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五章 ...

  •   第五章
      翼王一来到湖口,便亲自撰写训喻号召四方贤才前来应考,并命人张贴在各处,而且每每到闹市中讲道理阐述□□求贤若渴的政策。
      他的魅力立刻体现了出来。起先翼王在鄱阳湖大败曾国藩的消息传到湖口,在众口相传的谣言中,有人说,他是一位年近耄耋的老者,仿佛姜子牙在世;也有人说,他是身高丈二的粗莽汉子,两臂有千斤之力,胜过当年燕人张翼德。
      谁也没有想到,当翼王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这个长毛的大头目居然会如此年轻和英俊,而且举止儒雅,略带广西口音的官话也说的亲切谦和。他亲自广为发放□□印制的圣书,且不要百姓分文。
      石达开的面子果然很大,几天之后,不但湖口的读书人,就是来往做买卖的人数也增加了许多。他们的好奇心很快得到了满足,翼王武功高强,经常只带着几个随从便出入闹市体察民情,且不以□□的礼仪规定围观的群众必须下跪行礼。围看他的群众都满意而去,更加交口称赞翼王的仁德。
      不久这场科考顺利结束,来应试之人共计八百五十七人,虽然比不上清廷的乡试,却也很是可观了。但翼王虽然名为正提学官,却有诸多军务需要处理。这八百多人的卷子分别有每人撰写的两文、一策、一诗,他自然不能一一阅览。因此翼王让军中书手前来阅卷,而容秀便是其中唯一的女子。
      容秀一早骑马来到湖口明伦堂,这里以前曾经是清朝的贡院。太平军攻占湖口之后,焚烧了儒家经典,明伦堂也变成了典硝衙。此次翼王驾临湖口闻之大怒,命典硝衙移到了湖边的一所旧庙,又把明伦堂修葺一新作为此次□□科考的场所。当考试结束,阅卷的地点也便设在了此处。
      当时正是五月末,天气已经渐渐热了起来,诸位阅卷书手按军规皆不敢赤膊,尤其因为阅卷的同僚也有女子,他们更是连衣服最上的布扣也扣得严严的。
      容秀一踏进屋门,空气中便仿佛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所有人都正色敛容,连举止也不由自主的文雅起来。书手们的年纪都不大,乃是“知好色而慕少艾”的年级,而且才十八岁的少女,是即使不打扮也美丽的。当容秀轻柔的脚步经过诸位男性书手身侧的时候,空气都骤然变得舒爽了起来。
      他们非常喜欢与这位斯文秀雅的女子共事,为了吸引她的目光,书手们来贡院之前都着意打扮了一下,连他们头上裹着着的红头巾,也是在昨天夜里刚刚浆洗过的。
      容秀自然也留意到了这种情形,却不过微微一哂。她现在无心于此,所以尽管有人已经到苏三娘的营中替容秀提亲,却均让她借故推托了。如今令她牵记的便只有这场乙荣年的特试。按照规定需每五十人中选取一人为“杰士”,参加考试的共八百五十七人,应选取十六位“杰士”出来,但这十六名“杰士”却还真的不太好选呢!
      她认真的翻阅着手下的试卷,察看下不由得皱眉,太平天国科考不论出身及籍贯,只要有愿望效力□□的均可应试。但此次应试人数虽多,真正能够以文章展露头角的却少之又少。容秀在考试的时候曾经到考场看过,应试之人很多都是以前的和尚、道士和巫师。因为□□毁佛破道,禁止巫蛊,这些人没有了职业,便前来参加考试,想着能够浑水摸鱼,得到温饱。
      在这其中,有些应试之人应该是有才能的,却故意在卷子中冒犯□□的避讳,甚至以墨迹污染试卷。容秀起初看到这类情形,心中虽气愤,却依旧把卷子压下。她不想因为这等文字上的小事而让他们掉脑袋。同僚书手则不然,他们很多把类似的情形禀报给了翼王。幸好翼王气魄宏大,只是叮咛书手把此类卷子拣出不取,却并未命人惩治这些胆大包天的应试之人。
      她正皱着眉翻看,突然大门被人轻轻推开,李以文缓步走了进来,他的身后只跟着个郜云官。容秀轻叹,看来他和谭绍光还真是难以和好如初了。
      “李大人,你怎么来了?”
