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 47 章 ...

  •   裴琰听见这话一笑,知道赵衡大概也不自在,嘴里便没说什么揶揄的话,只答应了一声就转身走了。

      翌日朝堂上不见裴将军踪影,据说是风邪入体脘腹胀满,请了几天假。众人只当他是为昨日提议迁都的事,这事出来,皇帝不高兴也还罢了,裴将军自己频频出入禁宫,少不得挨骂,如此一来,称病不朝倒也很好理解。
      只是昨日过后,陛下便当没发生过一样,今日再未提及迁都一事,众人也都不去触他霉头,只捡要紧事说。
      这一说便说到了益州之事。
      今秋科举吸纳了大量人才,如今走马上任也有月余,只是新的官员们都还年轻不得用,再者职位都不高,需老大人们带着历练,因此益州之差的人选着实难办,要么太老要么太嫩,正值壮年的也刚提拔上来,没什么经验。
      众人举荐一番,刚说完就被其他大臣反驳了,不得赵衡的心意。过了一会儿,赵衡见殿中无人做声,问李乐:“李相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乐听他问话,思量半晌也觉无合适人选,他孙子李越倒是合适,只是身上还有其他公务,正跟陆黛一起忙民间办学的事,不得空,家里其他子弟并不成器。另外这殿内诸位要么是好不容易考进长安城里来的,要么是在这里盘踞多年享惯了清福的,没人愿意到那穷乡僻壤去,万一蔡殊是个跟陆渊似的魔头,这一差怕是小命也难保,因此不愿得罪人,站那儿半晌才答出一句:“臣也无合适人选。”
      赵衡坐在龙椅上,倒也不生气,笑问:“当真没有合适的人选了?”
      话音刚落,两班臣子中忽然走出个圆脸的青年人,倒是个生面孔。他两手捧笏于胸前,说:“臣朱荣斗胆自荐。”正是廷尉右监朱大人之子朱荣,也是李越的三位好友之一,当日宋翊在时差点举荐给赵衡做娈宠的那个。
      赵衡是见过他的,这人长着一张娃娃脸,二十多了看着还像个少年,早先凭科举考进了御史台,做侍御史,虽是个小官,但因管着百官监察,又因这朝中人才稀少,才得以入朝听会。这会儿忽然站出来自荐倒是让人始料未及。
      他见皇帝不说话,只当自己这厚颜自荐惹人笑话了,因此涨红了一张脸,抿着嘴不敢再开口。
      赵衡想的却不是这个,他先去看朱荣的父亲廷尉右监朱泰的脸色,笑问:“可跟你父亲商量过此事?”
      朱荣不防他问这个,原本就通红的一张脸憋得更红,结结巴巴道:“回禀陛下,不曾。”
      赵衡便笑着没有说话。
      朱泰见这情形,出列道:“他虽未与臣商量,但报国之心难得,臣欢心还来不及,必不敢阻拦,听凭陛下差遣。”
      赵衡听他这样说,脸上露出赞赏之色,欣然道:“多谢朱大人解朕燃眉之急。”又问,“可还有人?”
      另有个年轻人站出来,亦是今科新进的学子,叫周开,状元出身,实打实的青年才俊,算上虚岁拢共也不过二十三。大概是伙食不好,一张方脸寡得很,人却奇高,往那儿一戳整一根细长的旗杆子。
      赵衡赞了声好,站起身道:“两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是我齐国碧血丹心的好儿郎。”转头对桔婴道,“拟旨,令,原侍御史朱荣为益州刺史,原平准令丞为长史官。另,命都尉毛虎领大都督一职,协理益州监察一事。”

      朝事毕,赵衡果然叫大臣们留步,将昨天新得的芭蕉给众人烹煮了。
      昨日太官令领了皇命,今日打着十二万分的精神,火候时辰都掌握得恰到好处,东西端上桌时还焦香四溢,一道拔丝,一道蒸菜,入口都极软糯。
      饭毕众人没来得及发表对菜品的意见,时辰已来不及,便散朝各自往衙门去了。

