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七章 夏日之风 ...

  •   铭霞平日里住在城中的东营。东营一万余人,驻扎城中一千余,其余分在几个驻点。东营担负的是集庆防卫和都督府卫戍,在三营中算是最安全的。但是北营和西营在边关没有大的战事的时候除了例行操练并无大事,东营却是一日不得闲。东营的精锐自然就是都督府直属卫戍,因为西山景晴册封万户侯,都督府卫戍也是她侯府的私属军队,不受兵部调配。东营主将和燕飞一样是旧梦国官员,这一年四十一岁,沉稳能干。当年景晴自陈泗归国,举起义旗之时,此人第一个率众来投。
      铭霞还未满十三,算作见习都小了些,平日里并不接受正式命令,只跟着军官们一起操练,跟着长辈学习带兵的方法等等。在营中有专门的住处,同在一起的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少女,一个个都出自扶风高阶将官之家,均在军中进行见习进阶。
      见习进阶是文成王朝初年建立起来的选官制度,主要服务于贵族之家也就是有家名的人家,也允许高官和建立了卓越功勋的人家子弟参加。这些见习进阶的女孩儿在十一到十四岁之间通过考核、筛选进入官府,从事类似文书、书吏等协助类的工作,同时学习为官之道。等到服礼之后再参考每一年长官的考核并进行最终考核后,根据成绩授官。当然,其中有很多必定会在见习过程中就被淘汰。此时新朝初建,旧贵族纷纷凋零,新贵尚未树立。清渺元年,凤楚下诏全国范围内恢复见习制后,踏入官府的少女有不少并没有家名,而是靠着长辈在开国中建立的功勋得蒙荫封。
      武将见习危险自比文官见习要多,但平常事情真不多,这些女孩子以学习为主,除了弓马之术,另有久经战场的将军们定期教授她们阵法以及行军布阵的各种方法。军中文官则教授她们编写公文、考核定功、阅读地图等等。铭霞天赋出众,无论文武之艺学起来都比别人快,在一群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几个熟悉景晴的人常和她玩笑说“世子可比大都督您那时候出色多了。”
      铭霞带着韩竹回来的时候已经午后,除了当值的以外,营中人都没什么事。铭霞带着他转了一圈营地,见他看的津津有味,又带着去了校场。校场那里倒是有几个见习武官在那里练射箭,见到铭霞纷纷招呼,又看到她带了人过来,自然好奇的围上来。其中几个是在游春日见过韩竹的,笑吟吟的和他说话。韩竹也不怯生,对答如流。铭霞怕她们闹,指指箭靶道:“怎么都不练习了,过两天可要考核的,别在这儿欺负我弟弟了。”琴期白了她一眼:“我们这是待客,怎么叫欺负。”又对韩竹道:“小郎君春游日策马而来,可是学过骑射?”
      “在家里学过,大人教的。”
      “要不要射两箭玩玩?”
      韩竹望向铭霞。
      铭霞见他一脸期盼,又想这会儿也不是正式操练,因该没什么关系,点点头让人拿来弓箭。
      立步、张弓、搭箭、瞄准,一气呵成。
      一连三箭,箭箭命中靶心。
      围观的少女们还没反应过来,却听到一个男子的声音,叫了声:“好功底!”
      众人望过去都是一惊,还是铭霞第一个迎上去叫了声:“长捷大将军。”
      长捷穿了身便服,可见来此并非公务。他对铭霞拱拱手,喊了声:“世子。”又指指韩竹:“这小郎君哪里来的?”
      “这是我的弟弟,名叫韩竹。”
      长捷也知道景晴的家务事,“哦”了一声,又叹了口气道:“真可惜。”铭霞眼珠一转,顿时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看了眼韩竹,脱口道:“大将军觉得我弟弟是可造之材么?”
      “小郎君身材匀称,我看他射箭的姿势、步法都很标准。刚刚你们那么多人围观吵闹,他还能三箭全中,可见内心沉静。若是寻常人家,倒是可以让他入伍,应该能建立一番成就。”
      “大将军要不要收他为弟子?”
