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却说隔日一早,林家用完饭后,薛家便提着莲子、红豆、干肉、芹菜、红枣、桂圆这束脩六礼上了门来,薛大爷跟薛姨娘带着穿着学服的薛蟠、薛宝钗随后跟在后面进门。

      这拜师入学,需行入泮礼,贾敏昨日在家中让婆子丫鬟们布置了半天,早将一切都妥善好,此刻三五个小厮领着四个小人儿步行蹒跚的走着,期间黛玉跌了一足,膝盖受痛,嘴一撇就要哭,幸而宝钗跟在旁边,细细劝哄了好一会儿,方止住了啼哭声,却是怎么也不愿起来走动,非使着性子伸着双臂抬手要人抱着走不成,林伯安蹲在地上对着黛玉温声哄了一会不起,无法,只得跟薛蟠两个人半拖半拉提拎着黛玉行走。

      拜礼、入泮池、跨壁桥,最后拜孔圣人之像,待一切完毕,方入学礼成。

      林海前些日子所聘请的西席先生许淮坐在上首,受了四人的敬师礼,命书僮上前收了束脩,将四套文房四宝及诗书礼乐的开蒙读物之典籍赠与四人。又望着底下四人训、诫一番,因有着宝钗、黛玉这两个女弟子,故没有说些期望弟子多学些经世致用的话,只望他四人明世间理,知人间苦,兢兢业业,不可行那有害民生之事,生立于天地,多为善事善行,方不负他做老师的一番殷勤期盼之心。

      “这莲子心苦,正如寒窗苦读,望你等勤于勉学,业精于勤,纵使未来没有红运高照,早早高中金榜题名,然修得圣人之书,习圣人之礼,了世间之理,也算得上是功得圆满,初心莫忘。”

      都是孩子,对于许淮口中所说的话,其中蕴涵的殷勤期盼,为师者的良苦用心都理解的懵懵懂懂,三人各自理解了一会儿,才齐声道,“学生谢老师教诲。”唯黛玉跪坐在地上,还在耍赖不愿起身,也不知可有将许淮的话听进耳中没有。

      既拜了师,入了学,便每日都是郎朗读书之声徘徊在林府西苑中。

      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再加上薛家的儿女,林海跟贾敏特意将西苑空了出来,给几个孩子做读书之所,夫妻二人居于东苑正房。那明伦堂正是读书之所,男女有别,薛蟠与林伯安弟兄二人由几个小厮服侍,日常起居于骑鹤亭,乃是元人乔梦符《山坡羊_寓兴》开篇得来的雅称: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两个女儿家黛玉、宝钗还小,虽把梅香十枝别院分给了她们,但多时起居于贾敏处,方便于照看。只待日后稍大一点,才迁住过去,读书写字,教授女红针线。

      开蒙启智,需从诗书礼乐开始,许淮为未曾有人教习过的黛玉选了《诗经》。而薛蟠、薛宝钗兄妹跟林伯安早前都已读书识字,他考了几人几句,想看他们都读到什么程度,好因材施教。

      林伯安生于四代公候、清贵书香之家,从三岁时便已有林海教导着读书习字,今已开始读《公羊》《谷梁》,是四人中读书最多的。

      宝钗自幼聪颖,又得薛大爷喜爱,先前家中便有先生教导读书,如今刚学完《诗经》,正要开始读《尚书》。

      薛蟠看了看左右,顿时涨红了一张脸,羞赧的抬不起头。只因林伯安读书比他多算不得什么,林兄弟向来聪明,又勤学,可自己妹妹小自己两岁,却比自己读的书还多,手上拿着跟黛玉一样的《诗经》,这教他如何能不脸红,如何不羞愧。如何不觉得手上的书像块火炭般烧手。

      等后来,三岁大的黛玉读书都比他快后,更是急得这位薛大公子每夜每夜抓耳挠腮的苦读,直仰头长恨道,缘何爹爹、妈将聪慧善学都传给了妹妹宝钗,不给自己留个几分聪明?尤其是面对林海休沐时的考问,更是战战兢兢,如那耗子见了猫儿般胆战心惊。

      黛玉、宝钗都还小,贾敏也没有给两人各自分院子住,就在卧房隔壁收拾了个小间出来安置她们姐妹起居。两个小人每天晨同起、夜同宿,虽不是亲生姐妹,胜似亲生姐妹。黛玉聪慧顽皮,惯爱玩闹,这日晨起缠在宝钗身上,手里拽着宝钗脖子上的金锁,任谁哄劝,都不松手。

      这金锁说来,有一番来历。

      宝钗小时也爱生病,久治不愈。也不知请了多少个大夫,都看不个所以然来。一日,外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来到薛府说自己专治那些无名之症,门口下人见那和尚言之凿凿,不像是个空口无凭的骗子,便向上头通报了过去,过了没一会,那癞头和尚就被请进了府中给宝钗诊治。那癞头和尚把了一会儿脉,才说宝钗体内有从胎里带出来的一股热毒,吃寻常药自然不管用。之后就又给开了一个海上方,还给了一包药沫子,称作冷香丸,说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薛家人一看方子,这药丸需用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若是寻常百姓家如何都用不起这精细的药,但薛家乃富贵之家,这方子虽则麻烦了一点,但也不是什么制不出来的精贵东西。便好生厚重谢了癞头和尚。

