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秦国 ...

  •   魏国大梁公子卬府邸
      家老手中拿着一个竹筒,正匆匆往书房走去,不想经过庭院的时候,却被人喊住了:“走得这么急,去哪儿啊?”
      家老一听,赶紧停了下来,本欲朝前走的步子硬是转了个弯,往右手边的回廊走过去。那里正站着一个气质雍容的美貌贵妇,身穿赤色交领宽身的大袖狐尾深衣,发间插着金簪和珠花,脚着高头履,好几名青衣侍女跟在她身后,显得气派不凡,家老走到贵妇面前,躬身行礼道:“见过夫人。”捧起手中的竹筒,“有人给公子送信,我正要给公子送过去呢。”
      那美貌贵妇名唤孟祁⑴,她“恩”了一声后,问:“这是谁的信?”

      公子卬如今为攻赵大兵的统兵将军,整日忙得不可开交,如果是军事急报,那送信的人会是斥候专人,现在却是由家老送信,可见这并不是公文,而是私人信件。
      家老说道:“回夫人,是公叔相国府上的中庶子卫鞅写给公子的信函。”
      “卫鞅?”这个名字听起来有几分耳熟,孟祁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他是何人,“哦,原来是那位中庶子。既然是公子好友来信,那就快点儿送过去吧,别让他等急了。”说罢,便挥挥衣袖,转身走了。
      “是,是。”家老站在原地,不敢乱动,待孟祁走远后,才拿好竹筒快步往公子卬的书房走去。

      公子卬此时正在书房研究地图和军情,力图能在出兵前摸清赵国的情况,还时不时地提笔在竹片上写下一些要点。
      家老来到书房,不敢多乱看,只低头说道:“回禀公子,外头来了一个商人,说是受卫鞅所托,送信来此。”说着,递上了那个印泥仍然完好无缺的竹筒。
      公子卬本来还有些奇怪家老会有这个时间过来,可听完他的话,心中高兴极了,“这个卫鞅,终于舍得来信了。”忙搁下笔拿过那个竹筒,打开一看,里面赫然装着几片竹简,上面写满了整齐的篆书。
      内容不外乎是问候公子卬近来可好,然后卫鞅又说他在韩国宜阳,听到秦国求贤令后他正准备去秦国一行云云。

      “去秦国啊……”公子卬不由得皱了皱眉,魏秦两国的关系可不太好。当然,在这个大争实力的年代,还真没哪两个国家的关系是真正友好和睦的,今日订下盟约,明日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
      家老恭敬地站在一边,静待命令。
      公子卬手握那几片竹简,在房中来回踱步数次后,停了下来,对家老吩咐道:“我要回信给卫鞅,你替我寻个可靠的人来,到秦国栎阳去,一定要将这信亲自送到卫鞅手中。”
      家老不由得问道:“可是公子,先生他不一定在栎阳啊。”

      公子卬摇头,道:“不,卫鞅有意秦国,一定会想方设法见秦伯一面,就是这会儿他不在栎阳,以后也一定会去栎阳。所以,在栎阳等他,一定能等到。”
      家老说道:“公子英明,我这就去安排。”
      “恩,去吧。”打发走了家老,公子卬想了想,转身回到案桌前跪坐下来,拿出一块白绢,提笔蘸墨,涮涮涮不一会儿,就在整片白绢上写满了字,然后拿出一方私印,盖了上去,只待墨迹一干,就能入筒装好。

      却是说回卫鞅这边,在宿馆的那天晚上,景监邀他前往栎阳一趟,卫鞅有些心动,不过因为他另有想法,因此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婉言推拒了。
      景监笑道:“那待先生到栎阳之时,可别忘了来寻我,让我一尽地主之谊。”
      卫鞅回道:“自会登门造访,就怕到时候将军嫌我烦。”
      “怎会。”
      话音刚落,两人相视一笑。

      第二日,待卫鞅继续往前赶路时,景监因有事在身不得不先一步离开,走之前还特地让候人替他传话,卫鞅知道听了候人的转达,不多说什么,只是微一点头表示自已知道了。
      之后,卫鞅绕过栎阳,一路北行,然后转西,到了龙坂。这一路西行,入目所及皆是荒原大地,田地大多荒芜,鲜见有人垦荒,越往西走,就越是荒凉。破屋烂舍,农户衣裳褴褛,神情疲累麻木,甚至还有些青年壮丁都是拄着拐仗,有些甚至还残了半截身子。
      日头正烈,好不容易遇到一家农户,卫鞅忙走过去,向坐在屋外分捡野菜的老妇人问好:“阿母⑵好。”
      “贵客好。”那老妇人虽然头发花白,可精神倒是不错,身上的衣服还算齐整,见来了生人,赶紧起身向卫鞅躬了躬身子。

      卫鞅举起手中的装水的皮袋,道:“我是游学士子,赶路到此,觉得口渴,想向阿母讨点水喝。”
      “行,行,行,先生坐下歇一会儿。”老妇人十分热情,招呼着卫鞅坐下,又起身进屋端了一大碗凉茶出来,对他道,“这是自家熬的凉茶,消暑解渴,先生莫要嫌弃。”
      老妇人虽是乡野村人,可谈吐颇有分寸,可见她在村中地位不低,卫鞅接过她手中的粗瓷陶碗,笑道:“多谢阿母。”他也是真渴了,不再客气,仰头一口喝下,只觉凉意从喉中升起,盈满全身,暑意顿消。不自觉又喝了几口,将碗中的凉茶喝得七八分,这才停下来,夸道,“凉茶真是解渴。”
      老妇人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将手在衣服上搓了几下,才说道:“先生喜欢就好。哎呀,这时候村里的人要么歇午,要么在田地那儿,竟是没什么人招呼您,真是失礼了。”停了一下,又问:“这村子好久没有见到外人了,先生这是要去哪里啊?”

