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时过境迁人不识 ...

  •   第二天他早早地赶到太后居住的永乐宫中拜见。大约是十常侍之乱过后整整六日他方才前往拜见,这几日之中更是将太后拦于一切朝政之外,何太后心有不平,便是对着亲生儿子却也是显得疏远。诸葛亮本不欲与这陌生的妇人浪费口舌,见她如此冷漠倒是正中下怀,说了几句便匆匆告辞。从永乐宫中出来,他也不急着回南宫,而是貌似漫不经心地在宫中散步,仿佛正欣赏周遭深秋景色。北宫向来是帝王住所,桓灵两代更是不停歇地扩建,比南宫奢华许多;但尽管楼阁林立,富丽堂皇,却毫无南宫的庄严气息。诸葛亮无心欣赏美景,甚至无心感慨这民脂民膏堆成的宫殿;如今他只是一边漫步,一边计算来往巡逻的兵士人数,还有几座宫门周遭的状况。北宫内的并州军并不多,但巡卫的皆是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几处宫门更是防守周密。董卓将北宫握得如此牢固,毫无可趁之机;而北宫有这般大军,南宫丁原统帅的禁卫却也无甚作用。

      他正蹙眉沉思,突然又听见脚步声。抬头望去,只见二三十兵士正往他这里走来;队伍前方那人白袍银甲,手握白缨枪,看衣甲却不像是普通兵士。不知北宫护卫是否便是此人统帅?于是诸葛亮站定了,静候他们走近。那领头人也看见了他,便叫停了队伍,然后独自一人走上前来,在他面前跪下致礼。

      “微臣参见陛下,”那人朗声道,“微臣正领人巡逻,无意冲撞了陛下,望陛下赎罪。”

      看清那人脸庞的时候诸葛亮便已是怔了,这许久都未曾反应过来,只是惊愕地定在原地。愕然的沉默拖延太久,那人也是显得不安,又道,“陛下,臣并非有意,臣…”

      诸葛亮上前两步,一把握住那人臂膀。“子龙!”他说,“子龙,你为何会在此处?!”

      年轻的赵云猛地抬起头来,错愕地看着面前的少年天子。“陛,陛下!”他甚至忘了君臣礼仪,只是惊讶地问,“陛下如何知我名字?”

      诸葛亮这才意识到自己却是反应太过;能叫出双荀吕布的名字倒也罢了,勉强还能说圆。但若说十四岁的大汉天子能识得方才二十六七的常山赵子龙,这却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他静了片刻,装作失望地呼出了一口气,道,“我竟是认错人了。”顿了一顿,又加道,“我少时居于史道长家中,邻家有位兄长,待我甚是亲善。他与将军年龄相仿,模样更是相似,才叫我一时认错人了。”

      赵云疑惑地看着他,又问道,“陛下故人亦字子龙?”

      “他姓张,名盛,字子隆,”他随口杜撰着,故作惊讶地问,“难道他竟与将军同名?”

      赵云应道,“在下常山赵云,字子龙;想来和陛下故人的名字并不一样,只是听着像而已。陛下方才这般叫出来,当真惊了在下。”说着,赵云竟是笑了,更让那英气勃勃的年轻面庞显得春日一般灿烂。笑了片刻,他似乎觉察不当在天子面前如此随意,忙又低下头去拱手行礼。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诸葛亮亦是轻声笑道,“好名字,正配将军。”他虽在笑,心下却渐渐冷了,冷得几乎有些刺痛。二十七年前,当主公将身边这位白袍银枪的将军推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也是说了这么一句,一个字都未曾变动。他本以为赵子龙的忠心当得起上邪中的句子,山无棱天地合江水为竭亦不能转变。谁曾想,一番重头来过,再见时子龙已是董卓的部属?

