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梁夫人的话让姜未然想到了那日渡口附近的茶摊上,专讲“宫闱异闻”的蓝衣男子。
      “上官宰相家的小姐.......”她按梁夫人所说的重复了一遍,然后小声问道,“上官宰相家的小姐是上官太后的侄女么?”
      “诶?”梁夫人眼睛一亮,惊奇地说:“小侄女,你竟知道?不错,上官宰相是太后的兄弟,上官家的小姐自然是太后的侄女。”
      “喔。” 姜未然点点头,忽见余氏正神色不善地斜眼觑她,连忙解释道:“我是路上听人说的。”
      “这样啊。”梁夫人了然一笑。
      正如江堰村的妇女们要聚在一起议论整个村子的大小事情、各色人物一般,京城的妇人们也无比热衷于凑在一起交流“情报”,发表评论。不过她们评头论足、指指点点的对象除却自家的邻居、各自的小圈子外,还有不得不提的皇室宗亲、贵妇小姐们。尤其是像梁夫人这样,家中有人可以直接间接接触到处于顶层阶级的权贵们,更较一般人有谈资,她们议论的热情也就更高涨了。
      现在,姜未然的问题开了一个对梁夫人来说无比合适的好头,她不用准备,立刻就开始和余氏以及姜未然分享起她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才搜集得来的宝贵见闻。梁夫人在京城住得太久了,事实上她本来就是京城人士,只是因为嫁给梁雍,才离乡南下了数年。最近几年的西京生活,又让她变成了一个纯粹典型的京城上层妇女,以至于她已经忘记了,余氏和姜未然也许有对她的宝贵情报不感兴趣的可能。

      “上官宰相是太后的亲兄弟,咱们梁舍人(指得她的丈夫)给当幕僚的上官府尹也是上官家的人,不过是旁支。按亲缘仔细算来,大概是太后堂叔家的孙子。”她清清楚楚地说着,厘清这样简单的关系对她来说易如反掌。
      余氏和姜未然却要在脑子里好好消化一番了。
      “咱们平日里说的上官家,大多指的是上官宰相本家。毕竟上官家枝大叶大,只说官职排得上名号的,怕都要说上半天。”
      “哦,那真是望族啊。”余氏其实对这些权贵人家并不感什么兴趣,她只惦记自己的丈夫是否能出人头地、自己的儿子会不会有出息,其他人,便是天皇老子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呢?但现在梁夫人兴致如此高涨。她作为寄人篱下的客人,怎敢扫兴呢,于是也装作感兴趣的样子感叹道。
      梁夫人得到回应,兴致更加高昂地说道:“那是当然啦。不过,就刚刚说的上官宰相家,认真说起来,也不止一位小姐。”
      “啊?”姜未然这倒是没料到,一直听人说上官家的女儿、卫家的女儿,不知哪个要做皇后。没想到上官宰相也不止一个女儿。

      “那......太后娘娘是想让上官宰相的哪一个女儿当皇后呢?”姜未然斟酌了一下问道。
      “哟,小侄女知道的真不少!”梁夫人像遇到知己一般,给姜未然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只不过,小侄女还是弄错了,”她露出像少女捉到同伴的疏忽一样得意的笑容,然后继续说道:“上官宰相只一个女儿,就是想送进宫当皇后的那位。另一位上官小姐,是上官宰相早逝兄弟的女儿,因她无其他兄弟,只好和母亲一起,依附伯父生活。”她说道这里,似乎还有什么话尚未说完,但看见自家丈夫和姜秀才都在一旁,眼睛闪烁了一下,又憋了回去。
      “是这样啊。”姜未然这才搞明白。
      “这次百花宴哪,太后下懿旨命朝中三品以上大员,家中年满十三尚未定亲、出嫁的女儿都要出席,这可热闹了!不过,明眼人心里都清楚,其他家的女儿再怎样貌美倾城,才高八斗,也没有戏呀,只看卫家小姐和上官小姐哪个儿能博得从各个封地赶来赴宴的宗亲们喜爱了。”
      这梁夫人说的倒是和那蓝衫男子一致,姜未然点点头。
      “照我估计,两家人怕是要从轿子出府就开始斗法了。上官家背靠太后,又有上官宰相撑腰,卫太师三朝元老,门生无数,当朝参知政事、另一位宰相——顾宰相还是他的乘龙快婿。这两家着实能一争高下。现在上官家造了一顶琉璃彩轿,卫家说不准就弄出个白玉雕车呢。咱们可有眼福了,弟妹和侄女们一定得看这个热闹,十年都不见得能遇一次呢!”梁夫人说着说着又兴奋起来,再一次对余氏母女发出了热情的邀约。

