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桃夭 ...

  •   魏国,大梁
      在秦国栎阳纷纷扰扰的时候,魏国朝堂也是不得安静。随着魏侯越来越重用他的庶弟公子卬,例行的朝会似乎又回到了老相国公叔痤在似时的情景,充满了针锋相对的火药味。
      而根源,就在上将军庞涓的身上。庞涓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在此乱世中做出一番大功绩,留名青史,而想要达到这种他的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率领大魏军踏平六国,一统天下。
      大争之世,想要称王天下的国君并不在少数,魏侯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庞涓一直很受魏侯重用。再说,庞涓本人也是才华出众,这几年他率领魏军外出征战,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绝对称得上是战功赫赫,不管在朝在野威望皆是极高。

      但是庞涓的性格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为人高傲自负、心胸狭隘。他因为嫉妒同门师弟孙膑的才能而设下圈套让魏侯茔误以为孙膑与齐国私通,让魏侯一怒之下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黔刑。惨事发生后,孙膑为求保命,不得不假装成疯子,借以逃过庞涓的第二次毒手,而庞涓也以为孙膑是真疯了,无法取得孙武的兵书不说,还得面对一个整日里胡言乱语的疯子,日子一久,他也不再搭理了。于是,孙膑才得以留住了性命,并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借着偶然认识的朋友——田忌的帮忙逃离魏国,回到了他的故乡齐国。
      孙膑来到齐国后,齐侯听田忌说起了他的事情,一来痛惜他所遭遇的苦难,二来钦佩他的才华,故而对孙膑是十分礼遇。直到这时,庞涓才反应过来,孙膑并没有疯,只是在装疯,并瞒骗过他的耳目,逃回了齐国。此事让庞涓恼怒不已,可此时此刻,事情已成定局,他在魏国再是手眼通天,也管不到齐国那儿去,只能私下里暗自饮恨。
      这件事传开后,当时庞涓可是受到了不少人的抨击。

      公子卬就是其中之一。除开必要的朝会和宴会,公子卬对庞涓从无好脸色,仅是因为嫉妒就对陷害同门师弟,这种人,再有能力,也是不值得相交的。另外,两人对魏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有着极大的分析。
      庞涓一心想着凭借魏武卒让魏国得以武力天下,一统六国,因此一有机会就会向魏侯请兵出战。而公子卬则更倾向于暂缓向外征伐、整顿魏国内部政治体制,发展农业和商业,兴盛国力为先。可以说,公子卬的主张,与前相国公叔痤有几分相似。至于如今的魏相白圭,他本来就是以商人的身份起家,对于财货的互市买卖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运用,所以不期然地就会偏向于公子卬那边。
      只是庞涓深得魏侯重用,又手握重兵,故而两方争持起来,可说是平分秋色,互有输赢。

      这天,例行的朝会上,关于赵国使者呈上来的求和方案,庞涓与公子卬各有见解,于是朝堂上便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
      “国君,赵国的求和根本是毫无诚意,这赵侯居然只想用一个泫氏来交换榆次、阳邑和皮牟三城,他真是异想天开。臣请出兵攻赵,绝对可以在一个月内攻下泫氏,并不需要魏国拿三个城市去换。”庞涓看向魏侯茔,信心十足地说道。
      公子卬在一旁却是冷冷地说:“上将军的主意也打得太绝妙了。泫氏在韩魏边境,历来为两国必争之地,不管是朝攻魏,还是魏攻韩,都要向赵国借道,不方便不说,还处处被人呃住咽喉。要是真让上将军去攻打泫氏,这赵国与韩国,转而合力打我一国,上将军你抗得住吗?”

      庞涓瞪了公子卬一眼,傲然道:“别人或许抗不住,但是我庞涓,就一定抗得住。别说只是赵韩两国联手,就是再加一个秦国,老夫也不放在眼里。”
      “是吗?”公子卬冷笑一声,“那要是再加上一个齐国呢?”
      庞涓正想说什么,却被魏侯茔打断了:“公子卬所言在理,赵韩两国不足为惧,可要是到时候齐国来个趁火打劫在我们背后咬上一口,魏国可就真吃不消了。”随即看向公子卬,“你有何看法?”
      公子卬起身一礼,正色道:“臣以为,泫氏是韩魏两国的要塞之地,往日赵国掐着泫氏,如同掐入魏国的边境,让我等好生不便。如今赵国主动将泫氏送来求和,可见其诚意,足可接受。”

      庞涓说道:“不可。公子难道忘了赵国的条件吗?他们可是要用榆次、阳邑和皮牟三城来交换的,难道就这么白白地将三府城池送给赵国不成?”
      听了这话,其他大臣也忍不住开始议论起来了。
      “赵国野心太大了。”
      “三座城池,确实不妥。”
      “是啊,是啊……”
      “可是泫氏确实很重要啊,不然每次与韩国或者秦国开战,都要向赵国借道。明明就是韩魏的事,偏生赵国硬在中间插了一脚,真不痛快。”
      大多数都是反对以三城换一城的声音。

