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正确提高警戒心 ...

  •   【1】

      在从前的1.0版本中,这篇“提高警戒心”占据第一章。

      当然也不是它有多难,主要因为,2012年左右的社会主流舆论是这样的:

      “迷药都是骗人的啦,拍花子就是都市传说,受害者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上当了才编出来的。”

      “半夜出去撸串没问题,周围哪来这么多歹徒啊。”

      “这里可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截止到2024年,在“上海医院男子持刀伤人案”、“唐山烧烤店打人案”、“邯郸街头随机冲撞路人案”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暴力伤人新闻之后……上面的话还有人坚信不疑吗?

      明明在诸多案件发生之前,我就已经告诉你少听片汤话要提高警惕。

      (多问一句:之前的版本有人看过吗?有人真的真的把我当年的提醒放在心里而不是随意扫过去了吗?)

      记得前两年还有段时间,一起街头伤人or驾车伤人的事件发生之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模仿犯,后来为了防止效仿,这类负面新闻都被压热度了。

      2012年的初版里还有一句话,现在也不过时:以当前悬殊的男女性别比例和社会高压氛围,未来针对老弱病残和女性的犯罪率一定会上升。

      并不是说,以后的世界将成为一个全民大逃杀的恐怖游戏,每个人出门都得带刀,看见潜在敌人就先下手为强。

      其实相比90年代,现在天网技术普及,摄像头铺天盖地到处都是,犯罪率的确有所下降。起码不用担心天黑之后刨锛队砸脑壳。

      但在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功能却仍未提升的情况下,犯罪比例也会增加。有数据分析说失业率每提升1%,犯罪率会提升0.72%,总有恶人向无辜者倾泻自己的怨气,而无辜者里看起来最好欺负的就是老弱病残和女性……你怎么保证自己绝对不会成为那个倒霉的出气筒?

      哪怕社会犯罪率只有0.001%,十万人里有一个人摊上这种事,对那个人来说就是100%倒霉。

      我在从个体的角度说明如何规避风险,大环境安全的话不要跟我掰扯,只是教你怎么在遇到这种倒霉事的时候尽量降低伤害。

      事先准备充分,学会求助,可以规避70%的危险。

      发生危险时应变得当,30%的几率你也不会死,甚至能在冲突时用最小的牺牲保护自己。

      (再次防杠:我说的是“最小的牺牲”,不是没有牺牲。

      不要问我“被抢劫了怎么办”,这篇教程的唯一目的是“如何保命”,舍弃钱财或任何东西也要保住命。)

      我会针对不同的场合提供防身方法,也会根据真实新闻提供一些自保的思路。

      后文提到的所有对策,也以“保命”作为前提。

      【2】

      不要因为廉价的友好而强迫自己放下戒心。

      某日,你刚换了新房子,和街坊四邻还不熟,但有个自来熟的邻居上来就非常亲切的跟你打招呼。

      “你好呀。”

      “你刚搬来这里住吗?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一个人自己租房还是和人合租啊?你房租多少钱?”

      “你男朋友或者家里不给点支持报销房租吗?”

      “你一个月工资多少?”

      或者,你刚入职新公司,一位自来熟同事把以上问题又问了一遍。

      你明明被问得有点烦,都觉得不爽了,但想到伸手不打笑脸人,你觉得自己在社交场合应该表现亲切一些,仍然回答了对方的一些问题。

      也无形之中透露了自己的隐私。

      “你男朋友不给你报销房租吗”的话,要比“你有没有男朋友”更刁钻。

      因为不管怎么回答,都会不可避免透露自己的信息。

      问:“你男朋友不给你报销房租吗?”

      答:1、“啊……我还没男朋友,自己出钱啊……”

      2、“他才不出钱。”(你有男朋友)

      3、“他会出一部分。”(你有男朋友)

      大致就是这几种对话类型。

      不管怎么说,对方都能知道你的感情状况。

      心理学方面有个概念,叫做“预设立场,我在《男德》前面部分应该提到过,这种就叫预设立场的问题。

      包括饭桌上询问“咱们喝什么酒啊”,就是默认所有人都喝酒,没有给“你喝不喝酒”这个选项。

      这种对话通常发生在社会老油条给新人挖坑的时候。

      (详细的反套话话术可以自行搜索教学,关键词搜“防止被套话”、“职场反套话”能出来一大堆视频,教的更详细。)

      当然,孜孜不倦拉着你聊家常的不一定都心怀叵测想从你这里套出什么,兴许人家就天生话多呢。

      从防卫角度看,这种上来就聊到隐私话题的,也绝对不应该回答。我的出发点不是社交防套话,而是你的直觉已经感到不对劲了,你在心里给自己敲警钟,可你硬生生把自己的警惕给按了回去。

      你没有信任自己的警戒心。

      任何人打听你的私事,哪怕你脸皮薄,说不出一句冷漠的“关你屁事”,再不济,摇头总会吧?

