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先生教导 ...

  •   “大郎和四娘出海捕过鱼吗?”
      “没有……”
      “去过码头吗?”
      “学生去过,四娘年纪小,又是女儿家,一直未能被带去码头。”
      贺毓秀闻言,“啪”一声合拢手中书册,甩了把衣袖,哼道:“那好,今日,为师就带你们去码头转转。”
      晏节眉头微微皱:“师父,码头太乱,四娘还小,似乎不大好……”
      贺毓秀不为所动,转头看着已经乖巧地收拾笔墨的小徒弟,冷声道:“大郎的顾虑为师也知道。只是四娘若只是个娇滴滴的小娘子,为师也不会收她为徒。”顿了一顿,“女子虽不能为官,却不妨学识渊博一些,也好过日后只会红袖添香,操持庶务。”
      晏节愣了愣:“可既然身而为女子,成亲后自然要操持庶务,若能红袖添香,更是最佳……”
      贺毓秀接得顺口:“你自己瞧瞧四娘,你可舍得她日后为了个兴许连才学都比不过她的人,退居内宅,只为掌家?”
      晏节直接噎住。
      “大郎,你自己问问四娘,可是愿意如此。”贺毓秀摇了摇头,喊来丫鬟,跟着回房更衣,准备出门一趟。
      晏节低头去看晏雉,只见她缓缓摇了摇头,他终究还是恍然明白先生要比自己更懂得四娘的心思。

      其实谁也料不到聚英寨那日会出事,更别提以晏雉这般年纪,竟然自那日聚英斋的事后,会在东篱城中传出“神童”之名来。
      当日在聚英斋目睹了全部过程的文人,虽有些脸皮薄,觉得被个小娘子比下去了害臊的很,但也有脸皮厚,丝毫不在意的,旁人问起,连声夸赞那还是稚龄的晏家四娘。
      先说“神童”,赞叹于她小小年纪,又是女娃娃,却能将先人之言张口即来。
      又说“神勇”,在成年人都不敢直接对上发怒的都大时,就这一个小女娃,沉着冷静地上前,几句话将人说得有些不知所谓。
      虽形容上有些夸张了一些,却不难看出文人的佩服。

      于是,就连听到传言的晏暹,也不知该训还是该夸赞,最后只得叹了口气,说了句“初生牛犊不怕虎”。末了难免觉得熊氏这一胎生的是个女儿,委实可惜了。
      若是个男儿,倒是能为晏氏增添名声。
      听说了晏暹的这一评论后,贺毓秀却是当着兄妹几人的面,冷冷哼了一声,喝了口茶,说了句“观其后效”。
      原以为晏氏可惜就可惜在成信侯后,再无人入仕,不然倒是能搏出一个世家身份来。
      可现下看来,晏氏没落,成了商贾之家却也是并无道理的。当家的如今眼界,也只能如此。

      师徒三人出了私学大门,直接就钻上一辆马车。这一回,饶是贺毓秀再随性惯了,也不敢再放任晏雉身边没人,遂点了她身边的大丫鬟跟上,又命晏节也带上自己的仆从,这才让马车往码头那儿去。
      不知坐了多久,渐渐有咸涩的气味穿过车帘一角,飘进车里。而后,就开始听到有人在叫喊:“刚下船的肥鱼咯,新鲜的,还活蹦乱跳的,赶紧来买哟!”
      那一头,又有人喊着:“有螃蟹咯!这儿还有虾,弹得可厉害了!”

      再往前就到了码头边。码头上停了很多来接人或是送人的车,边上还有一长排的马桩,上头拴着几匹马,正低头在马槽里吃草,尾巴一摇一摆的,像是对周身咸涩的气味毫不在意。
      码头被分作两边。码头东面专门用来停靠载人的船只,或运输货品,或来回载客,大大小小列了几个栓船的桩子。西面的几个码头则是专门用来停泊渔船的。
      这时候两边送人的送人,卸鱼的卸鱼,一时忙乱无比。
      师徒三人下了马车,走在拥挤的码头下,时不时就被来往的人撞了一胳膊。
      晏雉被涌涌人潮挤得有些晕头转向,再加上混杂在一起的各种古怪的气味,脸色渐渐有些发白。忽然腋下伸来双手,身子一轻,她回过神来,已经恍然被兄长抱了起来。
      贺毓秀回头看了兄妹二人一眼,见晏雉无事,被晏节护得好好的,这才回过头去,继续看码头边上那一筐筐的鱼虾。

      刚上岸的鱼,总是最能卖得出去。很多大户人家负责厨房每日采办的,总喜欢跑到码头来买鱼虾。一时半刻功夫,那些才上岸的鱼,就会几百尾几百尾地就没了。
      有个卖鱼汉,吆喝的最起劲,成筐的鱼虾也卖得比别人快一些。这会儿正收拢鱼筐,在蹲着数钱。
      贺毓秀走过去同他攀谈起来:“杜三,今日卖得格外的快啊。”那换做杜三的卖鱼汉听到声音,抬头一看,咧嘴笑道:“是先生啊,今天又自己过来买鱼?我这刚卖完,要不我帮你去别人摊上挑一尾好的!”
      没读过书的人总是尤其敬重那些教书育人的先生,杜三在头一回跟贺毓秀做过生意,晓得他刚搬到城里开了个私学教人读书,立马就敬重了很多,每回他来,都会帮忙挑条最新鲜最肥美的鱼。

