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上 ...

  •   若梦
      桃花岛上桃花林,
      桃花林中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面,
      桃花面许共浮生。

      庄妼在那称不上真正黑暗的时空中度过了仿佛永恒的时光。一切归于混沌,包括她的四肢、躯干,然后是脑袋、五官,再到意识,慢慢地,庄妼忽的记起在遥远的过去,自己曾经仰望浩瀚宇宙,孤寂荒凉,茫茫不知何处,然后又放空,记忆也似吉光片羽,散落湮灭。
      她似乎睡了很久,又好像是下一瞬,便意识回笼。
      朦胧间,庄妼闻的莺鸟哩呖,人语细碎,又见眼前嫩黄帷帐,雕窗碧树,人影幢幢,却无半点讯息言明何时何地何事,便装做昏迷模样,半剪羽睫复又翕拢。
      那人声渐渐地大了,“阿蘅此番伤了脾肺,她身子骨孱弱,不知何时得好.....”
      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哽咽着,然后是一个老者宽慰,“冯夫人不必忧心,老朽已用药调理过,现今冯小姐只是昏睡罢了,左不过这半日,可能得醒。”
      听到这里,庄妼便有了主意,她嘤咛一声,无力的攥了拳,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这里是临安府,南宋都城。这身体的主人是冯府的小姐,小字阿蘅,如今生了场大病,将将转好。
      绍兴年间,整个南宋都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神鸦社鼓,时时不断,如同镜中花水中月,金人一碰便会支离破碎。冯蘅身子尚未大好,困在闺阁里,无聊至极,听着更漏滴滴,推窗,灰白影壁隔着外界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不显一丝。
      宋朝崇古,好金石,最出名的便是那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女词人,丈夫也沾了些光,让史书记了一笔。博山炉里逸出烟云袅袅,是股未名木香,乍暖还寒时候浸着裙边袖角,凭添闲情。
      春社既近,萧鼓声起,冯蘅千求万求,冯夫人终于点了头,允她出去。

      春社是为祭祀土神,以祈丰收,并无元夕时那等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明之景,不比热闹,但对快发霉的冯蘅而言,已是极好的游冶去处。
      她出门的时候已近黄昏,一架双轮马车停在朱门阶下,拉车的杂色马不耐地打了个响鼻。丫环放好脚踏,替她掀开玄帐,冯蘅弯腰进去坐定,侧身掀开帘子,见黄色暖阳余了一半在冯府檐角,霞光四射,红光染映漫天云朵。
      冯蘅静静的看了一会,便放下了帘子,由着马车吱吱悠悠,带着她走。

      十余个拐弯后,车停住了。冯蘅被颠得像要散架,晕到天旋地转,咬牙捺下那股呕吐感,她急急下了车,稍稍稳住,便让红尘迷了眼。
      宝马雕车川流不息,胭脂香凝暗动。凤箫不知何处吹响,灯火随处阑珊,人潮喧嚣尘上。
      好一幅浮世绘!哪怕是见过霓虹不夜城的冯蘅亦不禁暗赞,她前倾几步,身上环佩清响。
      离着近的小贩早已看傻了。
      冯蘅是个美人。能生出黄蓉那等姿色的美人。
      她瞧上去十四五岁年纪,年岁尚小,却已能让她周围一切——华灯、玉壶、花树与星河尽失光彩,穿着蓝靛襦天蓝衫,下配湛湛罗裙,似是海底龙宫玉女,红帮凤头鞋一动,步步生莲,纤妙无双。
      她是担得起“倾城”两字的,却又不自知,兴奋地这里瞧糖人那里看杂耍,一转两转,没进了滚滚人流中,徒留她的贴身丫鬟站在原地大声寻唤。
      她提了一盏莲花灯,又捏着一个别致的恶鬼面具,一直走。
      她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是冥冥中知道自己并非是冯蘅,趁着今晚,可在大家闺秀的壳子里脱开那么一时半刻,于是钻入了繁华最盛处。
      满城春.色,杨柳初发,琼楼玉宇,舞榭歌台,灯火明灭。河汉灿烂,东风吹拂,冯蘅将目光从面具上好容易挪开,呆在了那里。
      正前方的男子背对着她一身青衣直裰,头戴同色方巾,文士模样,他从小摊上拈起一枚同她手中那枚一模一样的面具,似有所感,蓦然回首。
      萧疏轩举,湛然若神。
      冯蘅登时脸便红了。她生的闭月羞花,羞涩之下更有眼波盈盈一转,流到他身上,竟让青衣人呼吸一窒。
      她站在那里一袭墨蓝,手提着的莲花灯微荡着透出粉光来,一时不像是凡尘中人,倒似海底珊瑚边一尾鲛人。

