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愈行愈险 ...

  •   两日之后,诸葛亮将曹操请到了宫中。他也不多费口舌,开门见山直接便向曹操道明几日前郑泰报来的黎阳营中诸事。曹操显然也意识到年少老成的天子在计划着一桩大事,只是一言不发地认真听着。待终于总结完了黎阳营中种种,诸葛亮顿了片刻,安静了有半刻钟的功夫,这才又问道,“朕有意请曹都尉前往黎阳纠察,查明军中可有不法之事,不知曹都尉意下如何?”

      曹操静了片刻,问,“陛下可是差吾一人往黎阳?操乃京城校尉,以职位论本无权纠察黎阳营中事或是董伯征将军。”

      “即是纠察,自当由御史台主事,朕也自会遣一名侍御史为主,曹校尉为副。然,”诸葛亮顿了一顿,续道,“御史台中并无当真可用之人,所以曹校尉虽名为御史之副,但朕希望曹校尉能尽力主事。”

      “是,臣定竭力彻查,”曹操应了一声,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片刻却又是评道,“只是董伯征将军乃董将军从子;董家除奸救驾,劳苦功高。臣唯恐御史左右为难,不能行事。”

      曹操似乎希望他将态度挑明了。

      于是诸葛亮直起身来,正色道,“曹都尉曾任洛阳北部尉,执掌法事,应当明白大汉律法绝非一纸空文。无论何事何人,自当依法处置。更何况,黎阳营为洛阳屏障,重中之重,绝不能放纵将士不和,军心浮动;黎阳大军必得交给一个才德戒备之人掌握。董伯征将军虽然是董将军从子,但若董伯征有何不法之举,更当早日惩处,也不至于董将军平白担了袒护族人恶行的罪名。”

      曹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随后礼道,“是,陛下所言臣谨记在心。”

      目送着曹操离去,诸葛亮默默叹了一口气。他已经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剩下的便要看曹操的手段了。当曹操的背影终于消失在门外,他心中却陡然升起了一个疑问。董卓入京已进两个月,为何竟未曾曹操有所示好?不止曹家,还有四世三公的袁家。董卓虽然推举曹嵩为司徒,对袁隗也是敬重,却多少有些敬而远之的意思。就诸葛亮所知,董卓从未登门拜访袁隗或者曹嵩,也未曾宴请曹袁两家之人;他没有给这两家的小辈官职,反而一举一动中都透出对这京城两大家族的冷淡。他反倒是刚入了城便去拜访卢植,以尚书台为中心执政,交好周毖、郑泰等人,求得荀彧为自己左膀右臂,当然还有他的父亲。但转念一想,他自己不亦是如此?他亦是立足于尚书台,将双荀安插身边,早早地拜见卢植、郑泰等人。他也未曾刻意结交袁家,甚至至今未曾单独见过袁隗或者袁绍。而曹家,若不是兄长和曹家的亲密,他也不会有这般心思拉拢曹操,直到今日还有此人可用。这疑问在他心头一晃而过。如今他需尽快让尚书台遣御史往黎阳;其余的疑问,待打破了董卓铁桶一般的军势再说却也不迟。

      他亲自将董卓召至明光殿,请他与尚书台共议黎阳诸事。见董卓就坐在身边,郑泰叙事时也是颇多尴尬,但他仍是将那日在天子面前说过的所有皆是重复了一遍,未曾漏了一个字。董卓的脸色阴森,但他倒也沉得住气,只是安静地聆听,一言不发。最后是卢植提出遣御史纠察。董卓望了卢植一眼,坦然道,“卢令此言有理;如今须得彻查黎阳营中究竟有何变故。只是御史台何人可为此事?不知卢令可否推举一人?”

      “这…”卢植抚着胡须,犹豫地看着董卓,又是叹了口气。

      “董将军,”诸葛亮看准了机会,开口道,“不如董将军推举一人,如何?黎阳营统帅是董将军从子,营中又是并州军士最多,理应由董将军选一才德兼备,董将军也信得过的人。”

      “哦?”董卓脸色和悦了两分;他沉思片刻,便道,“既如此,不妨遣侍御史刘诞。”

      “刘诞是何人?”

