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居家旅行必备单品1 ...

  •   就像第一章的“三个基础问题”一样,有些基础工具的运用也是简单到不能更简单,但只要掌握了,能立竿见影的提高生存安全程度。

      最最基础的防卫物品,我只推荐两样。
      一样外出必备,一样居家宿舍必备。

      其他进阶类工具的入手和使用场合后文再说。

      一、外出必备

      【容量10L以上、肩带结实、带独立电脑仓的双肩包】

      (参考价100-300r
      具体开销丰俭由人,几十块的外贸尾单我也买过,除了包底有点薄没别的毛病。)

      【1】

      如果只推荐一种防卫道具,我选双肩包。

      防卫这个词拆开细看,指的是“防御和保卫”,防御歹徒伤害,保卫自身安全。

      那么我们要防卫的……究竟是什么伤害呢?

      有人说了,我看到别人快快乐乐吃烧烤的时候贱男来搭讪,人家不答应被打了,我担心这个,要保护好自己。

      亦或者,我周末难得出来逛街,害怕歹徒报复社会到处砍人,我要保护自己不被砍。

      没错,你担心的是歹徒伤害你……他会用什么伤害你?

      用拳脚,用武器,用……想法具体点,再具体点。

      ok,你终于想到了——歹徒用来造成伤害的杀伤性最大也最危险的工具,是刀啊!

      那么得到结论:
      【防卫,防的主要是歹徒拿刀。】

      普通人挨顿暴揍不一定会死,但挨一刀不一定能活,出刀角度寸点捅个动脉大出血,可能撑不到救护车人就没了。

      这几年绝大多数伤人新闻里,凶手能搞到的武器往往不外乎刀具这类冷ι兵ι器,最常用的描述是“某男子持刀伤人”;还有一部分拿的是弓ι弩。

      我国严格禁枪,仅仅持有枪支也要去蹲监狱,当然,发生持枪伤人案的几率并不绝对为0,海关每年都搜出不少走私进来的的枪支和爆ì炸物,但你被一枪打中的概率跟刀相比,太太太太低了。

      既然生活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危险来自于刀。

      【双肩包防的就是刀。】

      【2】

      容量10L以上、这个大小的双肩包尺寸一般在30cmx25cm以上,差不多够把人类的上半身遮住了,或者你根据自己上半身的面积找一个尺寸最接近的包。

      (这是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底线,再小就不太够用了,再大一些会比较沉,增加出行负担。)

      把双肩包背在身体正面,系紧肩带,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绝大部分要害——胸ι部、腹部和肚子里装的零零碎碎的心肝脾肺肾,基本都在它的覆盖范围里。

      头部和颈部虽然暴露在外,可你也能随机应变的提起背包挡住头颈,然后弓身后撤,用这个姿势间接保护胸腹,

      一般来说,我们外出时通常把双肩包背在身后,那么歹徒从后方接近你,不用担心后背吃冷箭。

      虽然还是要担心对方捅后背不成转而割喉,但从身后精准瞄准颈侧大动脉,并非那么容易。

      可以详看“红谷滩案”和近期的“男子求爱不成捅伤女性案”的现场监控,两个凶手都不算一刀封喉的作案手法,而是先捅了几刀后背脖颈,等受害者倒下,再转而攻击正面。

      因为双方都处于站立状态,身高差距不大。

      凶手要抬高手臂到8、90度才能勒到别人脖子,操作难度高,所以选择了“先给一刀放倒再攻击”。

      另一个上来就割到喉咙的案子,是“19年北京医院杀医案”,凶手一刀封喉继而展开多次攻击,但注意监控里的细节——受害者最初是坐在椅子上、近距离背对凶手的,头顶差不多到凶手的胸口位置。

      这个高低差太大,凶手基本不需要把手臂抬太高,就能勒住受害者身体并下压,找到颈侧攻击点。

      [也就是说,除非凶手的身位/身高明显高于你,或者训练有素准备齐全、动手之前就明确自己要砍哪儿,第一刀往往会瞄准主躯干等面积大更容易捅到的位置。]

      而你需要练习的一个基础条件反射,就是:

      【周围有任何异动——不认识的人上前纠缠搭讪;周围群众突然慌张逃窜;陌生人直挺挺的迎面朝你走来——总之出现任何激发你的警戒心的事件,你就迅速扯下ι身后的背包,挡在身前】。

