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第 38 章 ...


  •   西燕向来重视教育,并将其视为官员考核的标准之一。因此像李博一样,提出为私人书院提供资助的地方官并不鲜见。

      但这类资助多半是有条件的,比如资助一半的学费,或者学生能够在学内考到魁首名次。

      陈泽成这次有了李博的支持,招收了附近一些家境贫苦的学生,本来已经十分满意了。可今日他去书院巡查,却遇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

      有几间房舍的屋顶瓦片坏了,陈泽成去查看工匠修补的情况。他还没走到屋前,就听到有朗朗的读书声从房内传出。

      陪他巡查的工匠头子有些惶急,道:“这是王匠人的儿子,他娘去世了,家中无人可以照看孩子,所以王匠人就将他带在身边。”

      陈泽成对这个姓王的匠人有印象,在一众工匠中,唯有他穿着最是整齐干净,虽然在工地上劳作衣服总会被沾污,但他的衣服是洗得泛白,别人的衣服却多少有些陈年污垢印在上面。

      工匠头子生怕陈泽成气恼,作势要进房子内揪出那个孩子。

      陈泽成却摇摇头,道:“且慢,待我看看。”

      他轻轻走到房前,从敞开的窗户往内看。正是秋日最爽朗的时节,阳光透过窗子落在房内,一个大概七八岁的小孩子正坐在桌前读着手中的书。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原来是《论语》。

      孩童的声音清澈明快。伴着秋日的阳光让人的心情变得舒朗起来。陈泽成不禁露出了微微的笑意。

      工匠头子窥到陈泽成的神色,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一些。这工匠投资也姓王,名增寿,原本是北卢一带有名的工匠,趁着秋收后的农闲时间,自己拉了一些熟手到九边的工匠城镇里接活。

      他们这些工匠都是本乡本里的亲戚,那王匠人叫王念盛,说起来也是王增寿的堂侄子。王念盛幼年家境还不错,所以跟着村中私塾的秀才读了几年书,可是从父母死后,家道中落,也就渐渐和旁人一样,种地娶妻生子。

      可惜前年冬天一场暴雪,压坏了村中的不少房舍。王念盛的妻子被房梁砸中,虽然花钱从北卢请了大夫医治,可是大夫一见病人就说内脏已经破损,无力回天。

      王念盛妻子死了,还因为求医欠了债,求了叔父王增寿,也跟着来做工赚钱。孩子在家无人照看,也只好带着了。王增寿见这个侄儿可怜,平时也对他们多有照顾。只是若惹了主顾不快,也会影响其他人的生计,因此王增寿特别小心地陪着不是,见陈泽成不反感,轻声将王念盛一家的情况说了。

      陈泽成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还不等他对王增寿说什么,屋内的童子忽然停了下来,却是读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的时候,他似乎有些疑惑。挠着小脑袋,又重复了一遍。

      《论语》多是孔子一句一段的话,有时候不知道上下文或者背景故事,就很难理解。童子现在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毕竟年纪小,读书的时候能够姿势端正,此刻却忍不住抓耳挠腮起来,就在目光晃动间,他忽然抬头看到了窗外盯着自己的两个人。

      一惊之下,这童子马上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的说:“我没有乱动这里的东西,我只是在这里读书而已,您不要生气,我马上出去。”

      父亲将他安置在这里的时候就说过一定要悄声静气,不要打搅到主家。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念出了声,这就引来了主家。

      眼看自己造成了这样大的麻烦,孩子心里忐忑不安。

      王增寿连声道:“快出来!”

      陈泽成却再次摇摇头,道:“你且坐着。”

      说着,他在王增寿有些诧异的目光中走到屋内,拿过童子手中的书查看。

      这本《论语》已经很久了,封面甚至修补过,能看到右下角是在原有的破损上贴了一块细布防止破损继续扩大。翻开书册,陈泽成忍不住“咦”了一声,原来整本书都是手抄的。

      如果按照陈舒青那个世界的历史,此时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无印刷术。但是在西燕的时空,不仅有了印刷术,还有官办的大型印刷坊。

      手抄书当然依旧存在,有些册数比较少的书籍,或者生僻的专业书籍大多使用抄录的方式流传。只是像《论语》这样大量使用的典籍,都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买到了。

      自然也有贫家弟子连这种价格的书都买不起,那么他们会从师长那里借来书籍誊抄。只是陈泽成手中这本书却是用粗麻纸写成的,看上去粗糙无比,字迹也很低劣,可以说是他这一生所见过的最差的书。若是在富贵人家,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书。

      听闻儿子被主家发现的王念盛堪堪赶到,他见到陈泽成手中的书,大惊失色,走进房内想要伸手去打儿子。却又觉得不忍心。

      陈泽成哪里会让他真的动手打孩子,连忙制止道:“你且与我来。”

      王念盛看看叔叔,很不安地跟着陈泽成到了屋外。

      陈泽成拿着手中的书问他:“这是哪里来的书?”