      冯蘅冥冥中似有所感:这是黄药师。
      她忽然有些不甘,非得确认不可。
      冯蘅不曾试过问候年轻男子,说“吃饭了吗”又太自来熟,抬头望见墨蓝云朵,便道:“云真好看。”
      说完便想咬下自己的舌头。大可讲热闹人间,干什么要提凄寒天上?
      偏偏这青衣文士不是个寻常人,他好似没意识到这是一句拙劣的搭讪,亦仰着头细瞧了瞧天空,道:
      “这里的云不如丽江的美。”
      是了,他一定是黄药师。黄药师出生在云南丽江,这个省份便是用云来命名的,他见过更美的云,更好的春社,和更妙的人。

      冯蘅忽然就有些气恼,她别过头,眉峰轻蹙,雪也似的颈子自海蓝直领中露出小截:“我及笄啦。”
      这在纲常教化严明的宋朝,已经是明晃晃的暗示。黄药师像是半点不知,眼底自然而言的流露出困惑,不明白话题怎么会从云岚扯到少女年纪,这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天色看着黯淡下来,星落如雨,紫幕深远。冯蘅痴痴地望了一会儿青衣人,幽幽叹了一口气。
      冯家尊的是晨钟暮鼓,冯夫人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教的更是规矩。冯蘅再不舍,也得回冯府了。不过是一盏茶功夫,丫鬟紧张到哭出来,家丁到处寻找,见得那抹蔚蓝自千帐灯中流出,都松了一口气。冯夫人知道,又禁了她的足。
      他们最后也没有知道对方的名字。
      月亮渐渐完满,升至正中,十余日便过去了。
      冯衡听得婢女闲话,说是庆元府有一才子,不应科举,还去官府大闹,毁了明伦堂不提,又在皇宫、孔府以及衙门外张贴告示,道是朝廷昏庸理学狗屁,该图谋北伐,夺回故土。朝廷派了人缉拿,却连片衣角也摸不到。

      冯蘅倚在半月门后,葳蕤的苑木遮蔽了烈烈日光,影自下澈,掩住了她千娇百媚的面容。
      于是她便知道,是该走的时候了。
      她要去东海。

      冯蘅趁着晨光,出了旅店,破旧的幡布在空中猎猎,风带有海边潮湿的、特有的腥味,她的马便在院里不安的移了移蹄子,蹄铁敲在说不准颜色的石槽上,发出了钝响。
      冯蘅便笑了笑,她头上戴着一顶纱帽,遮住了动人笑颜。
      天光初曦,早晨伴着料峭的冷意,海边更是切骨,冯蘅哆嗦着寻到一艘立着的独木舟,解开有她手臂那么粗的泊缆,吃力地扳下,避开飞扬的沙子。
      她蓄了点力气,双手拉着泊缆,将独木舟往水中带。不一会,她就气喘吁吁,脸色蒸如烟霞。
      冯蘅此前从未干过这等活,她拿过最重的东西是墨砚。然而她到底成功的出了海,累瘫在舱里,略侧了侧头,便见地平线上一轮骄阳跳出,天地间似只有她一人。
      然而她并不怕。她笃定自己可以直到桃花岛,就算迷失海上也不必忧惧,不过是死罢了......她哪里还会再怕死呢?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了。
      她刻意不去想远在临安的冯家。

      渐渐的就近了,海风中夹着扑鼻花香,远远望去,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正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一片片的粉白,更为艳丽。
      冯蘅恍惚了一下。东瀛樱花亦是此时怒放,放眼望去唯有粉白与铁色枝桠穿插,再无其他。
      只是......自己何时去过东瀛?

      船搁浅了。冯蘅也不试着泊舟,只顾跳将下来,往桃花中行去。
      她知道桃花岛上处处机关,只要触动了一个,便能惊动此间主人,最外围的并非杀阵,最多使人迷路。
      所以她悠然前行,见得开得极好的桃花,还会折上一枝。
      等到她抱了满怀桃花,她便见林中有一青影自远而近,倏尔到了面前。
      冯蘅便笑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灼灼刺伤了他的眼。
      “我叫黄固......”黄药师只能这样道。
      “嗯。”冯蘅亦说不出更多,记得礼尚往来,也说,“我是冯蘅。”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