      “翼王千岁说这里阅卷的人手少,让我过来帮忙!”李以文轻声说道。
      “你也会看卷子?”容秀脱口而出,她随之自知失言,脸腾的一下子红了。
      “先生你这是说的什么话?”郜云官立即开口了,“李大人在家乡的时候……”他的语气顿了一下,大概也觉得李以文在家乡时念了四年的私塾不宜在此处夸口。但他很快又严肃的声明:“李大人从家乡的时候就是识文断字的!”
      容秀有些讪讪的,但随即不服气的想,这个郜云官,别看他和自己是朋友,但如果有人冒犯了他的李大人,他还真的是立刻就站在他那边呢!
      “哪里,哪里,我不过是在家乡读过四年私塾,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要向陈先生请教!”李以文柔声的说着,脸上的表情异常诚恳。他虽然读书不多,但身上就是带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这是学不到的,而是天生的文雅自然。连带他跟着郜云官称呼容秀为先生时,语气也是真挚平和。
      “不敢当,不敢当!李大人千万不要这么叫我!”容秀连连摆手。这次,她是真心的羞愧了起来。
      容秀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言,摆出了份老资格的架势。她设法坐到李以文阅卷的书桌旁边,还真的对他提点了起来。李以文比她要大十四岁,几乎能算得上是两代人,却虚心听着她的教导,这让容秀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比起贡院中的众书手,李以文算得上是年龄偏大些的,而且家中已有妻室。这让容秀感到安全,也是她喜欢跟他呆在一起的原因。
      不过,她的热心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又重新因为手下的卷子发起愁来。
      “这都是些什么人呀?大字不识还要来现世!”容秀连看四篇,篇篇皆是狗屁不通。她心头火气,要依着容秀的脾气,她恨不能把手下白字连篇,言语毫无逻辑的试卷全部撕掉。
      “是这些试卷都不可取吗?”李以文从她的手中接过了卷子,阅读起来。他虽然识字不多,却有着极好的鉴赏能力。
      “嗯!”容秀点点头,脸色还是极不好看。
      “其实,这已经比以前强多了!”李以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实情告诉了她,“□□刚刚立国,自然有很多事情做得并不好!军中读书人本来就少,而且以前举事的时候烧了很多四书五经的儒家典籍,又砸毁了各地的孔庙。有心为我□□效力的读书人便都不来了。这之前的乡试,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也听说有很多应试者是被强行抓来的!不过,东王九千岁主持朝政,已经看出了这般对待读书人并不是好的政策,他禀奏了天父,而且天父也下凡说古书并不都是妖书,不必焚毁。孔子也不是妖,他本来是位列天堂的,虽然曾经下凡有过妖行,但现在已经重归天堂,并让天父罚他在天堂的菜园子中做苦工赎罪了。”李以文说完,脸上微微有些尴尬,大约他也意识到东王这番言语虽然是维护孔孟,却未免荒诞。
      容秀听着频频点头,但到后来却也不由忍俊不禁。她强行忍住唇边的笑意,说道:“是呀,儒教毕竟在华夏流传了千年,上帝既然是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的,他应该也是早就允许了儒家典籍的流传!东王这么做就对了!”听到李以文的劝解,容秀的心略感宽慰了一些。
      李以文微微一笑:“有时候,事情并不是一下子便能做得十全十美,总是需要不断完善。有了东王九千岁的诰谕做主,你我□□官员更需要加倍努力才是!”他拿起手中一篇卷子,指给容秀看上面写着的几句话:“皇矣上帝,神真无二也。夫尤是神也,得其真者,非独一皇上帝而何。”这篇八股文用漂亮的行书书写,字迹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潇洒。他却比容秀聪明得多,只是捡着书法优佳的试卷先看,果然很快在其中找到了一篇见解不俗的文章。
      “这卷子还写的不错!书法也很好!不过不是正楷,但即便是行书,我□□用人之际,也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容秀赞叹着说道。按清廷科考的规矩,试卷必须用正楷书写,但□□自然可以不管这一套,只要是人才,便应该着力选拔。
