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姜苏没想到,她会在寄出那封草草的分手信之后这么快再见到陆柯。
      她跟着同学从停在驻地部队大门外的大巴车上下来的时候,陆柯就站在那几个号称是来迎接他们的教官队列里。他身边那几个眼熟的,是他队里的战友。

      姜苏的第一反应就是低下头去,慌乱间伸手就把头上的运动帽帽檐拉了下来。
      身后下车的队伍因为她的停顿纷纷受挫,挤在一起。

      其中一个带队的女老师还生怕她不被认出来似的,喊了一嗓子:“哎哎,姜苏啊,赶紧往前走,别挡住后面的同学。”
      前后只相处了几天的功夫,这老师就能在几十号人里锁定姜苏,只是因为她有一个和他家乡谐音的好名字。

      ……被点到了名字的姜苏,只觉心头泣血欲哭无泪,隔着沉甸甸的帽檐也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关注目光,其中有那么一道更是压得她抬不起头来。
      她拖着行李箱骨碌碌地往前滚,心里有一种果不其然的悲壮。

      刚知道这个中西部心理支援计划的集训项目里还有军训这一项的时候,她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原本只说请来几个教官在合宿地点训上三五天就完事,可后来却变成了把一群人直接拉到我军某某部队驻地住上三天五天以便从头到尾彻底改造的训法。

      要搁以前,这种深度融入军旅生活的活动绝对是姜苏最喜闻乐见乐于捧场的。可眼下,她一点也不想和这样的绿色沾上一星半点的关系。
      导致这种深刻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和和谐民主爱国敬业没有半毛钱关系。
      究其原因,不过就是因为……陆柯。

      从非知情人的角度来看,他和姜苏算是青梅竹马。父母相识,同院长大,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都是师出同校,怎么看都是感情深厚交情匪浅。
      可当事人姜苏再清楚不过,青梅竹马什么的都是她自己的异想天开。

      她和陆柯也就差了一岁多,可聪明如那家伙,前后跳过两级,生生甩了姜苏三个年级。她是一路步着他的后尘,从幼儿园一直追到了高中毕业。
      她的好几任老师都是带过陆柯的,时不常说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总要夸赞他一番。

      有那么一个两个老师知道姜苏和陆柯还是相识,便少不了语重心长谆谆教诲:“要多向人家陆柯学学,好好请教请教学习经验。”
      每逢如此,姜苏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

      总之,姜苏的成长史就像是追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努力挣扎的故事。
      不过,姜苏倒是追得甘之如饴。毕竟那是陆柯。

      姜苏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惦记上陆柯的。
      反正从班上的女生们开始偷偷传纸条议论着谁喜欢谁谁又暗恋谁的时候起,她就知道陆柯的名字就是她的软肋。一旦耳闻,她就忍不住脸上发热手心冒汗。

      她一直以为那是蔓延的考前焦虑。
      直到她在刚上了一年军校的陆柯钱包里发现了一张巧笑倩兮的女生照片以后,失眠了整整一个晚上,她才终于确定自己好像是那个近水的楼台,却把那个月弄丢了。

      她花了大半年时间平复自己遗憾又伤感的小心情。
      作为报复,她发誓要把从他那里借来的习题笔记统统翻烂,让他都不好意思再把它们要回去。

      她以为从此以后陆柯之于她,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珍玩了。她抱着这个信念读笔记破万卷地经历了反人类反自然的高三和高考。
      她报的学校和陆柯的同在一所城市。
      这和念念不忘没什么关系,只是因为那个城市的学校都太吸引人了而已。

      大一那年寒假,陆柯和她一起坐火车回家。没想到,他却是孤身一人。
      那段姐弟恋早在姜苏没有觉察的时候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可那时候陆柯的轻描淡写让她觉得两人只是短暂的争吵分歧,自己压根只有大度劝解的份儿。

      去年十一假期回家,她听陆柯爸妈说,他参加了选拔去了特种大队,而那女生却出国读了学位,打算留在国外长期发展。
      姜苏那时候的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飞走的鸭子竟然又飞回来了。

      虽然她也觉得这个比喻别扭得没边儿,可她还是在这个别扭的信念的指引下,怀着满腔热忱写下了一封信誓旦旦的表白信寄到了陆柯他们大队。
      在这种手机普及网络发达的年代,她就是固执地要用这种古老又缓慢的方式交流感情。

      就是因为听陆柯妈说过,寄到他们那里的每一封信都要经过层层审核,最后还逃不过被全队上下当做睡前小说观摩的坎坷命运。
      她知道,所以她的那封信就是用来昭告天下的。

      那一串不知具体方位为何的地址还是从陆柯妈那里要来的。
      姜苏至今对未来婆婆脸上那种看破不说破的高深莫测记忆犹新。

      因为陆柯神秘莫测的工作性质,他们已经快一年都没有见面了。
      可她一封突如其来平地惊雷似的表白信一下子就把他从不知哪个犄角旮旯里炸了出来,大半夜的往她的手机上拨电话,把寝室里正欢畅夜聊的妹子们惊得像是直面午夜凶铃。

