第一次挣的工资,手上拎着一瓶油,一袋子水果和糖果。到公社的时候,见他这幅样子,李之君就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直夸他混得不错。

      李芬芳很是赞同自己亲二哥的话,叽叽喳喳把向阳在学校的一番表现说了。

      李之君连连称好,而后告诉自己的妹妹,“大哥回来了,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一个战友。”

      听到李之君的话,向阳心思一动,“战友?叫什么名字?”上辈子李芬芳的丈夫,就是他大哥的战友,不会就是这次来的这个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入V通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