      她非常好奇,想知道此人的姓名,却因为名字被弥封,非得到最后一日不能知道。不过,以现在阅卷的情形看来,这次“杰士”的头名便非他莫属了。

      容秀判了几日卷子,最大的收获便是和李以文结下了交情。以前她虽是与他的家人和朋友交往为多,却也感到了他身上有种气质,是很容易让人信任而且一见如故的。容秀毕竟才十八岁,骨子里还有点孩子气,第二天她便得意扬扬的向李以文炫耀手中的《博物新编》,并大肆卖弄其中的西学知识,她未曾想到自己居然在李以文处得到了不同别人的反应。他显然对那本书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连容秀也解答不出的问题,并且准备给同样喜欢西学的大女儿也买回一部。因此容秀考虑再三,在发榜的前一天,还是忍不住把心头的烦恼向他倾诉了。
      “李大人,以前我在常州家中的时候,总是盼着能出来像男人一样做事,但那时没有机会。现在我为□□效力,却感到□□只是把读书人当作书手,让他们写文告书信,而并不重用。”她皱着眉,小心翼翼的说着,同时注意观察李以文的表情。幸好他的神色也随着容秀的话语焦虑,让她得以把话从容的说下去。
      “我是个女子,虽然和男人一样有济世的志向,却知道离开了□□我是连书手也做不成的。但有些男人就不这样了,与我同时入翼试的状元杨启福,榜眼张友勋现在都已经逃走了。这是我认识的,不认识的还多。据说逃走的人中有很多都跑到清妖那里去了。按说□□交给他们的活计都不累,也就抄写些文告什么的,一日三餐的茶饭也办得精致。至于周围的人,无论是王侯还是伍卒都是‘先生’,‘先生’的叫着。我们□□也算是待读书人不薄,却换来这样的结果。他们之所以逃走,还不是因为不能一展胸中的抱负,整日无所事事吗?可以知道,这些优待都不是读书人想要的。我也算读书人中的一员,也同他们有一样的感受。最令我遗憾的就是所学不能为□□所用。”
      容秀一口气说完,心中顿时痛快了许多。作为一名在军中读过书的女子,她这些感受都是自己的亲身体会。容秀顺利的通过了翼试,也靠着吃苦耐劳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同,但她毕竟因读书而见识高人一等,怎么也感到在最后的关头与那些大字不识的朋友无法真正融合。
      “这怎么说呢?”李以文考虑了一下,还是感觉不好把心中同样的忧虑讲出来,“现在□□还在打天下,终归要以武功为主。陈先生跟着苏大人,一定能够以军功受到重用的!”他说着笑了笑,“听云官说,你也在练习翼王的拳法。就在几天前,还打胜了他呢!”
      “哈哈,那是他让着我的!”说起几天前的比武,容秀不由得眉飞色舞。她毕竟还年轻,很快便被高兴的事情转移了注意。郜云官当时被她打得趴了下来,连连求饶,并且说她已经能够上战场杀清妖了。
      容秀与李以文的这番谈话因为是在贡院的大厅,所以都是压低了声音。众书手侧目而视,却听不到二人谈的是什么,诧异中都有些羡慕。
      容秀低下头继续察看手中的卷子,即使看见错字和白字也不那么刺眼了。渐渐的,她不觉又哼起了那首从黄蕙卿处学来的广西小调,一点也没留意身边李以文竭力克制的愁容。
      不过,李以文的愁容也渐渐淡了下去。他相信着东王,正如当时□□的军人们都相信九千岁那样。既然东王已经下诰谕不再焚毁古书,那么事情就在慢慢的变好,所有的改变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也应该有这个耐心去等待。他低下头,明天就是发榜的日子,幸好这次科考的名次已经有了眉目。
      贡院的门被轻轻的推开了,伴随着一阵清凉的微风,翼王慢慢走了进来。他让随从都在贡院的围墙外面等候,唯恐惊动了众人。所以大家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未曾留意翼王已经驾临。
      翼王不由自主的向哼着歌曲的容秀看了一眼,目光中留露出一丝温柔。他记得这首曲子,那是当初他与黄蕙卿新婚燕尔的时候教给她的唯一一首民歌。
      “翼王千岁!”不知是那个书手第一个发现了他,众人急忙长跪请安。
      石达开摆摆手,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让众人赶紧起来:“本王来此,是想看看科考的情况,还有,”他的眼光转向了李以文:“罗丞相那里有紧急军情,你先回营去好了!”
