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系列闲话二 ...

  •   我最近又把高二写就的《山江》看了一遍,其实很多地方还是有点不太好的。不少地方只是把字凑起来就好了,虽然当时可能和现在一样,读的时候音律不怎么上口,就没有改。虽然我没有再想作修改的意思,但还是想让我们的高职语文老师看看。
      我当时把八张打印稿给了老师。老师回去看了。我问还可以么,老师说:还行,能写到这个水平我已经很吃惊了,但感觉有点堆砌辞藻。
      ——说得太好了,一针见血。
      从会认字起我就一直在看很多诗词文章,到高中毕业,不敢说看的、背的有很多,类似于张华在山中遇老者,进而得入琅嬛福地的奇遇(我一度怀疑这个张华就是写《博物志》的那个张华,后来也没详察过),所以书是看不完的。
      但这些书各具特点。我看的文学作品中,中国古代经典占绝大部分,还珠楼主的小说也有很大一部分,另沾一些北派五大家其他四人的作品。西方文学哪怕是教科书指定的,也实没怎么看。我也看一些比较有名的本在网络而后印成实体书了的小说,比如《十宗罪》、《犯罪心理档案》等。当然也曾看过《斗罗》、《斗破》这样现在看来其实不能入大雅之堂的作品(虽然原著都没看几万字,太长就弃了,看的时候都完结了的。但当时觉得好啊,就是随着成长,价值观也在变嘛)。啰嗦一句个人观点,以前我觉得斗破比斗罗好看,后来觉得还是斗罗写得好,因为相比之下,相比之下!斗罗更有深意一些。
      总体来讲,这些内容里,无论好坏,最让人注意的两点就是文笔和情节。
      古典小说,因为它本身的语言风格简练独到,辞藻华丽,所以如有描写,写出来的文字绝对是现代白话要望其项背的。我最喜欢短文文体是骈文,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滕王阁序》。
      但是,这些都只是诗文。纵观历朝古典小说,你会发现,哪怕是到了晚清时期,辞藻华丽的长篇小说也是很少的。很惭愧,我没有看过任何艺术形式的《红楼梦》(事实上,四大名著的原著我都没看过),但课本里有片段,那里对主要人物的描写确实较长,但可能多数也是朴实中的华丽,毕竟这部书比较现实,魔幻主义只体现在绛珠仙草、神瑛侍者这些设定上。
      直到近代,还珠楼主的作品横空出世,想象天行,文采斐然,非常吸引当时的人。我前几天在逛相关的帖子时,发现有人这么说:“还珠楼主的作品太啰嗦了。”确实,情节拖沓缓慢,但我还是能看下来,也算是喜欢。有人跟帖道:“还珠楼主小说的优点绝不止想象丰富,缺点也绝不止啰嗦。”我想可能也是时代的演进,让大家的审美观沧桑变幻,否则当年北方与上海的人们就不会相继痴迷于楼主的高作了。
      所以我写作途中,经历了很多的写作风格的转折,说到底还是定位的问题。以《九七》为例,其实这本书的情节比较连贯完整,有些地方比较突兀。但它的文字和写作风格,应该是支离破碎的。
      《九七》的前八回,在现在看来,叙事方面很是不行。不是说故事讲得不好,而是词句的构成,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学过的意思对的字拼凑在一起,显得读起来十分牵强,而且经常不顾上口时的律调如何,有时加一个字明明就更好,还是为了能省则省而不加。当时也想着,省字数,像文言一样,越简单越好。你会发现,有些地方读起来真的一点韵调都没有,甚至会很别扭。但是我现在在写《九七》的时候,还是会故意写几句这样的句子,作为风格的残留,以让全书整体看起来不那么破碎。虽然最近在看的《古文观止》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上古文学和明清文学应不能相并论?不知。