      魏侯茔略一思索,道:“用三城换一城,确实不妥,赵侯的胃口也太大了些。”
      公子卬说道:“榆次背靠晋水,面对阙於⑴,是赵韩两国边境的重要城池,赵国肯定也是想拿回这座城池,对韩国的动静进行监控。榆次对赵国重要,可是于魏国不过是一块鸡胁,它既不临靠魏国,又有晋水阻隔,魏国每年还要派士兵去驻守榆次,军晌开销甚大,并不划算。而阳邑紧挨邯郸,管理不易,赵国更是派重兵在附近看守,对我国可说是弊大于利。去年臣已率军攻下了皮牟,赵国但有异样,从皮牟那里亦可及时得知。因此,臣以为,可用榆次和阳邑两城交换泫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与赵国结盟,化解了赵韩两国联手的可能性,又可防止齐国在东方独大,对其能起到一定的震摄,可谓一举三得。”
      此时,白圭点了点头,说道:“臣附议公子卬,请君侯三思。”
      一些大臣也跟着附和起来。

      庞涓皱起眉头,说道:“臣……”
      “好了。”魏侯茔不耐烦地挥了挥衣袖,他都快被这两人吵得烦死了。
      众人立即安静了下来。
      魏侯茔淡淡说道:“公子卬言之有理,既然相国都赞成了,那就用榆次和阳邑来交换泫氏吧,此事就交由公子卬负责。”
      “遵命。”公子卬拱手行礼说道。
      庞涓却仍不死心,在他心里,他觉得他可以为魏国打下泫氏,并不用拿别的城池交换这般麻烦,于是说道:“君侯,臣还是觉得……”
      魏侯却是站起了身,丢下了一句“今日到此为止,有事改日再议”,然后就转身离开了大厅。
      大臣们相互看了一眼,见事情已有定论,也就不再说什么,默默地退了出去。

      出得宫室,公子卬就立即打了个寒颤,早春的气温,还是略低了些。仆人牵来他的轺车,正要登车之际,却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公子卬,请留步。”
      公子卬停下了登车的动作,转身一看,不由得讶道:“相国唤我?”
      “正是。”已近不惑之年的白圭一袭缇色的大袖深衣,正一脸和气地说道,“我有事与公子商谈,可否一道?”
      “当然可以了。”公子卬摆出了一个“请”的姿势,“相国,请。”
      “多谢。”白圭也不推塞,道过谢后就登上了轺车。
      随后公子卬也登了上来,仆人见两人坐定,就扬起马鞭,驱车离开了宫室。而车上的两人则是说起了话来。
      “相国有何事要与我商谈?”
      “是这样的,前两日我发现河渠的修建出了纰漏,我想请公子……”
      而站在台阶下的庞涓看着那辆远去的轺车,不屑地轻哼一声,一甩袖,也离开了宫室。

      =====--------

      魏国与赵国相互交换城池并立下盟约一事,第一时间就让斥候发快信送回了栎阳。景监一得知这个消息,没敢耽搁,马上就去了书房面见赵渠梁,将消息报了上去。
      赵渠梁一目十行地看完了秘件,若有所思地问景监:“魏国居然愿意拿出两座城池换一个泫氏,而不是让庞涓去攻下泫氏?这可真是奇了。”
      景监却是想到了另一个方面:“君上,您说会不会是魏国想要联合赵国一起来攻打我们秦国?”
      赵渠梁皱起了眉头,在书房中慢慢地来回踱步,边说道:“不排除这种可能。”
      景监立即就道:“臣这就去准备……”
      “你准备什么?”赵渠梁喝斥了他一声,“毛毛燥燥的,不像样子。”
      “啊?可是君上您明明说……”
      “密切留意魏国和赵国的动向,一有异常,立即来报。”

      “嗨!”景监应了一声,然后有些踌躇地问道:“君上,真不用吩咐下去整军备战吗?”
      赵渠梁说道:“秦国好不容易才安稳了一些时日,未经证实的事,就别扑腾了。”停了一下,“这个时候说要整军备战,朝野上下都巴不得呢。要是消息传开,让魏国误会了,想不打也不行。君父生前何尝不是想变法强国,可是却被一场场的战争给拖了后腿,变法也成了空话。前车之鉴,还不够你我小心吗?”
      景监连连应是,可仍有些不放心,他想了一下,说道:“这事不方便对杜挚白显他们说,可是没个定议臣又慌得紧。不如,我们去问问卫鞅吧。卫鞅在魏国多年,又得公叔痤的看重,他或许能知道其中内情。”
      赵渠梁点了点头,道:“也成。多日未见先生,我们今日就去看看他吧。”