      看着李以文急忙向翼王道别,然后快步走出贡院,容秀心中竟然升起了一丝强烈的不舍。她感到自己与李以文交往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把他看成了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
      “陈承宣,”翼王还是用旧日的官职称呼着容秀,“能不能把最好的文章与最差的文章各找出一份给我看看?”
      “啊!”容秀的脸不由得一红,她的注意力完全被李以文的背影吸引住了,竟然没有留意翼王不知不觉已经站到了她的身侧。
      “请翼王千岁等等!”她红着脸翻着。幸好,那些卷子都已经让李以文整理得井井有条。她强自镇定了一下,很快便把翼王要求的两种卷子找了出来。
      “这篇最好,这篇就差远了!”她忙捧着把那两篇文章双手呈上。而那篇好的恰恰便是几天前李以文找出来的。
      翼王先看那篇差的。容秀忐忑不安的观察着翼王面部的表情,却没有看出任何喜怒。良久,他放下手中的卷子,又拿起那篇好的仔细阅读,脸上渐渐露出赞许的笑容:“明天就发榜了吧?既然马上就要写榜,也不算违规!”他思索了一下,把试卷背后的弥封撕开,留意看了看。
      “朱衣点!”他沉吟着说道。
      “是呀!”容秀很快的接口,“他是一定能中‘杰士’的!”
      “杰士!”翼王微哂,眼神里瞬间飘过了一丝冰冷。容秀微微一怔,但翼王的脸很快恢复了平日里的随和平静,是以她很快便误认为是自己的错觉了。
      那时,天王已经更改了□□科举取士的名称,废除传统的进士、举人、秀才而不用,编造出诸多如“杰士”、“囯士”、“信士”之类五花八门的名目来。石达开从心底看不起这类文字游戏,但以他的城府自然不能明言。
      贡院的门又被推开了,不过这次却重了很多,苏三娘大踏步走了进来。
      “翼王千岁!”她声音很大,书手们的目光都不由得投向了她。苏三娘的脸红了红,声音低了下来:“翼王千岁,卑职有下情禀报,可不可以借一步说话!”
      容秀诧异的望了望苏三娘,她显然才刚刚飞马跑来,连鬓角都浸满了汗水。
      翼王微微一笑,站起身随苏三娘走了出去。他的年龄虽然小苏三娘十来岁,但举止和言谈却成熟稳重得多。他看出苏三娘有些话不好当着众人陈述,便毫不犹豫的起身了。
      “翼王千岁!”苏三娘的脸又红了红,她已经和翼王相对站在了院子里。四下无人,正是密谈的好时机。但此时此刻,面对不怒自威的翼王,她反而有些不敢开口了。
      苏三娘记得自己刚刚到广西参加金田起义的时候,石达开才二十岁,但那时候,他仗义疏财的侠名便已经传遍了两广。她和罗大纲投奔上帝教,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看中了教中石达开的威望。几年来,她跟着翼王一路打到金陵,看着他从起初的屡屡挫败到如今的战无不胜,但无论胜败,他的举止都是那样的从容,而翼王的威信也在湖口大捷之后在□□里如日中天。
      幸好翼王的笑容温雅而充满鼓励,对这个来自天地会的女将,他从来就是有心笼络的。
      “翼王千岁,不怕你笑话,我也豁出去了。这次芜湖告急,清妖妄图占领芜湖控制□□的粮道,你派罗丞相前去水路援助,我苏三娘不才,愿意跟着自己的老公同去。我是再不愿和他分开了!”苏三娘一口气说完,脸已经涨的通红,她忐忑不安的看着翼王,等待着他的决定。
      翼王考虑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他压低了声音说道:“不瞒苏大人,芜湖已经被清妖攻克,这次我派罗丞相去是打算偷袭的。他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李大人了。既然是偷袭,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现在罗大人的船估计已经开了!他带走了湖口的大部分战船,这沿江而下,如今刮的又是东风,正是顺风顺水,是再追不上的。”他看着苏三娘失望的面容,又温言宽慰道:“罗大人身经百战,从来就打得清妖闻风丧胆,这次奇袭成功,定然能够很快回来!苏大人放心!”
