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时间还剩10分钟,程谨进入了演讲稿的最后一部分。

      “面对突发的bao.力事件,我目前能够想到的应对方法有三条。既然‘惹不起’,那我们的办法就是‘躲得起’。”

      程谨切换到最后一张幻灯片。

      ●“躲”——躲避风险

      ●“得”——获得理解

      ●“起”——发起合作

      “‘躲’,是指躲避风险。躲避风险的意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等待危险的状况自行解除,而是主动采取措施,把可能引发灾变的源头隔离起来。这就像是在火势难以扑灭时,把火源周围的易燃物移走。

      “比如在网络论坛里,当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管理员做的第一件事常常是锁帖,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锁帖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更多人进入到这个鸽笼博弈的环境之中,避免攻击性扩散。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往往是预防矛盾扩大最有效的办法。

      “另外,这里所说的‘隔离’和‘躲避’,指的仅仅是事件发生当时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并不是说我们要对bao.力行为采取逃避和忍耐的态度。施.bao.者当然要被追究责任,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但在事件发生的当时,我们作为普通人,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主动远离潜在的危险,防止灾难性的后果发生在自己和其他人身上。

      “‘得’,是指获得理解。一个bao.力事件突然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会马上预见到灾难性的后果。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有些事情刚刚发生时,局面看起来似乎是可控的,这会给我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而忽视了其中隐藏的危险。

      “我们仍然以网络行为为例,网络上出现一个喷子之后,有时会有一些跟风附和的人。这些人当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在恶意煽动,但也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恶意,只是想表达一下观点。如果他们意识到当前的情况中潜在的风险,他们也许就不会选择在这个语境中发言了。当大多数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事态恶化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甚至完全平息。

      “‘起’,是指发起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网络上,帮助扩散有益于他人的良性信息,就可以被视为一种群体合作。

      “在我看来,与他人合作有两个最大的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打破狭隘的个体思维。有一个词叫‘信息茧房’,意思是,长期接受某些特定类型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个人之见越来越根深蒂固,变成一种难以打破的偏见,甚至导致我们做出一些极端行为。与他人合作,特别是与意见不同的人合作,可以避免自己走向极端。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获得控制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控制感,否则就会焦虑。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是因为感觉到了失控的焦虑,所以试图用一些强有力的行动去控制事态的发展,维持内心的平衡。但个人的思想和能力总是有限的,我们试图控制事态的努力,有时可能适得其反,使我们更加焦虑。而理性的群体合作可以使我们超越个体的局限,实现个体无法完成的目标。

      “当然,这并不容易做到。群体心理学很早就指出,人类群体容易趋向于非理性的行为。但很多事实也证明了,人类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有一本书叫做《人性中的善良天使:bao.力为什么会减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历史上的人类曾经残.bao到令我们惊恐的地步。书中的很多记述,都会在今天引起我们强烈的不适,但在当时却是常态。

      “也许未来的人类回顾我们这个时代,也会为我们今天网络上那些被展现出来的bao.力心理感到惊恐。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变得更文明,更理性。

      “我们就快要进入宇宙时代,未来的趋势,将会是全人类空前的大规模合作。在突发的灾难面前,理性化的、有秩序的、大规模的良性合作,是我们对抗灾变的最好出路,可能也是唯一的出路。”

      程谨缓了口气,说出最后的收尾:

      “我在学习演讲技巧的过程中,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理性不是快速蔓延的野草,而是缓慢生长的参天大树。

      “同类相残,或许是我们无法抹灭的本性。但我们毕竟是人类,是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最理性、最有智慧的生物。我相信有一天,我们都会不再害怕突然发生的bao.力事件,也会以最大限度的理性去应对灾变,找到出路。哪怕身处鸽笼之中,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并且应当有不同的选择。谢谢大家。”

      阶梯教室里安静了两三秒钟,再次响起了掌声,比他上台之前那一次热烈得多。

      程谨悄悄看向叶言,只见叶言在对他点头。他心里一下子就安定了,看来自己今天的表现还不算太差。

      其他人离开后,叶言帮程谨给演讲稿做了些润色。

      “总体不错,有些细节可以做些修改,还需要再加几句串词,让前后更贯通。”叶言看看外面已经黑下来的天色,关上笔记本电脑,“今天就先到这儿吧,我送你回去。”

      程谨没有拒绝。他租的房子就在学校对面,过条马路就到。迎新那天叶言帮他搬过行李,知道地方。

      两人肩并肩走在校园里,叶言说:“能不能问一下啊,你为什么对这个主题这么执著?”

      “……”程谨捏着背包带,欲言又止。

      “啊,当然,不说也没关系。”叶言马上说。

      程谨竟然会报名今年的演讲会,还选择了一个关于攻击性与bao.力现象的主题,这着实让叶言意外。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长得很好看但极其害羞的小学弟,总是竭力避免一切人际交往。当初叶言邀请他参加同乡会,他的样子好像要当场昏厥,吓得叶言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当初刚看完程谨的初稿,叶言就给程谨打了个电话,委婉地劝他换个主题。毕竟,bao.力与攻击性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话题,很有可能招来一些具有攻击性的意见,给程谨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程谨很坚持。他在电话里嗫嚅着说,他就想选这个主题,不想改。

      叶言还想劝他再考虑考虑的时候,程谨说了一番让叶言无法反驳的话:“学长不是说过吗,演讲的主题一定要是自己真正觉得重要的事,只有这样的内容才具有被分享的价值。我就觉得这个主题很重要。我知道我的稿子写得不好,我也知道这个主题可能会让大家感觉不舒服。但我真的想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就算会被骂我也不怕。拜托了。”

      程谨很少一次说这么多话。从那时起叶言就觉察到,程谨对于攻击性和bao.力这个问题似乎有一种奇怪的执念。

      叶言很想知道那个原因。并不是出于猎奇,而是他有种感觉:如果他能做些什么,也许能让程谨放下某种心结。

      说不上为什么,他想帮助程谨。自从迎新那天第一次见到程谨,他就对这个同乡又同系的学弟有莫名的好感。

      前方传来嗒嗒的脚步声,一个夜跑的男生迎面而来。

      双方离得近了,那男生忽然“矮油”一声,视线扫向程谨。

      “专心看你的路。”叶言马上说话了,“跑个步还东张西望的。”

      “嘿嘿!”那男生笑得贼兮兮的,“大晚上的校园漫步,老大好兴致啊。不介绍一下你旁边那位漂亮妹妹吗?”

