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一碗水不端平 ...

  •   跟着贺毓秀上课快两个月了,晏氏的那些旁支子弟渐渐生出不满来。
      平日上课的都是晏家从别处请来的先生,教的也是最正经不过的四书五经,松寿先生能亲自来上课的日子,一个月里头,不过十几日,上来便是之乎者也,临下课又布置功课,不是作文章,就是反反复复地抄书再抄书。
      抄一次可以,抄两次也就算了,可接二连三地要他们抄书。那些学生都有些不乐意了。
      有旁支追到正准备下课的贺毓秀面前,要求先生能够一视同仁,教他们同样的东西,而不是作文章抄书。贺毓秀抬眼,轻飘飘地看着他们,随口让小童喊来晏雉,要她当着这些旁支的面,将新学的东西,一字不落地背给他们听。
      晏雉也不含蓄,跪坐在众人身前,张口即来:“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
      旁支表情一僵。

      即便再笨,这时候听了晏雉背的内容,也该知道她说的究竟是什么了。
      一帮人面面相觑,一时脸色白了又红了。
      晏雉所说的话,皆来自所学,意思不难理解。
      说的不过是世人见识不明,只看重传闻名声,丝毫不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之说。只知道羡慕别人的,却从不思考为什么自己要羡慕别人。只知道别人学的好,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如别人。
      旁支看着坐在先生下手的晏四娘,心道,怪哉先生如此看重他们兄妹俩,拐外抹角教训人的本事也跟先生有的一比。
      贺毓秀换了个姿势坐在案几前,抬眼看着底下的学生,屈指敲了敲桌面,而后,咳嗽一声。
      众学生顿时紧张起来。
      “你们说一说,为什么觉得不公。”
      无人主动应答。
      贺毓秀低笑:“大郎和四娘是向我行了拜师礼,特地收的徒弟。你们是我开的私学,收的学生。你们说一说,这有什么不公的。”

      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公的。
      世间万事皆如此。
      就像参加了科举不一定能入仕,没参加科举却可以凭借举荐得到一官半职一样,入室弟子和学生本来就有着区别。
      怀带不满情绪的大多是晏氏旁支,其余的学生或者是东篱城中一些大户的子孙,虽也觉得先生偏心,可到底明白晏雉他们那是正正经经拜过师的。
      晏畈和晏筠坐在底下,互相看了看,而后又去看晏雉。
      他们的妹妹,明明才六岁,可这近两个月的学习,已经能将不少文章典故张口即来,又跟着学习书法,字虽写得算不上好,但也工整秀丽,能看出日后的好模样来。
      他们自觉自己天赋不及四娘,可也没什么好嫉妒。妹妹要是厉害,日后嫁个好人家,自然也能为晏氏,为他们带来益处。

      “行了。”贺毓秀一挥手,起身居高临下,看着学生们,“明日都穿得利索一些,让你们一起上一堂课,再看看,究竟有无差别。”
      话罢,原本跪坐在下手的晏雉已经起身,曲膝给底下的小郎君们行了个福礼,而后跟着贺毓秀走了出去。
      师徒俩一走,所有人顿时发出声响,争先恐后地表示明日一定要好好表现,若是能得先生青眼,说不定也能拜师,成为先生的徒弟。
      却唯独晏畈晏筠兄弟二人默默收拾好笔墨,准备回府后偷偷跟大哥问一问,明天究竟要上什么课。早点做些准备,免得明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四娘比下去了,丢脸。

      “大哥大哥,先生可有说明日上的是什么课?”
      一回府,兄弟二人便一头扑进晏节的院子里,想找他问一问上课的事。谁知,进了院子,除了几个洒扫的丫鬟,压根就见不着人。
      一问丫鬟才知道,兄长才刚回府,就被晏暹叫去了书房。
      兄弟二人也不急,反倒是在院子里坐下,沈宜瞧见他俩,忙让丫鬟去小厨房将茶水和点心端了出来,又陪着在院子中坐着喝茶,顺便问起私学里的事。
      等到晏节回来,二人想问上课的时,可看着兄长脸上怅然的神情,面面相觑,遂疑惑道:“阿爹同大哥说了什么?”