      宅邸中,春草凄凄,桃花灼灼,褪去了严冬的酷寒,庭院一片春光灿漫的明媚景色,而屋里的青年却是因为彻夜不眠地编写法令,而困乏得直接趴伏在书案上睡了过去。
      迷迷糊糊间,卫鞅仿佛嗅到一阵淡淡的桃花香气,似远似近,让他再次渐渐沉睡,慢慢地陷入了黑甜的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啪”的一声脆响,似是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在一片安静的书房中显得特别突兀,惊得卫鞅立即从睡梦中清醒了过来。只见他猛地坐起身来,惊魂未定地朝前方张望过去,不想却见到了一个意外的人。
      “君上。”卫鞅惊讶过后,急忙起身向对方行礼,“不知君上过来,卫鞅失仪了……”

      来人正是国君赵渠梁,他的右手正拿着一册竹简,显然正在翻看,看到卫鞅醒来,就将它搁放在了一边,未等卫鞅拜下,就挥手免了他的礼,说道:“哦,闲来无事,就来先生这儿看看,不成想反倒把你给吵醒了。”一指房中的堆成小山似的竹简,“这些都是先生编写的秦国法令?”
      “是。”卫鞅点了点头,说道:“这些只是初稿,还有许多细节部分需要修改。依目前的进度,只要再花一年的时间,法令就可以在秦国各地正式颁行了。”
      “先生可是一夜未眠?”看着卫鞅略带憔悴的神色,景监忍不住问道。
      卫鞅说道:“不过是入了神,一时忘了时间罢了。”说罢,他就拱手施礼退进了内室,不一会儿,复又出来,已是洗漱一番,兼换了衣冠,看上去倒是精神一新。
      他倒不含糊,直接问道:“君上与内史突然前来,可是有急事?”

      赵渠梁说道:“是有一件事,关于魏国的,我有些拿不准主意,可又不好随便对他人道出。景监说可以来问你,我便过来了,没想到反而惊了你。”
      卫鞅笑笑,道:“君上所虑何事?”
      不等赵渠梁开口,景监就先三言两语将魏国与赵国交换城池的事交待清楚了,而后问道:“鞅兄可知此中意图?”
      卫鞅想了一下,便对赵渠梁说道:“看来魏国是想要与赵国结盟,借此来抵抗齐国的威势。这一时半会儿,魏国君臣,是顾不上秦国了。对秦国来说,这正是变法的好时机。”然后就将其中瓜葛一一分析而来,说得竟是与公子卬所讲相差无几。
      赵渠梁听了,自是欢喜,连声道:“好,好,好。真是天赐良机啊。”

      景监忙问道:“鞅兄适才不是说还要一年的时间……”
      “是。”卫鞅说道,“所以后边的事儿,还得请君上帮忙。”
      赵渠梁一愣:“有话但说无防。”
      卫鞅微笑地指着那些小山似的竹简,道:“编写法令自是卫鞅亲笔所书,可秦国县郡不少,要是想在所有地方都能施行新法,就得每处都有一部律法,让国人时时警戒,依法而行。卫鞅只有一人,想在一年内抄出足够所有郡县使用的法令,实在是不可为的任务。所以得请国君在一个月后,为我选派一群书吏,来此帮我抄写法令文书。”
      听罢,赵渠梁不由得暗骂自已粗心,忙道:“你放心,此事我会安排妥当,绝不会误了先生的事情。”
      卫鞅纠正道:“不是我的事情,是秦国的事情。”
      赵渠梁大笑起来,“没错。可千万不能误了秦国的大事。”景监见状,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时,一阵风吹了进来,隐隐中竟带着一股香味的气息。
      那是桃花的香味。
      星星点点的粉红,掩映于绿叶灰墙间,却是硬生生地多了几分出尘的清丽,其中一枝桃花,更是顽皮地想探入屋内。
      卫鞅也被这怒放的桃花吸引去了一分注意力,他看了几眼,随口便道:“也不知是谁种下的桃树,这几日阳光正好,开得倒也灿烂。”
      赵渠梁看了看那株桃树,笑道:“这庭院占地颇广,可无甚景致,时间长了,看着实在单调。我担心你会不习惯,便命人将宫中的桃树给移了几株过来,给你这屋子增添些颜色。”

      听罢,卫鞅惊愕极了,他一脸诧异地指着窗边的那枝桃花,上面的粉红色花簇十分可爱,反问道:“这几株桃树是君上命人栽种的?”
      “是啊。”景监在一旁补充道,“这还是我亲手挖出来,再亲手在这院中种下的。君上可是嘱咐了好几遍,要我千万当心,就怕我在搬运中将它弄没了。”
      卫鞅哑然,实在不知该做何反应才好。
      倒是赵渠梁微笑看向他,问:“如何?”
      卫鞅定了定神,朝赵渠梁深深地看了一眼,尚未来得及说话,对方已是又问了一遍:“你可喜欢?”
      末几,卫鞅终是缓缓地点了点头。
      “你喜欢就好。”他如此说道。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桃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