      注意是用它挡在身前,不是把它抱在怀里。

      那就成了你去保护背包了。

      如果歹徒要抢包,要你把包里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

      那就给他啊!
      牺牲这点身外之物就能换来安全,很划算的,等脱困了马上报警就好。

      【3】

      至于防护效果,我拿自己淘汰下来的帆布双肩包测试了一下。

      测试对象:
      12L背包,自然形态下常规厚度(宽度)是10cm-15cm。

      考虑到正面受到力量冲击会压缩一部分背包厚度,我把空包压扁,里面什么都不放,平均厚度在5cm左右;装上手机纸巾等常用小物再压扁,厚度至少7cm。

      使用刀具:
      三刃木户外直ì刀(全长20cm,刃长10cm),冷钢虎爪格ι斗ι刀(全长22cm,刃长12cm),冷钢的一款塑钢手刺(全长20cm,非金属制品,无法开锋,造型算是三ì棱ì军ì刺平替)。

      直ì刀用来戳刺,弯刀用来划挑,手刺用来捅。

      先卯足力气只划一刀——户外直刀和格ι斗ι刀,均只划破了帆布包最外层。

      暴力连划几刀——背包正面破破烂烂,但也没整个捅穿。

      破甲效果最好的反而是塑钢手刺,大力捅下去,勉强穿透了整个背包,但背面没有露出手刺的尖尖——还是没能完全贯穿。

      包里那层用来放电脑的减震加绒内胆,相当于又叠了一层布甲。

      根据测试结果,用背包防御冷ι兵ι器可以挡下绝大部分伤害。

      唯一需要警惕的是“捅”,用刀手法里最能发挥使用者力量的技巧——拿着冷ì兵ì器里伤害性最大最难缠的三ì棱ì军ì刺去捅个普通帆布双肩包,力气够大,是可以一下贯穿它的。

      (但也仅限空背包能贯穿,我往包里塞满团起来碎布就捅不穿了。如果里面放上日常携带的平板电脑肯定捅不穿——这个没去测试,主要是舍不得我的平板。)

      一发把人捅得透心凉的贯穿伤刺过来,也能被你的背包削弱一半伤害。
      最保守也是削弱三分之一。

      比如这里有一把刃长10cm的刀,使尽全力正面捅进某人身体里,他要承受整整10cm的贯穿伤。

      而身前挡着厚度仅仅5cm的空双肩包,没入身体的刀刃就只剩5cm了。即使真的不幸碰上三ì棱ì军ì刺,多半能捡回一条命。

      现实里,人还会下意识后退、躲避,一般不会正面承受全部的攻击力度。

      下面来看一则多少可以证实背包防御可行性的新闻。

      14年的“3·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恐ι怖ι分ι子闯入昆明火车站广场和售票站,见人就砍。

      《中国新疆反恐前沿》里收录了案发时的几段监控录像,主要为了还原歹徒的作案过程,但也能看到,歹徒挥刀砍人时,有的旅客下意识用随身携带的背包挡在身前,防住了部分伤害(但随后因为人群拥挤、歹徒抢夺等原因,防护装备脱手了)。有位女士拿着只有上身一半大小的绿色单肩包,护在腹部,勉强隔开了与歹徒的距离。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背包的这种防御表现就已经很好了,少挨一刀是一刀。

      多层防御,总好过用脆弱肉身硬抗金属利刃。

      【4】

      双肩包还有一个重要优点:非常容易上手且适用范围广。

      我们用格ι斗ι刀去防卫歹徒的冷ι兵ι器攻击,理想化流程是这样的:

      【歹徒接近你,拔刀——你迅速躲开——同时,拔ι出口袋里的带快开功能的格ι斗ι刀——你精准抓住歹徒的进攻空隙,挥刀攻击或逼退歹徒——你也后退调整身位】

      完成这一套操作,需要练习多久呢?

