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情深缘却已不在(上) ...

  •   思荣是一个不幸的女孩,从出生就没见到父亲,父亲下关东去了。出生不到半年,母亲就去世了,她是跟着奶奶一起长大的。

      那时候的女孩子都缠脚,思荣疼得抱着奶奶直哭,奶奶就告诉她不缠脚就找不到婆家,虽然还不是很懂,但思荣也知道奶奶是为了自己好,她也就咬牙忍住。

      缠了脚不能出去玩,思荣就和奶奶学防线,学做鞋子,小小的思荣,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显得特别的乖巧懂事。

      16岁时,有人来给思荣说亲了,奶奶和叔叔把她许配给了离村子十多里远的一户姓李的人家。那家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思荣被许给了老大。

      思荣没见过那个人,没结婚的男女是不能见面的。不过从订了亲,思荣心里就有了个朦朦胧胧的影子,让她觉得很是害羞。她开始跟着奶奶给自己准备嫁妆。奶奶告诉她,到了婆家要看事,要听话,要讨婆婆、丈夫、小叔还有小姑的喜欢,要多做事少说话。思荣对与嫁人还是有点怕的,她怕去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人,不知道自己的以后的日子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

      不管思荣想什么,成亲的日子还是来临了。父亲还是没有消息,奶奶和叔叔打发思荣上的花轿,想起早逝的母亲还有未曾谋面的父亲,思荣哭了一路。

      嫁了人的日子,对思荣而言,还算不错。丈夫李德,长得虽然算不上英俊,但也不难看;各自虽然不算高,但为人善良,对自己很体贴。三个小叔子对她也很尊重。比较难相处的是婆婆和小姑。婆婆总是对她挑三拣四,要不说她做的饭不好吃,要不就说她织布偷懒;小姑也经常找她的麻烦,经常和婆婆打小报告,甚至栽赃她偷拿家里的东西。

      好在夫妻俩感情好,这一切变的也就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虽然婆婆总是挑剔自己,甚至挑拨她和丈夫的感情,但是夫妻俩人还是互相体贴,活得很幸福。不久,思荣就怀孕了,李德很高兴,对她更是体贴有加,小姑和婆婆也有了好脸色。

      可是这种情形持续到女儿朝凤出生就结束了。婆婆不满意自己生了个女儿,变本加厉地使唤她,晚上也不让她睡觉,不是纺线就是织布。

      李德看不过去,就去找婆婆商量,被婆婆骂了一顿。回来后只好劝思荣比往心里去,不要傻傻地把自己累坏了。思荣觉得丈夫体谅自己什么都值得了,虽然累点苦点,但是由女儿和丈夫在身边,这一切也都值得了。

      可是,好景不长,村里来了当兵指标,婆婆家三个儿子,必须派一个去参军,婆婆看李德不听自己的话,就让他去参军。李德虽然舍不得妻女,却也不敢违抗母命,只好嘱咐思荣要照看好女儿,别和婆婆不合,遇事多忍耐。

      李德走后,思荣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婆婆不喜朝凤,不让思荣照看女儿,让她把女儿丢在家里,白天下地帮着干活,晚上还给她规定必须织完的布。

      有一次,朝凤发高烧,思荣求婆婆去找大夫,婆婆说只是个赔钱货看什么大夫,浪费钱。思荣抱着朝凤放声大哭,还是小叔不顾婆婆的阻拦,去喊来了大夫,才救了孩子。

      自此,思荣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保护女儿和自己,要勇敢地抵抗婆婆的虐待。她不再完全听从婆婆的话,下地干活也带着朝凤,孩子哭了就抱着孩子,晚上夜深了就睡觉,不再熬夜到天明了。

      婆婆对她更加不满,直说她不孝顺,不听老人训斥。思荣什么也不说,她只是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只盼着李德快点回来。

      这样的日子熬了几年,终于解放了,李德没有回来,缺稍了一封信给思荣,思荣找村里识字的人给念了念。

      原来,李德解放后,落在了浙江杭州,让思荣带着孩子去找他。要不就只有离婚了,说家里的东西,全归思荣和女儿。(后来才知道,其实那个时候李德找了个杭州女人,等这边离婚了就结婚)