      “回陛下,刘诞乃刘焉之子,汉室宗亲。”

      刘焉之子?董卓既能推出此人,想来也是没有威胁的一名庸才。诸葛亮无可抑制地抽了抽嘴角;若是刘焉此子和他兄弟刘璋一般软弱无能,那便再好不过,正好由得曹操操纵全局。 “甚好,甚好;即然是汉室宗亲,遣他去黎阳朕自是放心,”诸葛亮和睦地说道,“只是御史不熟军事,就刘御史一人怕是不够。朕有意遣曹司徒之子曹操随刘御史一同前往黎阳,从旁相佐。既然议定了,便要烦劳卢令拟写诏书了。”

      他这番命令说得再自然不过,一旁卢植既没有异议,也没有犹豫,而是直接应下了。似乎也没有谁能再找到什么理由反驳眼下的安排,就连董卓也没开口。但是诸葛亮看见董卓的脸色陡然变得铁青,长眉扬起,目中全是怒火。那震怒的神情虽然稍纵即逝,但那种狰狞却让诸葛亮心下一阵战栗,有警觉,更有疑虑。

      显然,尽管董卓似乎对曹操毫不关心,他却十分清楚曹操是何等样的对手。

      十一月初二,刘诞、曹操二人出发往黎阳。一直到了十一月十八,曹操的第一封书信才终于送到洛阳。曹操在信中说,郑泰所言非虚;董伯征为人处事颇是蛮横,飞扬跋扈,无视军中律法,已至将官多有不和,军心不稳,如今他们正在小心查证。

      收到曹操书信后不过五日便得张温军报,说是大获全胜,雍凉基本平定,王国伏诛;如今皇甫嵩正领六千骑一路往张掖、酒亭追击逃匿的韩遂。这一切当真是按照最理想的方式展开。诸葛亮提出让张温先回军镇守扶风,尚书台中无人有异议;而周毖更是进言让皇甫嵩在凉州行州牧事,也好抚慰羌人,安顿流民。初听得这般安排,董卓先是沉默;待周毖等人说完后许久,他这才言道,“只是张卫尉久居洛阳;将皇甫义真统领已久的雍营交予他,臣以为,或许有所不妥。”

      这次是卢植应他,答道,“董将军,张大人不过暂领雍营;更何况如今却是凉州更需皇甫将军。”

      董卓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却也未将话说出口来。

      十二月初,闻扬州山越又乱,官府狼狈不能敌。这一次是袁隗和卢植两人共同提议,请河南尹朱儁南下平山越。十二月十五,朱儁率三千人南下,往九江、丹阳两地。朱儁即去,本随朱儁驻守河南的原何进部将吴匡自然是暂时接过了河南尹的职责,统帅河南兵马。朱儁放走,曹操的第二封信便送到了。信是在曹操亲兵先送至曹府,再由曹德亲自送到他手中的。只是这一封信却比第一封更简短,也更语焉不详。信中只说,军中人心不安,恐有变动,但即领圣命,定当见机行事,依律处置不法之徒,以保黎阳营安定。

      诸葛亮将“定当见机行事,依律处置不法之徒,以保黎阳营安定”这句话来回扫了几遍,心下已是隐隐察觉——曹操大约是准备动手了。

      这一切都发展得太顺利,以至于诸葛亮心下更是警觉。这才短短两个月,雍营已在张温手中,朱儁离开河南,而黎阳营也只怕要生出枝节来。他本无借山越调开朱儁之意,只是如今平山越也无旁人可用。而曹操有意在朱儁方离河南之际向黎阳营下手,这也是他未能预料的。将这几番动作凑在一处,董卓焉能安坐?洛阳城中到底还是大多董卓兵马;若是董卓当真怒了,决定铤而走险,只怕又是一场天下大乱。

      如今只希望曹操做事足够缜密,莫要让董卓听到任何风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愈行愈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