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花荣自到应天府上任,时常想起梁山兄弟,念及生离死别,日夜身心难安。一夜浅眠之中竟得异梦,梦中宋江和李逵面色青白,浑无活人气息。惊醒之后,梦中场景大多忘却,只记得宋江说朝廷赐下毒酒,兄弟如念旧情,可到楚州蓼儿洼坟前一叙。

      花荣心下悸乱不已,当下把亲眷抛掷一旁,星夜离家,策马驱驰。行至水边,他截住一艘行船,出重金请船家东下楚州。

      “哎呦,巧了。”驾船的老叟露出憨厚的笑,“船里的客人本来也是要去楚州的。”

      “……如此便多谢船家。”花荣心不在焉地称谢,走进船舱,见到一个文人打扮的船客坐在桌边,端详着手中几件文稿,身旁站着一员随从。这船客虽是便装,神情行止却像是官府中人。花荣不由向他打量过去,只见他三十来岁光景,白面素净,眉清目秀,如今虽是中规中矩、贵人模样,眉眼间却仍能依稀见到年少时候的漂泊风流。

      既非旧友,又非仇雠。花荣不欲与他搭讪,便冷淡地遥遥点头,坐在另一侧的窗边,回想着夜里的怪梦,暗自出神。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忽黯,风雨大作。行船在水上颠簸,一阵歪风吹过,那船客一惊,手中诗稿竟被四下吹散。其中一页刚刚飘到花荣脚下。出于礼貌或是习惯,花荣将诗稿捡起,打算物归原主,不经意间瞥向那几行诗句,却不由大惊。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
      月冷风清也断肠。

      花荣清楚地记得,这是公明兄长的诗。昔日征讨王庆获胜,回京路上,秋林渡口,浪子燕青向他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竟是箭箭不空。众人喝彩之际,宋江却忽生悲戚之意,说这鸿雁是仁义之禽,岂忍害之;又道此禽相呼而过,正如他们弟兄一般,射落数只,就好比兄弟失了几个,当下睹物伤情,便赋了这首诗。

      之后未过多久,梁山又奉命讨伐方腊,兄弟死伤几尽,连宋江本人也……生死未卜,如今再见此诗,岂不伤怀!只是,宋江作诗之时,身边只有他自己、军师、公孙道长,和几个如今已经死去的弟兄。这位未曾相识的船客,竟是从何处得来了这首诗?

      “多谢仁兄。”船客的声音打断了他纷乱的思绪。

      “贤弟写的好诗!”花荣一个闪念,不动声色地试探道。

      “哦?……哦,信手拈来而已,多谢兄台谬赞。”那人匆忙答道,面露遮掩之色。

      花荣心下疑心更盛,索性上前招呼道:“在下花清,青州人士,不知贤弟尊姓大名?”

      那人眼见花荣气度不凡,似是英杰人物,也便答道:“在下张三,郓城人,现于孟州任职。”他又忽然想到什么,便矜持地笑了笑,不再言语。

      郓城县,张三……花荣稍感耳熟,却回忆不起。两人此后无话,直到船停泊在楚州境内。眼看张三下船走远,花荣本打算径直奔赴蓼儿洼,却终是抑制不住心中的疑惑,也便下了船来,暗里跟踪起张三的行迹来。

      他一路尾随张三,来到一家临江的酒家。又悄无声息地跟着他来到二楼,只见走廊尽头的雅阁里,一人身穿青色衣衫,面向江水负手而立。

      张三走进雅阁,旋即把门关上。花荣放轻步子,伏身在窗下,侧耳倾听屋内的动静。

      “小生张文远拜谢先生!”

      他听到张三的声音,终于醒悟,发觉这张三是何许人也。冰冷的恨意涌上心头——这小人竟活到了现在。他眼睛微微眯起,一手紧紧按住腰侧的尖刀。

      “多亏先生数次指点迷津,才有在下的今日。眼下能一睹先生真容,小生万分欣喜……”张文远声音发颤,继续说道。

      “文远,你来了,”雅阁内的人终于发话,“坐吧。”

      这个声音是平静,甚至温和的。花荣却陡然松开按刀的手,深吸了口气,方才勉强稳住心神。

      远处落日昏红,外圈的日晕在碧色的江水里模糊了边界。雅阁之内传来了倒酒的声音,花荣但觉心下麻凉一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