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竹生花 ...

  •   谷雨前后正是每年制春茶最忙碌的时节,已经满十岁的白小少爷就此留在了莲花峰茶园里学茶。
      山中清苦,莲花峰上除了山顶的寺院,就只有白家茶园还有点人烟,而成了家的茶工和山民多居山脚下。茶园里的管事与茶农茶工们都住白墙乌瓦的大厝屋,只区别于结实和破败。这厝屋分上下两层,中间是堂屋,两侧房间。二楼是木制结构,踩上去吱呀作响。
      管事给白梓生准备的是去年里新修厝屋的二楼房间,这令没住过厝屋的小少爷充满了好奇。不过没几日,烦恼就大过了好奇。
      春雨连绵的季节里,山上更是云雾缭绕,被子总沾着股浅浅的潮味。山中没有余出的被褥,白小少爷想嫌弃也嫌弃不了,只好每日拿炭盆烤了又烤,睡觉都嗅着一鼻子火燎味。而茶园管事梅伯愁得直揪胡子,生怕少爷一不小心烧了屋子。

      常言说“高山出好茶”,白家住人的厝屋在山腰处,茶树却是种在莲花峰上更高处,且依茶种不同,开辟了不同的茶场。
      每日清晨,白梓生会早起与茶工一道走山路,去山上更高的茶场采茶。莲花峰上除了通往寺院的主道是石阶,其余全是茶工与猎户踩出来的山路。通往茶场的道路时而是石阶,时而要走山路。
      山径窄小,有时因春雨泥泞难走,白梓生却极少抱怨。白小少爷别说制茶,连品茶都不成。可他虽顽皮,却也知轻重,学茶的态度很好,这是梅伯唯一放心的地方。

      高山毛尖长在莲花峰最高的茶场,采摘的是芽叶,要用指尖要摘,不可用指甲掐。一芯一叶或一芯二叶上佳,还要根据采摘时的天气分晴时叶或雨时叶。时人爱春茶,高山毛尖这类茶最好是清明前制的,便是俗称的“明前茶。最迟到谷雨前的春茶都能称为上品,谷雨后的就算次品了。
      沈城地处南国,开春回温早,茶也出得早。白梓生到莲花峰时就已经过了清明,早已喝过几轮明前茶了,于是他赶在谷雨前随茶工去了几次高山茶场。管事怜他年幼,多是让他听着看着,动手不过是意思一下。有时他会在茶园外远远瞧见天湖寺的山门,但是却没有再见到那个圆圆的小光头。
      再说白家的招牌金佛手。佛手茶之所以称为佛手,因为它有一种佛手柑的香味。佛手柑是香橼的异种,形如手指,香味浓郁,常作为奇果供奉。佛手茶传闻是很久前一位僧人突发奇想把茶枝植在佛手柑上而成,故而冲泡后汤色金黄、香气馥郁犹如佛手柑。这茶真是颇有佛缘,最初也用于清供。
      佛手茶不是传统的炒青茶,也不是北边烟熏的乌茶。它要先晒青再炒青,还得揉烘,比高山毛尖有着更难的工序。有时候白梓生偷懒不愿意上山去,就在茶房里看师傅们制茶,特别喜欢蹲在灶火边与炒青师傅说说闲话,因为那里最暖和!
      炒青师傅的闲话总是离不开茶园,离不开莲花峰。于是白梓生知道了佛手茶的由来,知道了青茶、乌茶与绿茶的区别,知道了天湖寺鼎盛时候有八个比丘,知道了不急小师父的身世。
      是我错怪了他,白梓生想,原来他本来就不怎么会说话。但是他可真气人呀!

      刚过了谷雨,白梓生对每日学采茶制茶就有些腻烦了,干脆趁着风和日丽的天气在山里闲逛。莲花峰山腰往下有一大片竹林,一直延伸至山脚。白梓生有时干脆带几卷书去竹林里装模作样,美其名曰凉台把卷,其实更多时候是在凉亭里盖着书本打盹。
      山间风过,竹叶清响,一片翠绿,令人好不惬意。白梓生这日躺在凉亭里正犯春困,就听一阵哼哧声。白小少爷往旁边一滚,看到小胖光头迈着小短腿扛着个小锄头拖着小簸箕从山道上下来了。
      “哎,不急师父,你往哪里去呀?”白梓生笑眯眯地探出头。
      “阿弥陀佛,”小光头把锄头放下,规规矩矩地合掌低头,慢吞吞地说,“吾名清安。”
      白梓生看他那一板一眼的样子快要笑破肚皮了:“此处只有你我二人,小师父不必这样见外。”
      小胖子摇摇头,指指脑袋:“清安尚未出家。”
      白梓生对佛门之事并不熟悉,见他这样说才明白过来。严格说来清安只是大和尚收养的孩子,年纪不到,就算受了五戒做了沙弥却也不可称为“和尚”或“师父”。但白梓生是最为世俗的商贾子弟,他不理会这么多,依旧笑嘻嘻:“小师父终归是佛门中人,我这么称呼不打紧。不知小师父要往哪里去?”
      小胖子不会做口舌之争,只是又拿起他的小锄头:“去竹林,找笋。”
      “你师父让你来的?”
      “我自己。”
      白梓生来回打量他的小身板几眼:“就你?你能拿多少回山上?”
      清安小师父老老实实地回答:“师父说,带多少,就吃多少。”
      白梓生略一想,懂了。大和尚哄着他呢,但这小沙弥自己倒是积极下山来了。小胖子果真嘴馋!