      翼王的话语虽然客气,却自有一种无形中的威严。苏三娘听后心中虽然失望,也只能点头同意。她告别翼王快马飞驰到江边,却见水营人马大半已经随罗大纲开赴去了芜湖前线,码头上便只剩下了牌尾们拖着几只孤零零的舢板。她向江面望去,但见白浪滚滚似长练接空,江天尽头,便只剩下了些浅浅的帆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苏三娘心中突然涌出一股不详的预感,几乎要落下泪来。但码头上的牌尾却都是认得她的,纷纷遥遥打着招呼。她也只得强作笑容,象往常一样与众人一一回话。

      第二天便是放榜的日子,翼王看中的“朱衣点”果然中了“杰士”的头名。又过了一天,便是“杰士”游街之日。容秀见苏三娘烦闷,便不容分说拉了她前去观看。
      来到湖口闹市,只见街道上早已挤满了人。但苏三娘身材高大,还是能从黑压压的人群头顶轻而易举的看见“杰士”们游街的情形。只见十六名杰士皆乘着大红马,在锣鼓喧天中每人脸上都挂着得意洋洋的笑容。他们穿着簇新的红袍,头上都用红色的圆巾包裹。全身上下唯有额上镶着的白玉和脑后飘动的两条长长的青色丝带是其他颜色。
      “这十六个人都是好不容易才从应试的人中选出来的!”容秀拉着苏三娘低下头,贴紧她的耳朵兴奋的说道:“尤其是这个头名朱衣点,更是才学过人。翼王昨天亲自去见他,谈了好长时间,已经把他收入了幕下。据他说,他还要参加年底的天试,争取中个头名状元呢!”
      容秀指着朱衣点给苏三娘观看,只见他骑在当先的大红马上面,年纪很轻,超不过二十岁的样子,端正温雅的容貌透露出受过良好家教的迹象。容秀还告诉她,这位新进的“杰士”乃是明太祖亲侄朱文正的后裔,所以世代都是以反清作为家训的。
      “他是我儿子!”一个声音骄傲的说道。
      容秀侧头去看,发现一名中年妇人站在她们身边,神采奕奕的目光凝视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朱衣点。她四十多岁的样子,身上灰色的大衫洗的发白,脑后盘着的发鬏也梳理得分毫不乱。这个打扮得干净利索的女人就是朱衣点的母亲,她守寡多年,要不是为了儿子新中了“杰士”的头名,也不会如此抛头露面。
      她们的兴奋感染了她,于是苏三娘也变得高兴起来。为了观看这场游街仪式,她与容秀都换上了百姓的服饰,但湖口百姓又有哪一个不认识这个高个子,黑皮肤的女将军。苏三娘只感到围观的群众在她的身边闪开一块空地,都把热切而好奇的眼光向她投来。在湖口百姓的心目中,苏三娘比这些穿着簇新行头的“杰士”更加令他们感兴趣。
      十六位“杰士”过后,便是长长的乐队,乐手们为这次游街的仪式加倍巴结,用尽力气吹奏着喇叭唢呐和敲击着锣鼓。苏三娘脸上的愁云渐渐被喜庆的乐曲逐走,这种民间吵闹和嘈杂的调子中自有一份动人心处。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嫁人的时候便是在这样的曲调中被一乘花轿抬走的。没想到戎马半生,终于也嫁了毕生挚爱之人,却因为教规不能有一个传统的婚礼仪式,也算是美中不足吧。苏三娘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她开始嘲笑自己这两天的担心。是呀,她对自己说,大纲打了多少硬仗了,一定会回来而且笑话自己的担心的!
      就在这时,一个伍卒逆着人流挤了过来,他的脸似乎已经让人群挤的变了型,夸张的揉在了一起,五官上面则纵横着汗水。他看着苏三娘的时候眼睛中带着种奇怪的神气。周围的人因他的挤动都禁不住斥责,他却像没听见一样。
      “苏大人,翼王千岁让你速去王府见他!”他的语气沮丧无比,几乎是带着些哭腔的。
      苏三娘的身子不由得震了一下,她和容秀在这一刻突然都发现“杰士”游街的庆典中少了一个翼王,但苏三娘随即佯笑着对容秀说:“妹子,我先走了,你自己在这里看吧!”
