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叁柒】黄县令 ...

  •   孙蓬怎么也没想到,晋陵的情况竟然已严重的这种地步。
      官驿离县衙有很长的一段路,这一段路上,虽仍有百姓,却三三两两,不过零星几人罢了。而孙蓬只要拦下一人,询问起晋陵县衙往何处去时,那人都会面露难色,摇头叹息。

      有个老婆婆正在路边收拾着自己没能卖出去的草鞋,闻言抬头喊了一声:“别去了,县衙没人了。”
      孙蓬一怔,扭头去看枸杞。枸杞显然也有些错愕,方才驿官压根没提晋陵县县衙没人的事。
      “这位施主,为何县衙无人?”谢忱几步上前,恭谨地行了个合十礼。
      “大师,实话说吧,咱们这晋陵县,也快空了。”

      老婆婆说话间,视线从谢忱这边落到了孙蓬的身上:“这位小郎君看着是好人家出身,早点走吧,别留在这了。这县城里的人,跑的跑,走的走,剩下的不是富贵人家,就是我们这种走不掉活该饿死的小老百姓了。”
      见孙蓬皱眉,老婆婆摇头:“黄大人都没了,你们还要去县衙做什么。”她说完,十分无奈地伸出枯柴一般的手,遥遥指了一个方向,“喏,往那儿走,再拐一个弯直走,就能瞧见县衙了。县衙空了,没人了。”

      命人去送老婆婆回家,孙蓬继续踏上去晋陵县衙的路。
      方才在官驿,枸杞从驿官那儿打探到了一点消息。

      年初开春,照例该是长州春雨绵绵的时节,但意外的是,一脸数月长州未曾降雨。初时还能靠着边上几条河流灌溉农田,供人饮用。到了夏天,眼看着雨还是不下,长州当地的百姓开始坐不住了,纷纷请来僧人道士开坛做法,想借人术法呼风唤雨。
      晋陵是长州产粮最多的地方,自然百姓对于降雨也尤为看重。晋陵县内有地千亩的大户为了自家稻田不至于减产,开始偷偷挖渠改道,将一些河流阻截,引水入自己稻田。

      到了秋天,长州仍未下雨,百姓苦不堪言。
      晋陵稻死千田,连灌溉用的水,最后也成了那些大户人家为求活命自己饮用的东西,甚至还专门派了家丁在水边日夜巡逻,生怕叫百姓偷取。

      这样的日子似乎没有了劲头。但所有人都还盼着有一天,突然天降甘露。唯独晋陵县县令黄大人日思夜想,不到四十的年纪,生生熬出了两鬓斑白。
      蝗灾的发生,这种时候就显得尤其突然。
      那些铺天盖地而来的飞蝗,如入无人之境,飞快地占领了所有的稻田,甚至飞入人家,啃噬所有能啃噬的东西。

      蝗灾蔓延了将近半个长州,眼看着越演越烈,百姓们不得已收拾细软,跑的跑,逃的逃,从晋陵,从长州各地向外逃。
      然而,更多的是无法割舍故土,不愿离去的百姓。
      黄大人每每看到痛哭的百姓,就越发痛恨自己只是一介父母官。他不断地向长州刺史上书,求刺史为救受灾的百姓,开仓放粮,请求朝廷支援。
      但不知为何,开仓放粮的消息始终未来,黄大人尚在襁褓中的唯一儿子啼哭了好几日,到第二日已经发着高烧活活饿死了。因为没有粮食饿得没了乳汁的奶娘,跪在产子后身体虚弱根本没有奶水的黄夫人面前嚎啕。
      而黄大人,则被下人发现,在书房内悬梁自尽。

      想着枸杞打听来的那些消息,孙蓬难免有些走神。路口有马车飞驰而过,差一点就要撞上人。谢忱伸手一把将他拉到身边,那马车这时已飞快地擦过他的眼前,留下车把式一句怒吼:“哪里来的瞎子,看不见咱们老爷的马车吗?别想撞死了讹钱!”
      孙蓬眉头一挑,回过神来看向跑远的马车:“晋陵到了如今民不聊生的地步,居然还有这等嚣张跋扈的狗奴才?”
      “不愿离开的大户自然存在,毕竟田产都在晋陵,走了之后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谢忱说完,抬手掸了掸孙蓬的肩头,“走吧,前头就是县衙了。”

      孙蓬颔首,果然没再走多远,他们就看到了晋陵县衙。
      晋陵县的县令黄大人,才三十出头,却已经在晋陵县任上做了七年。
      黄大人是科举出身,只是背后无门无路,得一个县令官位已经很是能耐。但县令到底只是县令,县令的头上,还压着州郡各官,尤其是顶头的刺史,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好得罪的人物。

      孙蓬刚看到晋陵县衙时,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这哪里是县衙,分明就像是破败了不知多少年的山野老房。门口的登闻鼓上结了蛛网,大门敞开着,里头却是见不着一个人。

      “难道真的空了?”
      孙蓬怎么也不信偌大一个县衙,县令一死,余下诸人就都跑完了。
      谢忱脚步一移,站到了登闻鼓前。鼓槌扔在边上架着,可上头落了层灰,显然也许久未动。
      谢忱丝毫不在意,伸手拿起鼓槌,便是“咚”地砸了第一声。

