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修】第四十二章僧道来访宝玉懵懂 甄家被抄探春慨叹 ...
-
卫若兰得了信,便约了宝玉出来,跟他打听他表妹湘云。别人家里闺阁女儿的事情是万万不能传到外边去的,偏偏宝玉从前就爱四处宣扬自己姐妹的才华,惹得他这一帮狐朋狗友也不怎么避讳了。宝玉虽然兴致不高,却也知无不答言无不尽。一杯酒还没下肚,就把湘云的性情爱好趣闻逸事都说了个一干二净。他心里还有个痴念头:一个是自己的好友,一个是自己喜爱的表妹,若能促得他们二人鸾凤和鸣,岂不是一件好事?
不料,卫若兰的想法却与宝玉的预料大不相同——他见宝玉对自己将来的妻子如此了解,心先灰了一大半,以为湘云是个行为不检点的女子。这倒冤枉湘云了,虽然她对宝玉有些恋慕之情,在贾府也常常一起顽,不合规矩的事情却是不敢做的。而且,纵是贾母疼爱湘云,也绝不肯因为她坏了宝玉的名声。
宝玉不知卫若兰的误会,又与好友对饮了好几杯。茗烟在一旁愁眉苦脸地劝道:“二爷少用些酒吧,不然回去之后袭人姐姐和李奶奶又要骂我了。”
一听茗烟提到自己院子里那最爱唠叨的奶妈李嬷嬷,宝玉一脸扫兴地放下酒杯,口中嘟囔道:“她是哪门子的奶奶,你对她比对我还恭敬!”但抱怨归抱怨,想起李嬷嬷唠叨起来的架势,宝玉还是悻悻地不再喝了。
卫若兰轻笑片刻,又道:“昨日冯紫英邀我们几个去城外习射,还问起你为何不到呢。说起来,最近我们几次小聚都没见你出来,府上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宝玉皱着眉解释:“眼下倒没有什么事。只是前番我二姐姐归省,老太太听说二姐夫学问做得好,托他介绍了个外面书院的先生给我和环兄弟认识,还盼着我去参加书院明年的岁试。你也知道,我院子里的袭人她们也净讲些仕途经济的好处,整日跟念经似的,弄得我头都大了,因此这几日只在家里念书。”
“原来是让院里的女裙钗给挟制住了,真真不愧你绛洞花主的名号!”卫若兰抚掌大笑,随即又叹道,“其实你我乃是同病相怜。你道我们家老爷为何这么仓促地给我和你史家表妹定亲?他早就看我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不顺眼,预备着把我扔到军营里自生自灭。”
这回轮到宝玉捧腹了:“我还奇怪你怎么就转了性,原来是令尊的功劳。”
两人互相倒苦水自不必提,正聊到兴起,宝玉的小厮茗烟为难地进门,凑上前来小声道:“二爷,外头有两个疯疯癫癫的和尚道士,口称二爷的名字,非要进来一见。我们叫他走开,那厮就在门口吵嚷起来了,嘴里还胡乱念着什么经,二爷您看?”
若是旁人,早就叫小厮把他们轰出去了,偏偏宝玉不以为忤,反而笑嗔:“你懂什么?快去请二位师傅进来一叙。”
卫若兰摇头轻笑,茗烟则一脸无奈地把那一僧一道迎了进来。
却见一个癞头和尚一个跛足道人悠闲地进了门,口中直道:“玉兄别来无恙。”
“二位师傅请坐。”宝玉忙道,又十分惊奇,“弟子小名有个玉字,为何师傅也如此称呼?”
他二人毫不客气,径自在椅子上坐了。
“玉兄有所不知,我们与你那块玉却是大有渊源。”癞头和尚卖了个关子,叹道,“青埂峰下一别,至今已经有一十五载了,善哉善哉!”
原来,这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四处游历,这日掐指一算,得知十五年前青埂峰下的那块未能补天的顽石偏离了命运的轨迹。当初警幻仙子为了绛珠仙草等姐妹,一怒之下把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给改了,但僧道二人却不知情,急忙赶到京城化解这一劫数,以扭转这块石头的命运。
宝玉忙把那块通灵宝玉从脖子上解下,一边把玩一边问道,“师傅说的是不是这块劳什子?难道它还有什么来历不成?”
僧道二人对视片刻,跛足道人无奈小声叹息:“痴儿啊痴儿,这石头本是你的元神本尊,竟连自己的来历都不记得了!”
