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韦昭番外 ...

  •   我在颠簸中睁开眼。
      风声呼啸,裹挟着肃杀气息,天与地之间只有这风声是清晰的,其余的景色都含混不清,远山的青色和江水的的碧色模模糊糊的混成一片,在窗棂间隙中飞速的后掠。
      这是……荆州的风。
      吴郡的风是绵软的,黏稠着杏花的香气,湿湿润润间让人如饮醇醪般微酣,可是荆州不一样啊,我略带激动的想,这里的风都带着金戈杀伐之气。
      大概每一个吴国男儿在踏上这片以铁和血见证过我国军威的土地时,都会如我一般激动吧。
      “还要多久才到西陵?”我支起右颐,侧头问身边亲随。
      那个孩子蹬蹬蹬跑出船舱,大概是去问人了吧。我微笑着拿起一支笔,哈了口气润开墨锋,继续我的誊写。
      过了不到半刻,他回来一板一眼的报告:“还要两个时辰。”
      我点点头,很好,我还有一点时间厘清我的思绪。
      在我见到江陵侯之前。

      江陵侯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年轻人——以而立之龄总督一方军国大事,在当下已是极为难得的事了。从他身上我依稀可以看见一个逝去时代的背影,那个少年英雄如过江之鲤的时代。他的眸子很亮,像是燃着火,但是温和的额部线条中和了这对眸子带来的戾气。他的额心有几道深深的川字纹,太扎眼了,它本不该出现在一个生命如旭日初升的年轻将军的身上。
      大概我这么长久而专注的打量一个人实在是太过失礼了,江陵侯虚咳一声,主动开了口:“韦祭酒如此专注,是在想些什么。”
      我一个激灵回了魂,急忙直身长揖:“君侯见谅,仆方才只是……想到了丞相。”
      那几道川字纹加深了,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话指代不清以至于令对方产生了误解,急忙补充道:“仆是指……陆公。”
      江陵侯脸上的神色变了,像是日光穿透厚重的云层,一瞬间驱散了阴霾,他眼中忽然生出一丝锐利,坐姿也不由自主的从斜倚变成了直立。我猜测——不,应该说是肯定——这位年轻将军先前之所以答应以正式礼仪与我会面,不过是因为我的官职,直到现在,他才对我可能告知他的讯息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好奇。
      “韦祭酒曾见过先父?”江陵侯沉默片刻,问道。
      “十数年前,曾在建邺有过一面之缘。”我谨慎的回答,尽量不让这个时间勾起江陵侯的不快。
      “那么韦祭酒方才言及先父,又是何意?”
      他在骄傲。我忽然从他的语气里听出这样的情绪。
      无论如何以世家子弟谦恭守礼的面具掩饰自己,江陵侯骨子里也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我意识到这点后,忽然觉得这位爵秩远高于我的显贵也不过还是个孩子,这让我原先紧绷的情绪放松不少。
      不过,陆丞相这样的父亲确实是值得任何一个年轻人骄傲的存在吧。
      “君侯与陆公……很相似……”我沉吟片刻,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江陵侯不置可否,想来类似的评价他听过很多次。
      “但是又截然不同。”我补充道,“仆所言相似仅指容貌,而不是性情。如果用器物来比拟,君侯应当是火,纵然一时掩于灰中也终将一炬燎原;而陆公则是水,上善若水,积流成深。故而虽容貌相似,内在神韵却并不相同。君侯的眼神令仆想到长沙桓王,虽然仆只在太史院的文牍中读过其事迹,但可想见,应当是如君侯一般的风采。”
      江陵侯唇角抿成了一条线,绷得极紧。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即使他以长者之礼待我,我也不应该妄议他的先辈。
      哎,果然又犯了清议的老毛病。
      江陵侯忽然笑出声来。
      他这一笑带着语言难以形容的瑰丽,就像是朝阳从江面跃出,把它汹涌澎湃的生命力同它金红色的光辉一并涂抹于天地万物之间,令人沉迷。在看见江陵侯之前我难以想象一个人居然能拥有这样的魅力,就像是……
      是的,就像是流传于父祖辈口中的,昔年长沙桓王率军斗转于江东六郡时,那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百世不遇的英雄虽然早已逝去,其风采依然能从他血脉流传的人身上窥探一二。
      “韦祭酒自建邺不远千里赶来西陵,就是为了于吾面前品评先人?”他笑着说。
      我收敛心神,振衣起身长揖为谢:“实不相瞒,此次拜访实出自一己私心。陛下曾命仆继续编撰《吴书》,如今陆公传记草稿已成,只是有些旧事,所能查阅到的记载语焉不详,难以落笔详述。是以仆亲身来此,只为向君侯探听旧事,还望君侯成全。”
      我不敢抬头,但我能感觉到江陵侯的视线落于我身上巡弋,他沉默了许久,似乎在掂量我方才那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最后他说:“韦祭酒言重了。”
      “既然事涉先父,”他语气郑重不少,“抗定然,尽力而为。”