      和尚临走前,又送了把金锁给宝钗,说要长命安康,需要时时佩戴才行,又神神叨叨的道了一句,这姑娘以后的姻缘,也需得那同一对的玉来相配才是。

      宝钗服了那药丸,果然不久便身体康健起来。

      薛姨娘从那以后便把那和尚的话信以为真,命人把那金锁錾在金器上,挂在了宝钗脖子上。

      宝钗自来便不爱这些金银,若不是薛姨娘天天盯着,那里愿意戴着这沉甸甸的金锁圈,便是戴着,也不爱在外显露,往常都掩在裙袄里,不让人得见。如今她跟黛玉吃睡均在一起,早上她梳妆,未着外衣,那金锁挂在脖间,教一旁的黛玉看见勾起了兴趣,抓着金锁圈要看上面的字,才有了现如今这一出。

      林家与薛家往来已有几年光景,自然也是知道宝钗脖子上的金锁由来,如今见自己家姑娘抓着薛家姑娘脖子上的金锁不松手,身边的一众婆子丫鬟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让黛玉放手,然如何听的进耳,宝钗脸上不变,只笑着哄黛玉松手,道,“颦儿松手,姐姐给你重新换个别的玩。”说着使了眼色给身边的小丫鬟莺儿。

      莺儿忙去将宝钗素来装首饰的盒子打开,那里面各色的钗环珠配,小跑着端到黛玉面前,由她挑选。“林姑娘只管挑喜欢的拿着顽。”

      黛玉聪明的很,手握着金锁没松开,眼往盒子里瞟了瞟,见没有自己喜欢的,又重新扒拉着宝钗脖间的金锁,一个劲索要。

      宝钗被她磨得没了办法,只得低头解了金锁圈递给黛玉把玩。嘱咐了黛玉一句千万不要弄丢了,就不管了。

      黛玉初时拿到金锁圈还玩得兴趣盎然,一会戴在自己脖子上,一会扣到薛幡跟林伯安脖子上,在明伦堂中捣了一天乱不说,偏生晚间先生许淮抽考问题时,回答的有条不紊,只把一旁被先生训责的薛幡羞得无地自容。

      等晚间两位姑娘准备卸妆入睡了,丫鬟们才觉得哪里不对劲,一想,宝钗的金锁圈竟是不见了,顿时满府上下翻了天的找,却如何找不到。

      连带着这事惊动了林海跟贾敏,贾敏把黛玉抱在怀中细细审问她究竟把金锁圈丢到了那里,黛玉迷糊着,一双小手揉着眼,只喊着困,要睡觉。

      气得贾敏,在她屁股上狠狠拍了两下。

      黛玉先是呆了一下,随即便大哭了起来。惹得一旁的林海心疼不已,忙接手过去哄。

      黛玉一张小脸哭得通红,她哭时最容易喘气,这时被母亲打了两下,顿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咳嗽连连,把身旁站着的一干人,吓了个半死,那里敢再训她半句。“爹爹........妈坏!!玉儿不喜欢.....”

      这边宝钗见黛玉哭,也低泣了起来,只道“姑妈莫生气,都是宝钗的错,是宝钗把金锁圈拿给颦儿玩的,跟颦儿没干系,姑妈快别打骂颦儿了,要打骂就打骂我好了。”

      贾敏本来见黛玉哭就心疼,眼见宝钗也哭了起来,忙把人揽到怀中哄劝,“这都是玉儿的错,哪里是宝丫头你的错,快别哭了。”

      林伯安跟薛蟠赶过来时,见贾敏搂着宝钗安慰,林海抱着黛玉哄。细一看,妹妹黛玉脸都哭煞白了,也跟着上去哄了一会儿。

      费了不知多少功夫,才把两个丫头哄睡着了,由奶娘嬷嬷抱回了小间里安睡。

      等身边马浩打听清楚,过来跟他说了事由经过。

      林伯安对着薛蟠恨声道,“真不知这和尚是有多少空闲,一会儿去了你家给薛妹妹治病看姻缘,一会儿来了我家说要渡我妹妹出家舍弃红尘。凭得那么多空闲,为什么不正儿八经的在他的佛前侍奉,诵经念佛去。”

      薛蟠自从入学,虽读书慢,也却明白了很多以前没人教导过的道理,他受林伯安影响,对佛教的一些典义道理虽然认同,但更多是对佛家弟子入世扰人的鄙夷,认为佛没有错,而是那些将佛错解,着相于渡人的佛家子弟入了邪门,遭人厌恨。既然出了家,六根清净,缘故执着于渡人,须知渡人岂非也正是一种欲望,若欲望不断,谈何六根清净,这出家,可不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此刻他听了林伯安的话,深以为然,“不过是个劳什子的物件,怎么就左右人的命运了,赶明儿,我得好好劝劝妈,别平白被那不知道哪路来的歪门子邪僧蒙了心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