卫若兰觉得无趣,撇撇嘴起身道:“既然二位师傅找宝玉有事,弟子就不打扰了。”说罢,他朝着众人拱了拱手,就潇洒地告辞了。
宝玉不在意地摆摆手,扭头竟与那一僧一道畅谈起来,还对小厮茗烟道:“你且去外边候着,没有我吩咐不必进来。”茗烟非常无奈,只好喏喏地退下,也不知他们三人到底谈了些什么。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宝玉才噙着笑意走出房门,命茗烟准备回府。茗烟忙上前笑嘻嘻地问道:“二爷,那两位高人都说啥了?也跟我说说呗。”
宝玉和他们没大没小惯了,也不着恼,只把这话头给岔了过去。
房内,跛足道人一再摇头:“原本指望此番下界将他化了去,了却这一桩心事,没想到顽石尘缘未断,却是白跑一趟。”
癞头和尚嘿嘿一笑:“道兄何必心急?玉兄乃是时候未到,你我略等他一等,若是依我所料,不出两年便是他参透之时。”
跛足道人颔首:“那就依兄之言,我等先去逍遥一番。”
茗烟总觉得一僧一道来头不小,心里有些惴惴的。回去之后袭人照例找他询问宝玉一天的去向,茗烟便跟袭人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还不放心地提醒她:“咱们宝二爷平日最看不上和尚道士之流,这回反倒恭敬得很,我问二爷到底说了什么,二爷竟然一点也没透露,真是怪异得紧。我想他二人一定来历不小,袭人姐姐可千万要仔细了,不如索性回了太太。”
袭人果然把此事报给了王夫人,只是王夫人现在却顾不得宝玉这边了。
原来,江南甄家被抄了。
甄家抄家的事情在贾府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但主子姑娘们也都多少地听了一耳朵。只是虽然贾家与甄家有旧,但毕竟两家离得远了,近几年的来往也不似以前那样频繁。况且,自从元妃特意叮嘱贾母,告知当今皇上有意拔除甄家之后,贾母便嘱咐了贾赦贾政和甄府保持距离。因此,贾政等对甄家来的管事都避而不见,甄家这件新闻传了一两天,就没几个人在意了。
秋爽斋中,翠墨偷偷地朝侍书眨了眨眼,低声问道:“外面天气晴好,姑娘却闷在屋里唉声叹气的,究竟出了什么事?”
侍书尚未答话,探春听见两人在角落里嘀咕,便道:“有什么悄悄话要瞒着我呀?”
翠墨不好意思地答道:“是我见姑娘总是皱着眉头,问侍书姐姐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话匣子一打开,她就收不住了,“我是个愚笨的,只晓得环三爷能到外头念书,赵姨奶奶的待遇也越发好了,却不知姑娘怎么还发愁呢?”
探春喜她忠心,笑道:“我愁的自然不是他们,江南甄家被抄的事情,你们也都听说了吧。”
翠墨支支吾吾地不敢答话,侍书小心地说:“是听说了,只是太太吩咐下来,谁敢议论甄家的事情,就要打发到郊外的庄子上去,因此我们并不太清楚。”
探春不由得冷笑:真不知道是否该称赞老太太跟太太“当断则断”呢!因历经过一世的缘故,对于甄家被抄一事的前因后果,她比凤姐宝玉等都更明白一些。甄家跟着义忠亲王一条路走到黑,到了现下才想回头,却是来不及了。
探春心想,记得前世荣国府抄家的时候,有一项罪名说的是私藏犯官财物,说的应该就是甄家的赃银吧。
回过神来见翠墨正眼巴巴地等着她解惑,侍书也难掩疑问的眼神,探春便解释道:“咱们今日只在这院子里自己说道几句,碍不着他们的事。你们是家生子,肯定都知道甄家和咱们贾府一直联系密切,只是这半年才有些疏远了。我估摸着,老太太和太太她们想必一早就得了不好的消息,因此才打算和那边撇清关系。但甄家所犯的过错远远不止纸面上的那些罪名,真正的由头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呵,听说前朝的时候甄家曾经几次接驾,可是先帝面前的红人呢。”
侍书心思转得快,会意地点了点头,翠墨却还有点糊涂。探春也不点破,只道:“你们且看着吧,咱们家也难免这一场祸灾。唉,只希望到时候环儿已经有所成,我也能像二姐姐一样许了人家,你们两个也都可以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侍书和翠墨都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