      他正思量,却突然听见赵云说道,“陛下谬赞,微臣愧矣。陛下,臣不过一员牙门将罢了,不敢当‘将军’一称。”

      诸葛亮定了定神,说,“牙门将亦是将军啊。不过你若不喜,我便唤你子龙,可好?”也不等赵云开口,他便又道,“来,子龙,陪我走走,我有事请教。”

      赵云似乎有些困惑,但仍是恭敬地跟在他身后。他挥手示意赵云的兵士和跟随自己的郎官远远地跟着,自己则是领着赵云穿过花园,在池水边的凉亭中坐下了,又挥手示意赵云坐。赵云哪里敢坐,只是站在一旁。于是他便说道,“子龙太过高大,若是不坐下,难不成让我仰着头与你说话?这才是欺君不敬。”

      赵云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然后又是慌忙低下头来,道,“臣惶恐。”

      “子龙何故发笑?”他笑道,“事实本就如此。”

      赵云抬起头来,一双乌亮的眸子闪耀着,脸上是一种纯粹没有杂质的喜悦笑容。“微臣只是想到,”他说,“董将军和大哥都常这么说我;不想陛下如今亦是如此。”

      诸葛亮突地一怔。

      他还记得,赵云一向是喜欢站着议事,站得笔直仿佛一杆标枪,就仿佛坐下便是有所不敬一般。这“太过高大”的诡辩是主公教于他的,说是对付赵云最是管用,只是他一直未曾用过。当年的他比赵云还要高出那么一分,说这等诡辩却真是强词夺理了。更何况,他到底不是他的主公;虽说他与赵云情谊深厚,但他始终无法像主公那样,当真亲兄弟一般嬉笑怒骂。那种略带调戏的诙谐话语,他曾经一直说不出口。

      为何如今他却自然而然地将主公的句子吐了出来?

      只是如今这一句话仍然是旁人的口头禅,而那旁人却正是董卓。

      他又一次勉力拉回绪乱的神思,问道,“子龙,如今可是由你统领大军护卫北宫?”

      “正是。臣统领两千七百人护卫北宫;其中七百余是宫城禁卫,其余皆是微臣本部骑军。这都是董将军的安排,”赵云答道。说起公事,他便收了笑容,认真回应,丝毫不见含糊。

      “子龙可知驻守在夏门与太仓武库有多少人,又是谁统领?听说还有数千人驻于旄门内,不知又是何人统帅?”

      “回陛下,董将军亲自统领三千军驻于太仓武库与几座城门之间;旄门内的两千军则由马校尉与董将军统领。至于董将军之弟,他帅三千人驻于城外。”

      “子龙如今居于何处?董将军又在何处下榻?”

      “北宫东明门一带本就是屯兵所用,房舍甚多,吾等近三千人都居于此。董将军则在太仓武库南面的永安宫住。”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却又忍不住几分疑惑地打量着赵云。无论他提出什么问题,赵云皆是毫不犹豫地答复,似乎并未有任何隐瞒,更未有编造。照理说,董卓的部属本不该对他如此坦诚。看了赵云半晌,他笑着赞道,“行事果断,言语周密,子龙果然是将才!子龙,朕方才想着,既然如今子龙已是担起宫城防卫之责,倒也应该冠上个相衬的军中职位。朕觉得羽林郎中这个职位倒是合适,不知你意下如何?”

      虽说在这混乱的汉末朝堂官位早已和职权挂不上勾,但开口便是送出去一个比千石的光禄勋重职,这也是少有的殊荣了。

      赵云亦是一愣,然后慌忙应道,“陛下,臣少不更事,未建功业,不敢受此重职。”

      “郎中罢了,算不上什么重职,”诸葛亮轻笑道,“更何况,子龙现已担起北宫的护卫,若不挂一个少府的职位,却如何说得过去?教朝中众人看了,却是董将军行事不周,有违法制。”如今他要给赵云这个职位,却也不只为了赵云这个人——守卫皇宫的,怎能是并州刺史的副将?

      赵云静了许久,终是说到,“陛下,陛下所言甚是。但臣为董将军部属,不敢擅自迁职。臣也不愿离董将军而去。可否容臣禀告董将军。何况并州...”说到这里,赵云停下了,低头不再言语。

      连少府比千石官位都无法打动赵云,只为了能追随董卓左右?诸葛亮忍不住心下苦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时过境迁人不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