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明月出天山》  第47章

网友:sakurali 打分:2 [2012-06-18 13:49:28]

首先,我真的觉得作者的文笔非常好。读起来很流畅,而且作者的主观代入也几乎感觉不到。特别是到了《误惊澜》这一部,文笔风格已经很成熟了。
然后,从《误惊澜》我一部部往前看,才发现一开始作者是个大后妈。哎,真正意义上的后妈啊,特别是这部《明月出天山》是我见过的最名符其实的后妈。
我只能说,亲,看了这部,我很心痛也很无奈。我觉得这个HE,简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感受不到幸福,只有深深的遗憾。
老实说,没看评论前,我还不知道原来小谏最爱的是赵元采,我可以体会出赵的遭遇令他很痛苦很愧疚,因为赵的下场,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的。但是,他怎么就最爱的是赵元采了呢?难道是我的情商太低了?
还有高淮,他过去最爱的是孙寿,可是孙寿死了。他很痛苦,很怀念,对于萧谏的感情他自己可能都不能清楚定位,但是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一个人感情的转变是需要过程的,但是萧谏没有等待,他太快的做出了决断。然而,一个人说什么不要紧,要看他做什么,怎么做,萧谏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对萧谏感情的转变和升华,难道萧谏自己体会不到吗?喜欢和爱,一定要宣之于口吗?我觉得萧谏最贱的地方就在于这里,钻牛角尖,硬要跟一个死人比较。高淮曾经那样深爱一个人,可是那个人不在了,难道他就不能再爱其他人了吗,他就没有被爱被等待的价值了吗?谁规定爱情是一次性用品?
就像其他读者所说,可能萧谏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这种情和爱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也没有必要那么纠结。但是我觉得作者在描写萧谏本身对待爱情的这种态度问题上,很模糊,没有明确的感受,有的只是想法,就是用逻辑现实的态度来处理感情的问题,但是这明显是不够的,而且往往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最后会跟高淮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爱,因为他后面对高淮真的很渣,用作者的话就是,乔张作致。
但是他对赵元采那更不是爱,我真的这么觉得。不是拒绝承认,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没看出来,也感受不到他对赵的重视和特别,就算是上床,那也是对赵的怜悯,因为在他说出那句“那你小心点”之前,他想的是,赵国以后会怎么样,赵元采会是怎样的下场?那能说明什么?所以最后的最后,那个所谓的波斯姑娘的主人,让我一度很混乱,我以为是高淮,可是不是说皇帝陛下大张旗鼓赶过来要他去接驾吗?我真没想到作者会是这个设定,竟然还用“曾经的眷恋”和“难舍的欢颜”这种词汇来描述萧谏见到赵的感受,我当时真有点突兀和莫名其妙的感觉。
结合评论,我终于知道是我就没看明白,但其实吧,这也不能怪我,因为我记得萧谏在赵国卧底期间,高淮最后一次强行将萧掳走,是在萧跟赵上床之后吧,然后高很痛苦,送他回来后,头也不回走掉,萧忍着寒冷在窗边目送了很久。这是啥意思?嗯?我以为作者在暗示我们他最爱的是高,跟赵就是逢场作戏啥的!难道是读者我的一厢情愿?
为什么有些人难以接受这个HE结局,次爱和最爱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是不是唯一也不是关键,就像是不是处女这个问题一样,情之所至,关键在于这里。
赵和高,在感情上,叙述很成功,发乎情至乎礼。但是,贯穿始终的主角萧谏,在关键时候关键问题上,是发乎情吗,还是被现实和自己的立场所迫,不得已的决定。我整个感觉是,被困二十八天未被及时救援开始,他的感情世界就被笼罩在一团迷雾里,他把爱情这一部分掩盖起来了,自己也拒绝去审视。
哎,还好作者后面的《与梅同疏》和《误惊澜》两部对攻和受之间的感情和互动抒写的很平衡,至少不会再有萧谏这种拎不清的感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7-01 06:52:05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