      姜苏一直记得那时电话那头陆柯的声音,一点质问,一点无奈,还带着一点长辈劝学时那种旁敲侧击的警醒。
      他声音的背后是他战友们憋到内伤的怂恿和赞许。

      人在某些个人英雄主义上身的时候就容易头脑发热,而在头脑发热的时候就最喜欢做那种指天笃地伸手发誓的事。
      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自己刚参加完任务的陆柯像是有点招架不住,连名带姓地问她:“姜苏,你是认真的么?”
      姜苏抱着手机蒙在不怎么隔音的被窝里,把脑袋点得郑重其事:“嗯,认真的。”

      她以为这只是揭幕战,前面还有漫漫长征路在候着她。可没想到那天一个电话没打完,陆柯就跟签城下盟约似的一口气都答应了下来。
      幸福来得太突然,那天姜苏精神恍惚地整夜都没睡好觉。

      后来,陆柯告诉她,她的那封告白信成了那个月他们全大队投票选出的最精彩故事。
      眼下姜苏自己都不相信两周前,她真的头脑发热地寄了一封分手信给陆柯。

      姜苏承认,她写分手信的初衷与其说她想要一个一刀两断的结果,还不如说是想要一场怒气冲冲的兴师问罪。
      这至少证明陆柯比她想象中更在乎他们之间的交情。

      陆柯收到信后来的那通电话,出乎意料地简洁精炼。
      电话里的他好像不恼怒,也不伤感,只是对她说,别总是这样草草地做决定。他还有个内部的交流培训,等忙过了这一阵再和她好好谈谈。

      而且,正好他这次交流的地点也是在军区总部A市。
      那语气,带着轻描淡写的疲倦,让姜苏自己都觉得她是在无理取闹,一点也没有个身为准军属的觉悟。

      可她一想到他都瞒了她些什么,想到她从未翻过盘的被动,终于还是咬了咬牙硬气了一回。
      她说,正好她也要参加那个中西部心理支援计划的集训项目了,她出发前,如果有机会的话,再和他联系。
      没想到……

      姜苏把面部的可视范围低低地藏在运动帽檐下,铁了心就算被大太阳蒸成熟馒头也不往教官们的方向瞧上一眼。
      她一个小老百姓弄不大明白,这么大一个A市,少说也该有三四五六七八九个部队营区什么的吧?怎么偏偏就撞上了陆柯他们要来的这一亩三分地?

      有人在身后一板一眼地喊她:“姜二,咱们队的行李。”
      姜苏回头,看见同队的男生廖然正站在大巴车的行李存放厢边上,好整以暇地瞅着她。
      姜苏这才想起来,她还是二队这十几口队员的副队长,之前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过要担负起队副大任来的。

      两辆大巴车,六十多个来自不同院校的志愿者,按照不同的地域路线分了四个小队。
      之前大家商量着定下的简单队服衣帽昨天才送到,还没给大家发下去,今天一并拉了来。

      眼前这队长正推着行李厢的弹簧门,等着自己的队副上前搭把手扶一把。
      姜苏不好意思地朝他笑笑,把自己的行李托付给队里的女生,赶忙小跑几步过去帮忙。

      廖然是A市理工大的学生,和姜苏的学校只一街之隔。他是那种一笑一颗虎牙的大男生,偶尔扮酷耍帅装成熟,实则胆大心细直率得很。
      他把扶着的门把手交到姜苏手里,问她:“刚才愣什么呢?叫了几声都不答应。”

      姜苏扶着车门侧侧身:“你刚才叫我什么了?”
      廖然笑眯眯:“姜二。”
      姜苏白他一眼,她就知道。

      身在二队,又是队中二把手,队里有好事者随口起了这个外号。
      别人倒是在她的抗议下不再多叫,只有队长廖然时不时提上一嘴,换来她愤怒鄙视脸一张。

      被愤怒鄙视的队长倒像是毫不在意,还是和往日开了相同玩笑一样的眉眼含笑,却和往日不一样地伸手在姜苏刚刚抬起的帽檐上拽了一把。
      和刚才那个玩笑似的,不轻不重,只是……显得亲密了些。

      “哎哎,你干嘛?”姜苏反应过来,偏头要躲。
      廖然却已经收了手,朝还没搬下来的纸箱努努嘴:“干活。”说着弯下腰去,颈后耳侧的汗珠细细密密地闪着亮。

      姜苏朝旁边挪了挪,自以为不被人所见地偷眼朝教官们站的方向瞄了一眼。
      没想到,这一眼沿着光的直线传播路径就直直扎进了那一圈前不久还打过照面的熟人的包围圈。
      他们都在看着她。

      姜苏心尖一凛。
      ……他们大概早就认出她了,或许在她还没有到这里以前。
      可他们不说,她就不能认,谁让人家是保密单位来的。

      姜苏跟耗子撞了猫似的慌忙撇开视线,动作大得她自己都觉得是此地无银。
      下一秒她就后悔了。
      啧,她干嘛要心虚?眼下的情况明明他也有责任。怎么倒好像是只有她自认理亏似的?

      ……姜苏在深深的帽檐下重又挺了挺脖子,并且确信自己刚才的过度反应都要怪在车上睡僵了的脖子,才造成如此反射弧麻痹神经电流抽风。
      她希望那几个眼力超群机敏过人的熟人们也能看出这缘故。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