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二十四章 ...

  •   然而都道流光容易把人抛,漫漫炎夏虽然因为暑热而显得沉滞,真要了去也去得轻忽,叫人颇有惊风白日之感。尤其当暑热尚未褪尽时,甚至不是那么容易觉察。若非看到澄心湖中的莲蓬熟透后兀自垂首弄姿,而那浑圆的荷叶也终于褪去了沉沉的凝碧,摇曳出渐次的秋色来,几乎叫人想不起秋时已至。

      但还是有人把这些放在心上的,比如即将到了农家获稻的时候,这关乎生民一年的口粮,向来是一件大事,而官中也有一批罪囚要处刑,待上复天子后,便要处斩。

      本朝不尚苛刑峻法,人犯的处决都要天子用玺,但天子毕竟年幼,这一桩,先前一直都是混在一堆需要请玺的奏折里送上去的。

      可今次不同,景颐自从那日与自家侄儿一席长谈之后忽然就觉得天子虽然还年少,但确实已经长大了不少,故而这一次,他将那已经由台省宰执们副署了秋后处斩的名单细细地看了一遍,末了抿了抿唇,将之放入袖中拂衣起身,向身边的那明德殿过来当值的内侍问道:“陛下现在何处?”

      “回王爷的话,陛下现在应该与镇远侯世子一道在覆雨榭游赏。”那内侍望了一眼天光,很快便答了出来,景颐颔首应了,便叫人准备肩舆向覆雨榭去。

      覆雨榭便是澄心湖边那亭榭的名字,与本该叫做翻云阁的东暖阁是一对儿,乃是高|祖皇帝亲自取的,但后来武帝极爱东暖阁的位置,偏不喜欢“翻云”这个名字,又因为那暖阁于西宫也有一处相似的,便索性叫了东暖阁。反倒是这覆雨榭的名字留了下来。

      路上的时候念起这些日子来,都没听说自己那好外甥惹下什么是非,景颐心下很是满意,且据闻章家阿兄最近闲来无事,也总在整理抄录前人校注的兵法,联系先前所说的抄书养性,他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暗自想着回头要提点那个孩子一下,让他不要错过了难得的机遇。

      远远看见了覆雨榭他便下了肩舆,黄纱帐幔垂覆之下,少年们的笑声传得有些远了,也不知是在笑什么,大抵又是伯异在给天子讲些边城风物或者军中趣事。

      景颐忍不住也弯了弯嘴角,作为大齐国中最讲究礼仪规矩的地方,这宫城委实已经沉寂了多年,他都记不得有多久没在宫城里听到这样的笑声了,而孟秋午后的日光还残留着盛夏的朗烈,逆光仰起头会刺得眼睛发痛,所以他也只是略望了望,便收回了目光。

      大齐的摄政王殿下理了理袍袖步态优雅地穿过九曲蜿蜒的廊桥,悠悠地往覆雨榭走去,除了走得格外慢些,竟叫人看不出他是个有蹩疾的人。

      他身上那沉黑的袍服被汉白玉的阑干一衬,越发显得庄重肃穆,袍子上的绣金纹样也更醒目起来。这一袭服色在以红黄二色为主的宫城中极其显眼,故而早有眼尖的内侍望见了他,匆匆向亭榭中的两位禀告,一时间倒像是吵闹的书院里陡然来了先生,所有人都屏息静气的,没待景颐走近,气氛居然端庄凝重得像大朝会一般。

      大齐的摄政王殿下忍不住停了步子摸了摸自己的脸,自忖向来也算是温和宽柔,平易近人,怎么年纪还没大,就已经有了迂腐不化的老学士一般的震慑力。

      但他很快又被自己这个念头逗笑了,想来是方才被这两个少年郎感染,又叫这日头一晒,他居然也有点现出原形,后知后觉地回忆起了自己也不过是个年轻人的事实。

      他在心里偷偷地用荒腔走板的戏腔,学着往日听过的小生掐着嗓子咿呀着道,小王我是那靖和八年生底人呀,至今虚度过了,廿三载的春秋光。

      旋即又觉得自己真是被日头晒晕了才会这般,但还是忍不住笑,就干咳了一声想要清清嗓子,抬手掩唇的时候,袖中那份沉甸甸的表章蓦地一坠,他才突兀地想起,自己袖里还装着上百条人命。

      笑意于刹那间烟消云散,景颐轻轻地叹了口气,隔着那半透明的帐幔看着里面正襟危坐的年少天子,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残忍,但很快就释然了——这并不是残忍,如若将他当一个寻常的孩子一般保护得太好,那才是真的残忍。

      须得是身居九重,执掌天下,一言决人生死的,方可谓天子啊。

      便于明黄帐幔前微微欠身,朗声道:“臣豫王颐,求见陛下。”

      “皇叔快请入内。”景皓扬声应了,段殊早已起身侍立一旁,景皓指着那张空下来的椅子让自家皇叔坐了,景颐谢过后便径自坐下了,面上的神情是一贯的浅淡柔和,全看不出方才那一番喜悲来。

      景皓看了看他的脸,先问道:“不知皇叔前来,可是有什么要事么?”