      长捷愣了一下,神色里有一些动心,可还是摇摇头:“大家男儿走这条路不合适。”
      铭霞笑道:“父家从陈泗逃难来的,不能算大家了。”
      长捷依然摇头,笑道:“世子莫开玩笑了。”说完又看了韩竹两眼,向铭霞道别。韩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远远看着,等长捷走了,才跑过来,笑吟吟道:“阿姊,我的箭法怎样?”
      铭霞发自内心的赞了句:“真不错!”——的确不错,尤其是作为一个男孩儿,莫说不错,简直可称出类拔萃。当时虽然不少官宦人家都开始让自己的儿子们接受教育,但是男儿之道还是讲究恭顺柔和,因此就算是受教育也多半是琴棋书画。哪怕武将之门,也甚少会让男儿学习骑射。毕竟大家男儿舞刀弄枪的,说出去不好听,将来难找婆家。

      韩竹在东营一直玩到傍晚才由铭霞派人送了回去,自从韩梅上学后,几天来韩家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展开笑颜。韩竹也兴奋得很,将在东营里看到的事情一一说了一遍,自然炫耀了自己射箭、骑马又受到众人赞誉的事。末了他对庭秋道:“阿爹,再教我骑射吧,等我长大了也去参军。”
      且不说“参军”这种想法有多不靠谱,但就儿子这个“骑射”的请求,庭秋真没办法实现。骑射要场地,养马更要有钱又地方,他一个勉强糊口的难民哪里有这个条件。自从把韩梅送到私塾后,韩家兄弟最操心的就是家中几个男孩儿的未来。韩芝、韩竹,在故乡都是被当作韩家继承人来培养的,他们从一出生就被家人寄于厚望,光宗耀祖,支撑门楣。四五岁就开始启蒙,到了七八岁后按照陈泗望族“文武兼修”的传统学习骑射、练习剑术等等。然而,这一切在安靖都不那么重要了。
      在安靖,韩梅自有前途;若是将来返回陈泗,她知书达理也能配好人家,又或者象韩琳一样留在此地,成家立业。韩芝和韩竹则无所适从,等待他们的最好前途或许就是配个好人家,衣食无忧度过一生。但是,这不该是韩家儿子的宿命,他们两个也从未设想过这样的人生。
      可要立业,莫说困难颇多,就算成了,人生也难免坎坷。这一点看长捷就知道了,他达到了安靖男子罕见的高度,付出的代价是终身不嫁。尽管集庆的女人们提起他也都称赞一句:“大将军英武罕见,一代人杰。”但要说是否是好男儿,则一个个笑笑:“反正,我是不会也不敢娶这样的男人。”
      韩芝性情温和,这点和其父庭幕一样,放在安靖也是受欢迎的大家男子风度。庭秋相信,只要遇到一个好女儿,就算让他依安靖之礼出嫁,也能平和宁静的度过一生。
      韩竹则截然不同。
      韩竹的性格飞扬跳脱,自小就有志气也有韧性,这点很象庭秋;但庭秋身负重责,性情也被压抑的利害;他则没有这样的痛苦,气质上更多几分潇洒。在故乡的时候,看着这样的儿子,庭秋当然欣慰,但到了安靖,韩竹的所有优点都成了让他夜不能寐的麻烦。

      好在韩竹毕竟年纪小,在东营的一天带来的兴奋还没消去就是铭霞的生日家宴。从她这个生日里,庭秋知道景晴离开他的时候怀孕还不过两个月,说她对此一无所知是正常的。得知铭霞的存在后,他常想那段时间正是她报仇复国的关键日子,身怀六甲出生入死,母女二人能平安都是奇迹。庭秋对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女儿充满了愧疚,也因此更多疼爱,可偏偏面对铭霞他什么也做不了,后者也什么都不需要他来做。这种无力感每每让他想起就只能重重叹一口气。