      对于思荣这个小脚女人来讲,这是不可能的,浙江就像国外,自己一个人还没踏出过村子,怎么可能去那么远的地方。再说了,自小受的教育,让她不可能独自去找丈夫。

      婆婆也接到了那封信,直说思荣赖着他们家不走,生了个丫头,还当个宝似的。思荣受不了这个气,想到丈夫可能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自己去了也不会好过,就同意了离婚。

      于是,结束了自己14年的婚姻,思荣带着女儿朝凤,带着自己的东西回了娘家。娘家奶奶已经更加老迈,父亲仍然没有消息,叔叔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娘家也不是常待之地,正好村里有人来给思荣说亲,思荣就同意了。

      这户人家,也是哥三个,都已经成家,思荣要嫁的是老大家堂,一个知识分子,老婆刚刚去世,没有留下孩子。而且三个姐姐也都已经出嫁,家里父母已经过世。所以不会受婆婆或者小姑的气。思荣想了想就同意了。

      家堂相貌堂堂,是个很有文化的人,对思荣和朝风都很好,在这个家里,思荣觉得很自在,没有人给自己气受,也算是幸福了吧!思荣觉得自己的决定很正确,幸亏离开了那个地方。

      不知道是思荣没有那个好名,还是老天也妒嫉她的幸福,在二女儿望云三岁时,家堂竟然染上重病去世了,思荣的第二次婚姻仅过了四年,34岁的思荣成了寡妇。

      丈夫去世的第二年,朝风已经13岁了,望云也已经四岁时,李德的弟弟来找思荣了,说想认朝凤回去,思荣死活不肯,只肯让朝凤回去看一看,但是仍要和自己住在一起。小叔也就同意了,把朝风带回去住了一阵子就送了回来。

      寡妇的日子很难过,队里需要挣工分,根本挣不够娘三个吃的。思荣不得已同意了再次改嫁,对方说不嫌弃两个孩子,可以带过去,思荣也就没什么可挑剔的了。但是到了那里没多久,思荣就发现丈夫脾气火爆,动不动就打人,可是都已经过来了,能怎么办,只好忍着,过没半年,家堂的弟弟听说了这件事,叫拉了车来接思荣和孩子回去。思荣感动得热泪盈眶,二话没说就上了车,重新回到了以前的家。

      心伤的思荣不打算再嫁了,两个弟弟还有弟媳都对自己不错,帮着思荣打理生活。思荣打算独自带大两个女儿。

      过了两年,朝凤16岁时,思荣把她许给了同村的敏元。敏元一出生母亲就死了,父亲后来又娶了一房媳妇,后母虐待敏元,后来父亲赶走了侯墓,爷俩一起过日子。思荣一方面心疼敏元这个孩子,另一方面也看中了没有婆婆,女儿嫁过去不受气,就结了这门亲。自此,有敏元在一个村里,帮忙打水,干活,日子也就没那么难了。

      在思荣38岁时,在她的生命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未曾谋面的父亲回来了。

      思荣的心里是很激动地,她日夜盼着能见父亲一面,现在终于实现了。她换上新衣服,带上两个孩子,让敏元推着板车把他们送到了娘家。

      父亲已经白发苍苍,见到思荣也没有特别的亲,父亲给每个亲戚两个银元,思荣也分到了两个。据说父亲在外面有很多干儿女,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父亲才觉得思荣不亲吧!可能对于父亲来讲,思荣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对于思荣来讲,这却是自己最亲的亲人。

      父亲在家待了一个月就要回东北,思荣倾尽所有,给父亲打了以大桶香油,做了一身纯棉的衣裤,还给父亲准备了很多烟叶。父亲看到思荣准备的这些东西之后,翕动着双唇说了一句:还是自己的女儿好呀!父亲回去后没多久,就给思荣邮了钱来,38岁的思荣第一次体会到了父亲的关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