      《九七》现在的前三回经历过一次大改,大约是高三那一年期间。全书一六年三月开始写,是我高一的时候。因为高三时回来看,太差太差了,就大修一次。现在也不想回去看,看了也懒得改。此后若再要改,应该就是情节上的问题了。但前八回的定位,就是学古典小说。
      九回及之后,我喜欢上了四字短句,一直至今。这点在《十二花剑引》里体现得很多,因为它很上口,押韵效果更佳。所以后面会常出现,尤其是描写(人物、事物、环境、打斗)的时候,这偏好持续到现在。现在回去看九、十回,也不很好,三集稍微好一些,但还是有两段之前那段所说的问题,这一段时间的写作风格应该持续到第一十四回,因为这期间看还珠楼主的作品最多,想把全书的风格定位往他那样靠,文笔就比较好上一些。
      十五回及后至今,风格比较统一,就是第三个阶段,相对成熟。这时候书的定位又变了,又变回古典小说了,确立的还是类似于《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这样以侠义为主、公案为辅的内容格局。这里又要说回老师和我说的,堆砌辞藻。既然古典小说少有那种啰里啰嗦的精彩片段,很多都是一笔带过,甚至直白铺叙,那我也该再转一个型,定位不变,换换文字笔力。
      其实说实话,文笔这个东西,我不像古人,不可能有很敏捷的思维,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字一词去琢磨的,所以描写往往不会很快。而且古人文采好的都是短文,我那样的长篇,文辞很容易被榨尽,总是重复,又不太好。比如网友经常吐槽《斗破》文笔的重复性。所以后面的内容,我也打算以铺叙为主了。
      下来说说情节。情节始于设定。举《九七》、《现侠》的例子。
      《九七》最开始,设定是直接拿仙剑系列的世界观等的设定,比如六界。到现在的第三回时(为什么说现在的第三回,下面会说),觉得拿别人的东西不太好,就回去把相关设定的内容全删了,直接把世界观定成了一个正常的江湖武林。但这样一来故事也很容易陷入平平无奇的泥坑。那就带入仙侠元素,也就是花艳俏丽的法术,以及仙神妖魔,但不再提六界相关。但有些地方还是保留了它的影子,比如九州龙脉的否极泰来,就是仙三外地脉的影子。
      第一回到第三回的一串情节,是一次性想到的,就一次性写了下来。这里又要说设定了,因为当年世面见得不多,看武侠剧很多当时觉得不错的情节,就也拿来用用,谁知后来大概写三集的时候,才知道那些都是武侠剧用烂了的(跳崖等),当时开始就想竭力避免这些老坑了。后来又觉得,刻意避免好像会显得不自然,就决定让情节自然发展了,但尽量给那些坑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敬云跳崖不死,是因为有鸿蒙之心暗中相救。
      类似于很多武侠、玄幻小说,主角一开始就总会有神兵(《斗罗》昊天锤)或能人(《斗破》药老),我也是后来才发现自己掉了坑了,没办法,就用主角光环解释罢,毕竟小说的核心是矛盾,而很多矛盾的展开就是根据这类设定。
      第三回完了之后还多出一些文字,然后卡住了。后来情节怎么延续?源于我的一篇作文。一次月考作文,让我们用议论文写一篇背道价值观的文章(我忘记了,应该是说对于价值观的冲撞,你们怎么看)。我当时习作就已经很讨厌议论文了,再往后的议论文都是直接空着。但当时还想着写点算了。就写的一篇小说,内容就是欧阳彻均初遇冷冰清的那一段,只是没提名字,只说男子、女子。从洞庭湖写到女子叹道:“今之行侠者怠而。”(《论语》教材学到那里,应用一下)总共一千四百字,还跟老师多要了一张纸。