      铭霞倒是对这个生父的出现很满意,“父不详”一直是她的心病,当下见到的一切都印证母亲的说法——陈泗望族,文武双全。尽管与安靖名门男儿的特点相距甚远,可大家都知道她是母亲落难陈泗时所得,既然是异国人,当然不能拿安靖的标准去套,她能理解,她身边的人也都能理解。
      大都督府的家宴提前一天就开始筹备,因为是为铭霞庆生,各种娱乐都是朝着少年男女们喜好的去安排。这天也正好是旬休,庭秋兄弟两个都有时间,吃过午饭换上新衣带上几个孩子去了都督府。他们本以为当天出入的必然都是钟鸣鼎食之家,结果却看到不少衣衫简单的少年男女成群结队而来。事实上铭霞一直在军中,景晴又从来不干涉她的交友,这位侯爵世子小小年纪已经交友广泛,普通士兵、下级官吏里都有交往密切的。相交不问门第,但看知心——这一点又是景晴和传统安靖望族人家不同的地方。
      铭霞自然收了不少礼物,从价值千金的首饰,到普普通通一件藤器都有。最让她意外的是江漪也托人送来了一件礼物,据说是她在鹤舞得到的,乃是一件精致的木雕摆设,看花色应该是天朗山里某个部落的物品。江漪回京之前就已经托人送出,赶巧在生日前两天到了集庆。
      西山景晴只有在铭霞初次登门认父后让管家送了五十两银子来,此后再无所给。对此韩家的人反而心存感激,她若是不断让人送来东西,他们那种身在风俗迥异之地的无奈和绝望会更深。那笔银两被紫媛小心存放着,现在家里靠庭秋兄弟和韩琳的薪金过日子。当然,跟他们一起出来的仆人们也大多找了活,一家人倒也维持住了温饱。当然,往日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不用想了,除了韩琳服礼时挽春家送了一身绸缎的衣裙,平日一家人都是一身布衣,当下到都督府作客也不例外。韩家的几个孩子除了有时候难免撒娇要好吃的东西,其他时候都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和大人们的艰难,也都克制着不提往昔。
      铭霞亲自到门口来接他们,向几个长辈见礼后自带着弟妹们去玩,庭幕他们则跟着仆人另席招待。庭秋却又有安排——景晴有请。
      庭秋跟着到了一处屋子,却不是前一次两人相谈之地,四壁悬挂书画,显然是她读书之所。景晴并不在,他在房中等了一会觉得无聊,起身欣赏书画,正看着,听到景晴的声音,含着笑意道:“斋中书幅哪个最佳?”庭秋一指他正在仔细欣赏的那幅:“在我看来,这幅最佳。笔墨刚柔相继,气韵潇洒而又笔法端正,若以字论人,此人外柔内刚,胸有日月。”说完这段话才回过头,见景晴并不是一个人进来,而是还有几人跟着,看服色都是扶风官员。景晴朝几人笑笑:“听到没有?”有人立刻道:“我们觉得还是大都督的笔墨更佳。”她含笑望着庭秋,后者缓缓道:“西山都督的字的确出色,只可惜,有些刻意藏锋,其实倒不如十二年前那般优雅流畅更好。”
      景晴大笑,想到当年韩庭秋看她写一个条幅的时候评价说:“若从文字看,宛若男儿。”当时她就惊了一下——在陈泗男儿看来,安靖女子的志向不就是“宛若男儿”;十余年后,他又一句话就说中了她最深藏的东西。
      庭秋又道:“书画一道,见仁见智,只有各家喜好,并无‘第一’之说。刚刚的品评也不过是依我个人喜好而已。”
      景晴走过来望着那幅字道:“我也觉得江漪所书胜我许多,要不然我何必辛辛苦苦去问她求了幅中堂回来装点书斋。”庭秋暗地里“啊”了一声,心说原来写这幅中堂的就是民间与景晴并称“凤朝三杰之一的江漪。”景晴让与她同来的几人在书斋随意,又叫了一人名字,向庭秋做了个手势。三人换过一间屋子分宾主就坐,景晴这才道:“庭秋可关心过陈泗近况?”