      王念盛羞愧地道:“让您见笑了。我家家贫,这是我读书时手写的一本书,留给儿子随意看看。”

      陈泽成仔细打量眼前的男人,三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力气最好的时候,但他和旁的工人不一样,脸上带了一点书卷气,看上去就非常的通情达理。可是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做这样出卖劳力赚取生活费的活计。

      如今站在他这个所谓的书院主人面前。王念盛不得不弯下腰来,肯求他的谅解,以免影响到其他人。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陈泽成摇头叹息了一句。他又看了看透过窗子,忐忑不安望着自己的那个童子,再次喟叹:“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王念盛只读了几年书,村中的私塾也不过是教些《三字经》,《千字文》以及论语这些必读的书目。他竟是连《离骚》都未读过,并不知道陈泽成在感叹什么。

      其实陈泽成自己苦读多年,过的日子也不过只比普通人家好一点。看到有人身处逆境却能这样向学,自然是心中万分感慨。

      他接了李博太守的招揽重办白木书院,本就为了让更多的孩童有读书的机会。但是像王念胜之子这样的孩童,家中实在贫困。也很难有资格获得太守府的扶助。

      这样的情形让陈泽成心中十分难过。

      他招了招手,学堂中的孩童飞奔出来。他将手中这本虽然粗糙,但是精心书写的书放回了孩子手中,摸了摸对方的头。

      王念胜父子都常舒了一口气,知道他不会追究了。

      王念胜试探着道:“多谢老爷宽厚。我原本会打木工,您家如果有什么需要尽情开口。”

      他又推了推儿子道:“以后一定不将他带到书院里来了,您可以放心。”

      陈泽成看这孩子眼中失落的神色,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喜欢读书?”

      那孩童虽然淳朴,但本就天资聪颖,隐隐中感到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用清亮的声音大声回道:“我喜欢读书,我想读好多好多的书!”

      那种对知识的渴求震撼了陈泽成。他一路走回家,一见到秦氏,就忍不住脱口而出了。

      秦氏了解自己的丈夫。仔细询问了情况。一旁的陈舒青听着忍不住也点了点头。她了解陈泽成的这种心情。在她自己还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每当听到有学生因为家境的困难不能读书时,都是同样的心情。

      现在社会福利制度完善,政府会帮助每一个孩子去读书,可是在古代的条件下,即便政府推崇读书也法为每个孩子提供读书的机会。

      秦氏想的问题比丈夫更深入,她拿出账册来算了算,将现在的情况细细分析。

      “如今加上从方举人那里转来的学子,咱们共有六十多个学生。这其中有二十多个蒙童,三十多个普通学生,还有十来个多个预备考学的孩子。”

      按照原来的计划,陈泽成请了这一次同样考中的一位举人和自己一起去教普通学生和考学的孩子,再另聘请一位秀才去带蒙童。

      因此除了学院日常的开销外,还要付两位老师的工资。

      学院的规模扩大了。需要的杂役人数也多了,这又另是一份价钱。

      这六十个学生中又有二十人家境普通,所以陈泽成减免了他们一半的学费。由太守府提供补贴。

      秦氏将这些数字加加算算,最后只留下一个数字。

      “幸得太守大人慷慨替我们支付修缮书院的费用。这样如果无病无灾,没有意外事项的话,我们一年下来能够有五两银子的结余。”

      陈泽成虽然早就预料到了情况并不是很好,否则上一次白木书院也不会黯然关闭,但听到妻子的话还是感到十分丧气。

      五两银子,这就是办一年书院的收入,还不够他一家的伙食费。

      他喃喃几句旁人听不清的话,长叹一声道:“是我想得太少了。”他自己可以励志做一个清贫的文人!总不能看着妻女和他一起挨饿受冻吧。

      秦氏却摇摇头,道:“夫君既然看中那个孩子,不如就由咱们出学费。让他入学读书,至于费用先不要担心。如今白木书院重启,我们也可以将卖书的事重新筹划一下。如果有其他的收入,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阿蒙!”陈泽成大为感动,想到自己的夫人如此通情达理。自己却不能给她更好的生活,心中更是羞愧。

      一旁的陈舒青被父母所撒的狗粮噎到了。

      她想了想,忽然问陈泽成:“父亲那些新入学的蒙童家境也很普通吗?”

      陈泽成点了点头,这实在是他心头另一件烦心事,只不过还不到迫在眉睫的时候。

      陈舒青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普通学生的数量远远大于蒙童,后来去翻了账册才发现很多蒙童都需要太守的资助才能够读书。

      她继续问陈泽成:“那么这些孩子很有可能读两年后也无法继续学业了。”

      陈泽成痛心地道:“咱们书院所在的一代都是普通人家。有些孩子天资聪明,父母咬着牙也会往上供,有些孩子资质一般,父母只求他们能读个书,认个字。”

      这还是因为他们身在秀水城。府城的老百姓眼界大多比较开阔,愿意出一点钱让孩子读书认字,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前程要好。

      陈舒青一拍手,道:“父亲,母亲,我有一个主意,说不定能够一解此局,而且还能让我们的白木书院长长久久的办下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第 38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