      那么这一篇作文的灵感,是源于课本里的一篇《渔夫》,小子说要入世,老的说要出世,就是价值观的碰撞。结果是这样,习作六十分(及格三十六分),老师说,我本来能拿三十分(全班同学哗然),但因为我一气之下在页眉写了几个字:“不会写议论文,就写小说,分数看着给。”于是只拿了十分。这篇习作轰动过半个年级。
      正好我自以为写得也不赖,此文不能浪费。而当时情节卡了,就想着新塑造几个次要角色,便成了第四回新支线的内容,后来想方设法,把主要角色的几根支线合并,就是第六回往杭州那段。这样子直到第八回之前,所有的内容都是提前一两回想好情节。也就是说,比如,第五回再写的时候,我已经想好了第六七回的情节。这期间伏笔越埋越多。所以第九回起就开始慢慢圆那些伏笔。第九回到男主角大闹紫禁的内容,我也是一次性想好的。紫禁闹完,又想上一下,下来的矛盾就只有主角团队与魔教、汉满争主这两个矛盾了,这矛盾都不小,一起写不太好演绎,就先解决一个。就有了水岫腥风南岭御寇。正好这场大战宣告了半本书的完结。后面到现在,所有情节都是现想现写、写一步看一步了,尤其在秦淮之战前卡了一次,下一段括号内容的最后会说。
      但是!一个晚自习,我不想写小说,就打算把早就定好是三十回的这些章回标题全起出来。两个晚自习搞定。这些标题有些是独立起的,不按照前文来,有些是自己有了一些灵感(比如哪一年浙江都下雪的就宁波没下,饶有雪情怀的我特地去邻市看雪,晚上一场雪下来冻死很多动物,又在路上相继看到两个孕妇,就忽然冒出了一段情节:荒郊野外的赶路马车上,女子雪夜临产,众人为她找落脚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了,孩子下来了,却被赶到的反派扼杀了,下来就是正派复仇。武侠总要有那么几个惨事,我觉得当时我已经写了的内容还没有惨的,现在也这么想,就有了“雪夜临产莲宗折幼,光烟冲逆洪门建功”的标题。那时标题全起完了,后面也没有大改过。而更惨的是,后来写到画眉答应莲宗挽之于深危一次,结果我把那个设定加在这里,洪门差点灭了莲宗,被自己人一手拦下了,就如诸葛亮差点就能灭了曹操,却被刘禅召回。第二十七回“送剑客长诀风陵关”,就是男主角与画眉离开洪门,原因就定下来了,是为了一己之私做了很多对不起大家的事,尤其是男主角后半本书都在追寻晴柔的身世,乃至有人和他说有复活晴柔的方法,他一直在追寻,甚至损了洪门几次。但所有章回我是早就起好的,只是发现正好可以衔接。另:争夺秦淮的大战,本来是《山江侠影2》的争夺芦江河的开头,后来放弃,直接拿到那里,因为情节卡了,直接拿来,再慢写慢想),提前在章回里记着了,不怕当时卡住情节。
      再说说《九七》的字数和章回的变迁。一开始我好高骛远,想写出一本百万字大作,定的是一百四十四万字,四百回,一回三千六百字整(每章一字不差的字数设定一开始就是确定的),也经常分段。后来看了还珠楼主的作品,发现他一回超长,一段也很长,我就想模仿模仿,写到现在的第八回罢应该,的时候,当时是第三十七回好像,就每五回合在一起,成为新的一回,把非整五回的文末衔接句删除,添字平衡,又把很多能和合在一起的段落合在了一起,才有了现在的分章。也应该是那个时候,我放弃了百万字那种不很现实的大业(此前我很在意字数,我发现很多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字数经常上百万,就觉得越长越好,当时也有同学劝我一开始别写太长,我没有听,后来才想通的),决定只写五十四万字,也就是三十回。等真的写完了,再像还珠楼主一样写前传、后传、外传、别传(《山江》本来是独立的,后来直接算作《九七》的别传了)。当然,后传《剑走苍舆》,如果和正传合并,也有一百万字了。最后,章回合并之前,每回的标题是前后各七个字,而非现在的八个字。章回标题都废了,不过我还记得一些,有些是分上下的,比如在现在第六回中的“瓯越江干乱斗起,旷野弛道竞逐即”。
