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江山北望》  第37章

网友:阿英 打分:2 [2010-09-07 19:15:09]

很久以前就看完了,对这段故事有着太多想说的话,但想想,却又什么都不想说了。
促使我回头来看这文,源于数日前女儿与我同游讲武堂。
位于翠湖边上的讲武堂,几乎是我们目前去的最多的地方——去一次翠湖就会不由自主逛进去呢。
一个一个的名字,有些熟悉,有些陌生。而这些名字里,让我关注最多的,是他们下面那小小的简历里的抗战经历。
意识形态束缚人们太久,以至于母上在看到某个名字时,压低声音哼那句‘打跨罗卓英’……
扯远了。
本地晚报好几期都在做抗战题材,昆明的‘十个第一’无疑让人心生自豪。
然而,独独作者文中这个时期,仿佛却陌生得要命……
‘曙光’前的‘黑暗’里,小人物的小命运,在时代洪流中微不足道,偏却是这细微之处,透出的是人生,是百态。
原来也就是一瞬间的选择。
时间慢慢久远,于是我们将逐渐忘记,那些流落的中华儿女。
呵,也许不。至少坤沙是他们后裔。
至于文笔,其实我是没什么意见的,毕竟这题材实在有些小众了,彼之熊掌,未必不是此之□□。呵呵。
不过,在看文之余还是有些许小小看法。
作为战争类,情节未免单薄;作为言情类,却也没有太突出的主角。
描写的人物过多,主配的层次就有些不大清楚了。
感觉在描写群像,稍快的节奏让人有些跟不太上,代入感缺失的比较严重——当然,这文确实不太容易代入。
另外,对于对话描写,有些地方指代不明,比如第二十章这里:“兴桦,我昨晚无意间听到苏小盈在问应建关于我军反攻计划的事情。”戴兴桦闻言眉头一紧:“真的?”想了想,又说:
这个部分两个人的对话,理应分开段落,这样合在一起,难免会觉得说话的人产生了混乱。
扯了这么多,却实在不知所谓。
大人见谅吧,就当我给全文撒个花得了。

   

[1楼] 作者回复 [2010-09-07 19:54:28]

报告~
先谢谢您看这篇文XD~
更谢谢您提的建议~
记得在下好像也在资料上看到说,金三角的坤沙,和当时孤军中的一部分(好像说就是参与到当地毒品交易的那一部分)有很深的渊源~东南亚那边,华侨、华裔据说真是很多的~虽然他们已经加入了其他国家的国籍,多半也都在讲其他的语言,而且他们的血统中已经融入了当地的血脉,不过他们当年对孤军的支援,以及他们如今(据柏杨先生的《金三角》,应该包括八十年代)对孤军苗裔的帮助确实让在下也有种血浓于水的感动啊~
那些孤军战士,也许他们信仰的是另一种观念,但是毕竟他们也都是炎黄子孙,同文同种……战争当中留下的血,汇在一起聚成河流,分不清是谁的血谁的泪,脱下军装,便再也分不出彼此,都是一群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华夏儿女啊……
即使在缅甸,是不同的民族了,但是体内流的血,还不是一样的红色……唉,每次想到这些在下总有种很难表述的感慨,也感觉很沉重……也许是在下有点矫情了XD,抱歉~

话说……在下其实从来没有去过西南地区那边,地理、方位等等方面也基本靠的是谷歌地图定位……汗,所以也许还有不少疏漏,贻笑大方了……

对于这篇小说的定位,因为在下本人对这方面的生疏和无知,本意是想写成战争言情,但是结果有些不伦不类,确实如您所说……这是在下必须要加强的地方~
人物……主角和配角其实确实没有分清,有一部分是作者自我带入男配的原因,汗……下次也会更仔细地斟酌……
对话这个……也确实很需要再重新整理一下,您说的确实没错啊~
至于节奏,在下确实心急了……而且因为有自我带入,到临近结尾的时候有中太沉重的感觉,写不下去了于是匆匆结尾……是作者的性格缺陷,这个也会认真改正,谢谢您提出来~
向您致以革命的敬礼!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7 09:43:03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