      作为白家的小少爷,白梓生别说挖笋,生竹笋是什么样子他都没见过,他只见过热菜盘里的小笋丝。
      “我和你一道去,帮你多带点回山上怎么样?”白梓生起了好奇心。
      “多谢施主。”口齿不伶俐的小沙弥慢吞吞说。
      白梓生拎起他的小锄头:“怎么不叫我小哥哥了?”
      清安抿抿嘴唇,不说话,拖着小簸箕走了。

      莲花峰的竹林是一片野竹林,附近偶尔会有人来砍去做竹筏、织箩篾。清安带着白梓生走在青翠的竹影里,缦衣随着风微微摆动。白梓生看着眼前的情景,只觉心旷神怡。东坡居士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己挖竹笋来吃算不算是焚琴煮鹤之流呢?
      “看,笋!”在竹林里走了不久,清安就打断了白梓生的胡思乱想。
      白梓生不懂看笋尖,还以为是什么枯根。他挠头:“哪里?”
      清安拿过小锄头,刨挖了几下,笋尖以下的部分就露了出来。
      白梓生撩起袍子蹲在一边:“哇,这就是笋?”
      清安笑得眯起眼睛:“嗯!”
      两个半大的孩子围着这只春笋用小锄头刨开土,用力斩了半天,费好大劲才把它从竹鞭上弄断。
      “可真累!”娇生惯养的小少爷说。
      清安擦擦脸上的汗:“好吃!”
      “馋嘴的小胖子!”白梓生笑。
      小胖子摇摇头:“饿!”
      白梓生愣了一下,这令他想起一件事来。
      有个雨天管事在高山茶园里没回来,白梓生就跑去伙房和制茶师傅们一起吃饭。师傅们敬他是东家少爷,拿出最好的菜往他面前摆,其实就是一道熬油剩下的油渣子炒肉。没成想,小少爷丢掉一块最厌恶的肥肉,却让两个小茶童争了起来。白梓生可受到了惊吓,原来有人喜欢油腻腻的肥肉吗?后来梅伯告诉他,茶园里工钱最少的茶工一年或许只在过年时吃得上一两回肉。
      “不急呀,你喜欢肥肉吗?啊,不对,你平时吃得饱吗?”白小少爷问了后又觉得自己傻气,“哎,又不对,吃不饱你怎么变成小胖子的?”
      清安没说话,把笋放进簸箕里拖着走。
      “不急呀,你生气啦?不急师父?清安师父?”

      在这一大片竹林里找笋十分容易,但清安寻到一处后,总会退开好远再寻,多是沿着山坡上下观望。
      “竹鞭上不是还有吗?”白梓生不解。
      清安认真地说:“留,长竹子。”
      白梓生点点头,又问:“我们为什么总不往上边走?”他指了指另一个方向。
      “这边,现在吃,”清安说,“那边,再等一阵子才好吃。”
      “居然不一样吗?”白梓生瞠目,“你怎么瞧出来的?”
      清安被他逗笑了:“竹子,竹子不一样。”
      白梓生环顾四周,压根看不出这些翠绿的修竹有什么不同。或许和不同高度种不同茶类似吧,小少爷举一反三。他扛着小锄头跟在清安身后:“我可真羡慕你呀,总能见到这么美的竹林,还有喝不完的好茶。”
      清安吃力拖着小簸箕,走得摇摇摆摆,然后他停了下来:“看,开花了。”
      “竹子吗?”
      白梓生好奇地探头,发现是一小片竹林开出零星的黄白色花来。
      “阿弥陀佛……”清安放下小簸箕,合掌低头,“这片林子的时候到了。”
      “原来竹子也会开花!”白梓生笑道。
      “嗯,开花就要死了。”
      “真可惜,”白梓生有些惊讶,他停了停又说,“笋被挖走就再也长不成竹子了,也真可惜。”
      清安依旧慢吞吞地说:“师父说,万物生,便会死。清安不吃笋,会饿。”
      白梓生才十岁,生在富裕之家。他从没想过生与死,也从没有真正挨过饿。
      “是呀,”他干巴巴地说,“真可惜呀。”

  • 作者有话要说:  不同海拔种不同品种的竹子,冬笋春笋夏笋是因为竹子萌生时间不同。
    东坡居士这二首大家自己体会:
    《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䙀。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