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七个故事(3) ...

  •   3.

      把孩子送走,顾夕已经感到筋疲力尽。她再次把自己已经变成“离开”的状态改了回去,然后坐在桌前发起呆来。再过一会儿就要去开家长会了,这一个小时注定顾夕干不了一点活。坐在家里胸闷又气短,她决定中午出去吃。

      正当她这么想的时候,忽然收到了一个朋友的短信,她们前几天一起在图书馆借了些书,朋友问她,今天要不要一起去图书馆还书,顺便吃个午饭。顾夕乐意至极,她的社会活动少的可怜。

      两个人短信发来发去,交换着对于孩子不听话的气愤。很快,家长会的时间到了。顾夕跟朋友说了一声,背上包,去开会了。果然,顾夕一封邮件也没有回,一行报告也没有写。

      “总体来讲,孩子表现的很好。”老师说道。

      顾夕认真听着,看着老师给她的那张长长的表格。上边画着红红绿绿的叉。

      “她吃饭怎么样?”顾夕问道。

      “啊,她还是需要帮助,但是吃得不错。她有时候会把手伸进饭盒里搅和,我们就把饭盒拿开,告诉她不要这样做,她可能会哭,但是一会儿就好了。那样我们在把饭盒还给她。一般,在我们的帮助下,她能吃掉大部分你给她带的东西。”

      什么?顾夕有些难以置信,因为在家里的时候,场面往往是这样的:

      孩子抓起一把米饭在手里捏着玩,得意的偷笑着,抬眼看着顾夕。

      顾夕:“宝贝不可以,宝贝放下!”

      孩子小手一甩,米饭粒飞得到处都是。伸手又抓了一把,咯咯的笑。

      顾夕的头嗡的一声大了,“放下盘子!”

      顾夕夺走了盘子,孩子着急了,嗷地一声。奶奶,老公,柯基都围了过来。孩子从椅子上爬下来,追赶着顾夕:“米饭!米饭!”她愤怒的叫着。

      “你不要抓着玩,我就还给你。”顾夕和她讨价还价。

      孩子不哭了,四处看看,发现四周都是她的支援者。她一屁股坐在地上,更加地放声大哭起来。顾夕狠心不理她,她不仅拒绝坐回去继续吃饭,而且哭得越来越厉害。顾夕无奈,只好把盘子还给了她。

      “那,她中午睡觉怎么样?”顾夕又问。“每到周末,她在家里从不睡觉,精力充沛,到处乱跑,我很头疼。”

      “嗯,一开始,她中午自己躺下就睡,现在需要一点帮助。”

      “怎么帮助?”顾夕赶紧问,希望能学到老师的绝招。

      “你只要把她放下,让她趴着拍拍背就可以了。”

      什么?这一招顾夕绝对试过,上一周一个朋友带着她女儿来和孩子一起玩,到了中午,另一个乖乖趴在她妈妈的肚子上,扭了一会儿就睡着了。

      顾夕赶忙在沙发上放好枕头和小被子,把朋友的女儿安顿好。然后,她和朋友两个人一起来对付孩子了。顾夕把所有的百叶窗都拉上,创造出一个睡觉的环境。又放了一段“莫扎特催眠音乐”,放好小躺椅,她在学校里的垫子,被子,枕头,孩子一看见学校里的这一套装备,倒是马上,就乖乖躺了过去。

      顾夕开始拍孩子的背,朋友唱起了催眠曲。孩子趴了五分钟,忽然一跃而起,嘟嘟的往客厅跑去了。自己都快睡着了的顾夕醒了盹儿,跑到客厅把孩子抱回来,这下子她拒绝躺垫子了,顾夕把她放在了她最爱的摇椅上,给她热了瓶奶,虽然医生一再嘱咐不要奶睡,但是顾夕总是有很多顾不上这一套的时刻。孩子喝着喝着,眼睛眯了起来,她和朋友松了一口气。可是,孩子喝完了一瓶奶,忽然又精神了。她一把掀开了盖在身上的毛巾被,翻身去戳弄睡在沙发上的朋友家的乖乖了。顾夕赶紧捉住了她。把她抱了起来 -这是顾夕的最后一招 -拍着睡,随着孩子越来越重,这是顾夕万不得已才使的一招。谁知一开始孩子还趴在肩头,后来就竖了起来,左看右看,不亦乐乎,顾夕两次试图让她继续趴回去之后,她终于厌烦了,从顾夕怀中挣脱了。最后,朋友家的孩子都醒了,顾夕家的孩子还在屋里发号施令,四处转悠。

