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担保 ...

  •   在宿馆的第一次见面,卫鞅确实是给景监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可也没到心心念念的地步,真正让他注意到这个人,却是从魏国传回来的情报。因为前些日子魏国突然任命公子卬为将军,出兵赵国,魏秦国境相连,又刚刚经过一场大战,所以此事在秦国也颇引起了一些注意。景监回到栎阳后,便向国君亲自汇报了这件事,国君赵渠梁也很重视,便吩咐他暗地里注意魏军动向,这样就算日后波及到秦国,也不至于毫无准备。
      此道命令,景监自然是应了下来。

      很快的,探子在魏国大梁探听到的消息一一传了回来,证明魏国确实是在出兵攻打赵国,而函谷关阴晋一带的魏兵却无丝毫动静,且这次领兵的人选也证实了是为公子卬,并非他们一直在猜测的庞涓。
      而在打探公子卬消息的时候,传回秦国的密函却意外地提到了一个让景监并不陌生的名——卫鞅,说此人明为公子卬的好友,实则有可能是幕僚,据说曾经给公子卬出过几次谋划,皆让公子卬获得了魏侯的赏识。
      景监意外极了,秦魏两国交战十来年,他对魏国甚至是魏国朝堂都不陌生,如果这个卫鞅真如密报上所说的长于思谋策划,何以魏国朝堂上并不闻得此人姓名?于是好奇之下,他索性对在大梁的密探又下了一道命令,说是让他们顺便去探查卫鞅在魏国所发生过的事情。

      卫鞅在魏国三年,一直都是在公叔痤府中任职中庶子,虽然无甚名气,也无人得知他师从何人,可耐不住期间公叔痤曾向魏侯的几次进荐,又与公子卬私交笃,在大梁这个消息流通迅广的城市,倒也被人提过几回,消息打探起来并不算困难。
      密件很快传到了栎阳,景监一看,当即脱口惊道:“公叔痤临去前居然向魏侯推荐卫鞅为相?”他眉头一皱,手中的羊皮卷合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自言自语地说道,“据说公叔痤有相人之能,这事若是真的,这个卫鞅此时入秦,总不会是真来勘查秦国的山川地貌吧?如果真能在栎阳见到他,得试试他才行……”

      因为这事并不是国君交待的,所以景监不想节外生枝,便没有向赵渠梁禀明。不想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等得他都有几分灰心了,特别是看到那些入秦士子的狂傲和对秦国的蔑视后,就更是郁闷于心。他不得不想,或许卫鞅早已离开了秦国,转于他国求仕,失望之余就更不会主动向赵渠梁说明卫鞅这个人的存在。
      就在这时,国君赵渠梁从陈仓关巡视回到栎阳,而第一件事就是将他升做内史,交接忙乱之际,景监便也慢慢地将卫鞅的事搁下了。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将卫鞅的事情放了下来,却轮到别人对卫鞅上心了。
      此间的阴差阳错,只能道一声,天意。

      宅子在栎阳城西的一条巷子中,并不大,只是一间两进的院落,十来间青砖房舍,除了景监本人,就只雇了两个仆人来打理庭院和内舍,虽说清净,却不免寂寥。
      卫鞅进得庭院,不由得略感诧异,这宅子,与他在魏国大梁暂住的小院看上去所差无几,可是在秦国,却是一国内史的住处。
      “屋舍简陋,让先生笑话了。”景监边将卫鞅领进正房,边客气地说道。
      “怎会?”卫鞅掩去心中那点诧异,想了想,问道:“鞅初次登门,按礼还得去拜见一下家中的长辈大人……”

      闻言,景监的神情却是有些黯然,见他如此,卫鞅哪还能不明白,可不等他说话,景监已然开口:“我母亲早逝,父兄在几年前就死在战场了,家中只有我一个人。”
      卫鞅听得一怔,忙拱手道:“是我失言……”
      景监朗笑一声,脸上竟是再无方才的难过之表,只听得他道:“先生第一次登门造访,又是仓促而来,并不得知我家中情况,你提出拜见我父母是人之常情,先生不必自责。”
      见状,卫鞅也很佩服对方气量,于是说道:“内史深明大义,卫鞅佩服。”

      说着,两人走进了正屋,入席而坐,待仆人摆上茶水后,景监才道:“恕我冒昧,先生在秦地走访两个多月,终是来了栎阳,心中想法可能一抒?”
      卫鞅端起茶碗,轻啜了一口茶水,入口略为苦涩,却极能提神,听得景监问话,他放下茶碗,略微思索,不答反问:“鞅有一事不明,可否先请内史解疑?”
      景监道:“先生请问,只要是我能说的,我一定不瞒先生。”

      卫鞅失笑,道:“内史放心,我并非要询问你邦国机密。”略组织了一下语言,问,“秦伯在求贤令中明说要恢复穆公霸业,而众所皆知,秦穆公得以称霸西戎广地千里,是用了百里奚提出的仁政人治,若春秋时期,尚得以用仁义之名或天子威霸天下。鞅请问内史,不知秦伯,是否还想继续使用仁政来治国?”
      关于这个秦国新君,流传出来的信息实在太少了,难以分析,所以卫鞅就想着从景监这里先探探口风,毕竟景监是秦国内史,是最容易接触国君的臣子之一,国君的想法,他应该能知晓一二。如果景监回答,秦伯是想要用王道仁政来继续治理国家,卫鞅心想,那他就不用浪费时间在这里了。

      对卫鞅的疑问,景监却是摇了摇头,道:“不会。君上说了,秦国不重虚名,只看实效,诸子百家,哪一家能够强秦,就用哪一家,并不仅限于百里奚的王道仁政。”
      卫鞅双眼一亮,道:“秦伯真的这么说?”
      “当然是真的。”景监点了点头,“前几天,士子们下榻的候馆,君上亲自前往,对着士子们亲口说的,安能有假?”
      这种事情确实不可能会做假,所以卫鞅并不怀疑,他又问:“那这么多的士子,秦伯又是如何得知他们的才具知识?若是学不致位,岂不可惜?”
      景监解释道:“君上已有想法,他要求士子们根据秦国国情先写出治国策略,待他亲阅过后,觉得此条可用,便会再行召见此人面谈。”说着,他看向卫鞅,“不过那是君上不知士子们的才具才有所要求,但我深知先生之才,那魏侯不识明珠宝玉,是他有眼无珠。如果先生真有意在秦国伸展,我明日就去向君上担保引荐,绝不拖延。”

      卫鞅愣住了,这魏国的事,怎么就传来了秦国栎阳?一个小小的中庶子,严格说起来就只是相府中的家臣,他可不信他有这么大的名气。
      景监忙道:“先生勿恼,我不过是听人偶然说起,前任魏相公叔痤曾向魏侯推荐先生,只是魏侯不予采用,只以为是公叔痤老眼昏花……”
      卫鞅微微点头以示他知道了,并没说话。
      景监有点捉摸不透,问:“那先生的意思是……”
      卫鞅思索了一下,拱手道:“内史好意,卫鞅感激不已。只是在见秦伯之前,还请内史先答应卫鞅两个要求。”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担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