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杯具 ...

  •   回到林家,林柘又领着黛玉陪同父亲用了饭,又说了几句闲话,林如海才道:“玉儿刚回来,她的东西怕是好多都未来得及整理。柘儿,你陪你妹妹去看看,顺便照应照应。我依旧睡书房。”
      林柘起身,恭敬地说了声是,这才领着黛玉跟父亲告辞。
      黛玉跟着父母南下的时候,年仅五岁,离开林家的时候,也才六岁,可以说,她一直是养在贾敏的正房的。不过,林柘却专门为她收拾了个小院子出来。
      “妹妹也七岁了,已经不是小孩子,女儿家该学的东西,妹妹也该一点点的学起来了。你我姐妹都住在后花园里,各人有各人的院子,下面的人手,姐姐也为妹妹挑齐了。若是妹妹觉得她们伺候的不顺心,跟姐姐说一声,姐姐会为妹妹换的。还有,父亲寅时出门,妹妹要记得早起,跟姐姐我一起去给父亲请安。”
      说着,林柘拿出一块怀表来:“这是怀表,妹妹想必见过。这是父亲为了方便我打理家事,特地给我的。父亲也给妹妹准备了一块。妹妹请看,这短针到这里,长针到这里,就是妹妹该起来梳洗,准备去给父亲请安的时候了。”
      黛玉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林柘又道:“妹妹的屋里还有大座钟,下面的人也会提醒妹妹的。若是妹妹觉得下面的人不合意,记得一定要跟姐姐说,不要闷在心里。还有,姐姐我给妹妹准备的都是孝服,都在柜子里,若是妹妹觉得不合身,一定要跟姐姐说。姐姐也好另外准备。”
      黛玉又是点点头,轻声应了。很快,就到了黛玉的院子,院子里的下人早得了消息,出来将姐妹二人迎了进去。林柘给自己和黛玉准备的都是两层的小楼,楼上是卧室、客厅和书房,下面是守夜的丫头们住的地方。楼下还有耳房和抱厦,另外还有独立的院墙。
      坐在客厅里面,林柘对黛玉道:“等送父亲去上朝以后,姐姐我回去佛堂给太太念经祈福。辰时,姐姐我一般在前面的花厅处理家务。午时小睡片刻,之后,会准备晚饭。妹妹也可以一起来,看看中馈是怎么一回事情。”
      黛玉低声应了一声是。
      林柘又道:“我的院子里跟妹妹一样,都是大丫头四人,二等丫头四人,三等的粗使丫头八人。既然妹妹已经有了两个丫头,那么妹妹的二等丫头就算六人好了。”
      黛玉道:“那我岂不是……”
      林柘道:“没关系,我会禀告父亲,再给自己添上两个,不会让妹妹落了不是。还有,崔嬷嬷和曾嬷嬷是宫里来的,是教导我们姐妹两个的。此外,我还给妹妹准备了四位嬷嬷。”
      “那姐姐的乳母嬷嬷呢?”
      “我没有乳母嬷嬷,妹妹的乳母嬷嬷可以继续留在妹妹身边。她伺候妹妹一场,妹妹舍不得,姐姐也能理解。而且妹妹是太太唯一的骨肉,多一个乳母嬷嬷也不算什么大事。”
      林柘又将给林黛玉的衣裳首饰,包括打赏下人的小玩意和银钱都交割了,这才起身告辞。
      林黛玉开始了她的守孝生活。原本林黛玉还以为,自己的父亲和姐姐一定会为了自己在贾家的时候,不但没有为母亲守孝,反而跟贾宝玉住在一起的事情臭骂自己一顿的。至少,下面的人也会说闲话。可是左等右等,一点动静都没有,林黛玉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就去问姐姐了。
      林柘道:“这不怨你。你年纪小,没有正经上过学,也没有正经地学规矩。这是我林家的疏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
      林黛玉道:“姐姐是不是很不高兴?父亲是不是很生气,我给家里丢了脸。”
      林柘道:“与其说是生气,更不如说是伤心。因为家里疏忽,居然让你背负了本不该背负的负担,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委屈。还有你,每次写信回家,都是报喜不报忧的。这么大的事情,若是父亲早点知道了,也能够早点处理。”
      黛玉道:“对不起。姐姐,你为什么不骂我?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林柘道:“骂你不能解决问题。至于喜欢或者不喜欢,也说不上,之前你我从来未曾见过面,更不要说相处了,难免的会有一些磕磕碰碰。我不是那种长袖善舞的人,要我左右逢源,我也做不到。我的性子很直,该我说的时候,我自然会说的。你也不要多心。不过,你要记住一点。我们是林家的女儿,只有林家好了,我们才会好。出去记得带耳朵,把嘴巴留在家里。记住了吗?”
