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漫谈》
诸葛亮,自孔明,号卧龙,南阳人人士。后娶黄氏女,得以与名士列席,纵谈古今。得徐庶举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定三分天下之大计,一生为蜀汉辛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诸葛亮的多才性:诸葛亮被誉为三国第一军师,实话实说,的确有水分在。谋略、治军、参政、利民、为后世造福……身为一个谋士,要做的事情太多。诸葛亮能够称作第一,也许正是因为单独拿出一样才能,他可能不是顶尖。但是——却是全能的一个。无论哪一方面,他总有自己的谋略,这点很难得。不过凡事博而不精……也是一个可惜的地方。
2 诸葛亮的治军性:不算单纯的出谋划策,揣摩人心,阴谋诡计这些,只是单论治军,孔明绝对是第一,无人可比。军纪严谨只是小事,自古阵法一说常有,但是却由他发扬光大,设八阵图,推神鬼之机,排兵布阵,以少胜多,运筹帷幄,纵横来去,的确无人可敌。
3 诸葛亮的高古性:品德一说,古人无人不在意,做到问心无愧的,孔明绝对是一个。理,这一生身居高位,文臣武将交往无数,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却从来是依法秉公,绝无偏私。忠,自他辅佐,提出三分天下之计,东征西讨,辅佐刘备发家,使刘备临死之前有“竖子若无用,公自取之”的话。说实话,竖子……还真是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 - 刘备死后,蜀汉等于靠孔明一个人撑着顶梁柱,文臣武将归心。这种情况下,只要有一点点私心,他都可以掐死刘后主,自己称王。
4 诸葛亮的苛责性:说完好的,咱们来说点不好的。若说孔明一生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太过自律。他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纰漏,这使他在某方面无法变通,太过理智,忽略了人情、感性的部分。这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1,关羽死后,刘备因为他的力劝,把他扔在成都,自己去找东吴报仇,带着八十万大军死在了白帝城;2,挑挑拣拣,排除了太多本来可用的中庸之才,使得他死后,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姜维孤掌难鸣。当然,这些总需要历史来总结,站在当时当日的那个位置,也许没有人能够看得出。不过不得不说,这的确是孔明最大的败笔。
5 诸葛亮过强的责任心与正义性:一句话,这两点,如果孔明有一点点减弱的话,三国的局面绝对会改写,但是他做的太好,太过完美,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做。导致的结果有好有坏,就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