      又想起一个设定要说说。我同学看我的《九七》时,我才写到现在的第二回罢,评价我说,其实这本书就是找齐九剑就好了。我说是,那是我确实是以找九剑为主线的,灵感取于动漫《虹猫蓝兔七侠传》寻找其他六侠的设定。但我第十回前后的时候,就毫无预兆地突然想到,好像找齐几个甚么东西,已经是武侠(也不只是武侠)的烂套路了,自以为很不爽,但反观当时已经写的内容,好像九剑的收集就从没放在重点上,只是隐于主线下的一条最终会回归主线的岔线。当时应该已经有四剑见了天日。后来的写作,取剑的事也是一笔带过,但怕大家觉得我不会写,就写了一次独孤庄主、欧阳彻均、冷冰清取剑的情形,应该是古兖州的。
      所以《九剑七侠》,最后要说到这本书的名字。第一个名字,因为主角来自啸剑山庄(后来我发现也是被用烂的名字,如《风云决》拜剑山庄、《仙剑五(还是几)》折剑山庄,《剑网3》又有个藏剑山庄,但是写到很后面才发现的,就懒得改了,否则后面不会只称剑庄。本来还叫笑剑山庄,原因忘记了,后来想想算了,第一次写就是啸剑山庄,并设了首任庄主以绝技苍剑削山河击败了邪道才以此命名的原因,使啸剑山庄之名看起来自然、有理一些。很多设定就是这样,你很久之后才发现跟你的设定或名字差不多,却还被人乱扣抄袭的帽子),所以书名《啸剑风云志》。但剑庄后来其实出现没几次,都只是被提到。补童年武侠动画《大英雄狄青》,歌词有一句“剑映豪气贯长虹”,把长虹改成九州,便是《剑映豪气贯九州》,后来又觉得啰嗦,标题还是短小精悍,比如两个字,就给人深藏功名的感觉。淘汰这个之后,怎么也想不出新的。直到《七剑十三侠》看了很多,发现书名不错,几剑几侠,被我拿来,虽然九剑不算是主线了,但做个标题还算不错,毕竟最终杀败妖皇就是凭九剑的。所以就有了现在的《九剑七侠录》。但我也需要明确,这二者的剑字指的不是一个意思,多数书标题里的剑指的就是剑客(《七剑下辽东》、《七剑下天山》等)。这个录字是为了与《七剑十三侠》的标题样式略作区分,源于一本叫做《浣花洗剑录》的书(浣花洗剑,第一次听说是《仙四》的背景音乐,后来发现是一本书,书我没看过,就是知道有这么本书)。后来闲得没事,百度自己的小说,发现有一本《七侠九剑传》。哈哈。
      关于九七一个系列的安排,大约是《山江》正式作为《九七》别传的时候。我目前有的作品里,除了《云风》,其它基本都跟《九七》的主线有所瓜葛,但这些细节的安排做得恰到好处,以至于即使不读《九七》,你也不会看得云里雾里。
      《现侠》这本书,个人认为很独特,此书及设定的来源,参看《山江》里的附章。这篇文章我是星期五晚上写的,本来只想水一千多字,谁知越写越得劲,居然能这么长。
      讲了这么多,写这篇文字,就是追溯、研究自己以前的写作定位,并针对性地作以改进,正如老师提的建议,都挺不错,文笔要改进。但情节,我个人认为算不错了,不然也不会写《莲池》、《雪山》等以练练自己(主悬疑的)情节编织(这两本书没啥文笔)。
      最后,感谢每位看过自己作品、暗中鼓励我的人,尤其感谢能把这篇文字从头看到尾以进一步了解我写作历程的人!如果你们也是作者,则共勉!如果你们不是,则愿你们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深谢!

  • 作者有话要说:  原篇载于随笔《天植贱话》,名《写作旧账》,已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