      余氏其实也不是不爱看热闹,只是她还记挂着姜鸿至。儿子这么小抱出去人挤人的,多么危险;不抱出去,确实可以托梁家的仆人照看,但到底不放心。所以她一时也松不下口,只淡淡一笑想含糊过去。
      然而姜未然被彻底勾起了兴趣,哪里能轻易放过这样宝贵的机会呢。她想着若不借梁夫人的面子,而是自己私底下央求余氏,那是门都没有。所以梁夫人话音刚落,姜未然立刻接话道:“好啊,好啊。娘亲我们和梁婶婶一起去看看吧,你整日照顾阿鸿,伤神劳心,也该松快一下啊。”
      说完她在桌下戳了还在大快朵颐的姜闻雁一把,对方立刻会意,鼓着嘴巴扑到余氏怀里撒娇,央求着带她一起去。
      姜未然心道:知道你不愿去,我也不想跟你去。你直接同梁夫人说要照顾阿鸿,让她带我和雁儿去不就好了?
      没想到的是,余氏听了姜未然的话,竟然觉得有些道理:自己确实一心扑在儿子身上,身心疲惫,不如趁此机会看看热闹,散散心。这样就算最后京城呆不下回江堰去了,也能逢人炫耀一下在京城见到了天家威仪。于是她便答应了。
      姜闻雁欢呼一声,再次扑向娘亲怀抱,只是余氏见她嘴巴四周都是油光,嫌弃地推开了——毕竟她现下穿得这身衣裳,是为了拜访梁家时不显寒酸特意订做的,花了不少银子。
      姜未然嘴角抽动了两下,直觉告诉她,和余氏一起出门,开心的事也要变糟心。不得不说,她的直觉很准,花神节观礼那天确实十分糟心,只不过不能全怪余氏罢了。

      姜家五口人就暂且在梁府住下了,只不过京城地贵,梁家也不是十分宽敞,现在两间小小的客房都被姜秀才和家眷占据了,有时府上来了其他需要过夜的客人就十分不便。因此,虽然梁家上下都十分热情大方,姜秀才每天在为自己的去处、儿子的医治奔走之余,还要花时间四处寻找合适的宅子租赁。
      到了京城后,姜秀才四处打点需要银子,姜鸿至治病也需要银子,用姜未然的玉佩抵押得来的五百两银子瞬间从难以置信的庞大财产,变成了一笔需要省之又省的最后本钱。在这样的情况下,租赁宅子可选的范围又小了很多——大多数宅子都是万般合适,只有价钱这点不合适。

      终于到了花神节这天,整个京城都洋溢在一种不同寻常的热闹气氛中。各个街坊的居民一大早就行动起来,为了抢占视角良好的路段,他们早早跑到皇城正前的御街上。若是来的晚的、运气不好的,那便只能去一些支道上挤挤了。卖鲜花、散食、小儿玩物的挑担行贩们也抓住商机,挑着举着各式货物艰难地在人群中挪动,时而卖力吆喝,时而大声嚷嚷“小心别挤坏了俺的货!”
      京城的人实在太多,虽然平时大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可每每有什么节庆集会,人挨人、人挤人的场面总还会刷新他们对京城人口的认知。他们一边抱怨着、诟病着,一边前仆后继,争先恐后地往人群里挤。
      当然,这样痛苦又欢乐的经历是只属于平头老百姓的,京城里还有大把的权贵富商,他们的财富、权势不足以达到在禁军卫队、宫廷仪仗的护卫簇拥下被其他百姓“瞻仰”的地步,但却能让他们在都城鼎有名的酒楼乐坊内订一张楼上的好位置,舒舒服服地坐在软座上临街俯视,连下面那些拥挤地、攒动地黑压压的人头都能瞧出些趣味来。
      负责清道的衙役、卫兵也只比这些看热闹的老百姓晚到几刻而已,一切清理排查工作都要确保在御驾到来的一个时辰前完成。他们有的抬着长达数丈的朱漆木梃,一个接连一个,组成东西两道临时的“栅栏”,将“闲杂人等”都赶到道路的边缘地带。有的职位高一些的,则负在道路中间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还有的手里拿着长鞭,遇到“没长眼睛”、不服管教的看客,上去就是迎头一鞭。
      就这样在叫嚷声,笑谈声、叫卖声、呵斥声中,时间慢慢流逝。直到街道中央开始多了些头戴银盔,身披细甲的年轻军官,策马来回巡逻检查,群情更加激动、沸腾了——这些年轻军官都是负责宫廷禁卫的亲军,他们的出现无疑是圣驾来临的前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十六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