      “咚咚咚”。
      久未响起的登闻鼓,每被敲响一次,孙蓬就能看见鼓面上那层灰纷纷扬扬落下。
      而这时候,县衙内,终于有人急匆匆跑了出来。

      “什……什么人?”
      说话的人有些结巴,神情紧张地在门口站定,一双眼往来人身上来回打量,满身警惕。

      “请问晋陵县丞可在?”孙蓬清了清嗓子,问道,“在下想见见县丞。”
      那结巴张了张嘴,像是怕说错了什么,有些犹豫。
      孙蓬又道:“在下孙蓬,乃新任江南东道监察御史。”他说着掏出一块腰牌,垂下的牌子上,清楚刻着监察御史四字。
      那结巴显然是个识字的,也知道监察御史究竟是何官职,当即变了脸色,丢下一句“等,等着”,就左脚拌着右脚匆忙往回跑。不多会儿,人又跑了回来,只是这回身后多了好几人,个个灰头土脸,面黄肌瘦。

      晋陵县县丞姓孙,说起来与孙蓬八百年前倒是一家。孙县丞看过枸杞递来的文书腰牌后,像是突然松了口气,两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上。
      身后的主簿跟结巴赶紧把人搀扶着,将孙蓬一行人引入内堂。
      孙蓬才刚落座,还未来得及开口询问,便见结巴忽然“呜呜”地嚎哭了起来,再看孙县丞与主簿,也都各个眼眶通红,像是憋屈了好很久,终于找到了能发泄的地方。
      孙蓬有些诧异地看向谢忱,后者眉头微蹙,面上第一次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等到孙县丞等人哭诉完,孙蓬终于知道了黄大人的死因。
      黄大人的确是悬梁自尽没错,可致使黄大人不得已悬梁自尽的原因,却出在了那位长州刺史的身上。

      干旱与蝗灾造成了饥荒,造成了晋陵当地无数百姓无粮可吃,无地可种的困境,就连本该有的秋收也转眼成了泡影。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饥饿干渴而死,越来越多的人不得已流离失所。
      而大户们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断了百姓活命的最后的水,关上自己的粮仓,哄抬城中粮价,昧着良心赚取更多的银钱。

      黄大人为了百姓,几次上告长州刺史,希望刺史能够上告朝廷,哪怕只是长州当地开仓放粮,也好过让百姓饿死。但长州刺史不仅毫无音讯,甚至还将长州辖内诸地发生的饥荒瞒而不报。
      黄大人亲自到刺史府前跪求,却只得了刺史府的下人狗眼看人低的呵斥。他不得已回到晋陵,看着路边饿死的百姓,失魂落魄地回到县衙,等待他的是嗷嗷待哺的儿子,还有身边所有人期盼的眼神。

      “黄大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整夜。我们都以为大人只是心中郁结,想要静静,谁也不敢去打扰。就连小郎君又饿又病,我们也只能沿街去讨点生米回来熬煮米汤喂上几口。咱们……咱们县衙里是真的连点米都没有了,乳娘哪里还有奶水喂小郎君……”
      “但是谁能想到,只是一晚上的功夫,小郎君就没了。夫人哭得差点昏死过去,我们只能去找大人。可推开书房的门,看到的却是……却是大人悬梁自尽,身体都已经冰了。”

      孙县丞年近四十,并非科举出身,是黄大人上任后亲自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一向忠心恳恳,老实本分地做着黄大人安排的每一项工作。
      如今这个大男人哭得就像是死了家人一般,难免令孙蓬心生同情。
      “御史大人,”孙县丞看着孙蓬,虽有些犹豫为何新上任的监察御史年纪会这般小,可怎么也不敢小觑了他,“黄大人生前留下一些东西,大人可要过目?”

      孙蓬颔首,听见一旁的谢忱低低道了声“阿弥陀佛”,他随即问道:“黄大人故去后,他的夫人……如何了?”
      主簿去书房拿东西了,孙县丞抹了抹眼泪,有些局促地搓着手:“御史大人,夫人她……夫人她如今还留在县衙。”像是怕孙蓬不悦,孙县丞赶紧道,“刺史还未上报朝廷晋陵等地发生饥荒的事,恐怕就连黄大人已经故去的事情也一时还瞒着朝廷。我们……我们想等新县令走马上任后,再将夫人挪出县衙。毕竟,夫人一介女流,如今又成了个寡妇,又病又弱的,离了县衙,怕是谁也照顾不到她……”

      孙蓬倒是不在意这些,提出想要去拜见下黄夫人,却见县丞摇了摇头。
      “大人,您别去了。夫人的身体自产后一直不大好,如今大人与小郎君都故去了,夫人……夫人的神智已经有些不清楚了,您这时候过去,小的们也不知会不会伤到您。”

      孙蓬沉默,见他不再要求拜见夫人,孙县丞忍不住松了口气。一时间,内堂的气氛有些凝滞。而这时,主簿已经抱着黄大人生前留下的东西,匆匆赶了回来。
      那是一些册子,被孙县丞他们保管得很好。一本一本叠在一起,密密实实地压在一个箱子里。
      孙蓬打开箱子,从里头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册子仔细翻了翻,神情登时大变。

      “这些东西,在下可否暂时带走?”孙蓬盖上箱子,郑重道。
      孙县丞一怔,有些紧张地看着孙蓬:“这是……这是怎么了?”
      孙蓬深呼吸,却是不敢将话说死:“这里头的东西,都是黄大人的心血。”他顿了顿,“黄大人临死之前,都在想着晋陵的百姓。”

      那一箱子的东西,孙县丞并未阻拦,亲自送孙蓬一行人出了县衙。
      直到走远,孙蓬仍忍不住回头去看。
      县衙门口,那个身形消瘦,精神看着并不好的中年男人仍旧双手交握,躬身相送。

      “大师。”孙蓬回过头,手中的箱子沉甸甸的,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我想救他们。想代替黄大人,救这些苍生百姓。”
      谢忱的脚步微微一顿,孙蓬似乎毫无知觉,依旧往前走着,丝毫不知身侧的男人已经落后了自己半步。
      直到良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转身去看。
      谢忱就站在原地,唇角意外地弯着好看的弧度:“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叁柒】黄县令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