      每周4小时自行训练加4小时与人切磋,断断续续(指一周停练不超过三天)练个三年,差不多可以做到——这是基础训练时间,只能更多不能更少。

      一旦停练三个月以上,以上对战技巧全部忘光光,从零开始继续练习吧。

      还有一点,这套理想化操作是建立在切磋训练环境下的。

      也就是说——你拿了刀,也知道对手拿了刀,你们都早有准备,你才能防刀。

      根据格斗界“先下手为强”的公式(并没有这个公式,我瞎编的,意会精神即可),当一个歹徒伪装成普通人迎面走来的时候,你不一定能预知到对方拿了刀,感到危险之后再出刀就已经晚了!

      (并没有说刀具不能防身的意思,只是需要非常高的熟练度。)

      而用双肩包的防卫流程理想是这样的:

      【歹徒接近你,拔刀——你迅速躲避并调整双肩包背负位置挡在身前。】

      然后?
      然后没有了。
      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持刀防卫来说,“躲避”和“拔刀调整身位”是两个步骤。

      必须完美的避开第一轮进攻,才能保证自己接下来有力量继续攻击。

      对于用包防卫来说,“躲避”和“调整背包位置”是一个步骤。

      你甚至不需要完美躲开(也没有说躲避不重要的意思),只要你的背包还护着人体要害,其他位置挨一刀,送医院是有可能救回来的。

      【能防住一把刀的,不是另一把刀,而是盾。】

      你的双肩包就是这个盾。

      那么,用一个20cm的盾去防御一把20cm的刀,需要苦练多久?

      笑死,根本不用练,拿到手里就会了。
      (更没有说完全不用练习的意思。)

      因为再长的刀,哪怕刃身50cm,这半米长的利刃也不可能同时全部落在你身上——我知道一把刀砍过来会造成很长很深的伤痕,但它最初落在人身上的时候,不是一条长线,而是一个尖锐的点。

      是几公分的刃尖先砍在身上,再发力拖曳,留下一道长长伤口。

      20cm长的刀和20cm直径的盾根本不是一个等量,而是大约5cm的那一点刀刃去突破大约300平方厘米的防御面。

      兵击训练室里,学员A持刀去攻击持盾的学员B,只要B的神经反应速度在线,不会被砍到。

      甚至你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找个朋友持梳子/螺丝起子等各种与刀类似的工具,去挥砍持背包的你,来练习防御格挡。

      除此之外,双肩包的优点还有:

      1、无缝陪你进入任何一种场合。

      不管是商场大街、火车地铁,还是恨不得把人从头查到尾的飞机安检,带刀会被抓,带包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如果你之前就有背包出门的习惯,再好不过,接下来只要意识到这玩意不仅能装随身物品,关键时刻也能用来防御就行了,再勤加练习迅速用包护住要害的动作。

      至于双肩包的缺点,比如不够正式、样式普通、不能凹造型,跟优越的防护性能相比都不算什么。

      2、这个防御姿势不突兀。

      散打、拳击等对抗运动的防御动作是双臂举至胸口,用小臂外侧保护胸颈。
      但日常生活中动不动就举手抱头显得有点一惊一乍的,还累人。

      哪怕你外出时感受到的一切危险,只是一场误会——搭讪的人被拒绝后转身走开,周围骚动的人群不过是看见了明星而不是躲避歹徒,直挺挺冲过来的陌生人和你擦肩而过……“迅速调转身后背包并挡在身前”的防御动作,在外界看来也只是一个普通行为,不会引起路人的注意。

      “我就喜欢用包挡着自己怎么啦,个人爱好不行吗要你管???”

      3、谁接手都能用。
      不仅自己能用,还能借给别人。

      【2021年5月29日21时许,犯罪嫌疑人吉某某驾驶租来的白色轿车,在秦淮区金銮巷将其前妻撞倒在地,现场热心市民阻拦无果后,吉某某再次碾压该女子后逃离现场。慌乱中,吉某某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安全气囊弹出,导致其所驾驶车辆无法行驶。随后,犯罪嫌疑人吉某某在现场持刀抢得一辆轿车后,继续逃窜。在洪武路和中山东路交叉口再次发生交通事故,所抢车辆无法驾驶。

      注:“5·29南京一男子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案”引用自新闻】

      这个凶手下车时被几位热心市民尝试制服过,其中有一位人称“南京胖哥”的市民,为了制止凶手来不及做防护,当时只穿了一件普通的短袖T恤就冲上去了,不幸被凶手刺伤。据新闻报道,“(凶器)贯穿了胖哥的腹部、小肠和胃,他丧失了正常人该有的部分生理机能”。