      人群不由自主的给她分出了一条去路,苏三娘快步向翼王的临时府邸走去。容秀不安的望着她高大挺直的背影,但周围百姓和巨大的声浪迅速拥挤过来,堵塞了那处缝隙。苏三娘看不见了。
      容秀没有看完那场“杰士”的游街就回到了女馆。她直觉的感到翼王找苏三娘不会告诉她什么好消息。幸好容秀见到苏三娘的时候她容色如常,甚至还比以前略微高兴了些。
      “翼王找你有什么事吗?”
      “没事的,”苏三娘笑着回答容秀的询问:“不过,咱们以后不能在湖口呆了,东王已经下诰谕命我重回天京防守。我回去了,湖口便没有了女营,妹子你也就随我回天京去吧!”
      容秀松了一口气,为自己的担心微笑了起来。
      “罗大人在芜湖打得怎么样了,有消息吗?”她顺便问道。
      “据说是受了点轻伤,东王让我回天京也是为了方便照顾他!”苏三娘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多说,而是马上站了起来。她匆匆走出帐外,一句淡淡的话语飘了进来。
      “今晚就要行军,妹妹赶紧准备!”

      容秀踏上了回归天京的路途,一路之上,苏三娘异乎寻常的沉默着。容秀骑着马,行走在她的身边,忐忑不安的想,罗丞相究竟受了什么伤,但既然东王调回了苏三娘,并让罗大纲回天京医治,肯定不是轻伤这么简单的。她偷眼看着苏三娘,只见她的嘴紧紧抿着,侧脸线条便如铁般坚硬。容秀欲言又止,不敢轻言劝慰。她突然异常懊恼起来。因为行军的时候太过匆忙,容秀把那三本《博物新编》忘在湖口了。军中的人没有几个识字的,想来如果有人发现了,也不会知道那是她的东西。

      队伍到达芜湖的时候,只见城头上插满了清军绿营的旗帜,在众多黑色旗帜的簇拥下,中间红色帅旗上那个黑色的“张”字分外刺眼。
      苏三娘的眼皮跳了一下,但城门紧闭,芜湖城墙便如生铁铸就般横在长江之侧。两岸田间种满了水稻,秧苗一片葱绿。陇头上低低矮矮长着茶树,空气中弥漫着茶油淡淡的味道。
      与城楼上刀枪林立的情形截然相反,田野里虽然四下无人,却也呈现着一片安谧祥和的局面。刚才田间本来也是有几个耕作的女人的,却已经因为远远看见这支女军而躲藏了起来。无论是□□的人马还是清朝的部队,在她们的眼中都一般无二。但不管双方如何争夺芜湖,她们却还要依旧辛勤耕耘,并设法得到最大的收成。
      这一切的情形跟罗大纲夜袭芜湖时没有什么不同。
      几天前罗大纲带领着水师人马,兵临芜湖城下,其时已是深夜,四下里悄然无声。他密令部下正准备攻城,突听城楼上一声炮响,原来清朝的军队已经察觉了他们的行动。随即城头火光四起,绿营的军旗便在其上林立。
      偷袭化为泡影,但罗大纲仗着自己的水师船坚炮利,便传令偷袭转为强攻。一时间弹片如雨。太平军从船中飞奔上岸,在城下架起了云梯攻城。城上立即开炮回击,一时间厮杀声大作。
      天色在硝烟中渐渐明晰起来。芜湖城墙在厉炮之下巍然不动,仿佛在冷冷的嘲笑着城下这群不惧死亡的攻城之人。
      罗大纲盯着城头上那面形状长方的帅旗,血红的旗帜上一个黑色的楷书“张”字攫取了他的视线。
      “罗大人,不如先撤退,在江边等待东王派土营前来,再战不迟!”李以文不由得又劝说了一遍。
      罗大纲沉吟不语,他也知道没有专业土营将士在城下挖地道埋雷配合攻城,单凭自己这一支孤旅是难以攻下芜湖的。但城头大旗上的“张”字刺痛了他的眼睛,他恨不能亲手擒住这个当年的兄弟,在上帝面前把他的心肝摘出来以示忠诚。
      “鸣钲!”他终于吐出了这两个字。罗大纲高大的身躯从城墙面前背转,身上黑色的披风被江风吹得扬起。
      李以文松了一口气,他急忙命人敲起铜钲。攻城的军队闻之纷纷归船,他们虽是退却,却步履严整,分毫不乱。
      就在这时,芜湖水门大开,一队战船急驰而出,这些船队由长龙快蟹组成,纷纷向尚未登船的太平军开火。