      卫鞅沉吟了一会儿,道:“我正要去雍城,正好路过这里,刚巧水又喝完了,便进来问些水。阿母,我方才一路走来,见大多屋舍都是无人居住,还大多是些老人和年轻女子,为何不见壮年男子?可是下地耕种了?村中不留些人看守着,你们不怕有盗贼野兽来袭村吗?”
      老妇人本来高兴的神情慢慢地暗淡下来,听到最后,哀叹道:“前两个月要打仗,官府征兵呢,这不,能拿得起刀的后生们都入伍了,整条村就只有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守在这儿。好不容易前些日子战事结束了,可,可回来的人不过十之一二,我那唯一的儿子,今年才十四岁啊,就这么,这么……他再也回不来了,我多想再听他喊我一声娘啊,他只有十四岁啊……”说到伤心处,她终于忍不住痛哭出声,泪流满脸。

      卫鞅听得一阵心酸,这一个月来,看到最多的就是黄土石岭,照他记下的地形图,这个村落离雍城还有四五十里路,雍城是秦国旧都,用得上都来称呼的城市,都不能算是穷乡僻野。可是这离秦国旧都不过几十里路的小村落,却是残败破烂得仿若荒原部落,实在不得不让人猜测雍城是不是也破败如此。
      再对比一下魏国旧都安邑的繁荣富裕,卫鞅只觉得心中沉甸甸的,这样一个贫弱的国家,要想变成田野金黄满山牛羊威摄天下的强大邦国,肯定要有一番惊天动地的震荡。不然的话,它只会一步一步地迈向亡国之途。

      还是老妇人主动停下了哭泣,也或许是相似的事情经历得太多,让她习惯了。她拭去泪水,说道:“一时失态,让先生见笑了。”
      卫鞅问道:“自从少梁一战后,秦国已经与魏国停战议和,哪还来的战事?”
      老妇人“哦”了一下,道:“是西边的獂族,那些人经常来我们这儿杀人掳掠,抢了我们许多牛羊财货,可恶极了,于是官府说要去攻打獂族,这才要征兵呢。”
      卫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有了大概的想法,他抬头看了看天色,见太阳斜了一些,便起身道:“我还要赶路,不得不先告辞,打扰之处,还望阿母不怪。”

      “这有什么,不过一碗凉茶而已。”老妇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只是你去雍城的话,这一路恐怕不会再有落脚的地方,不如先在我们村里歇一晚,明日一早再上路,可好?”
      卫鞅摇头,道:“不了,我想尽快赶去雍城。”
      老妇人见他坚持,便不再劝,只是指着他的水袋说:“我再给你装些凉水吧,虽然有溪水,可吃了会闹肚子呢。”
      卫鞅不再推辞,递过水袋,道:“麻烦阿母了。”
      “读书人就是不同我们这些粗人,说话都忒多礼。”老妇人接过水袋,笑着说了一句,就进屋给他装水去,不一会儿就出来了,拿给卫鞅,还有两个野菜面饼,青绿色的,她道:“给。要是路上寻不到吃的,就用这个垫垫,管饱。”

      卫鞅眼眶一热,推道:“不了,还是您留着……”对方的生活也不是很好过,说不定这就是她今日的口粮,他哪能收下。
      老妇人不乐意了,道:“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有啥好推来推去的。收下吧,不然就是看不起人了。”
      话说到这份上,卫鞅也不好再推,便郑重接过那两个野菜面饼收好,然后施了一礼:“谢过阿母。”
      “行了,行了,路上小心。”老妇人关切地说着。
      在这个不知名的小村落待了小半个时辰,卫鞅牵着白马出了村口,走了好远,偶一回头,还能看到老妇人正站在村口向他遥遥挥手。

      野岭荒山,岔道杂乱。太阳西下,很快将要没入山头的另一边,偏偏就在此时,西方天空飘来一大片黑云,沉沉蔼蔼,尽是要压下来似的,空气闷得要紧。
      卫鞅暗叫不好,看这天象,恐怕要下雨了,还要是暴雨。只是这荒效原野,哪来的地方让他避雨,不由得暗暗叫苦,早知如此,中午时候他就该听老妇人的话留在村中,也不至于落得个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地步。
      幸好卫鞅以前也有遇过类似的情况,很快就冷静下来打量四周环境,附近皆是荒野,不可能有人家,只盼再往前走,可以寻到过夜的山洞或废弃的屋舍凑合一晚。这么一想,扬手给了马儿一鞭,再次赶起路来。

      算卫鞅好运,在暴雨下起来前一刻,还真让他看到了一间小木屋,就立在树林中,屋顶盖得还算结实,不过时间一久,屋内还是有些漏风,但能寻到过夜的地方,还是让他松了一口气,翻身下马,然后将马牵了进去。
      木屋盖得还挺大的,许是久未住人,屋里铺满了一层灰,除了有个陶锅,还有一个水缸,旁边还放着一些木柴。卫鞅猜测这里或许是以前某些猎人进山打猎,怕遇到天时不好要在林中过夜,于是搭建起来的小屋,正这么想着,大雨飘了起来,不一会儿屋外尽是雨滴声,一片白朦。
      卫鞅把马儿牵到后边的一处屋檐下,这才转身回去,熟练地拿过木柴生火煮水。

      火很快就升了起来,屋中顿时一片暖意,与外面的滂沱大雨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在这时,外面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嘶”地一声长啼停了下来,接着就是脚步声,正朝小木屋走来。
      卫鞅神情一凛,右手抓过一直放在身边的短剑,双眼一错不错地盯着掩住的大门,人也悄悄地退到了遮蔽物的后面,隐去了身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秦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