      顾夕又累又困,送走了朋友一家,她自己都快睡着了。

      老师这时候开始指向顾夕手中那张色彩丰富的表了。“你看,”她说,“大部分她都做得不错,是她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正常的表现。我们还在努力提高她的语言,当然,我们总是理解,在双语环境下的孩子,这一方面比较困难。而且她现在的程度对于她的年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家长会结束,顾夕脑子里又被老师灌输了一些新的信息,评估表上是各种技能,以及孩子是否get到了这些技能。由于孩子是她们班上最小的一个,大部分技能,比如数数,她还都没有get。顾夕并不着急 -在她的生活中值得着急的事情比这可多得多了。

      顾夕和朋友在吃午饭的地方碰头了。朋友家的小男孩和孩子差不多大,去年这个时候,朋友觉得,自己的孩子过于内向,而且很多时候回避眼神交流,她像老公提出这一点,老公却坚持认为儿子一切正常,让她不要瞎操心,乱搞出一些事情。但是,朋友坚持找专家来做做评估。鉴于她的老公的反对和不合作,她只能这样劝说,“看一看放心,如果没事不是更好吗?”

      最终,她的老公同意了。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她的儿子确实存在着自闭症的征兆。她们居住的这个郡有相应福利,她的儿子可以去“特殊项目”,接受帮助和治疗。顾夕偶尔会见到这个男孩,在顾夕眼里,他或许没那么活泼,可是完全和顾夕心目中的自闭症挂不上钩。想到自己孩子出门的时候,往往也是一副规规矩矩的样子,没有在家里那副称王称霸的气质,顾夕实在看不出她和那个男孩有什么区别。

      据朋友说,这个项目对她儿子的状况大有帮助,他现在不仅可以眼神交流,还达到了大部分的指标,虽然和同龄相比略有滞后,但是进步很快。

      顾夕也一直鼓励朋友,他的症状本来就比较轻微,很快就能走出来。

      “这要是在中国,谁也不会往自闭症上想!”顾夕说,“大家就会说,这就是他的性格。何况,男孩子总是晚熟一些。”

      不管怎样,顾夕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自闭症的知识。自从孩子被诊断以后,朋友研究了很多书和网上的信息,每次她们一起去玩具店,她总是比顾夕知道的多,比如一个玩具小汽车吧,她告诉顾夕:“你看,如果孩子总是拨弄着个轮子,这就是没有意义的,‘非功能性’的玩法,你要让他四个轮子在地上滑着走,才是有意义的。”

      还有小女孩玩的娃娃。她告诉顾夕,“比如这个娃娃,你给他一个水瓶一样的东西,正常的孩子应该会想要给这个娃娃喂水。但是当时测评的时候,我儿子就完全不理那个奶瓶,结果扣了很多分。”

      顾夕目瞪口呆,她不禁问:“这不都是小女孩的玩法吗?”她想起孩子在家里常常拎着个水瓶,给米老鼠喂了给猴子喂,给猴子喂了给兔子喂,给兔子喂了给柯基喂,弄的大家都是一身水。

      “并不是的。”朋友告诉她,这是测试的一项,不分男孩女孩。

      真是博大精深,顾夕对朋友肃然起敬,顾夕去找她玩,她常常查阅资料做笔记,自己给孩子做可以反复写字母,认字母的玩具,特殊项目有很多要求家长反馈的作业,与此相比,顾夕觉得孩子的老师布置的那些手工简直就是小儿科。

      如果说正常的孩子的妈妈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自闭症孩子的妈妈简直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了吧。要是用这个力气,博士也该读下来了。

      可是,博士学位读下来是自己的,就像犹太老头,每次都得意的炫耀着他那个当年找不找工作的教育学博士,他屡次教育笨蛋一二三号:“你给别人发邮件的时候,如果看到有博士头衔,一定要写在他的称呼里。虽然我并不在乎,但是有人在乎。”

      你不在乎就怪了。顾夕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