      “你什么眼神儿?”叶言看了那男生一眼,“这是咱们系的学弟。”

      “学弟?”男生跑得更近了一些,就着路灯的光细看,“哦哦,好像在社团里见过。你好你好,我是叶言的室友,也是他的铁子。”他向程谨伸出手。

      “滚一边儿去。”叶言抢先一步把他的手挡开,“你洗手了吗就来握手?”

      程谨显得有点尴尬,一言不发地站着。不过那男生没停留多久,就被叶言轰走了。

      “抱歉。”叶言说,“那家伙自来熟,跟谁都那样儿。待会儿我回去揍他,直播给你看。”

      “没,没事的。”程谨急忙摇头。

      叶言拿出手机,“老用邮箱联系不太方便,要不然加个好友?”

      “啊?”程谨一愣。

      “你有号吧?”叶言笑了,“我要给你直播打人哪。”

      “哦,哦,有,有的。”程谨慌乱地摸出自己的手机。他基本不用网络社交工具跟别人联系,不过也有号,用来关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买东西时扫码转账。

      两个人互相加完了好友,程谨看着屏幕上的好友名单,手脚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

      叶言的头像就是他本人,对着镜头笑得阳光帅气。

      程谨一边收起手机一边想,回去以后要把这头像存下来,这样他就有叶言的照片了。

      叶言的照片啊。

      程谨忍不住又想拿出来看。

      怎么会有这么耀眼的人呢?光是看一眼,就好像被照亮了。

      程谨脑子里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他的住处。

      “回去吧,今天早点睡。”叶言在楼前停住脚步,“明天去看会场,别忘了。九点钟,学校门口见。”

      正式的演讲会还有几天,不过叶言决定提前带自己的团队过去熟悉场地,主要是让程谨适应真实的演讲环境,这对于克服紧张感有很大的好处。

      程谨点点头。

      包括叶言在内,参加演讲会的一共有五个人,但除了叶言之外的其他几个人程谨都不认识。这就意味着,他要跟几个陌生人近距离相处大半天。

      可因为有叶言在,他没那么怕了。

      不可思议。

      睡觉前,程谨再次拿过手机看叶言的照片,在心里重温了一遍他今晚和叶言的对话。他忽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回答叶言提出的那个问题。

      ——“你为什么会选这个主题?”

      被问的那一刻,他是想要把原因告诉叶言的。

      六年前,那辆出事的大巴车上,有程谨的哥哥。

      哥哥程诚如果还活着的话,现在该二十四岁了。

      可他的生命随着那辆撞毁的大巴车戛然而止,永远定格在了十八岁。

      哥哥的死,给家庭造成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但让程谨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经过网络舆论发酵之后带来的二次伤害。

      最初的震惊过后,有人开始愤怒地责骂那名乘客和司机。到了最后,大巴车上所有的乘客都成了被责骂的对象——他们怎么能那么蠢呢?连这么显而易见的后果都预见不到,活该他们死。

      看到那些变得越来越恶毒的评论,程谨控制不住自己,回复了一条:

      【你们有什么资格骂他们蠢?如果你们也遇到同样的事,就能保证自己一定会比他们强吗?】

      当年的程谨只有十二岁,他还不能理解一件事:愤怒常常来源于恐惧,而恐惧又常常来源于无力。

      那些人如此愤怒,是因为害怕同样的事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他们又无力做些什么来提升自己的安全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释放焦虑,恢复内心的平衡。所以他们必须说服自己相信:大巴车上的人遭受那样的命运,是因为他们有过错。自己和他们不同,自己不会有过错,所以自己是安全的。

      而程谨的发言打破了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心理平衡,引发了这些人更加强烈的恐惧和愤怒。

      于是,程谨成为了他们宣泄情绪的出口。他留言的IP被人查了,家庭住址被泄露,最后依靠报警才平息了事态。全家人搬到了另一个城市,程谨从此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难以与陌生人正常相处,也几乎没有再在网络上发过言。

      现在,他也活到了跟哥哥死去时相同的年龄,也跟哥哥一样到了远离家乡的城市读大学。

      不过还好,他遇到了叶言。

      叶言的外貌和程诚有几分相像,让程谨第一次见到他就有亲切感。大概是因为同乡又同系,叶言对程谨很照顾,就像个哥哥。

      从那时起,程谨就不由自主想接近叶言。

      他有社交恐惧症,但这并不代表他喜欢孤独。

      听说叶言是学校演讲辩论社的社长时,程谨去买了很多相关的书,自己偷偷摸摸地学习演讲技巧。他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和叶言一样,用自己的语言传递思想,影响他人。

      这个幻想好像就快要实现了。程谨摸了摸手机屏幕上叶言的照片,心里涌起小小的悸动。

      他还不知道,再过十几个小时,他的世界就将天翻地覆。

      他和这个城市里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将在转瞬之间被彻底改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