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面圣 ...

  •   海安澜愣忡一瞬,眼泪差点夺眶而出,立即低身拜谢,陈仁熙忙扶起她,道:“你别高兴太早,只是见一面而已,其他的我就无能为力了。”
      “我明白,”海安澜稳定了一下情绪,神色恢复淡然,“能前进一步也是好的。”
      从恒王府出来,海安澜心情后知后觉地紧张起来,连赶来接她的岑璜都没看到。岑璜连唤了两声“殿下”才叫住她。
      “岑大人,”海安澜沉沉呼出一口气,莫名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们要准备见元光帝了。”
      二人紧张地在客馆等候召见,为了强迫自己冷静思考,海安澜便搬出陈仁熙的那卷残画,研究修补,倒也渐渐平静下来。
      两日后,海安澜重新装裱好修补完的画卷,挂在墙上重新检查一番,整个人也已彻底恢复了从容。“母后,安澜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就能回家了。”海安澜泪中带笑地自语道。
      没过多久,陈仁熙便派人通知了海安澜,准备翌日早朝后在中和殿面圣。海安澜彻夜失眠,虽然一直在心中告诫自己不要太多在意,还没到成败在此一举的份上,却不知为何,愈发想念瀛洲的一切,想回家的念头从未如此强烈。
      窗外寒风簌簌作响,海安澜放弃入睡,披衣坐起,推开窗子,四下里一片寂静,对着镜子审视一番,大概心中隐隐有些亢奋,很是容光焕发。
      素衣白裳,皓雪珍珠,对于爱美的女孩而言,细心装扮大概有些沉心静气之效,海安澜将自己从头到脚收拾妥当,天色已经蒙蒙有了些光亮。推门来到院中,岑璜不知何时已经等在门外,笑道:“殿下定也一夜没睡吧?”
      海安澜微微一笑:“没睡,却也不怎么困倦,走吧。”早朝说不准要何时结束,他们要早些去宫门口等候召见。
      天光稀疏,海安澜一脸平静,默然站成了一道风景,大臣们三三两两赶来,一边打着还欠一边说笑,最后目光总是会在她身上停留片刻,再小声讨论两句,海安澜无视这些人的探究目光,眼观鼻鼻观心地入定。岑璜则哆嗦地将手揣进袖中,不满地嘀咕道:“这些人数九寒天起大早,就跑到这里来咸吃萝卜淡操心,看什么看!”
      海安澜淡淡一笑,并不接话,转头就见陈仁熙在不远处下了轿撵,大步走近。朝臣纷纷同他打招呼,陈仁熙只微微颔首,笑容吝啬,比之前给海安澜的印象多了几分持重,沉静威严。海安澜只当他在朝臣面前一贯如此,这种场合该不会同自己交言,便收回目光,继续百无聊赖地杵着。
      陈仁熙却径直朝她走来,展颜一笑,将手中暖炉递给海安澜:“早啊,劳烦你帮我拿一下,我进去了。”
      海安澜:“……”我跟你有那么熟么?
      大臣们的目光齐刷刷向海安澜投来,好在时辰已到,众人意犹未尽地敛去好奇之态,自宫门鱼贯而入,大内晨钟适时响起,召唤旭日东出。
      海安澜观察半晌,发现只陈仁熙走的中门,其余大臣,有的特意绕去左门,有的自右门入,有的则经更偏一点的阕门。待门外广场上所剩无几,海安澜与岑璜孤零零立在一旁,不禁想象起朝堂之上的情景,不知今日朝堂上会不会讨论瀛洲之事?如果有的话,会讨论些什么?她想借兵之事,到底有多少人清楚,多少人不清楚?胡思乱想一通,海安澜精神渐渐放松,竟有点犯困了。
      不知站着迷糊了多久,海安澜被身后岑璜轻轻推醒,一睁眼便见朝臣们向外走来,经过她身边时,目光更加肆无忌惮了,惋惜有之,探究有之,还有一些意味不明。海安澜不动声色地受着,一脸淡然地转向宫门,等候召见。
      该来的总会来,多思无益,向前闯就是了。
      一名内侍陪着陈仁熙走在最后,停在了海安澜身前。陈仁熙深深看了她一眼,眼神似安抚,也似鼓励,而后一言不发地接过暖炉,走了。内侍向海安澜一鞠躬,道:“定安公主,老奴这就领您进去,陛下在殿中候着呢。”
      “有劳公公。”海安澜颔首道。
      内侍引着海安澜由中门入,海安澜心下稍定,却不敢四处张望,一路上只看得到脚下平整的石板地面,时而是吉祥如意纹,时而是四兽图腾纹,不一而足。
      穿过一个殿前广场,一座石桥,绕过朝会之地太和殿,后面就是中和殿,此刻殿门大开,空旷无比,除了坐在最上位的元光帝,就只角落里无声坐着一位执笔太监。
      元光帝身着明黄九龙袍,头顶金纱翼善冠,一身重要朝会的行头,天威尽现。一道阳光自门外射入,一直铺到元光帝身上,唯独照不清面容,给座下之人无端添了几分压迫感,海安澜只进殿时仓促瞥了一眼,而后便低下了头。
