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南京大屠杀 ...

  •   1937年12月,南京。

      陆萍萍只记得是12月,却不知道是哪一天。另外有点印象的就是德国西门子的约翰·拉贝,约翰·马吉和国际红十字会。当即决定先和国际红十字会联系上,此时已是圣诞节前夕。
      陆萍萍通过教授,几经辗转得到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华盛顿代表处的电话。她第一时间打通了这个电话。
      “喂,您好。请问找谁?”
      “您好,我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远东代表处约翰·马吉的朋友。你们能否联系上他?”
      “恐怕帮不上您的忙,各国代表处代表由总部委派,您得联系总部。”
      “请告诉我总部的地址,谢谢。”
      陆萍萍记下总部的地址,当天拍了一份电报过去。
      是的,这坑爹的年代没有手机,大西洋没有海底电话线,跨国最快的联系方式是电报,然而中间还隔着邮政部门,祈祷能在工作日送到红十字会总部。
      陆萍萍觉得不能干等着,她得做点什么。
      安置流浪儿花去两万多,儿童自助机构账上还有一万多美元,陆萍萍觉得有必要将机构更名。于是在第二周,儿童自助机构正式更名为莉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同时,她也收到了红十字会总部的回复。
      电报非常简短,只有一个地址,但是陆萍萍立马认出来那是中国上海的地址。
      南京城也许已经联系不上了,最近的上海成为了联络点。后来的电报回复证实了陆萍萍的想法。
      得知马吉被困在南京安全区内,每次只有通过特殊渠道联系,工作人员艰难地往内输送食物。
      陆萍萍当即决定,将一万多美元分做两部分,一部分捐给红十字会,专门用于救援南京城内的难民。
      另一部分有其他作用。约翰·马吉用摄像机记录下了南京大屠杀日本人的暴行。并且在后来制作成了电影。陆萍萍决定等待机会,虽然她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但是她要将日本人的暴行在西方世界公布。
      在等待的过程中,她也不想干等着,她给上海的联络点发了电报,希望他们能出一份南京大屠杀的证明,她要在美国为难民募集资金。
      由于她之前的捐款,红十字会对她的信任度也比较高,给她发了一份内容详细的证明。
      拿着证明的陆萍萍在思考,仅凭这样一个纸质的文件不足以取信大部分人,但是可以去找和她合作过,为她机构捐过款,对她十分信任的人们。这必然是个艰难的工作,发生遥远海外的屠杀,跟美国人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她只能指望人们的人道主义精神。
      但是她不会放弃。
      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刻这么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参与历史,她所做的就是历史。
      在陆萍萍全力以赴多方筹集资金的时候,国际人道主义者也冒着生命危险救援救济南京城的百姓。
      约翰·拉贝是纳粹党党员。但是他在1937年日本兵进攻南京前夕,由北戴河赶回了南京。日本开始轰炸南京以后也没有离开,而是领导十几名由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地方,建立了25个避难所,收纳了近30万中国人。他不惧危险,出入安全区募集药品和物资,大声呵斥闯入安全区的日本兵,命令他们怎么翻进围墙,就怎么翻出去。全力与日本军队高层斡旋,想阻止日本兵的暴行。对儿童十分关爱,避难的儿童常常收到他的礼物。
      乔治·费奇是美国人,但出生于中国苏州,中文名字叫费吴生,他和马吉,拉贝不断冒着生命危险到安全区外面,带回微薄的物资,维持安全区内人民的生活。他曾经试图阻止对中国士兵和平民的枪杀,被日本兵殴打。途中又遇到日本兵□□妇女,他再次上前阻止,把妇女推进汽车,日本兵终究对他们汽车上插着的星条旗有所顾忌。沿途又解救许多妇女儿童,将她们都收容进安全区。
      红十字会对伤员的救助时常会遭到日本兵的阻挠。马吉要随时跟随红十字会的汽车,不然日本兵就会将汽车抢走,将伤员推下车杀死。他居住的道胜堂为美国财产,日本人不敢胡作非为,因此成为中国妇女的避难所,拯救了许多前来求助的妇女。他常常利用职务之便,带着16mm的摄像机,冒着生命危险沿途拍下日本人的兽行。
      1938年1月24日凌晨,南京城一片死寂。发往上海的日本军列准备出发。一位面色凝重的西方人出现在挤满了日本兵的火车站,他的大衣里秘密缝制着8盘16毫米胶片。
      这个人就是乔治·费奇。
      他将胶片成功带出了南京,一到上海,费奇立马联系了英国曼彻斯特导报的记者田伯烈,他们一起找到上海柯达公司,对这些资料进行紧张的编辑,加上英文说明,最终成为时长105分钟的纪录片《南京暴行纪实》。
      2月25日,费奇乘坐德国“格奈森诺”号轮船,取道香港和夏威夷,于3月14日,到达美国西部的旧金山。
      在这里,他见到了陆萍萍。
      陆萍萍带着男仆,假借教授带她参加学术讨论的名义,骗过了柯林斯夫妇,独自前往旧金山。他们在费奇所在酒店的大堂见了面。
      “柯林斯小姐,感谢你对我们的无私援助,您的捐赠救了很多,非常多的中国人。”费奇取道上海,听了那边工作人员的汇报,对这位远在纽约的自助人充满了好奇,但是曝光日本兵兽行的使命感督促着他。
      “这是我应该做的。”陆萍萍端正着姿态,双目平视,表情严肃。
      这是一位具有良好教养的小姐,费奇想到。
      “接下来我打算在美国各地进行演讲,播放影片,揭露一切在南京发生的事。”
      “请让我协助您,我认为每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都应该为此做点什么。”费奇同意了她的要求。
