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10:本能寺之变,人力固有穷时而天可怜见 ...


  •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将明智光秀和韩国的金载圭作为对照组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发动斩首行动的显性因素有高度重合,因此断定光秀也是“激情杀人”,这一点肯定是受表象迷惑所做出的的误判。

      确实,金载圭的心路历程和光秀是有相似之处的,他们同为领导心腹,得到相当程度的信重,一个重兵屯驻领导榻侧,一个可以带枪近身,且同样因遭政敌排挤,被领导责骂,这一切的一切看上去都相似极了,也难免会有人觉得,既然金载圭行刺理由比较明白清楚,就是被政敌搞破防后,一怒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那么曾处于相同境地的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应该也是类似理由吧。

      但却忽略了,这两件事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

      金载圭绝对是“激情杀人”,因为他是心理崩溃、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下,借口离席,回办公室拿枪后,立即重返现场,进行了刺杀行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一直处于愤怒失智的状态,且刺杀成功后的一连串举动,也是显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准可言的。他的境遇到底值不值得人们同情姑且不谈……总之他的心态和智谋差光秀远甚,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前面分析过太多了,不再反复赘述,直接出结论:明智光秀判定“多说无益”,对信长绝望、决定不再继续努力沟通后,就已生异心,只是一来还在犹豫,二来得等待时机,而谋反这种事,显然也不宜事前张扬,所以光秀也不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动手、做到什么程度,那么自然也无法提前谋划如何善后。

      比起金载圭的“一怒拔枪”,光秀就算面对苛待时曾有过怒发冲冠,但他也有更多时间压下激愤,回归理性思考。所以明智光秀是在反复思索后才下的最终决定。

      以明智光秀毫无疑问超过99.9999%现代人的才华武功,几番思索后冷静得出的判断都是“织田信长必须死”,现在居然还有人认为明智光秀此举是眼光短浅鲁莽撞大运……嘲笑、讽刺光秀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履历、才能,够不够撑起这种狂妄言论吧。

      很明显,光秀认为自己一门当下已处于摇摇欲坠的悬崖边缘,织田信长不死,自己继续选择苟存下去绝对没有任何出路可言,他必须把水搅浑方有望开出条血路,所以才下决心发动武装政变。

      而得到信长夜宿本能寺的确切消息后,光秀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但留给他考虑和下决定的时间非常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他必须思考并就以下几个问题做出对策:

      1、再次仔细考虑一遍,我是不是真的已经落到这种绝境了;

      2、再次仔细考虑一遍,我和织田信长之间的问题,还有没有可能用别的方式解决。

      3、如果明天之前我必须发动兵变,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是多少?得到什么结果能令我完全满意?我能接受的最差结果是什么?

      4、如果情报严重失误,织田信长已离开本能寺,我这番举动该怎么解释?

      5、就算情报准确无误,我成功讨伐织田信长,那么我一直无法掌控其行动的织田信忠、德川家康,该怎么处理?

      6、犯上之举大逆不道,在织田信长常年积威之下,我又该怎么做,才能完全控场,避免己方可能兵变的情况?

      7、远在前线的柴田胜家、羽柴秀吉、泷川一益得知此事后,可能的反应是什么?我该如何应对?面对近在咫尺的四国军团,我又该拿他们怎么办?

      8、与力、朝廷、将军、其他大名之中,谁有可能支持我?我该用什么方式进行外交,才能多拉一点支持,尽可能的避免最坏结果?

      ……

      以事实论,作为山崎之战的失败者,光秀沦为被群嘲“三日天下”的丑角,这结果确实不怎么光彩,对光秀而言,是有损他智将威名的。但同样以事实论,要做一场捅破天的狂行,必然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对策,而留给光秀谋局策划的时间却如此之短,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人能比光秀做得更好了。如果再给光秀多几天时间来仔细制定作战计划和善后对策,以他“深谋远虑”“善后专家”的专业对口程度,很有可能真给他做出一番更加惊人的业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哪一级别的高位者,都必须用心善待心腹侧近,而一旦对之做出绝情之举,就必须及时将其调离重要岗位,决不能考验人性、掉以轻心,否则心腹和心腹之患只有两个字的距离……