      领路内侍将海安澜送进来之后便退了出去,还关上了门。滞涩的吱嘎声在大殿中回响,光线也随之暗了下来。元光帝那明晃晃的龙袍也跟着黯淡几分,海安澜莫名多了几分自在,当即与岑璜一道跪拜行礼,道:“瀛洲使臣海安澜、岑璜,参见大齐皇帝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使臣?”元光帝似轻笑了一下,“起来吧,不必多礼。”
      海安澜原本担心会有人要她行三跪九叩大礼,不过是仗着进城多日也没人理的机会装作不懂,心底终究有些忐忑,现在看来,元光帝似乎也不太在意这些。
      “谢陛下。”海安澜与岑璜站起身,皆暗松一口气。
      元光帝的声音不疾不徐响起,在空旷的大殿中显得低沉而悠远:“朕早年就闻瀛洲海兰齐才质高妙,神往久矣,奈何情深不寿,让人痛惜。本想派人去瀛洲吊丧,收到定安公主入齐的消息方才作罢。还望公主节哀。”
      瀛洲老国王的死太过突然,王后与海氏姐妹被楚云合闹得狼狈不堪,自顾不暇,对海兰齐的死,恐怕比任何人想象得都要节哀。但元光帝亲自、慰问,海安澜猝不及防地在这种情境下想起父王,蓦地鼻子一酸,竟比披麻戴孝的新丧时期还要哀痛。
      岑璜见海安澜愣忡出神,忙躬身道:“谢陛下之言。我王上在世时也经常提起陛下雄才大略,卓然绝世之主,无缘得见,实生平一大憾事。”
      海安澜强自拉回神思,恳切道:“父王甫一过世,楚云合便在瀛洲一手遮天,胡作非为,欺我母后仁厚,我弟年幼,海氏走投无路,还请陛下看在两姓世代交好的份上,为晚辈主持公道。”
      元光帝一笑,道:“论私交,朕确实应护你为晚辈,但王座易主,王权更迭,说到底终是世事使然。”
      元光帝面目隐在阴影之中,声音被这大殿回声镀上一层冷意,海安澜心沉了沉,周身发冷。元光帝停了片刻,许是想让底下二人有个缓冲,然而这停顿却仿佛一只大手扼人喉咙,让人窒息。海安澜微微颤抖,轻声问:“所以呢?”
      “楚云合此人朕略有耳闻。”元光帝语气平静得没有一丝起伏,“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卿所请之事,朕并没有立场去干涉,也许……合该海氏气数将尽。你若愿留在大齐,朕可下旨,这天下但凡我陈氏荫泽之地,都要尊你一声‘定安公主’。”
      海安澜半晌无语,胸口急剧起伏,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安澜也许见识浅薄,不及陛下圣明之分毫,但楚云合无义之辈世人皆知,”海安澜越说越勇,上前一步,抬头直视元光帝眼中,“陛下此言难以服众,就不怕有堕天威么?纵容宵小之徒上蹿下跳,就不怕有心之人效仿一二,以此扰乱本朝么?”
      元光帝闻言朗声大笑:“小丫头好大的胆,狂悖之态倒与你祖上如出一辙。”
      “谢陛下夸奖。”海安澜梗着脖子道,“安澜虽无祖上济世之能,却不敢忘先人教诲,虽任重道远,但我年少志坚,有的是时间!”
      元光帝默然含笑打量着她,似是觉得小女孩一脸倔强还挺有趣。海安澜在那雄赳赳气昂昂地梗了半天,只是这姿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元光帝晾了她一会儿,她自己便无趣又尴尬地偃旗息鼓了。
      元光帝随即笑出声来,道:“你既自诩年少志坚,朕倒是可以考虑给你个机会。”
      海安澜一抬眼皮,不敢太过乐观,道:“陛下所谓的机会,怕是有条件的吧。”
      “看来定安公主还没朕想的那么天真。”元光帝声音冷冽,毫不含糊,“第一,即刻解散瀛洲议会,由我大齐指定相国人选;其二,王子海长汀十岁起须入我大齐太学,年满二十可回去继位。”
      海安澜已然呆住,玉瓷般的双颊血色全无。这样一来,瀛洲连属国都不算了,直如东齐一封国,还要把弟弟留在永安至二十岁?海安澜无声冷笑,双手紧紧攥住衣襟,郁愤满怀。
      岑璜有点担心她脾气发作,当场顶撞元光帝,忙轻轻拉了一下海安澜,海安澜回过神来,向岑璜微微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却又禁不住眼眶通红。
      岑璜一叹,上前道:“陛下所言非同小可,可否容外臣考虑商议一番再作答复?”
      元光帝冷冷道:“请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4章 面圣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