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对比 ...

  •   “9月28日,阴。今天真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研究了半年的程序终于有了进展。突破了这个关卡,要不了一个月,全新的远程遥控程序就会在自己手下诞生,想想都让人兴奋呢!我想要把这个程序贡献给国家,这对于我们的军事研究和发展,将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荣国昌的儿子荣家齐一直从事着程序研究与开发工作,这在80年代末是一项非常高科技的职业。本来,荣国昌并不愿意儿子从事研究工作,家里的担子,还指望着他挑起来呢。

      可是荣家齐偏偏对经商一点兴趣都没有。父子俩人因为这个问题,争执了很久。最终,还是荣国昌妥协了。儿子不喜欢经商,他不勉强,这不还有孙子吗?

      然而,没想到,在三年前10月份的一个夜晚,他们一家三口乘坐的轿车发生了严重车祸。儿子和儿媳当场死亡,孙子荣志浩幸存了下来。

      期初,荣国昌还以为是自己生意上的对手,制造的这起车祸。可是,追查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丝痕迹。这让他更加的怀疑,究竟是什么人做事居然这么小心,连一点把柄都没有留下。

      现在,这段看似普通的日记,让本来就“嗅觉”敏锐的荣国昌发现了暗藏的杀机。他一直以为,儿子研究和开发的就是一般的软件,用于办公或者商业处理的。谁知道,居然涉及军事技术开发。这一点,无疑是各国都关注的焦点。

      联想到追查了三年都没有结果的车祸案,再加上严密看管的孙子居然失踪。这里面,说不准有国家行为。荣国昌的政治嗅觉也不可小觑,联系到1984年9月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结合自己儿子1985年10月的车祸,荣国昌握紧了手中的日记本。

      千里之外,贾家村,贾旭东终于从生产队办公室收到了儿子寄来的钱。他嘴上吧嗒着烟杆,今天的叶子烟抽起来好像特别带劲儿。

      “老贾,听说你儿子给你邮钱回来了。真羡慕你啊,儿子这么争气!”路上的乡亲看着贾旭东,吹捧道。你还别说,这贾旭东一家,假清高是出了名儿的。总以为自己是文化人,其实锅里的稀饭都可以见底了,这事谁家不知道呀。

      “唔,这小子,像我!这不,才出去了不到一个月,就给家里邮了200块钱,说是给弟弟交学费,补贴家用的。”贾旭东挺直了腰板。好不容易扬眉吐气一回,这滋味比抽叶子烟还舒服。

      “哇,这么多钱!贾世书真是好样儿的。”

      “老贾,你们家这回可要发了。真厉害呀!”

      “贾叔,您给问问贾哥那边还要人不?我也想去赚点钱回家,这不媳妇还没着落吗?”

      ……

      贾旭东这半辈子加起来,都没有今天收到的羡慕和巴结的眼神多。他装模作样的回复了相亲的说法,好不容易才脱身回了家。他心中的得意劲儿,可别提了。

      回到房间里,摸了摸口袋里的钞票。村子里最厉害的工人,一个月也才不到50块钱的工资。自家世书一个月就给邮了200块钱。看来,当初支持他外出打工是正确的。

      贾旭东的房间门外,贾智犹豫的举起了自己的手,到底要不要敲门问阿爹学费的问题。他害怕被阿爹给骂出来。今天一直在家里看书的贾智并不知道,哥哥已经将学费邮了回来。

      “咚咚咚!”这是贾智敲门的声音。

      很难想象,在80年代末的农村,居然会要求自己家里人进门的时候先敲门。贾家就是这样,就算是穷得吃不起饭了,应该有的礼节和仪式一样都不可以少。

      这也是金芽芽和贾家人有冲突的地方。金芽芽认为,连里子都没有了,你还要面子干嘛。饭都吃不起了,还看不起街上吆喝卖菜的人。

      还记得那年贾旭东过生日,家里已经穷得喝西北风了,他还张罗着请了好几桌的客人。反正,他只负责请客。至于请来了客人拿什么来招待,他可就不管了。于是,为了这顿生日宴席,她和贾世书吃了整整两个月的稀饭和咸菜。最让她心疼的是,贾世书为了挣钱还债,累出了腰伤。