      “不用麻烦。”贺毓秀笑,目光一转,望见杜三旁边还留了一个竹篓,里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努力往外爬,随口问了句,“杜三啊,你这里头装的什么,不倒出来一块卖?”
      杜三一低头,伸手摸了摸鼻子,留了一笔头咸涩的海水:“我自个儿抓的虾爬子。这快秋天了,肉没那么肥了,吃的人也就少了很多。试着卖,卖不出去就带回去自己烧了吃,也不浪费。”
      贺毓秀回头看了眼身后跟着的兄妹二人,蹲下身,推了推那竹篓子,问道:“虾爬子可是好东西。杜三,要么,你卖我得了。”
      杜三这时候也瞧见了跟在贺毓秀身后的兄妹,奇道:“先生这是要买回去给家里的小郎君小娘子吃?”
      平日里这虾爬子,还真没什么大户人家的买,多的是舍不得买新鲜的鱼虾,又嘴巴贪点腥味的买点回去。贺毓秀要买,杜三的确是有些惊讶。
      “嗯,家里的小孩没吃过虾爬子,买回去给他们尝尝鲜。”
      贺毓秀也不解释什么,取出几文钱给杜三。杜三收了钱,跟着晏节过来的阿桑赶紧几步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竹篓子。

      晏雉还以为,买了虾爬子后,贺毓秀就要打道回府,不想先生又带着他们兄妹二人往码头上过去。
      码头边上,海风还有些闷热,一阵风扑面而来,带着咸腥的气味。晏雉打了个喷嚏,晏节怕她被风吹得受寒,忙将她抱紧了一些,又怕来来往往的人太过拥挤伤着她,小心地在人潮中移动。
      “四娘啊。”贺毓秀在岸边停下,空闲的一个船桩前,涌来熙熙攘攘的鱼贩,其间还有妇孺,争先恐后在岸边人群里踮着脚向海上张望。
      “先生。”晏雉应道。
      “你看见那船了吗?”
      晏雉抬头,极目远眺,远处海平线上,有一黑乎乎的影子,正越来越大,渐渐向岸边接近。“学生看见了。”
      “那个就是渔船,一艘船出去,时而满载而归,时而空手而回。你们看看周围这些人,看清楚他们脸上的表情了吗?”

      晏雉转头看着。
      那些在岸上候着的人,拥有着同样欣喜的表情。
      那些鱼贩满脸欣喜,是因为又有一艘船可能载着满船舱的新鲜海货回来,低廉的价格收购这些海货后,鱼贩们可以转手卖出可观的价格。
      还有那些妇孺。大多是渔民的家人,在家中算着日子差不多了,便迫不及待地跑来迎接海上归人。有呼喊阿爹的,也有喊着丈夫名字的。
      晏雉看着渔船靠岸,有人从船上伸出船板,踩着板子跳到岸上,船上有人下锚,已经上岸的则在码头将船绳拴在桩子上。当船上的汉子们抬着一筐筐鲜活的海货上岸的时候,码头上的人都沸腾了起来,熙熙攘攘地涌了上去。

      晏雉不语。贺毓秀已经开始自问自答:“他们都在笑。但不是所有人。”
      晏雉一愣,不远处忽的传来嚎啕。晏节抱着她跟在贺毓秀身后,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却见码头一边围着一圈人,往里看,只见中间跌坐着一个年约四旬的妇人,抱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身后还站着一个正抹着眼泪的少年,看模样应当是母子,眼下哭得悲戚,旁人看得也十分心疼。
      妇人一边哭嚎,一边在喊丈夫的名字,两个孩子也在边哭边喊着阿爹。旁边围观的人里也有跟晏雉一样刚刚过来的,低声询问怎么了。有知情的叹了口气,回答说:“男人掉海里回不来了。”
      贺毓秀叹了口气,从人群中退出来,伸手摸了摸晏雉的脑袋:“这就是百姓,苦乐随行。”
      晏雉有些迟疑。
      “先生为何要带我们来此?”晏节有些迟疑,思虑再三,到底还是问出口。总不会只为了买一竹篓虾爬子,看一眼渔船出海归来。
      贺毓秀一听,哼哼两声,说道:“你是要入仕的人,眼光要放得比谁都长远。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君之事,即为百姓事。”
      贺毓秀见兄妹二人若有所思,又道:“四娘,回去将今日之见闻,作篇文章于我。至于写些什么,就看你今日所想所思。”

      兄妹二人一同拜师,虽上着同样的课,学差不多的内容,但显然贺毓秀对晏雉的教导,更偏重于泛学广知,且又十分注重基础的培养。论起作文章,晏雉写的要比晏节更多。
      贺毓秀从收徒之日起,就心中明白。
      他所要培养的,不单单只是一个精通四书五经的学生,更是一个可以为民谋利的栋梁。科举不过是一块入仕的跳板,科举不行,还有举荐。晏节但凡能成才,他就能帮着为其在朝中谋一职。
      至于晏雉,他很想知道,自己究竟能将这个小娘子培养成什么模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先生教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