      “倒也没什么……方才陛下和伯异在说什么?”景颐转眼看向侍立一旁的少年郎,段殊略低了下了头,不甚自在地道:“些许边城趣事,聊博天颜一笑。”

      “这样。”景颐并没有追问是怎样的趣事,只款款笑着道:“伯异,听闻章相让你抄书养性,卓有成效?”

      段殊听到章舜卿的名字就有些来气,但面上分毫不敢表现出来,恭谨地笑道:“是。说来也是多亏了舅舅,章相委实端方君子,甥儿受教于门下,颇有所得。”

      景颐只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颇有所得便好,章相府上是簪缨世宦的门第,藏书之封,冠绝洛阳,你抄书的时候可要留心些——他虽端方清正,为人又有些简傲,看起来不好相处,但本性乃是淳德君子,向来不对好学的晚辈藏私。”

      段殊唯唯地应了,又反应过来自己这些日子抄到的,好像确实是些有关兵戎的东西,不由留了一份心,打定主意明日要把那些厚若韵书的东西仔细看看。

      自己这舅舅绝不是会无的放失的人,没准那些破书当真有些什么用处呢。

      他那边思量着,蓦地抬头,却见那叔侄两个都在看着自己,一个意味深长,一个饶有兴味,忽然就意识到了个事儿——

      摄政王不像是自己这般的闲人,以无事陪天子闲聊为正业,此来多半是有军政要务,而自己不过是一个镇远侯世子而已,还远不够资格听。

      于是当下知情识趣地找了个由头告退,片刻不敢少留。

      眼看着段殊走得远了,景颐才漫不经心地道:“陛下似是很喜欢与世子叙话呀。”

      景皓略略颔首,摆出一脸哀怨来:“深宫寂寞,无以排解,幸得表兄风趣广博,聊慰寂寞而已。”

      那像模像样的腔调呛得他皇叔亦是忍俊不禁,失笑摇头后,好容易才敛住了:“陛下这是哪里学来的腔调?实在是……下次切莫如此。臣正要说呢,天子伴读的人选已经有了眉目,吏部苏尚书的长子世儒,年少颖悟,俊雅方正,而门下殷侍中的二公子素有捷才,也是少年俊彦,回头臣去催一催宋与归,叫他赶紧定下,也免得陛下——深宫寂寞?”

      景皓忍不住朗声笑了出来,觉得皇叔今日似乎是心情很好的样子,颇有些往日没有的风趣,待到笑完了方才对着外间喊道:“玉锦姐姐,拿些喝的来。”

      外间侍立的尚仪女官应声,很快端来了两个碧玉小碗,景皓径自取了一碗喝,同时向他皇叔做了个请的手势。景颐也觉得口渴了,谢过景皓便端起了来,直到碗到唇边才看清碗里盛着的,是奶白的酪浆*。

      淡淡的奶香扑鼻而来,景颐看了看碗中的酪浆,缓缓地把已经唇边的碗放了下来,但放了一半手又顿住了,似乎是迟疑了一下,复又凑到唇边,抿了一点点。

      景皓早见到了他这番动作,有些不明就里,便解释道:“阿淘自从那次意外之后落下了些肺疾,常常咳嗽,母后也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说是酪浆最为养人,就让他平日喝这个。朕也尝了尝,调了蜂蜜后很是香甜。”

      “确实不错。”景颐笑得温和,但方才的浅尝辄止显得并不像是很喜欢的样子,说话间将手边的碧玉碗搁下了,舌尖无意识地舔了舔唇上沾到的些许,而后便端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将袖中那本表章拿了出来,双手递给景皓,“这一本,原就该要陛下过目的,但先前,臣与朝中诸公都觉得陛下还太年幼,到如今,臣以为陛下年岁渐长,亦已有了足够的担当,也该当自决了。”

      景皓迟疑地接过,翻开了仔细看了起来,景颐却又去看方才被他搁回桌上的那碗酪浆,片刻后端了起来,又抿了一小口。

      不同于景皓的猜测,他自幼就极爱酪浆的口味,只是向来脾胃虚弱,不耐这滋补养人的饮子,往往喝得多了,便要害泄泻之症,后来就被禁了,算来倒是好多年没喝到了。

      那醇厚的乳香沁喉而入,叫人有些欲罢不能,他忍不住又喝了一小口,有些侥幸的想,如今不比年幼的时候,稍微喝一点,料是无妨的。

      而景皓已经抬了眼,颇有些讶然地道:“这是……秋决的死囚名单?”

      景颐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碧玉碗,淡淡地应了一声:“是。秋决之徒,往往罪无可恕,但他们终究是陛下的子民,其生死,当决于陛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