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燕儿被惦记Ⅰ ...

  •   在乾隆提出要从重处理那位八旗弟子的时候,所有的汉臣都为之惊愕。
      不过很快的,他们就将这惊讶压下,尤其是以纪晓岚为主。至于原因:乾隆有太多的脑抽前科,很抱歉,这些个非常‘熟悉’他脾性的不幸朝臣们以及不敢相信这位爷的任何决断了。

      不过,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乾隆接下来说的话。
      他说,要真正的推行‘满汉一家’的政策;并且就其提出了许多条例。

      想当然,这些个会影响到满蒙八旗地位、侵犯到他们利益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以宗室的几位老亲王为首的强烈反驳;与之相对的,乾隆此次的认真和固执得到了为数不少的、以御史等为首的文臣们的赞成。

      至于和亲王弘昼,被这一宛若晴天霹雳等的消息砸下,愣了许久之后,适才给了自家皇兄一鄙视的斜睨,适才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作为弟弟,他总不见得给自家终于看透了满汉不和给整个大清带来隐藏危机的皇兄上巴掌。

      和亲王其人,说他表面看起来荒唐无比,可他却是整个朝堂之上为数极少看得清形式的人。
      曾今不说,并不代表他有私心或是顾忌不想说,而是因为,他深知自家皇兄的‘自高自大’,加上整个变革会遭到的阻碍,他这人深知明哲保身之法,自是不会去做那出头羊。毕竟在潜府中,年岁相当的两人可算是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也正因如此,自家皇兄的小心眼和忌讳,他可谓是一清二楚。因为唯恐引起他的猜忌,遂而他才会如此荒唐放纵着自己、在借此迷惑众人的眼之时也向乾隆宣告自己没有不臣之心。

      正因为他的这一份投诚,他这些年才能够这样顺顺畅畅自自在在的度过。可纵使这样,他还是没能保住他和福晋吴库扎氏的唯一的女儿——和婉,生生让她被抱进了皇宫,成了乾隆养女,好一个和硕和婉公主,从此君臣父女,纵使对面相遇也不过只是陌路人。

      可即使这样,他也不能在这等紧要的关头因为私人情感而挡在意欲变革的皇兄身前。他毕竟是他的兄长啊,纵使为帝多年,他可能已经忘记了最初那些时候两人的相依相偎,可他却…

      对于弘昼出乎意料的鼎力支持,乾隆先是一怔,随即微微扬起的凤眼之中划过几丝感动。
      终是自家兄弟,在弘昼的心中,终是还将他当哥哥的。否则,如此损人不利己的变革,他又何须这般大力支持,为自己招揽着仇恨值。

      可若是在开关施行对外贸易之前,满汉的融合尚未完成,那么到时候他为大清迎来的,可能是除却内忧以外、强力的外患。由此,满汉一体化,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
      时光不等人,现在乾隆唯一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宛如蜗牛爬一般缓慢前进着、朝堂之上尚且被民族分化所引起的那些小利益所阻断的时候,在跨海相隔的那些个国家,已然飞速跨入了新的世纪。火枪、大炮、航运…大清需要同时起步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可笑这些个官员竟是对即将来袭的暴风骤雨没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依然一味的追求着属于自己的那点微薄利益!

      忽然间,这位高高在上、斜倚在王座上的帝王理解了;为何后世之中原本应当以身为大清子民为荣、威武不能屈的八旗子弟会出现卖国求荣的叛徒——因为从一开始,就连他们的祖先,对大清也没有一点的归属感;只要有任何人可以给予他们超过大清所能给予他们的恩惠,他们立马就会朝着对方点头哈腰低贱的依附着他们。
      更可恨的是,而今的他找到了这个关键,却因为那些注定永远都见不得光的秘密,而不能直接将改革顺利实施…这对于他来说着实有些讽刺。

      与曾经对汉臣…尤其是那些个御史们厌恶的态度截然相反,他而今不惊为这些说起来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够雄纠纠气昂昂的应对着死亡的书生而叹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无论改朝换代与否,受伤的始终是百姓;尤其是清初之时的那些个蛮书呆们。杀鸡儆猴这话套用在明明并没有反抗清朝的他们身上是最好不过的了——已经数不清有多少的‘才子们’因而丢了性命。可纵使这样,在圣祖康熙放出‘满汉一家亲’的传言之时,还是有着一大帮汉人学子寒心苦读几十栽,为的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报效朝堂。御史说起来是个不大不小的闲差事,可偏生也唯有他们,才能够将‘忠诚’这一词发挥到极致——甚至于以死上谏:尽管有的事情,事情的起因在他眼中也不过只是一件小事罢了!