      遇到这种情况,没有见义勇为的力量也不要紧,只要看到有人想冲上前但没有任何防具,你也可以顺手再递个包,告诉对方:“用这个挡着点心脏。”

      4、应用场景灵活广泛。

      不光能防冷ι兵ι器,比如深陷人群聚集处,遇到踩踏事件了,被混乱人群冲倒了是很难重新爬起来的,你也可以先把背包顶在头上,至少能保护一截颈椎,然后再积攒力量蠕动到人群边缘或者爬起来。

      再比如生理期造访,弄脏衣裤,也可以放长背包肩带遮挡一下。

      再再比如买到劣质衣服,出个门就撕裂了,背包也能遮住裂痕。

      ……

      【5】

      为什么我用的测试刀具大多在20cm左右,举刀和盾的例子也沿袭这个数字呢?

      一方面是测试的时候手边就剩这几把刀了,我又不闲得蛋疼干嘛随身带一堆长刀。

      另一方面,“20-50cm”这个尺寸的冷ι兵ι器最最最最最危险。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在比划到底有多长了,不用找尺子,我有更直观的方法加深认知。

      伸出你的手臂,自然摊开手掌,目测从中指指尖到手肘这段距离——全长(刀柄和刃身加起来)在这个长度的刀,我叫它短刀——这就是你最需要警惕的冷ι兵ι器尺寸。

      (再长一些,全长有你整条手臂那么长的刀,被我划分到中长刀类型了。)

      难道短刀的杀伤力比长刀更强吗?

      倒也不是。

      强调短刀危险,主要因为,【受害者和歹徒狭路相逢,当受害者看见对方拿着短刀的时候,往往已经走进短刀的攻击范围里了。】

      短刀的隐蔽性导致它比长刀更不容易察觉!

      所以它更需要警惕!!

      细长的蝴ì蝶ì刀能拢在袖口里,出刀的时候手一动就滑出来了;折叠的格ι斗ι刀能别在裤兜里,亚马逊花50买个快开勾,刀刃一秒弹出来;直刃短刀可以横插在后腰的裤绊上,再用上衣遮挡。

      在对方亮出这些武器之前,擦肩而过的普通人并不一定能发现他带了什么。

      像“昆明火车站”的案子,凶手拿的是非常显眼的大砍ι刀,出现的瞬间几乎就引发了附近所有人的恐慌——凶器体型太大,离得远的路人看到以后也开始逃跑了。

      再复盘“南京男子驾车撞人并持刀捅人案”,去看现场监控,见义勇为的人意识到凶手还拿着短刀的时候,已经走到凶手面前了!

      当然了,短刀这么隐蔽这么危险,也不是没有弱点。

      它怕的就是双肩包,准确来说,短刀害怕一切防具,只对毫无防备的肉身有杀伤力。

      长刀对上护甲还能尝试用自身重量破甲,短刀的第一击如果打在护甲上,多半就折了。

      所以,赶紧准备双肩包。

      【6】

      使用双肩包作为防卫道具的其他注意事项:

      1、不要买没有减压背负设计的细肩带背包,比如北极狐。

      稍微装点东西就勒得肩膀疼,细肩带也不太稳定,容易在暴力使用时撕裂。

      买那种肩带加宽最好还带海绵或气囊的。

      2、双肩包上所有没被拉链封口的侧袋,一律当它不存在,里面不要放任何东西,容易在打架或逃跑的时候掉出来,或者自己加钱往口袋上缝个拉链,10块钱左右。

      3、单肩包、过小的背包在剧烈运动时很难以稳定形态固定在我们的上半身,当然,防护道具有总比没有强,只是这类小包不作专门推荐。

      4、最坚硬的背包材质当属真皮双肩包,和那种日本小学生用的双肩书包。我甚至怀疑这玩意能防弹,之前用刀捅过做真皮背包剩下的皮子,几下愣是没捅穿……但这类背包自重非常重,常规帆布包的防御效果就不错了。

      还有一些使用新型抗撕裂面料的户外包,广告上说又轻又结实,但我没测试过能不能防刀割,可以自行斟酌是否入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居家旅行必备单品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