      咳!总而言之,光秀慎重考虑后的结果之一,就是自己所能接受的底线诉求是“成功逼死织田信长”,只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足够满意,完全可以孤注一掷开赌局了,所以一开始根本没管行动不可控的织田信忠和德川家康,大军调转枪头直扑本能寺,干脆利落的进行了一场斩首行动,这控场水平比金载圭之流不知高到哪里去。

      如果抛开山崎天王山之战不谈,单看本能寺之变,那明智光秀此战所展现出的抓时机眼光、战术水平、统军治下能力和政治手段,都堪称是凝聚其一生才华所展现出来的最高杰作,直到这个时候,光秀都是无愧名将之称的。

      光秀下令“敌在本能寺”后,立即调转军锋,大军趁夜疾行,同时命亲信率斥候部队轻装骑行,赶在最前面,所遇路人不问何者皆杀无赦,保密工作无可挑剔。

      行军将至目的地,下达第二个指令,武器亮锋,枪炮点火,保持临战状态进逼,随后分兵将本能寺团团包围水泄不通,交涉后放走无关人士,慈悲到此为止,前锋立即破门直入,四处搜查,再无废话,见人便杀,明智秀满、斋藤利三高呼“传大殿令,不检首级,就地掷下。勇战者人人有功”。

      这个命令什么意思呢?

      当时作战惯例,杀掉敌人割其首级并挂在腰间,事后呈交本部主将检视,再按军功大小进行封赏,如果检出死者很有身份,取其首级者功劳肯定更大,封赏自然也就更高。

      光秀传令让士兵们把已获取的首级都扔掉,就是不做事后检视的意思(可能因为织田方人数很少,统计工作轻而易举),同时也表明了,本次打的乃是歼灭战,别管是谁,你们只有将寺内一切生者斩尽杀绝才行,只要做到这一点,大家人人有功,而我的军目付(监军)自然能告诉我,谁表现最英勇。

      因为这段实证出自亲身参与了本能寺之变的明智士兵所写的回忆录,所以关于“本能寺之变后,明智光秀惊慌失措到处找信长首级,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十分失魂落魄”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传言而已,这是在侮辱光秀的决心和胆魄。

      除了惋惜信长之死,塑造明智光秀无胆无谋的背主反贼形象外,这个故事会没有任何别的意义。

      只有传言者和相信此说者会认为找到信长的首级这件事很重要,明智光秀根本不会为此犹豫一秒,因为他早就下令打歼灭战,歼灭战什么意思他自己不会不知道吧?

      经常灭人满门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明智军团的高干们在战斗之后,清点现场的行为,根本不是为了找到某个人的首级,而是再三确认是否还有活口,防止漏网之鱼的出现——这是必须贯彻光秀歼灭战指示的缜密之举。

      毫无意外逼死信长后,令光秀想不到的是,本次行动还有意外之喜——不像德川家康那般机敏果断选择逃跑,反而决定笼城硬扛的织田信忠,成为了本次行动意外收获的副产品,光秀仓促行动却成功将织田父子一网打尽,不得不说这里面多少是有点天意。

      明智光秀本来的目标只是杀死织田信长,并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可能也做好了迎接信忠讨伐,自己兵败身亡的觉悟。毕竟织田信忠其时在家中相当有威望,只要信忠趁乱逃出生天,振臂一呼,就能轻松召来几万大军为父报仇——而织田信忠当时身边有一两千人,只要他一心想逃,生还几率还是非常高的。

      不过人力固有穷时而天可怜见,这次天意站在了光秀一边。

      得知明智军团兵变时,侧近曾力劝织田信忠先行逃离再图日后,但信忠认为“既然对方是算无遗策的明智光秀,这人做事滴水不漏,既然敢反就一定于事先布下了天罗地网,我肯定逃不掉的,还不如笼城硬扛。”

      只能说,或许是因为曾亲眼目睹过明智光秀行军打仗的手段,给织田信忠留下的心理阴影太大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想“此人仓促谋反难免思虑不周,我还有机会趁乱逃跑……”,若非如此,任何人面对不利局面,首先想的都应该是尽一切可能求生吧。

      而意外得知信忠动向的光秀,已于本能寺兵变成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他自然也不会放过一锅端掉织田父子的天赐良机,当机立断围了信忠所在的二条城,同样在温和放走诚仁亲王等无关人士后,逼死了信忠。