      ‘若是满汉合为一体,满人的勇猛向前和汉人的智慧忠诚结合,我泱泱大清,又何愁四方来犯?’看着御史们妙语连珠反驳的那些宗亲们哑口无言、只得涨红了脸闷不啃声等待着他的决断,乾隆不惊暗自叹息着。
      那一刻,他的目光幽幽定焦于一点,似是透过时间的缝隙望到了多年以后他所希望看到的那一幕。少时,他醒神,忽然间拍桌定案强硬的说道:“此事,朕心意已决,卿可不必再说什么!”

      满汉子弟的待遇既已调整,那么原本特别针对于八旗子弟的封闭式军营,自然而然也朝着汉人们敞开。
      考虑到凌燕一开始所提出的意见,乾隆将有志于参加军队报效大清的满汉平民们都加入了删选(满蒙八旗及汉军旗、汉臣等家中子嗣有着强制加入的要求);由和亲王及一位神秘的‘钦差大人’亲自举行的例选,从根本摘除和杜绝了‘后门’的存在。

      一个军队,除却勇敢的士兵们以外,还需要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为防止‘错误决定’而致使士兵伤亡惨重,凌燕建议可以将人打散分成以二十人为一单位的小队,每个小队的队长,也将于军训之中诞生。同样,他们需要从每个小队的队长之中择出自身条件、个人魅力等等都名列前茅的人次,随后再着他们接受统一的教育,意在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能够得到士兵们认可的指挥官。

      军队这一方面的事情算是解决了,满蒙八旗和汉人之间的矛盾,也只能依靠着时间以及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慢慢缓和了,接下来首屈一指的便是武器和工具了。

      说起火统,一开始乾隆并没有放心上——那种后座力大且又使用吃力的武器,弓箭刀枪等岂不还要方便?
      但是听凌燕说起,当时那些个来自八国的洋人们就是凭借着手里更加先进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大清的国门,践踏大清的尊严,烧杀强掳等等作奸犯科之事,样样都少不了他们之时;他不惊傻眼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已经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自高自大为整个大清带来的盲点之时,乾隆不惊暗自抹了把汗。随即私下里便召集了兵部侍郎等人,与之进行了长达许久的密谈。他深知,这些个他们已经落后的项目,也不可能一下子“刷”的就赶上来;但是好歹,要叫军中参加训练的士兵们知道这等武器如何使用,遂而,兵部的兵工坊派上了大用场。

      与此同时,他还排出了一定得人手,秘密潜入民间,在民间寻找着能工巧匠:他从来不会看轻这些以民间手艺谋生的百姓,他们之中可隐藏了为数不少的智者。
      在一方面,在化身为凌烨的康熙的提醒下,他又将目标盯到了不远的将来、即将入访大清的商队上——相信,在已经完全与冷兵器时代化出了明晰分界线的西方,洋枪应该很流行。作为一个商队来来往往纵横海上奔波于各个国家,他们可不相信,他们会一点半点的防身用具都不带,就大大咧咧的闯入别国的领土!

      压下了宗室们的满满意见推行的‘满汉一家亲’计划得到了超越他们想象的收获,一时间,非但原本就准备一展抱负的学子们挤了过来报名参军、就连隐居于江南的那些个文人墨客们都动了想要尝试看看的心。

      百姓不管什么朝代,百姓求的是一位贤君,国内的政策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同样的,那些个文人墨客们怀念前明的,不过就是那对汉人来说还算勉强可以接受的生活条件——比起满蒙八旗高高在上的态度和对于汉人的蹂躏欺压,这才是他们无法承受的关键。他们心忧天下,却又无力可施,最后只得潜伏在民间,过着自我放逐的日子。

      如今,好不容易守到了拨得云开见雾明的时机,还不报名更待何时?

      至于疑问,他们也是有的。可怀疑的却不是这条圣旨的真假,而是到底是谁,能够向帝王谏言,为汉人在朝堂上谋得了一地?
      同样的疑问,也在满朝臣子…尤其是汉臣的心中徘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燕儿被惦记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