      陆萍萍出来的时候比较匆忙,只跟教授请了假,带了一名男仆就走了。如果要跟着费奇到处举办演讲,那么必须跟教授说明原委,然后让家里再派一名女仆,带着她的礼服,帽子,饰品等过来。在没有洗衣机的年代,洗衣服熨衣服她都没有那个技能。
      此外,她还有个私心,她想让教授看到。
      她的教授怀特先生,性格善良,性情耿直,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广阔的社会关系。他常常受到政府部门的雇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如果看到《南京暴行纪实》,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这样,借着教授的名义邀请社会名流,政府高层等会更容易。
      简单的会晤之后,费奇与陆萍萍分头行动。以旧金山为起点,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播放纪录片和照片。陆萍萍联系了一家电影发行公司,将纪录片委托给他们发行上映。
      他们揭露的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在社会各界引起剧烈的反应。而此时,陆萍萍的教授怀特先生抵达旧金山。她的女仆携带者晚礼服,鞋子,首饰,以及一笔钱也到了陆萍萍下榻的酒店。
      晚上,费奇,陆萍萍,怀特教授一起在酒店用了餐。已经快一年了,她的胃还是中国胃。尤其是紧张的工作之后,很想吃点汤面之类易消化的食物,对牛排一点兴趣也没有。
      她用面包就着粟米汤吃了点,又吃了些水果。晚餐就结束了。
      两位男士也很快结束了用餐,接下来才是正题。他们准备组织策划一场慈善晚宴。晚宴的流程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题,费奇通过长老会,居然请动了一位名媛辛普森夫人作为晚宴执行人。
      辛普森夫人对这种社会活动的慈善晚宴十分感兴趣,因为她早已厌倦了男男女女情情爱爱的晚宴。当他们提出晚宴的要求:悲愤,煽情,壮烈,残酷等要求后。辛普森夫人说了话。
      “亲爱的女士,先生们,如果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只靠纪录片是不行的。你要知道,高傲的上层人物很难没有人种歧视,他们对太平洋另一端的屠杀很难感同身受。你们需要证明,或者说刺激他们感情(如果他们有的话)的道具。”
      “你们得找到一些大屠杀之下的幸存者。”
      “来美国,来这场晚宴里。剩下的,你们可以放心交给我,我会帮你们掏干他们的口袋。”
      他们三人开会的目的在于,怎样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三天之内,从中国运到美国。以及,选择哪些中国人来美国。
      “先生们,关于人员选择上,我想了很久,有点建议,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请予补充。”
      “妇女和儿童肯定要有,最好是年轻的母亲和她襁褓中的婴儿。”
      “在中学读书的女学生,或者女大学生。穿西式制服。”
      “中国军人。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目睹过战友被枪杀,最后幸存下来的人。”
      “家族传承上百年,官宦世家,人才辈出,学贯中西的人物,陷在南京,最后幸存。”
      “家中原本富可敌国,现在消失殆尽的幸存者。”
      “最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白人,目睹过其他白人同事被杀的那种。”
      陆萍萍说完,费奇和怀特教授一时无言。
      前两类,是利用人们的怜悯之心。纯洁事物被破坏最能激起人类的怜悯。
      军人,是为了展现中国的“弱”:落后的武器,落后的战争理念,落后的经济实力,一切处在崩溃边缘;同时展现中国的“强”:即使陷入绝境,士兵仍然战斗到最后一刻(注1),为国家流干最后一滴血;最后,是日本的狂妄与野蛮。美国早晚要参战,日本的兽性与血腥,会激起美国部分精英的警惕之心。
      官宦世家,富可敌国,白人。这三个词也是晚宴中各界代表性人物的共同特征,这就是一巴掌把他们扇清醒:不要觉得自己是白人,或者有地位,或者有钱,就不会被杀。
      三人全票通过这几类人选,下一个问题是,三天时间,怎么把人带来美国?
      “安全区里,这几类人都能找到。中国军人绝大部分被杀了,极个别幸存下来了。好在不用到处寻人。”费奇说道。
      “如果有飞机就好了,可以飞过来,轮船实在太慢了。”陆萍萍说道。
      怀特先生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道:“不好意思,我需要去打个电话。”随即,去了吧台旁边的通讯室。
      二十分钟后,怀特先生回到座位上。含着烟斗说道:“这个问题解决了。曾经有位中尉欠了我一个大人情。现在他是军队高层,让运输机送几个人过来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我一直没有找他讨这个人情。想等有一天迫不得已时再用。没想到用在了此处,我想一定是上帝的安排。”
      当天晚上,费奇的电报发去了上海。次日下午,几位幸存者踏上了去青岛的火车。那里有美军的舰队。一抵达青岛火车站,就会有人将他们送上飞往美国的军机。
      与此同时,旧金山的名人,富商,权贵,政府要员等,都收到了辛普森夫人发的邀请函:四日后的夜晚,“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贡献一份力量”(Do something for SURVIVORS!)慈善晚宴,恭候您的莅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南京大屠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