      另一边裴琰顶着个乌眼青快马加鞭到了许县,到崔府时脸上的伤痕已消,长公主得了门房通传,深一脚浅一脚往门口迎他。
      这若是别人,裴琰定然干脆利索将人带走了事,因这是赵衡看重的亲姐姐,他只好打起从未有过的耐心,先将信给她看了,又说:“陛下一收到消息就命我来了。”
      赵玮看罢信,泪已噗簌簌滚落了两行,说:“我还当……我还当……”没说完,自己已经截住了话头,擦干泪领着裴琰往府里走,一面走,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柔声说,“我只当信还要在路上耽搁几日,没想到这样快。”
      裴琰也跟着她缓步走,一边说:“陛下心切,怕耽搁久了又生变故。”
      “当年我出宫时陛下还小,只觉他乖巧安静的一团,没想到如今竟已有帝王之才。”她转头又问裴琰,“陛下要我一同回去,是今日就走?还是在府上歇息一晚?”
      裴琰是行军打仗吃惯苦的人,并不在意这一两日的休息,说:“若能今日启程就再好不过。”
      长公主点点头,命身边的仆妇去衙门里通知崔兰父子,又遣人去婆婆屋里告知此事。
      两人说话间到了公主的院子。午后,院外的蝉声长长短短,屋内几个奶嬷同丫头一边阖着眼打瞌睡一边朝榻上打扇,榻上并排躺着两个三四岁的孩子,唇红齿白正在酣睡,是长公主自己的两个公子。
      仆妇警醒,见公主进来,立刻醒了盹儿,待要起来行礼,公主冲她们摆了摆手,领着裴琰继续朝里间进去。里面另有一纱橱,旁也坐着个奶嬷,手里正在绣一顶小孩儿戴的虎头帽,见人进来立刻站起来行礼。
      纱橱里另有一个更小的孩子,与丢失的小皇子年岁相当。
      赵玮问:“小公子睡了多久了?”
      那妇人说:“回公主,公子睡了有小半个时辰了。”
      裴琰放了一半的心,问赵玮:“公主何时见到小皇子的?”
      赵玮说:“当日先帝葬礼之后,我启程回许县,翌日有人将这孩子装在笼子里放到了崔府门外。天亮时门房听见小儿啼声,开门见他身上绫罗绸缎还有一封信件,便猜他身份不凡,赶来报告。由此我才‘捡’了他,只是我还没来得及往长安去信,陆渊便犯上作乱率军进京,当时兵荒马乱,这事也就耽搁下来……”
      陆渊之乱过去已有半载,其间多少次机会,公主却隐瞒不报……裴琰心里有数,也知道她这是对赵衡有所猜忌,却没直言,只道:“可有确凿的证物?”
      赵玮说:“这孩子来时脖子上戴着惠帝御赐的长命锁,足底有两点胎记,幼时伺候过他的宫人见了应该能认出来。我第一眼看见他心里就一阵亲切,他襁褓里还塞了封信,落款是宋翊。”她说着,亲自从一旁的妆奁匣子里取出一封信递给裴琰。
      裴琰拆开来看,里面的落款果真是宋翊,只是他不认得宋翊的字迹,无从辨认真伪。
      赵玮说:“宋翊信里说……他与父皇情深意笃,从前种种只是无奈之举,不忍见小皇子流落民间,因此送到我这里来……”
      裴琰心想这宋翊真是两面三刀好不要脸,合上信,点了点头,说:“如此我们这便动身吧。”

      长公主待崔兰回府,拜别公婆,便带着小皇子启程回长安。回程不比去程,裴琰拖着妇孺,小皇子尚在哺乳期,脚程自然慢了不少。饶是如此,几百里路,也不过走了五天。

      这边安元已被赵衡从皇陵召回,赵衡昨日与他见过面,此时朝桔婴使了个眼色,唤安元来伺候早膳。安元虽不解,却已惯在宫里当差,立刻接替上来,在赵衡的示意下盛了一碗桂花羹,先取一些自己试了,才送到皇帝的盘子里。
      赵衡静静看着他动作,等撤了膳,说:“皇兄当日叫我善待你,多赏赐些财帛放你出宫,可我听桔婴说,是你自己请愿守陵去的?”
      安元垂首回话:“奴婢一生别无所长,唯有在先帝身边时还有些用处,只愿守在先帝身边。”
      赵衡点了点头,才说:“朕知道你对先帝忠心,如今也是迫不得已才将你从皇陵唤回来,是有个要紧事要叫你帮忙。”
      安元连忙跪下,道:“奴婢愧不敢当,陛下只管吩咐。”
      “我思来想去,这事也只有你最稳妥。当日小皇子下落不明,皇嫂皇兄心灰意冷接连辞世,我自登基以来也不断回想此事,如今方有消息。想来,他们这几日也该回来了。”赵衡目光沉沉看着安元,道,“你自幼跟着皇兄,我是信你的。”
      安元自听见小皇子几个字,已惊喜地抬起了头,竟不自禁以下犯上问:“小皇子找到了?”
      赵衡见他这反应,放下心,说:“是有了消息,还不知真假,这几日他们便回京,到时还要劳烦你。”
      安元已不要命地朝地上哐哐磕了几个响头,满面泪水,道:“若真能找到小皇子,奴婢愿一辈子效忠皇上。”
      赵衡摇摇头,抬手叫他起来。

      说话间,外面宫人来报。裴琰夹裹着满身晨露进来,身后跟着长公主一行人。
      赵衡腾地站起来,先是与裴琰对视一眼,又越过他看向长公主,最后,目光落在长公主怀里的孩子身上。那孩子已一岁有余,因时辰尚早,满脸困倦地将脑袋埋在姑姑的肩膀上,眼睛还闭着,显然是没醒。
      赵玮抱着孩子朝赵衡半蹲行礼,低声道:“望陛下恕臣不恭之罪。”
      赵衡眼神温和地摇摇头,伸手摸了摸那孩子的脸,虽说时隔大半年,小孩子的容貌变化巨大,却也还能看见小皇子幼时的影子。赵衡转头看向安元,示意他上前查验。
      孩子已被他们逗弄地醒过来,还算乖,猫叫似的嘤嘤哭了两声,便叫人脱了鞋子查看。
      安元看见他那脸时心里已确认大半,此时见他脚底胎记,又见他哭闹时的情态,绷不住颤声道:“陛下,这孩子确实是小皇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第 4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