      我推荐的万能话术是“嗯嗯嗯”,自己也常用这套,以不变应万变。

      “你刚搬来啊?”
      “嗯嗯嗯。”

      “你多大了?”
      “嗯嗯嗯。”

      “我问你岁数。”
      “嗯嗯嗯。”

      “你看着有五十岁了?”
      “嗯嗯嗯。”

      “……”

      根本不背那些个防套路话术,也不分析背后因果,咱只是个无情的点头机器。

      别跟我说什么“哎呀人家都好心打招呼了,我这么回答是不是不好,我不想把关系闹僵嘤嘤嘤”。

      以后我们讲到应变环节,就是怎么在街头被坏人缠上了该怎么打架挣脱。

      街头打架的特点是什么?

      不是如何出拳如何走位。

      而是以当前监控覆盖率、手机普及率而言,【你只要敢动手,会有很多很多很多人围观看热闹,他们八成不会帮你,还会掏出手机录像,你挣扎得脸红脖子粗的高清丑态永远留存于互联网】。

      我可爱在网上看街头打架的视频了,每期点击率都有几十万,评论区锐评打架者的缺德话每次都能让人笑出声。

      如果视频的主角是你呢?

      说难听点,西安地铁上被扯掉衣服的受害人会有什么待遇,我们要是去打架,不要觉得自己比她更体面。

      脸皮薄的人,被邻居追问隐私,连一句“关你屁事”都说不出口,居然觉得自己有勇气在路人举着手机对你指指点点的时候冲上去扇人耳光???

      所以,没做好丢大人现大眼的心理准备,不要打架。

      没有应对危险的预案,不要面对危险。

      觉得自己嘴上没个把门的,就不要太在乎高情商社交原则,谁问话都有回答,大不了戴上口罩装听不见,还能挡一下病毒呢。

      所以从这章开始,如果你之前一直生活在体面的环境中,做好“不体面”的心理准备。

      【3】

      不要为了方便或省钱去置身险境。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过马路不玩手机,不闯红灯,是警戒心。

      骑车不带耳机,是警戒心。

      每天出门前检查窗户和燃气灶关好没有,是警戒心。

      回家时马上掏出钥匙开门关门,而不是站在家门口磨蹭半天才慢吞吞拿出钥匙,也是警戒心。

      过马路心不在焉,会被超速的汽车撞飞,也有可能掉进没井盖的下水道。

      骑车时戴耳机,会听不见身后的动静,被泥头车送往异世界。

      燃气灶泄露的危险性还需要多说吗?

      以及站在家门口才开始掏钥匙有什么危险——很多劫匪是潜伏在黑暗的楼道里,等户主开门的一瞬间夺门闯入,实施抢劫的。

      这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个的真实案例。

      我已经看过不止一次过马路心不在焉导致出车祸的新闻了。

      “车祸集锦视频”里还看到一个例子,繁忙的十字路口,某女性骑电动车等红绿灯(貌似还没戴头盔),电动车起步时她在看手机,后面有个男的趁她不备故意犯贱,踹了电动车一脚,车架子晃了晃,好悬稳住了。

      当事女性因为分心,电动车被踹后也没能很快反应,慌张地稳住骑行的车辆,抬头看了看后面,肇事男性很快混入人群走掉了。

      旁边的机动车川流不息地经过,如果她不幸摔倒,八成得被汽车直接从头碾过去。

      要是在法庭上,我肯定帮着受害者谴责肇事人,骂得能有多狠就有多狠。

      但咱这是防卫指南,我只能说过马路还玩手机就是玩自己的命,因为这种蠢货居然相信十字路口的每个人都遵守交规?

      甚至包括门外埋伏的抢劫手法,我小时候都看过至少仨不同地点的犯罪案例,可以用关键词随便搜。

      当然,人生还要承担1%的额外风险。

      比如“红谷滩男性无差别杀人案”。

      【2019年5月24日,南昌市红谷滩发生一起恶性杀人事件,犯罪嫌疑人万某(男,32岁,南昌人)在大街上见人就杀,致使无辜女孩沈某(女,24岁,江西瑞金人)被活活砍死,最终万某涉以嫌故意杀人罪被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事发现场的监控视频显示,行凶者当时冲向并排行走的三人,持刀向其中一名女子砍去。女子倒地后,行凶者仍不依不饶。

      (*注:引用自新闻)】

      这种情况就是凶手随机选择受害人,从背后一刀封喉。

      亦或者,你好端端的走在路上,没有违章,没有玩手机,一辆失控卡车突然从视线死角闯进人行道。

      此类事件属于天命范畴,谁来都没办法,暂时不做考虑。

      【4】

      小心过度自信的脑瘫键盘格斗家。

      之前没有这条,但在微博看到了一个非常让我火大的东西,就是“发簪剑”。有人推荐它作为防身用品。

      发簪剑,准确来说是一种发簪,里面中空,藏着一把小剑,可以开刃,拔出来能当小刀。

      推荐它的人说这玩意平时可以代替发簪盘头,遇到危险,就拔下来当武器对敌,跟古代女侠一样飒气,行走江湖什么的再也不怕了。

      我上淘宝一搜,随便点开个链接,销量居然600多??