      黛玉虽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可还是记下了。
      林如海因为双季稻的功劳,升到了户部右侍郎。作为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在盐政上全身而退又得到皇帝嘉奖的官员,林如海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连带着,林家也成了众人的焦点。
      林如海进京以后,除了进宫觐见,就只带着女儿去过贾家。使得贾家也再一次进入了众人的视线。本来,像贾家这样的末路贵族是进不了那些真正的勋贵之家的眼的,可是难当林如海如今位高权重啊。
      林如海携女登门拜访贾家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各方势力的高度重视。加上贾家下人们的嘴几乎是不带门儿的。那天发生的事情,一点一滴的,都进入了各方势力的耳朵。贾家的名声一下子就臭了,虽然他们家以前就没有什么好名声。
      有人说,是林家二姑娘不知礼,不给母亲守孝。马上就有人说,人家林家姑娘年纪小呢,而且是贾家不给人家准备屋子衣裳在先,叫人家怎么守孝?
      有人说,林如海亏待女儿。马上就有人说,人家是大男人,下面也就两个一个才九岁一个七岁的女儿,家里没有一个堂客,又有什么法子呢?家里没了正经的女主子就是不行呀。
      有人说,林家的女儿也不好,自己不知道忌讳。马上就有人说了,都是那贾家算计人家好不好,将人家姑娘跟一个男孩子安排在一个屋子里,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家姑娘还能怎样呢?身边又是老的老、小的小,一个得力人都没有,还不是任人摆布的份儿?没娘的孩子可怜呀。
      周围一片唏嘘声。不少人就问了,这贾家怎么算计林家呀?
      有人就说了,这盐政上的官,历来就没有好下场。没看见人家林大人在盐政的时候死了儿子又没了老婆吗?说不定啊,这贾家就打着发绝户财的主意那!
      周围一片附和声。可不是,先败坏了人家姑娘的名声,到时候,等人家父亲没了,再动个手脚,弄死人家姐姐,林家几代积蓄下来的财产,还不成了他们贾家的囊中之物!
      是人都有八卦之心,人这种生物呢,又往往只会愿意听自己想听的东西。所以,等贾母发觉不对劲的时候,贾家的坏名声已经是连京城里的小孩子都能说上两句了,还随着各地了客商们,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去了。
      老百姓是感恩的,他们记得林家弄出了双季稻,他们记得林家的恩情,所以,贾家的臭名声,那是使得他们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就连在宁荣街做买卖的人都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传出了皇帝给林如海指婚的消息,对方还是京城里有名的孝女。当初前兵部尚书的孙女,先是没了祖父,然后没等三年,父亲也跟着过了世,祖母伤心之余,也跟着去了,等守完孝,母亲操劳过度,也没了。她一边守孝,一边教养几位幼弟,去年她的两个弟弟中了秀才,才扶灵回乡,今年她的大弟弟刚刚中了举人,正在说亲呢。
      这位邵小姐已经二十九岁了,本来还打算等两个弟弟的事情都定下来,就皈依佛门的,哪里想到会被一道圣旨给砸中了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杯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