      沈宜一眼看去,见晏节脸色不大好看,忙迎上前去,低声问道:“可是阿翁又说什么了?”
      “也不是什么多要紧的事情。”晏节怅然道,“不过是有旁支的叔父们跑来告状,说今日在学堂上,四娘拐外抹角地将人数落了一顿。阿爹好面子,觉得有些气恼,想让四娘别再去上学,可又怕惹恼了先生,故要我去跟先生游说。”
      沈宜点了点头,伸手掸了掸晏节的肩头:“阿翁是一家之主,自然要顾忌多些。这事你就原原本本同先生说上一说,到时候先生恼了,阿翁也不敢强求。”
      晏畈有些迟疑,上前问道:“这事,与姨娘可有关系,会不会是姨娘又……”
      晏节扭头,看着同父异母的弟弟,缓缓摇头:“与管姨娘无关,的确是旁支的叔父们告的状。”顿了顿,晏节又道,“管姨娘那边,二郎,你只需说上一句四娘也可以跟着学掌家了,想必姨娘就会帮着我们劝劝阿爹,让四娘跟着先生多读点书。”
      晏畈恍然,一旁的晏筠见他显然忘了来的目的,赶紧询问上课的事。
      晏节眉头一挑,笑着看他俩,问:“可知六艺?”

      《周礼》有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斯君子在世,需通五经贯六艺。
      贺毓秀的私学,既教授四书五经,也教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在别人家的小郎君小娘子六岁还在读《千字文》,读《急就篇》识字的时候,晏雉的课外读物是《杂抄》、《古贤集》、《颜氏家训》和《兔园策府》。
      至于人人幼时都要学要背的《九九乘法歌》,那是晏雉跟着沈宜学女红的时候,顺便学着背下的。
      外头人人都说晏家四娘是个神童的时候,没人会去想,这个小神童竟然会每日挑灯夜读。
      是以,既然松寿先生说要一同上一堂课,所有人都跃跃欲试,打算在先生面前好好表现一把,最好能间接将先生看好的兄妹二人给打压下去。
      只是,等到他们到了私学门口,却见先生身边的小童站在门前,绷着一张脸,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对着一波接着一波过来的学生讲先生在郊外的庄子里等着。

      郊外的庄子,指的自然是晏家的一个庄园。
      为什么要到郊外的庄子来上课?贺毓秀摸着光秃秃的下巴,表示这里宽敞,能活动开手脚。
      学生们纷纷坐着马车、轿子赶到庄园的时候,跟着晏府的下人走到院子里,就瞧见屋檐下正一道在玩投壶的兄妹二人。

      贺毓秀咳嗽两声:“都来了?”
      众人齐声应和。兄妹二人也停了游戏,整理仪容,笔直地站在先生身后,一大一小,看着十分恭敬。
      那几个闹事的旁支看了看晏节,又看了看作小郎君打扮的晏雉,眼皮垂了垂,互相看看,推搡出一人。
      “先生,今日要教学生们什么?”
      贺毓秀微微抬着下巴,扫了众人一眼,对上那个被推出来晏小郎君,漠然道:“六艺。”
      学生们个个面面相觑,晏小郎君更是突然拔高了声音:“先生当真要教我们六艺?”
      贺毓秀摆摆手:“礼乐射御书数,此为六艺。你们昨日既然都说先生不公,那今日便让你们一道上一堂课,这堂课名为六艺,却不全是六艺。”
      “那先生究竟要教我们什么?”晏小郎君小声地道。
      “射。”

      庄园后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因园子里有仆从打理,空地上并未杂草丛生,相反平平整整的,十分干净。空地一旁摆了架子,上头放着各式兵器,空地的那一头还数着一排十来个箭靶子。已有仆从,从园子的仓库里,翻出了几张弓,和一箱子的箭矢。
      学生们看得有些目瞪口呆,就连晏畈和晏筠都觉得十分吃惊,忙抬头去看兄长和四娘,却见他二人面色如常,似乎早早就知道这庄园里藏着这么多的东西。
      可实际上,晏节也是才知道,不过他惯常忍耐,故而才能在看到这些东西时,脸上没有表露出太多的吃惊。
      至于晏雉,却是从上一世时就知道了这些。
      晏氏高祖既能得成信侯之名,其子嗣怎么可能真的会马上弃武从商,必然在迁居东篱之初,也曾不忘习武。
      郊外庄园里的刀剑□□在上一世的时候也曾经让晏雉惊讶过。现在再看,却已经不会再觉得吃惊了。

      贺毓秀弯腰拿起一张弓,试着拉开,放手,弓弦轻轻“嘣”了一声。又拿起一支箭,看了看箭头,看了看翎羽,遂丢回巷子里。
      他回身,将弓依次抛到几个学生手中:“别的不用多说,先依次给为师看看你们的射礼学的如何。”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一碗水不端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