      “心悬故乡,但无处打探。”
      “陈泗已经分裂成四方割据,芦裘、西珉均已经介入。而自四月之后,冰河关已无难民。”
      庭秋心中一凉。陈泗尚在混战,没有难民,那就是靠近边关的都逃得差不多了,或者死的差不多了。
      景晴柔声道:“国家难免动荡,我们安靖不也经历了三百年混战,而今终于要迎来统一。”
      庭秋心想:“分分合合的确是世间常事,可人之一生短短数十年,哪里耗得起这样的分离动荡。”
      “自从四月以来,尽管进行了律令训读,但是难民犯事还是越来越多,与当地百姓也屡有冲突,这让我们扶风官员十分苦恼。收纳陈泗难民这件事,本来在朝中就多有反对,只是我们扶风官吏们坚持才得蒙允许。如果犯罪继续增加,甚至与当地百姓发生大规模械斗,那么朝廷一定会下令驱逐难民。”
      “两国风俗迥异,想要融合还需要更多时间。”
      景晴淡淡一笑:“扶风官员自我而下,自问都已尽力。庭秋你是当过北庭郡守三阶高官的人,懂得为政之道,所以我想问问,扶风还要做些什么才能让陈泗人安稳度日。”
      “大都督可知道,我等陈泗人在此最痛苦的是什么?”
      景晴尚未回答,旁边那个官员抢先道:“背井离乡,自然是思乡之苦以及衣食之忧。”
      庭秋摇摇头:“这两点的确痛苦,但是背井离乡之际都已经有了准备。我们最苦的,是前程无望。”
      那官员扑哧一笑:“韩家果然是陈泗望族。”
      景晴却点点头,对那官员道:“他所说的‘前程’,并非官位。豪门望族有自己的前程,贩夫卒子所求的几亩田地,一家店铺,也是各自‘前程’。不过当下清渺百废待兴,且大乱之后人口丧失惨重,并不难讨生活,陈泗百姓们不当痛苦至此啊?”
      “陈泗是男儿的世界,男儿们从一出生就被教育要担负起养家糊口的义务。但是在此地,我们无所适从。虽然,女人们能够出去做事,可是同男人们一样,陈泗的女人并没有学过如何养家糊口。莫说富裕人家的女人十至不沾阳春水,就算是贫家娘子,所会的也都是绕着锅台照顾一家人,或者做一些浆洗、刺绣、纺织来贴补家用。你让她们抛头露面,她们没有这个胆量,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所以,陈泗人在这里时间越长,律令训读听得越多,就越是绝望。”
      景晴和那官员对看一眼,都微微点头。
      “大都督应该知道,我们韩家对族中女子向来如对男儿一般让她们读书识字,所以她们心中自有不同于陈泗女子的志向,而安靖给了她们展翅高飞的机会。但是,大多数陈泗人家是做不到的。除了工作,陈泗人另一个痛苦就是我们的儿子们该如何生存。恰如我家韩芝、韩竹,在陈泗他们都被教育要担当大业,而在安靖我们甚至找不到一处学堂可供他们读书识字。我们背井离乡,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求生,为人父母,更要紧的是让儿孙有前程。但在此地,陈泗人找不到他们子孙的未来。”
      景晴叹了口气:“我能体会,但是安靖并不可能为了陈泗人改变风俗。”
      “其实,陈泗人也不是没有想过适应此地。但是陈泗女人能做的事情——比如给富家帮佣,却因为是异国人而无人雇佣。又如陈泗富产棉花,女子多擅纺纱,但是扶风并不产棉,又是无处使力。若是官府能在这些事上予以帮助,陈泗人的日子必有改善。只要日子安稳下来,心思也就沉静了,再配以教化,当为此地良家。”
      那官员叹了口气:“大都督说得太对了,陈泗之事果然当问陈泗人。”
      “再下所说也不能代表陈泗人之全部,官府若想要知道更多,可让各地保甲里正登门询问。其实,我等陈泗难民对于扶风能够接纳我们是心存感激的,只要看得到前途,不会有太多人违反律法,挑衅邻里。”
      “我听说庭秋你也已为官家录用?”
      “是!”
      “春官前几日提出一个想法,由官府出面建立一个学堂,专门收陈泗难民子弟,同时也进行律令训读和帮助陈泗人融入我国。如果我批准此议,庭秋可愿在其中做事?”
      “任凭调遣。”
      景晴笑着对身边的官员道:“你看这样办可好?”
      那人深深一礼:“大都督考虑得周到,既为陈泗人所建的学堂的确要有陈泗人在其中才更妥当。”
      庭秋沉吟了一下,又道:“若论此职,舍弟庭幕更为合适。”
      景晴笑出声来,正要说话,但见管家快步进来,在她身边低声说了几句。景晴微微皱眉,过了会儿淡淡道:“小孩子玩闹而已,不用管。世子自己就能处理妥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