      “进来!”贾旭东收起手中的钱,像模像样的坐在自己房间里的书桌前。看到来人是贾智,他皱了皱眉。这个小儿子,生下来就瘦弱,长得也不像他。从一开始,他就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贾世书,因为他听话。凡是自己说的话,贾世书都会尽力做到。但是,眼前这个书呆子,可就不是那么听话了。

      贾旭东也知道,小儿子体弱,除了读书,干不了农活。因此,别无他法,才让大儿子贾世书从高中退了学,回家务农。家里还有好几口人要吃饭呢,光靠他可不行。

      “阿爹,我,我想问你个事。”贾智有点畏惧自己的老爹。所以,说话的时候有点吞吞吐吐的。

      “这么大的人了,说个事情还拖拖拉拉的。我是这么教育你的吗?男子汉大丈夫,行得端坐得正。说话要有底气,不要有气无力。挺直你的腰板,看着我。”贾旭东严肃的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贾智连忙站直身子,呈立正的姿势。心里,其实对阿爹的要求挺不耐烦的。肯定又是没钱,眼看就要开学了,这可怎么办才好。要是考上了,却因为钱的关系念不成书,在村子里他会被笑话死的。

      “嗯,现在好好说事情。”贾旭东满意的点点头。

      “阿爹,我的学费有着落了吗?”贾智的语气带着很大的不确定,他心里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谁知道,这一次,阿爹出人意料的没有跨着脸。

      “天天只会担心学费、学费的,你还是好好的看你的书吧!学费已经准备好了,你就不用操心了。”贾旭东甚至没有提及,这个学费的来源。在他看来,这些事情,没必要告诉孩子。

      贾旭东怎么没有想想,贾世书这200块钱是怎么来的?

      在回家路上的贾世棋知道了大哥寄钱回来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回家背起麦子去村子里的加工坊换面条。她在村子里的地砖厂上班,工作倒是轻松,就是记记账、核对工天,可是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30块钱。

      但是,这30块钱被她紧紧地攥在手中。她知道家里的情况,也知道自己以后是没有嫁妆的。所以,趁成家之前,多赞几个钱也是好的。

      加工坊的李师傅看到贾世棋来了,笑盈盈的接过她背上的背篓。这让贾世棋惊讶不已。要知道,以前这李师傅可不是这副模样,对于他们家人,他总是爱理不理的。

      “世棋啊,你来换面条了?我跟你说,今天有你爱吃的宽面。李叔给你装去!”李师傅动作麻利的称了麦子的重量,还故意多报了几两。

      贾世棋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师傅,这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寻常高傲的李师傅居然这么和蔼可亲,还给自己装宽面。

      接过李师傅递过来的面条,贾世棋不好意思的说道:“李叔,我今天出门忘记带钱了。记我阿爹账上可以吗?他明天来给钱。”

      80年代末,面条只有加工坊里面可以制作。村民们带着自家产的麦子,就可以去加工坊换面条吃。不过,除了给出相应的麦子,还需要给一部分加工费。

      在那个时代,吃面条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的穷苦人家,甚至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贾世棋这不是得知了大哥邮了钱回来,这才背着麦子来换面条了。

      “没关系,什么时候给都可以。世棋啊?你知道你哥在外地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那边还要人不?你看,你李子哥可以不?让你大哥也给弄过去?”

      贾世棋这才知道,原来自家大哥寄了两百块钱回来。她之前只是听说大哥寄钱回来了,并不知道金额。现在,知道了金额,她反而皱了皱眉头。这才一个月的时间,大哥哪里挣来的200块钱。

      背着面条回了家,贾世棋还在想这个问题。她敢打赌,一定是阿爹给大哥寄信过去要的钱。不管怎么样,家里有钱总是好的。至于这钱的来源,不属于她操心的范围吧?

      “贾世棋!你给我站住,没有我的同意,你怎么去换了面条回来,还要不要过日子了?”贾旭东看到女儿换回来的面条,沉下了老脸。

      “阿爹,大哥不是寄钱回来了吗?”

      “我同意你去换面条了?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啊?”

      “我不想吃红薯稀饭了,天天吃,还吃不饱。现在有钱了,我想吃点面条,难道就不行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要我教你吗?你挣的钱有一分是交回家里来的吗?吃闲饭,还要求多!”

      ……

      且不提贾家父女之间的斗嘴。顺爷终于从香港回来了。他一回到家,就派人来叫贾世书和金芽芽过去,说有大事情要商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对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