      “仆接下来所问之事,皆发生于赤乌年间。若君侯不愿回应,仆便不问了。”
      “韦祭酒问吧。先父一生磊落,并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赤乌八年二月,君侯扶灵诣都,大皇帝曾以杨竺所白二十事诘难于君侯,可有此事。”
      陆抗愣住了,良久,他点头道:“是。”
      “当时杨竺已死。仆曾查阅秘书监自赤乌五年来的文牍记录,记录这二十条弹劾的奏疏是杨竺于赤乌六年四月间呈入的,当时大皇帝并未做出回应,而是将此简秘密封存于秘书监内。但两年后却旧事重提,欲以此问责于陆公。”
      “想不到韦祭酒连此事也查了出来。”陆抗颔首默认,“吾本以为,此事再无人知了。”
      “凡发生于世间之事,总有痕迹可循。史家之务,便是循着这些痕迹还原当初之事。杨竺的奏疏与君侯当时的回应理应记档,只是我查遍宫中文牍,竟然一无所获。仆心有不甘,便辗转千里拜访于此,希望君侯能默出当时之事,哪怕只有十之一二也好,这样陆公传记中,此事不至于彻底湮没。”
      “这件事前后所问所答的细节秘书监并无记档,自然有其不载于实物的理由。”陆抗直身看向我,他目光灼灼,蕴着我难以解释的复杂情绪。“韦祭酒可知引火烧身四字。”
      “仆亦大致推测到此中关节,只是史家代代刀笔传世,不隐恶,不妄言,明正统,匡得失,先人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史家只秉笔直书而已,至于将为此付出何等代价,自春秋董太史以降,自无可畏。仆敬慕陆公,以为此事若直书于史,后人自当明了陆公、乃至大皇帝之心迹。”我正襟肃然道。
      陆抗缓缓击掌。
      他忽然离席长拜,我不敢受这一礼,急忙避席回拜。
      “先生好胆识,抗委实佩服。”
      “君侯过誉了,史家本份而已。”我急忙答道。
      “前后所问,前后所答,抗现下所忆仍有十之八/九,只是……”他已回席,侧头看向我露出个近乎做作的为难表情,“只是这些文牍,都是大皇帝命我亲手焚毁的。”
      我并未太过吃惊,此事在我意料之中,只是我依然没想到竟然是由陆丞相的儿子亲自毁去这些文牍的。
      “那么君侯可愿重述此事?仆愿为君侯笔录。”
      陆抗摆摆手,“抗先为先生讲述一件事吧。”
      他又展露笑容,只是这次眉眼中闪烁着狡黠光芒,“抗不欲令先生空手而回,私以为,这件事是可以记录到竹帛之中的。”
      江陵侯久在军旅之中,不与名士往来,口才算不得很好,只是随着他的婉婉道来,我仿佛也沉浸到过往时空中,确确实实看见了如他所说、足以载入青史的一幕。
      我看见一个双鬓斑白的老人,他确实衰老了,疾病的痛楚长久折磨着他,使他接见外臣时也只能在宫人搀扶下卧于塌上。我看见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对跪坐于堂下的青年回忆自己昔年的错误,情动时为之流涕。
      他说大义不笃,他说负汝父子,他命令青年焚毁自己加诸于他父亲身上子虚乌有的屈辱。
      最后他叮嘱道,不要再对第三个人提起这件事了。

      “这就是君侯不愿为仆默出前后问答的原因?”
      “也不全是。”江陵侯答道,“太元元年抗返京治病,大皇帝与抗忆及先父、潸然出涕,抗感念至今,不忍多言,此为其一。抗方才听闻先生一席话,亦敬佩史家风骨,抗所言之事若垂于竹帛,后人应足以据此追及先生适才所言之‘实’,此为其二。”
      “至于其三嘛……”江陵侯迟疑了一瞬,“抗心中以为,此事是先父与大皇帝私事,抗不过转呈先父遗志,并无将其公诸于众的权利。”
      “事涉大皇帝,事涉陆丞相,自然是国事。”我苦笑道。
      “抗并不如此认为,”他道,“先生可愿一听先父与抗之言。”
      “敬命。”
      “那是先父在世时最后几日。说来可笑,抗那时年少气盛,曾于先父榻前屡出大逆之言。后来先父问抗有何可怨,抗反诘先父,先生猜猜,先父是如何回答的。”
      “仆不敢妄测。”我说的是心里话,言及陆丞相那样的人物,任何从一己私心出发的揣测都像是亵渎。
      “先父道,‘于人臣本份已尽全力,若太子终被废,则大吴祸矣,可忧;于孙权,陆逊无所怨尤。’”
      “那是我第一次听见先父直呼大皇帝名讳,亦是最后一次。”年轻的江陵侯微笑着看向我,“这番话就不要记到史书上了吧。”
      我思索了很久,终于点点头。

      “不再多留几日么?”江陵侯对我说。
      “仆为解惑而来,如今困惑已解开,仆也明白了该如何下笔,就不多打扰君侯了。”我长揖作别。

      依旧是凛冽的江风,两岸刀刻斧削般峥嵘的巨石,而江陵侯送别的身影,已经在楼船顺江而下的湍流颠簸中消失不见了。
      我站在船尾回头,只看见江潮漫漫。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韦昭番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