      兵变成功后,光秀又是照例广发安堵,并帮助当地维修被战火波及的街道、房屋,这些举动都有实证留存,因为战国乱世很少有军队这么遵守纪律、军风优良,打完胜仗不但不劫掠还给帮助复建,忐忑不安的京都各界人士才总算放了心,并给予褒赞。

      临时决定、仓促而成的战略,却完美贯彻落实,且兵贵神速,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光秀就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将风波压到最小。事后,朝廷在奖励光秀的时候,光秀歉然表示“在京都地区发起战乱惊扰圣听,万分惭愧”,而朝臣却特别就这一点表示了感谢“感谢明智公没有将战祸蔓延波及到皇宫”,并佩服他治军严谨严厉(当时战争过后骚扰、掠夺平民是惯例,光秀的军队却很安分,不怎么扰民)。(《言继卿记》《兼见卿记》)

      之后,光秀进驻安土的过程虽稍有曲折,但也没遇到什么有力抵抗,同时他派俩臣下分别攻落长滨、佐和山。

      拿下安土打开金库后立马履行之前“尽忠封赏”的承诺,大犒三军,之后还给朝廷献上一笔巨款,自己则分文未取。

      不到半日同时攻克安土、长滨与佐和山城,明智军的战力完全让人目瞪口呆。这时,那些下级士兵无论如何都应该知道光秀反了信长,但仍然如此奋勇作战,不得不让人认为“在发动本能寺之变前,明智军团的下级士兵对于要对付谁并不知情”的这一说法存在疑点。只能说,此事再次证明光秀在领内相当受人拥戴。

      本能寺兵变所显示出来的,并非其无味的早就注定的结局,而是光秀严密的战略部署、卓绝的控场能力及高明的政治手腕。一天之内逼死信长父子,之后能做到不将战火波及京都百姓(治军严谨),迅速攻落坚城安土与长滨,总计四天压制近江全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光秀,是一名冷澈的、优秀的指挥官、军事家。他那仓促制定出来的计划策略竟然全盘成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攻略城池的同时也没有忘了进行京都被破坏之处的修复工作,这支军纪严明的队伍,因为此战所表现出来的军风,而在京都地界内深受朝廷与百姓的好评。

      尽管最后下场惨淡,但光秀一日之风姿,是超越了任何当代名将的。

      在攻城拔寨武力压制的同时,光秀也没忘了广发书信,团结一切自己所想到的可能给予支持的力量。

      虽然细川藤孝的反应比较决绝,但筒井顺庆是立即滑跪了的——只不过态度虽然很好,很快表示同意支持光秀,却拖拖拉拉,没有立即出兵响应的行动力。这俩老铁为何是这个反应后面再说。

      就说光秀那没啥时间多想的善后措施,其实也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

      书信发出去后,一些小势力果然立即四应,上杉果然拖住柴田,北条果然胖揍泷川,四国军团直接原地爆炸,每天都有士兵溃逃,从两万人逃得只剩三四千,导致原本离光秀最近的一个织田家大兵团,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原本织田信孝、丹羽长秀搭班子的四国军团,是最有可能举着“为父报仇、讨伐叛贼”的大义名分,来攻击光秀的,他们位置极佳,兵力雄厚,还有名分,只要敢出头,墙头草们当时就肯定纷纷站队了,都轮不到丰臣秀吉回来捡漏,大局早定。

      而那时丹羽长秀的居城佐和山已被明智光秀随便派个臣下不到半日就攻落了,谁老家被端还能坐得住?可惜统御力太差,控不住场,对逃兵现象根本无能为力,这种情况下怎敢掠明智军锋?只得灰头土脸一退再退,跑得远远地重新整顿,又等丰臣秀吉带大军回来与之合流,看看自己这边人多势众了,才敢打起旗帜杀回来。

      就这,居然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明智光秀怎么敢发动本能寺之变的,他实力不济,一旦谋反,不仅丰臣秀吉、柴田胜家,就连丹羽长秀他都打不过的。

      笑死,事实好像是完全相反的啊!丰臣秀吉、柴田胜家确实是强敌,这谁也不能否认,但丹羽长秀之流真的别拿来讨论了。

      待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