      罗大纲吩咐自己船上的舵手向清军的船队驶去,同时命炮手点炮迎战。
      两只快蟹急速的擦肩驶过,它们的船舷几乎碰撞到了一起。罗大纲骤然看见了对面船上指挥作战的清军统帅张国梁,两人的眼光对视,霎时间仿佛迸出了火星,竟然令他俩的眼睛都感到了疼痛。
      他们都没有犹豫,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最近的大炮前面。二人的面容异常冷静,却已经在心底同时下定决心杀死对面之人。
      罗大纲双手稳定,尽管作为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他依旧是所有人中最好的炮手。他命人协助自己转动炮架,把大炮对准了张国梁。他知道,十几年的恩怨,如今是该了结的时候了。手下的生铁炮开了一夜,炮体都已经发烫了。
      罗大纲点燃了火炮的捻子,却并未听见预计的炮声。他身边的前膛炮因为是生铁铸造,不耐高热,突然裂开了。灼热的铁片与滚出来的炮弹同时砸在他的腿部。
      罗大纲凄厉的叫声穿透了江面,传到正在准备点炮的张国梁耳中。作为大哥,罗大纲的速度还是比当年的兄弟快了片刻。
      张国梁的手一颤,也引燃了手下的大炮。他本来是瞄得很准的,但对面的快蟹在江中飞驰,射出去的炮弹失去了准头,只在敌船吃水线的上方打出了一个洞。
      张国梁楞了楞,他看着李以文抱住了罗大纲的身体察看,瞬间明白了什么,急忙想继续在前膛炮中装置炸弹攻击敌人,但他虽是江南大营中最好的炮手,却也不由得手上发软了。
      “子材,快帮帮我!”他嗓音嘶哑,对身边的冯子材吼道。冯子材急忙上前,但这时,李以文已经命人抱着罗大纲进入了船舱。他指挥水上陆上人马作战,竟然在仓促之间布置的井井有条。他说话向来声音就不高,此时却语音洪亮。一时间穿透了硝烟和战火,瞬间稳定了主帅船上慌乱的人心。
      李以文指挥的时候,面容中有种沉着的英武之气,甚至比罗大纲亲自主持还令人信服。他号令身边的大旗手舞动大旗控制着全盘战局。所以,虽然主帅伤势未明,撤退依旧没有出现任何破绽。
      清军城上和江中的炮火交织在一起,对方的守势却也毫不示弱。
      张国梁看着□□水军恢复了战斗力,不由得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要知道太平军的水师虽然是来偷袭,但船队中有从湖口大捷俘获的湘军战船和翼王在安庆新造的长龙快蟹,数量要超过张国梁的船队。他眼见对面敌军帅船划得远了,但甲板上那滩血红却依旧刺目。
      “传令撤军,回芜湖!”他无精打采的说着,语气中竟然留露出一股浓浓的沮丧来。他突然回忆起当年在天地会时罗大纲曾经是那么疼他,就是拉他去上帝教,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的。
      冯子材有些不甘心,但他一向以张国梁马首是瞻,所以虽然不舍,却也立刻服从了。
      □□船队沿江东去,水面上的硝烟都已经在长江波涛的滚滚东流下渐渐散去。李以文回头遥望,芜湖城池依旧如铜墙铁壁一般。它危墙高耸,城上旌旗林立,无不在抗拒着圣兵的攻占。中江塔横在岸上,倒影在水中滚动,便如同一条巨大的黄鳝。那传说中的精怪,也在冷冷的嘲笑着他们的自不量力。李以文眉头微蹙,感到一时间气之为夺。

      此刻,横在苏三娘面前的城池依旧如几天前一样坚固无比。她在城下愤恨不已,可罗大纲生死未卜,她是怎样也无心恋战的。
      “快走!不要让清妖发现了!”她急忙传令下去,女兵们脚步加快,与芜湖城里的张国梁距离越来越远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