      评论区居然还真有人是买来防身的???

      (截止24年1月,此数据已截图保存。本文提到的所有事件只要没标注虚构,我一定能拿出实锤。)

      脑瘫键盘格斗家主要就是指推荐发簪剑的人。包括而不限于发簪剑。

      首先,实战时,每位键盘格斗家拔下发簪的一瞬间,那人散落的头发会被对手顺势揪住,然后被对面狂扇耳光。

      拽头发踹肚子扇耳光,只是俺们街头打架最基本的操作,甚至连大招都不算。

      其次,这玩意过不了安检。

      任何一个有金属检测仪的地方都能迅速扫出一个人头上的金属,把这种小剑插腰间,还有可能混在金属皮带扣里蒙混过安检,但戴头上一定混不过去。

      第三,如果发簪剑在包里被发现,当事人还能解释成忘了把东西拿出来。如果在身上被发现……那叫蓄意携带违禁品。

      我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以前带刀过安检,被搜出来一回,不过那把刀长得很漂亮,我说这是买来的纪念品,忘记托运了,所以车站安检只把东西没收,罚款200,最后签个保证书就放行了。(真的不是我,是我的朋友,呜呜呜呜。)

      如果查明系故意携带违禁品,最少也要进派出所享受十五天小长假。

      安检设备很多年前就进化到足以扫描出大部分违禁品并实时播报出来了。我的另一位朋友(这回真的是朋友),进火车站还带着甩棍,行李箱刚过传送带,安检设备就警铃大作并不断重复“请注意,甩棍。请注意,甩棍。请注意,甩棍……”

      声音巨大,全场都在看他。

      然后警察冲上来把他按住了。

      最后,发簪剑这玩意的形状构造决定它非常、非常、非常脆弱。拿来捅人甚至不一定能捅穿衣服,可能刚用力它就断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玩过匕首刀剑?

      有经验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不管什么刀,刀柄和刀身之间的部分总是有一小块凸起来,这个连接处会被打造得更粗更坚固。

      通常这里也是整把刀最粗的部分。(此处应有图但发不了,看微博@抱夜千辉)

      这是刀匠有意为之的手笔。

      刀柄连接的地方叫护手,也有叫刀护、护口的。古代长刀还会用一个叫“剑格”或者“刀镡”的东西套在刀上,现代一般给刀柄加粗。(厨刀不算,厨刀加粗的是刀身。)

      因为在实战里,当你握住一把匕首的手柄,用末端去捅人,受力最狠的点不是最末端的刀刃,而是你握住的那个地方!

      是你拳眼之前的那一点距离!

      刀护如果做细了,这把刀会在你用力怼进别人身体里的时候从中间崩断,然后你的手也会顺势戳进断开的刀身里,划伤自己。

      而发簪剑出于美观,刀护(勉强说这是刀吧)做的是最细的。我看到好几款商品为了让它的造型更像发簪,甚至把刀护刻意做窄。

      希望买回去的人只是当玩具,不要拿它当正了八经的武器。

      过分托大没有充足认清自我实力,和过分自卑不敢尝试任何行动,都会导致打架的时候被对手揪住头发狂扇耳光。

      ——“你看我带了一把发簪剑呢,都准备这么充分了,有人敢来老子一定干死他。”

      ——“唉,反正女的力量就是不行,赢不了坏人那我等死吧。”

      两种心态误区是一样的。

      【5】

      警戒心是被害妄想症吗?

      当然不是。

      上文举了那么多危险案例,并不是希望你天天疑神疑鬼,觉得到处都是坏人。

      本章核心思想还是那句话,提高警戒心。

      我说边走路边玩手机很危险,你知道这个知识点,走路不玩手机就行了。

      被害妄想症想的则是:“既然出门这么危险那我干脆不出去了”。

      如果你越了解防卫知识,越心惊胆战不敢出门,那二者确实没区别。

      我希望诸位掌握知识以后,获得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前没想到这件事会有危险啊,那我下次干的时候多注意。”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东西对防卫水平提升最快呢?

      你可能要说,是健身习武,是勤加锻炼。

      好身体确实是一切防卫的基础。

      但效果最显著的其实是……提升装备。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用最低200块成为RMB玩家。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正确提高警戒心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